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_第1页
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_第2页
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_第3页
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_第4页
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州市埇桥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区更新行动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大宿城”对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加快实施“大宿城”战略,闯出一条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就近就地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优势互补的空间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逐步形成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协调发展格局。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确定空间发展策略。城镇化地区要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农产品主产区要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区要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科学有序推进城乡行政区划调整,突出产业集聚区、城镇功能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完善主城区、乡镇、美好乡村“三位一体”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主城区—小城镇—乡镇副中心—村庄”的新型城镇体系,打造城乡发展新格局。科学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覆盖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科学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主要空间功能布局。加强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努力提高城区能级紧扣“东进北扩”发展思路,加快符离新区、城东新区建设步伐,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形成“一城三区”支撑大宿城220平方公里框架体系。实施城区更新行动。加快城市路网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智能停车场项目,解决停车难题,形成科学合理的路网体系。逐步关闭地下水井,城市供水管网普及率达到98%;完善城东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火车站广场、银河一路、胜利路等东向延伸工程建设,提升道东片区基础设施水平。加大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强停车场、电动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在群众需求强烈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有条件的小区开展集中供暖。建立总街长、街长、巷长三级街(巷)长体系,实行“街带巷”管理模式,在尊重群众意见基础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白改黑”、菜市场提档升级、背街小巷改造、清理蜘蛛网(城市线缆改造)、精品街巷打造等系列“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广红色物业模式和经验。建设一批城市公园,构建城市绿带和亲水体系,让市民享有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环境,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宜居生活圈。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符离新区。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谋划启动北部符离新区发展项目,配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化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符离集烧鸡产业基地、绿色家居产业园、大豆产业园的产业支撑能力,推动白居易文化产业园、符离古镇等项目建设。城东新区。着力推进政务新区建设,加强“三馆一院一校一中心项目”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打造一批活力街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圈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畅通强劲消费内循环。老城区。始终把硬件建设作为老城区改造的重要内容,赋予水韵、文脉、绿荫,增强城市内涵和品质,确保老城区城市面貌华丽蝶变,变得更加宜商宜游宜居宜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到2022年,形成比较完备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措施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末,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做到应改尽改,适当提前对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城镇各类老旧住宅小区房屋、土地及相关基础设施、权属情况、群众改造意愿、筹资能力、引入社会资本可行性等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结合摸底情况,对照城市规划,梳理老旧小区周边空间资源,编制“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统筹安排老旧小区改造时序、内容。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棚改项目,鼓励采用“多点安置、分摊成本”原则推动改造难度大的项目,有序推动铁路以东和符离、朱仙庄等片区重点镇棚改。“十四五”期间计划棚改6920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展住宅小区管网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压实工作责任、紧盯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工程实施,强化过程监管、全力以赴、合力攻坚,确保到2022年底所有住宅小区实现雨污分流。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好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做好公租房保障,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租房租赁企业,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物业服务提升工程:健全三级管理、明晰五方职责,形成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街道物业办、社区物业工作站三级物业管理体系,明晰区住建局、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五方主体职责,压实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提高业主委员会自治能力。充分发挥“红色物业”服务平台作用,分类托底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工作,实现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建设美丽乡镇持续提升城镇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区域产业集聚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综合统筹能力,推进顺河、永镇等乡“撤乡设镇”,重点建设10个中心镇,打造全省实践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新样板。整治乡容镇貌。加强沿街立面整治,保持沿街及两侧立面多样化整洁美观;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建设,突出做好重点区域保洁工作;强化公共水域综合整治,逐步恢复坑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自然连通;加强背街小巷、死角死面环境脏乱差治理,实现镇区环境整治全覆盖。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提升产业集聚功能。加快乡镇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低散乱企业集聚提升发展,引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发挥城镇商贸服务功能,改造升级乡村农贸市场,不断完善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主动对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强化提升镇域交通、信息化等功能设施,促进城乡道路互联互通;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垃圾统一收储运输处理。10个重点中心镇发展定位10个重点中心镇发展定位全面提升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中心镇实力大提升、面貌大改观,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符离镇建成实力强劲的中心城区北部卫星城镇,将夹沟镇建成皖北江南山水田园风光镇,将蕲县镇建成皖北工矿生态型城镇,将芦岭镇建成光伏煤层气新能源小镇,将曹村镇建成文化旅游康养小镇,将大店镇建成粮食物流小镇,将大营镇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小镇,将灰古镇建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将时村镇建成商贸生态名镇,促进朱仙庄镇建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教育强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争创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闯出一条就近就地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放开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限制。实施“零门槛”的城镇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城市和建制镇户口迁移限制,积极吸引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部队退伍军人、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研究制定更加便捷的落户程序,最大限度精简城镇户口登记和迁移手续,缩短办理时限,方便户口迁移。以城中村、城郊、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等区域为重点,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农业人口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畅通入学渠道,简化就读手续,实现基础教育“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完善医疗卫生属地化管理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拓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以推进新市民进城购房为重点,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支持农业转移人口扩大住房消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就业人员在用人单位享受各类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灵活就业人员在户籍地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非从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政策和细则,协调保障好进城落户农民在原籍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积极鼓励进城落户农民充分利用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等机制和政策,加快原籍地权益的变现退出步伐。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城镇更新工程:实施道东15#二期和17#地棚改项目,道东2#、5#、8#地拆迁改造工程,朱仙庄安置区、符离棚改1号地、城东城中村及周边棚户区、大泽路棚改、中煤1#棚改等棚户村改造项目,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设立城市更新改造省级试点片区。城市停车场建设工程: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助,路内临时停车泊位为补充,推进建设人民路黄家及汴河西路生态停车场、芦岭镇停车场、博文苑停车场、唐河路停车场等项目。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实施积涝点综合整治、排水管渠泵站改造提升、行泄调蓄、源头减排、信息化建设五大工程,推进建设市政雨水管网疏浚改造、排水防涝信息化及应急处置等项目,建立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加快推进宿徐现代产业园雨、污管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乡镇污水治理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