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讲师网-谭耀华:培养优良家风_第1页
中华讲师网-谭耀华:培养优良家风_第2页
中华讲师网-谭耀华:培养优良家风_第3页
中华讲师网-谭耀华:培养优良家风_第4页
中华讲师网-谭耀华:培养优良家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谭耀华老师,国学教育专家,九州书院副院长,九州哲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哲商》杂志主编,浙江大学国学项目部主任,国际哲商联合会执行理事,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市场与管理高级顾问。精通西方管理,对企业的运作、管理和诊断有深厚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同时自幼喜好中国传统文化,游历古迹、遍访名师,潜心研习国学十数载,悟创了体大思精的东方管理体系。2006年他立足经典、创新思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及现代生活有机结合,首次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商”概念及其学习体系,为现代企业家寻找新的人生方向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国内外多家媒体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目前“哲商”理念正逐步成为商界共识,影响广泛而深远。谭老师以复兴国学,强国强民为终身使命,立志于重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重建中国社会及商业的价值体系,以实现社会的终极和谐与幸福。耀华先生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重建书香门第,培养优良家风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风是什么?近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节目中,有富家子弟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还有小夫妻回答,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或集体约束,是家族的总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族及家风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风的形式家风的培育: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祠堂家谱祭祀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6、传家八宝: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30、修身十二款:①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④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⑥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⑾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⑿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非守穷庐,将复何及!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乔家大院正门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和睦家肥。”左中堂两侧篆体题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门上楹额“履和”化自:瑞祥步履由中道,依然胸襟养太和。隐含“在中”二字,附会“中庸”。院中门前楹联:“灯火文辉知泡影,神人共乐太平春。”“聊收静有趣,且读古人书。”“心清水浊,山矮人高。”“敏而好学无常师,和而不流有定守。”“幸有两眼广交益友,苦无十年熟读奇书”“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银,缘惜福。”“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凤彩麒祥攒前修而振武,绿槐丹桂基世德而流芳”祠堂联有:“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土地祠联有:“职司土府神明远,位列中宫德泽长”“位中央而赞话育,配三才以大生成”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晋商家训乔家家训:

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

乔家家规: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

常家家训: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祥、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

王家家训:

百善孝为先。

树家风:无孝不可交,不可用,不可为人.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颜世家训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八卷二十篇,是中华的“家训之祖”,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颜氏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的色彩,读来倍觉亲切。我们重建当代家风家教,需要借鉴的最关键有以下几点:首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颜之推把圣贤之书的主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问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认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书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其次,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怎样的偶像,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北齐时,一些人教孩子学鲜卑语、弹琵琶,希冀通过服侍鲜卑公卿来获取富贵。颜之推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这样会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为之。他要求子女“慕贤”,将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并且“心醉魂迷”地向慕与仿效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再次,确立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在践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等细小的生活礼仪中树立“士大夫风操”。持家要“去奢”“行俭”“不吝”。在婚姻问题上,做到“勿贪势家”,反对“贪荣求利”。务实求真,不求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杜绝迷信,绝对不谈“巫觋祷请”之事,“勿为妖妄之费”。在颜之推之前,儒家亦有儿童教育的规范,但是面向全社会,强调的是共性。《颜氏家训》的意义在于,在道德共性的指导下,突出了一家一户教育的个性,调动起了家长为子女垂范立训的文化自觉。家庭是社会文明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文化传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入德的起点,是人生第一要务。家是微缩的社会,伦常者五,家庭有其三(夫妇、父子、兄弟)。只有每个家庭都按照道德要求和谐相处,治国、平天下才有坚实的基础。在《颜氏家训》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订的家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随着家教的流行,忠孝仁爱等美德推及到千家万户,大有裨益于世道人心,其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深思与吸收。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

“晋阳唐氏”:“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一脉,历经了多次迁徙,东西晋时曾迁至长江以南;宋朝时又迁至山西;明朝前后始迁至湖南。而这个姓氏,历史上也名人迭出,如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唐顺之,明代抗倭名将,且工散文;唐慎微,宋代医学家;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败吐蕃官兵……

“我们唐家曾是中国典型的士大夫家族,后来慢慢衰落,逐渐形成了耕读之家,他们是农民中的骨干,并没忘记自己祖辈是读书人,所以颇为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唐冀明说,自己的曾祖父就是晚清秀才,在当地颇有名气。唐冀明的父亲唐振楚是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任机要秘书,1949年春天,他与妻子去了台湾,留下三个孩子:唐冀明和弟弟唐浩明及妹妹(后因病夭折)给自己在湖南老家的哥哥抚养。因此唐冀明七八岁到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衡阳乡下度过。“伯父是个农民,虽然脾气不好,但很勤劳,且非常注重对我们的教育。每到冬天农闲,就把我们几个本家子弟召集到一起,开个私塾班,教我们念《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那时候读的东西我到今天还记得。”唐冀明说,他今天能成为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最早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而“忠厚传家”这几个字,在唐冀明看来,就是为人做事要尽心竭力,厚道待人。即使当年他因父母在台湾,无法考取大学,也度过了不少艰难岁月,他也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为了圆梦,1978年,在中学教书18年后,36岁时他坚持报考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39岁时,他又去美国留学,这一读又是10年,“如果当时没有坚持下来,肯定是没有今天这样的唐翼明。”他说,这一切和父母、伯父对他的影响、和家训家风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风传统的流失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家风能够存在的前提,在于家庭文化的传承。父辈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能够指导子女为人处世。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只有良好的家风,才能增进家庭亲情,有益于社会和人生,家风正则国风正。正如儒家提倡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的家庭伦理观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中国社会转型加速,但家庭作为个人肉体和心灵港湾的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既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只有好的家风,才有好的国风;只有重温家风,才能重整国风"家风"存在前提在于家庭文化的传承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家风是在血脉里注入教养

传统家庭观念中,有不适合当下现实生活的地方,也无法摆脱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深深烙印。但是,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细胞,其内部还是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家庭成员之间也还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相处之道、礼仪规范。现在不少新的社会问题源头出自家庭,离婚率上升、子女叛逆、低龄暴力等,都与家庭教育的某些缺失和不足相关。譬如,要么溺爱子女,要么漠视打骂子女,而缺乏真正平等看待子女的态度等。某种程度上,一些大学室友争吵、社会戾气事件也与家教的松懈、家风的日渐式微不无关系。

其实,家风也好,家规也罢,都有着显著的社会功能,如价值观传递、维系社会稳定等。家风不再、家规消失,直接的后果就是,这部分功能因无所依附而日渐消亡。反之,如果家风醇厚、家教严格,本应有的社会功能就得以彰显。这可以从一些事例中体现。过去家中有的通过仪式化的内容,例如,食不言、寝不语等用餐礼仪,就餐落座时要讲究长幼、主客次序等,从而让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重要性。缺失了仪式感的家庭,即使温情满满,也容易缺乏某种庄重感,缺乏对家这个事物本身的尊敬。有的则通过对子女的谆谆教导来传递价值观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从而告诉孩子什么是生命的价值、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家训是民间自发出现、又根植于民间,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经过数代传承,即可形成优良的门风。家教不好、家风不正的家庭,会受到四邻八舍的轻视,甚至连媳妇都找不到。

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现在存在的误区是,因为传统家风中一些旧观念的不适用,而否定家风本身的社会功能,进而否定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也说明,当下呼唤新家风,不是不加选择、一味复辟传统观念,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类观念肯定要革新。在新的文明观念下,需要倡导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尊重长辈、爱护子女、善待他人等。其实,有的东西是活在我们的血脉里的,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好的文化传统。家风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传承。

今天谈家风,不是要让人们回到过去,做旧文化中的旧人,而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做新文化里的新人。构建起一套适应新时期的家风、家规、家训、家教等家庭文明规范和礼仪,应当成为新时期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基石.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书香门第家中数代人收藏并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设立天地圣亲师牌位,践行中华传统礼仪,订立家规,树立家风,有良好的儒家道德教育的家庭,可称之为书香门第。在大量书籍中放置了芸香草和樟木片以防蛀虫,故名“书香”,家中收藏、诵读、践行中华义理经典,是为书香门第的最主要特征。著名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之落根处在家,中国文化复兴之着力处亦必在家”。五伦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书香门第的瓦解是近现代中国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导致家教缺失,家风败坏,丧失了家庭的伦理,丧失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使许多人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第一重打击是书香门第被摧毁第二重打击是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消失。长期推行的反传统的教育,在家庭中推行的反封建斗争将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摧残.人伦失常.第三重打击是西方文化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外的密切交往,通过报刊媒体,通过互联网,西方垃圾文化严重影响中国,性解放、高离婚率、单亲家庭、未婚妈妈等现象迅速在中国蔓延。现代生活方式的严重西化,也使得传统的书香门第丧失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家庭契约化与家庭信仰化.天伦之乐,不求对等与回报.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重建书香门第立孝道.

人伦之始,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慈子孝的家庭环境中,培养仁爱之心,培养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风尚,培养出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推此孝顺之心,扩大为民族感情,为民族尽大孝”。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

第二,修妇德。我们主张,弃除“三从”,弘扬“四德”。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为辞令,妇容为婉娩,妇功为丝枲。”汉班昭《女诫•妇行》:“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工,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犬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嬉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具体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妇德”:贞节、和顺、坚贞不移、忠诚、勤劳、俭朴等。“妇言”:和颜悦色、婉约温柔、不啰唆、少发脾气、无怨言、非礼勿言。“妇容”:整齐、干净、端庄、穿着得体。“妇功”:清洁家室、烹饪、缝纫、相夫教子。妇德不修,社会沉伦之始,和谐不可成.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第三,兴礼仪。与家庭相关的礼仪有祭祖礼、生日礼、婚礼、丧礼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礼仪。中国北方四合院体现的就是儒家家庭伦理道德。在装潢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图案,运用传统园林艺术,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第四,重家教。这里的家教,是指家庭的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威严慈爱”,既庄重严肃,又有慈爱之心;“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玩易而恣其所行矣。”(《袁氏世范•睦亲》)“言传身教”,长辈既能用正道加以引导,又能以自身的行为举止给予示范;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熏陶家庭成员,少看电视电影,多读圣贤之书,多听民族音乐,远离游戏,禁止毒品。“习性养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家长言行不一时,子女面对家长互相背离的言与行,更多的是模仿其行为,而不会接受其教导。许多家长因为没有接受经典教育,并不明白经典所载的人伦道德,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教导孩子,只会向孩子施加学习的压力,灌输不良的世俗观念和做人的技巧。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第五,树家风。家风败坏,导致政风败坏,家庭成为腐败的诱因、动力,夫妻、父子成为共犯。如赤峰市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徐国元、李敏杰夫妇,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韩桂荣夫妇,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田雅芝夫妇,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李勃父子,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程慕阳父子……每一个贪官的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个“贪内助”。曾国藩指出,“居家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良好的家风,制造到良好的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利于道德品质的保持,是幸福的保障。好的家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坏的家风可以使孩子走上歧途。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第六,订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家庭里的成员要共同遵守的言行标准和基本准则。最著名的四大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人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港》和清人张英的《聪训斋语》。我国古代第一个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是北齐颜之推,他著有家教专著《颜氏家训》。朱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