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_第1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_第2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_第3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_第4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犯罪心理——

情绪情感发展及同伴关系的影响小俊为了替自己的好朋友小阳抱被打之仇,纠约了五六名朋友在红苹果舞厅门前晃悠,准备报复打伤小阳的凶手小磊。小俊事先准备好了两把菜刀,准备以牙还牙,在小磊的身上也砍上几刀。为避免引起行人和警察的注意,小俊将带来的菜刀藏在了附近的一棵小树下。正当小俊等待小磊出现时,忽然有人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小俊回头一看认出是以前在一起打过牌的朋友小郭,在小郭身后还有十几个同伴。小郭是受小磊之托前来说和这件事的,小郭表示大家都是朋友,小磊打伤小阳是场误会,希望大家看在他的面子上化干戈为玉帛。商讨中两人发生口角,小郭照着小俊脸部就是一拳,小俊躲闪不及挨个正着,愤怒的他立即扑向小郭,与小郭扭斗在一起。小郭的同伴一看小郭在打斗中处于下风,立即一轰而上将小俊团团围住,小俊的同伙见状也不甘示弱,冲上去与小郭一伙混战在一起。小俊猛然想起树底下藏着菜刀,立即跑到小树地下操起一把菜刀,向小郭他们一伙砍去。小郭见状不妙扭头准备逃离现场,小俊迅速上前将他拦住,望着小俊充满杀气的面孔和手中闪亮的菜刀,小郭觉得一阵心寒,他颤声问道“你要干什么”,小俊冷笑道:“我不干啥,就是要替小阳讨回一个公道。”说着用刀背在小郭的背上一敲,小郭觉得浑身冷汗只冒,转身就要跑,小俊赶上一刀砍在小郭的右膀子上。小郭看见自己的头上和肩膀上流出了鲜血,不由心中害怕瘫倒在地上,小俊等人见事情闹大了,立即分头逃跑,很快消失在黑夜中。小郭的伤势虽不重,经过治疗花费了3000元的医疗费用,小郭觉得很冤屈,不想办法挽回脸面以后再也无法在弟兄们面前发号施令,于是他让一个朋友捎信给小俊,让他承担这三千元的医疗费,否则后果自负。小俊闻讯后立即召集朋友们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再教训小郭一顿,让他彻底服输,以免日后再生麻烦。小俊经过周密的侦察摸清了小郭的行踪,一个星期后小俊在小郭家门口持刀将小郭拦住,询问他是否还准备讨要3000元医药费,小郭表示可以商量。小俊见小郭仍然不服气,对准小郭脑袋就是一刀,接着对准小郭右腿砍了四刀。小郭大喊救命,周围的邻居拨打了110报警。小俊砍伤小郭后感到要出事,不敢回家,立即来到同伴小春家里与他商量对策。小俊将自己如何与小郭发生冲突的经过告诉了小春,当小春得知小俊在外面将人砍成重伤后,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考虑到自己与小俊是多年的同学关系不能不帮忙,于是就介绍他去自己的朋友小明家躲藏。小明让小俊在自己的家里躲了两天,当小俊提出要离开镇江去丹阳躲几天时小明拿出一百元钱送给他作为路费。小俊等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江湖义气作祟是很大的关系,现在许多青少年,受江湖义气的驱使,为了满足强烈的物质欲望和精神空虚,寻求各种刺激,在情调相同的情况下,结成团伙,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江湖义气作为不良青少年纠合在一起的无形思想枷锁,导致了许多青少年的失足。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1、智力发展的成熟认知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感觉、知觉很灵敏,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通常他们都会经历一段迷茫、苦恼、沮丧与失落的时期。2、自我意识的形成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对自我评价过高,会产生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就会走入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过于片面化、情绪化和波动化。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3、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青春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意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欢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情况。这一时期的性意识是对两性关系是一种朦胧状态。4、心理发展的矛盾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

5、依恋关系的变化

独立意识的增强: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

伙伴关系密切

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术。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特点

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

青少年的情绪活动是瞬息万变的,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好像有些喜怒无常,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特点。青少年情绪体验的迅速性,意味着他们的情绪反应由开始到高峰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青少年情绪的这种时间上的特点将会导致他们在遇到某些意外刺激时,迅速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于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仔细考虑当时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样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产生过激的行为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同伴关系同伴互动:青少年与同伴共度的时间继续增长。而且,青少年的互动往往是在没有成人引导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更可能有异性个体的参与。同伴关系:青少年时期的友谊概念有着意义显著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开始接受其朋友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并在这种变化中成长。尤其要指出的是,青少年意识到了给朋友一定程度独立和自主的责任。因此,他们关于友谊讨论涉及到了如何提高各自对于友谊的自我认同,有着更少的占有和嫉妒。同伴群:与同年中期的儿童一样,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团伙也很多见,并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应付压力的能力密切相关。同伴影响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青少年早期同伴的影响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同伴的影响大小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伴的影响及同伴与父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生活领域的变化而不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一)物欲性(二)野蛮性和残酷性(三)集合性(四)冲动性(五)模仿和易受暗示性(六)戏谑性(三)集合性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这样,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上具有团伙性特点。虽然青少年罪犯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缺乏作案经验,思想还不是太成熟,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四)冲动性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冲动性往往表现为案件的突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随意性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因为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身体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