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_第1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_第2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_第3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_第4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人本主义于20世纪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主张心理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主张心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他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有很多方面,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有很多方面,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拉伯罕•马斯洛的研究。拉伯罕•马斯洛的研究。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存在主义哲学的问世已有几百年,尽管它艰深难懂,特别是没有共同认可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定义,但它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人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的作用和人的唯一性等,后来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真Rogers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兼系主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兼系主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理论体系14.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需要层次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安全需要(safety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andbelongingnessneed)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尊重需要(esteem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行为的自然流露.以问题为中心.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体验的时时常新.社会感情.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创造力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教育思想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3.3.美育原则3.3.美育原则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自我同一性原则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4.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