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_第1页
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_第2页
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_第3页
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_第4页
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分类及特点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一部史诗,也是迄今为止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体现了藏族古代社会发展历史脉络,就其故事结构而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故事动听、听众范围广、文学艺术性强的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大量运用了人们容易接受的各种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生产斗争经验的一种生活化的艺术语句,具有哲理性、经验性和讽刺性的特点。谚语的运用,使其故事更加饱满、语言更加生动,提高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藏民族浓厚的人文情怀,蕴含了藏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教育意义,这对刻画人物、升华故事内容、阐明主旨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格萨尔王传》中的谚语分类(一)社交处世方面谚语是藏族人民语言智慧的结晶,内含着藏民族语言的精华,是藏族口头语言丰富的一种体现,谚语的表达能够向人们传授一种经过验证的生活经验,提升人们对善恶好坏的区分能力,提升人们的基本道德情操。为人处世方面的谚语在《格萨尔王传》中具有很大的比重,旨在引导人们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并同时赞颂了为人处世机智的人,贬低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比如“进山查探充满艰难,机警之人会战胜艰难;鲁莽之人若去查探,未见敌人就惊乱不安;山谷巡逻充满艰难,勇敢之人会战胜艰难;暴烈之人若去巡逻,平白无故会弄得人仰马翻”[1]。谚语赞颂了为人处世机警、勇敢的人,贬低了鲁莽、暴烈的人。又如,“不要与强梁并柩,不要与恶魔聚赌,不要与盗贼同住”。这种谚语旨在引导人们光明磊落处世,不能同流合污。再比如“众人乘船过大江,和衷共济一条心;众人携手创大业,同心协力共逸劳”[2]。又如“臣为君主开创大业,君主为臣赐禄封爵,君臣齐心社稷永恒,君臣精诚万里鹏程”[3]。这体现了对团结合作的重视。“心生后悔是愚人,事前料到是智者”[4],谚语体现了对善于处世之人的赞赏。又如“对敌若不回击,是只怯懦的狐狸;对友若不回敬,是个无耻的骗子;问话若不回答,是个呆傻的哑子”[5]。体现了知恩图报,爱憎分明的道理。(二)伦理道德方面社会事理谚语旨在引导人们惩恶扬善,团结互助,这些谚语体现的大多是爱憎分明,比如谚语“向朋友要敬茶酒,对敌人要挥棍棒”[6]。例如“权势广遍大头领,若不常常于民赐教训,仅下命令如何心服;大恩父母嫁女儿,若不永远负起娘家的责任,仅仅一点嫁奁吾心何能安”[7]。“位高者宽厚为重,残酷暴烈丧失大权;富有者善良为重,仗势横行荡尽家产”。[8]体现了宽厚、善良的理念。又如“无法大臣灭君主,无教和尚毁戒律;女人无法家庭散”[9]。谚语涉及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许多亲情、友情、爱情和社会关系与生活经验方面的谚语。如以下几则:“父到年老为儿想,母到年老为女想”,充分显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对儿女不孝顺父母行为的谴责:“骏马衰老放逐山林,父母年老赶出大门,人到衰迈即遭嫌弃,村童妇孺皆来欺凌。”[10]主要是指父母将儿女养大之后,儿女将父母赶出家门的故事,谚语中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抨击。(三)自然科学方面谚语来自现实生活,来自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从谚语中都可以找到十分精辟的经验总结。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喜欢对常见事物及现象做深入思考并运用谚语来表达。如“在三春不播下籽种,到三秋收不到五谷;在三冬不饲养奶牛,到三春挤不出牛乳;平日里不调教骏马,到交锋时出不了大力”[11]等谚语总结和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又如“青苗若结不出果实来,禾秆再高也只能当饲草;碧空中若没有明月作装饰,星星虽多天空也黯然”[12]等谚语传播了高原的农耕知识;体现自然现象的有:“睡时注定黑暗吞噬夜,深夜注定世人要睡觉,起时注定太阳赐予光亮,白天注定要务农,这便是黑头人的四注定”;[13]“碧绿青苗是大地的庄严,心想稻谷能得到丰产,谁知被严霜毁于一旦,这是苍天作下的罪孽;美丽鲜花是玉瓶的庄严,心想花儿会开得娇艳,谁知被冰雹毁于一旦,这是乌云干下的罪孽……”[14]等谚语总结了外部事物的普遍关联及其规律性,故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四)战争描写方面《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描写藏族人民英勇斗争的英雄史诗,其中涉及大量的和战争有关的谚语。如:“不可挥兵去犯人,敌人侵犯要反击”,这种谚语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去树敌,要与人和睦相处,但如果敌人找上门也不应退缩,要英勇和敌人进行斗争。另外,还有一些谚语是关于作战技术的,比如“火焰小时不扑灭,不久就会蔓延到山谷;河水小时不筑堤,不久就会洋溢出江河”[15]。谚语告诫人们要抓住时机对敌人进行进攻,一鼓作气。又如:“大河河面虽宽阔,有了船舶不难过,大树枝梢虽繁多,有了快斧不难剁。”[16]谚语告诫,在战争中不仅要做到知己知彼,还要十分重视创造作战的具体条件,落实具体措施,这样才有可能在“战场上兵马众多”的敌人面前夺得胜利。还有描写内奸危害的谚语,如:“一名僧奸坏过俗奸百名,一名僧奸就能败坏佛门。一名内奸胜过强敌一百,一名内奸就倾一国朝廷。”[17]战争方面的谚语还有很多是用来赞美英雄人物的,比如:“与其厚颜老死埋坟场,不如英勇战死赴九泉”,这些谚语都是对藏族人民英勇斗争的一种阐扬和歌颂。(五)宗教信仰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藏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因而《格萨尔王传》中也有很多和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主要体现如下:“大喇嘛需要的是正法,无法只穿红黄衣。与那湖里黄天鹅,飞来飞去有何异!长官需要的是正直,这样才算是大智。丢掉正直行私贿,那和坏人骗子有何异!”[18]又如“救度众生大喇嘛,若不常常摄弟子,仅灌顶几次难成佛”[19]。强调佛学造诣很深的大喇嘛,要看到培养弟子传承的重要性。谚语运用对比的方式指出佛法对现实生活的作用是通过不断的修炼实现的,如果一味地贪图享乐就和一般的狼和野兽没有差别。又如:“没有箭哪里能拉弓,没有弓哪里能射箭,两样齐全往哪儿射都行”,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又如:“无箭良弓也无用,无弓利箭亦枉然,弓箭配合才能如心愿;无人神威无处显,无神人事难周全,人神共济,才能左右逢源。”[20]体现了藏族社会生活与宗教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特点。二《格萨尔王传》谚语的功能(一)具有高度表现力谚语作为藏族民间最为流行的语言艺术,成为藏人每日必说的言语,常言道“茶无盐难饮,言无谚难讲”“若言需应喻,二者如褡裢”。由此可以看出,谚语在民间的影响和地位。诚如佟锦华先生在《格萨尔王传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中所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便翻开《格萨尔王传》的哪一页,几乎都可以找到谚语,全书所容纳的谚语,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真可谓谚语的海洋”。《格萨尔王传》的谚语大量使用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这使《格萨尔王传》谚语在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受到藏族人民的青睐。在《格萨尔王传》谚语中这方面的内容涉及很多,如谚语“犹如蓝色帐篷的天空,繁星的光芒如若没有圆月的点缀,那么繁星便如黑暗的指引者,无论再多也无益”。如“睡着的男子无安乐,有无安乐请看那石头,圆石贪睡积尘埃,树木贪睡根腐烂,当官的睡着其法律便会衰落,青壮男子睡着其敌人便会昂着头,妇女睡着便会失去其地位”等几则谚语,把贪吃贪睡不干活的人形象地比喻成尘埃的石头,腐烂的树木,反映了藏族人民日常观察的经验。如“巍峨雪山如不变,狮子哪会有变动;下方大海如不变,海里的鱼儿哪会变;中部的大树如不变,树上杜鹃鸟儿哪会变”。谚语用一连串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格萨尔对朱姆的感情像雪山、大海和大树一样不会变化。[21]又如:“不知上师的学问,敬仰如同油涂石;思想不皈依佛法,诵经如鹦鹉学舌;人若不知己身世,跟那林中猴子有何异;若不识财宝啥价值,如同生人入迷途;若不知骏马啥特征,驽马也会当骐骥。”[22]强调做事要专注,深刻理解内涵非常重要。(二)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谚语影射的意义,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关系、生产活动等方面的深刻哲理。谚语都是基于藏族人民的实践,以蕴含哲理的优美的语言,反映和总结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经验以及藏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域结构等,同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如“一个家里弟兄多了,是制伏敌人的锤子;一个家里犏乳牛多了,是乳酪取不尽的海子;一个家里当权人多了,是家里破散的根子;一个家里骡马多了,是事业兴旺的标志”[23]。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比喻,总结了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经验和教训,强调一个家庭团结的重要性。如:“石铁摩擦生火花,没有火绒便不行;紫色土间长庄稼,湿温不适无收成”等谚语,既总结了藏民族的生活经验,又暗含着生产劳动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如:“空中白云飘动,便是干旱的征兆,阳光阴影形成帐篷形状,便是干旱提前而来的征兆。”[24]再如,“慢火熬茶味道好,慢步爬山身体好;沉着对敌战果好”等总结和反映了藏族民间的生活智慧和经验,与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相符。(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格萨尔王传》中的谚语不仅体现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风俗习惯、语言与文字及地理环境,而且还如实地体现出这一民族的生活习俗,而且往往能直白通畅地表达形象生动的哲理,这些哲理浅显易懂,耐人寻味。如:“无知女子冬天搅拌酸奶,挤不出酥油却只会冻僵自己的手,无知的男子大冷的冬天赛马,压不了地却只会让自己摔倒。”[25]不仅体现了藏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容,而且生动形象地向人们传授一种经过验证的生活经验,体现了青藏高原的生产生活特点。众所周知,农牧业是雪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产业,也是这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尤其是主要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占据农村的1/3,牧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几乎都来源于牧业,他们身穿皮子、毡,头戴皮帽,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奶,烧的是牛粪,居住在牛毛编织的帐篷里,交通工具是牛和马,牧业在藏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格萨尔王传》中的谚语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述,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生活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如“在那纵横的农田里,突然长起的青绿色麦穗,如若没有好果实的点缀,生长面积再大也将无益”[26],既浅显易懂,又传播了农耕知识。又如,“恶劣土质满飞扬,那里不长花与草,坏僧满腹贪与欲,他就不具法与戒,坏官满腹狡诈心,他却没有公与道,无知女儿多自大,她便不能明事理。不知喇嘛念什么,无知和尚抢先吼,不知长官要什么,无知大臣训斥前,主人未定食谱前,悭吝女佣把食量,未见四方房屋前,门前女佣吝啬先”。[27]这一则谚语,把坏僧人、坏长官、无知女儿、无知大臣、吝啬佣人等形象地比喻成恶劣的土质,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特有的生活特点。综上所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涉及的谚语种类繁多,谚语波及的范围广,具有其他文学作品不具备的特点与价值。诚如降边嘉措先生在《格萨尔初探》中评价的那样:“如果将生动丰富的格萨尔比喻成艺术的宫殿,那么谚语便是这艺术宫殿中璀璨的珍珠。”一方面,谚语是对藏族人民原有生活经验和交往经验以及作战经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