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_第1页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_第2页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_第3页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_第4页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4-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

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务必要留意文字表述规范,为了让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挥,肯定要写教案,中班古诗池上教案5篇,。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化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老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奇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观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爱好,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预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看叙述,引起学诗爱好。

1、老师依据古诗叙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欣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老师讲解:小伴侣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老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老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争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老师朗诵,解读诗句,关心幼儿理解。

1、老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观赏。

2、朗诵其次遍,请幼儿边听边对比图片内容。

3、老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关心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老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渐渐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老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示,留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番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长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连续感受古诗意境。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5、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预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漂亮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觉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老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观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漂亮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老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老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观赏画

观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孤独     、忧愁、安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绽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绽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爱好,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育幼儿的观赏力量。

4.鼓舞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预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看,叙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争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爱好

1.老师讲解:小伴侣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老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老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老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老师朗诵并关心幼儿理解

1.老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观赏。

2.老师朗诵其次遍,请幼儿边听边对比图片内容。

3.老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老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

4.老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比图片。老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沟通。

老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季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夫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疼惜粮食。

活动预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夫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知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看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认真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夫伯伯在干什么呢?农夫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夫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

2、观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识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情愿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其次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番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晰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嬉戏,四个小伴侣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晰又好听。

4、捡米粒嬉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夫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老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识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关心农夫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识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伴侣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悦耳,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夫伯伯种出来。

农夫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疼惜粮。

古诗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班古诗池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观赏并学习朗诵古诗。

二、理解、感受古诗描写的美妙意境,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依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本活动中的观赏、学习朗诵古诗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预备:

一、幼儿用书。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老师:小伴侣,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竞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老师:真厉害!小伴侣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

二、听古诗

1、听配乐古诗朗诵。

2、争论。

小伴侣,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观赏古诗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妙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老师为幼儿讲解古诗的意思,关心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也许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观察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漂亮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老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关心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也许二三里的路,观察一个漂亮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观察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伴侣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漂亮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飘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漂亮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

1、老师朗诵古诗,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3——4遍。老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漂亮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细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详细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班级同学熟悉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头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同学按肯定的挨次(由近及远)观看、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凭借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