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_第1页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_第2页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_第3页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_第4页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长:徐阳组员:董天芸、刘海涛、赵旋、易秀芳、刘聪慧、林凤翔词苑女儿花“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林黛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卫夫人词作为一门言情的艺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以“阴柔美”为其显著特色,而代表词体发展最高成就的宋词,更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每每让人为之倾倒。活色生香,呼之欲出

外貌

情态

心理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宋词对女性外貌美的描写女性的容貌、体态是女性美的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女性较好的容颜和美妙的身姿,总是引人注目的。当然,这对那些风流多情的才子词人来说,不仅会使他们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而且也往往能够触发他们将其再现于笔下的兴致。于是,打开他们的词作,就很容易看到诸如此类的描写。身材儿,早是妖晓,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

千娇。妍歌燕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柳永《合欢带》

琼枝玉树不湘饶。薄云衣、细柳腰。眉眼细、好如描。

——张先《醉红妆》脸色朝霞红腻,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晃补之《斗百花》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残。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周邦彦《烛影摇红》

这些词作从脸、眉、发、眼、手、肌肤、腰肢等多样的视点着墨,对女性的容貌、体态进行了形象的描绘,词中的那些女性被词人们写得妩媚动人、婀娜多姿、美仑美奂,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一、比较直接的对女子外貌描写:温庭筠《菩萨蛮》

、晏殊《浣溪沙》二、通过写室内陈设来暗示女子的美丽:

贺铸《小重山》、韦庄《浣溪沙》三、把外貌描写与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温庭筠《菩萨蛮》(二)、周邦彦《拜星月慢》、贺铸《诉衷情》、秦观《南歌子》(其二)(其三)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视频

译文: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分析:温庭筠的这首词,通篇描绘了一个少妇新睡初起的慵懒惺忪的美态和早起梳妆打扮后的一种娇慵之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是说女子眉似小山重叠,“金明灭”则是指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最为香艳绮丽,是说女子新睡起,头发有些蓬乱,于是有缕缕发丝飘过香艳洁白的脸庞。这是以非常精细的笔法着意描写女子的慵懒、惺忪之美:接下两句,仍是承接上句,以其懒洋洋的动作来刻画其娇慵之态;下片,则是描写女子梳妆打扮时和打扮好以后的香艳。整首词,并没有什么深隐的思想内容,只描写一个美丽的女子慵懒的形象。返回

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四、五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返回小重山

——贺铸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

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楚楚冷沉踪。一双金缕鞋,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贺铸,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代表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的诗“工致修洁,时有逸气”。词的上片,“花院深疑无路通”,这个“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灵魂出窍”,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不禁心生疑虑,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碧纱窗影下,玉芙蓉”,此处袭用前人以“芙蓉”来喻美人这种用法。“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主人公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嬝嬝婷婷,顾盼生辉。“当时偏恨五更钟”一句,正当两人情意缠绵之时,东方发白,晓钟鸣奏,这怎能不令人产生“偏恨”的感慨呢!这里的“当时”,既指今梦,亦指昔时。是梦亦真,是虚亦实,动荡变幻之中,语语沉重,令人神伤。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二句写在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在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帘栊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此二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使上片的欢会在一派凄凉的氛围中结束。词的下片“楚梦冷沉踪”承上启下,由虚入实。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蓦然惊觉,梦冷踪沉,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她黯然销魂。这两句是全词的词眼,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返回整片词,对女主人的外貌,都采取了扑朔迷离的间接描写手法(除”玉芙蓉“这一比较直接的比喻外。据《西京杂记》卷二载,卓文君姣媚,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等诗句,都以“芙蓉”来喻美人。)。像“花院”“碧纱窗影”“小帘栊”“一双金缕鞋”等,看起来是不经意之句,但实际上都烘托了女主人的美丽和风情。顾盼生辉。如晏几道《蝶恋花》中的“午睡起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拜星月慢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周邦彦的这首词,内容是写在“寒荒”中,“寄宿无人馆”时对过去一段恋情的追忆。在词中,首先有对这段恋情的环境的描写,在下片中还有对其雨水恩爱的隐晦描写(“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最后还有十分精彩的表现其思念情绪的环境描写和直接抒情(让“重门闭,败壁秋虫叹”和“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但是,尽管有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上片中的几句外貌描写,我们肯定会好奇女主人公是怎样的才貌才会让让词人对她一往情深,可见,词中的寥寥几句外貌描写(“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倾,总平生稀见”)不仅自身颇具美感,而且对于女主人公的刻画,对于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都有着重要意义。类似于上词的还有秦观的《南歌子》

南歌子

(其三)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此词,表现的是词人对过去恋人的想象和思念之情。但首起三句,诗人却用淡淡着色之笔,生动的描绘了女子的外貌。从这些句子里,我们不仅感受到的女子的美丽,甚至能感受到她的素雅、宁静的姿态和个性,还会联想到词人对她的思念。返回无端天与娉婷

——宋词对女性情态描写在宋词中,运用情态描写来刻画女性形象,是最多也是最精妙的。这当然是由词“应歌”、“言情”的功能特性所决定的。因为要刻画好女性形象,要表现其可爱之处,仅仅静止地描绘一下外貌显然是不够的,在很多情况下,还非描摹其情态不可。另外,由于词实际上是一种短小的抒情诗,在短小的篇幅里,对女性的外貌进行大量描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能够“以少胜多”地以寥寥数语摄取女性美神韵的情态描写,自然就凸现出来成为宋词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词宜雅矣……雅如美人之貌,趣是美人之态。有貌无态,如皋不笑,终觉寡情;有态无貌,东施效颦,亦将却步”——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莱辛(德美学家)“媚”是由女性的动作、表情、姿态所传达出的动态的美,而这种动态的美往往高于静态的美。所以“化美为媚”反而更能摄取女性美的神韵。就如同白居易《长恨歌》中表现杨贵妃美的诗句不可谓不多,但最动人的无疑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因为杨贵妃的“回眸一笑”是一种动态的美,是“媚”。一、女性词人对女性形态的刻画李清照《点绛唇》《浣溪沙》、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减字木兰花•春怨》、唐婉《钗头凤》二、男性词人对女性形态的刻画(1)以男性声口对女性形象的刻画秦观《画堂春》《点绛唇》、贺铸《薄悻》(2)模仿女性的声口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周邦彦《少年游》、欧阳修《南歌子》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用“恶”、”薄”两宇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唐婉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这是多么的痛心啊!“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倚栏沉思独语。“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人成各”唐婉是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唐婉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上片中“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三句写出了她的满腹思念、离愁和怨恨。而下片“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三句女主人公有苦不能表,传达了她极其沉痛、有泪往肚里咽的悲苦。寥寥几句情态描写,唐婉的无奈形象跃然纸上。返回

艳真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南双带。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收灯后,都不见蹋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翻恨重帘凝。约何时再?正春浓酒暖,人闲画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薄悻

——贺铸第一句“艳真多态”,词人似乎就为其人物描写定下了一个基调,所谓“多态”就突出强调她的婀娜多姿的姿态美。然后“更的的频回眄睐”写两人邂逅分手后,女子不禁频频回头,眉目传情。“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两句,是写两人约会,词人也是通过她的一颦一笑和婀娜的姿态来表现其美丽多情的;最后一句“与把香罗偷解”,也是以其娇柔的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娇羞含情。整个上片,我们虽未直接看到女子的外貌,但似乎更清楚地感受到她的风韵、姿态和情致。整片词为怀人之作,大约是写过去的一段恋情。上片是回忆相识及幽会的经过,下片则是写现在的孤独思念的情绪。上片中,词人对女主人的形象刻画,没有用外貌描写,也没有心理描写,几乎全是通过情态描写来表现的。

返回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态”、多情之外,尤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处在于主动。这与传统“佳人”形象有质的区别。试看,她对意中人“的的频回眄睐”,怎不令人销魂;她一旦确认知音,便“琴心先许”、“绾合欢双带”、“把香罗偷解”,又是何等的果断、痛快!在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我们仿佛窥见了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颇值玩味;既表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事如在目前的真切情景,又生动传神地托出了女子频送秋波的明确信息。“的的”二字迭用,虽属罕见,但用在这里却非常明晓畅达,充溢着生活气息,使读者眼中幻化出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南歌子

欧阳修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上片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是词人写其发饰之美,次三句是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一句“走来窗下笑相扶”的动作情态描写,似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子与夫君间的亲昵,温馨,而一句人物语言也,透漏出了女子淡淡的娇羞以及爱美的俏皮。

下片写这位新嫁娘写字绣花,虽是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接下来一句中的“初”字与前灵活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笑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