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_第1页
医学毕业论文_第2页
医学毕业论文_第3页
医学毕业论文_第4页
医学毕业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摘要】目的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喜炎平(10mg/kg.d)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lOmg/kg.d),为治疗组(101例),另一组单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mg/kg.d),为对照组(101例),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改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用阿昔洛韦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关健词】喜炎平手足口病阿昔洛韦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病例候群,多数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肛周等发生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可引心肝肾脑等器官损害,并发无菌性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病性发展迅速,24小时内可引起死亡。我院自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20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现报道如下。一、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02例患者,男9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1.5岁,入院时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型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均有高热,皮疹,嘴唇、舌尖、咽喉疱疹;其中神经系统表现101例,.呼吸系统表现99例,循环系统表现2例。方法20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喜炎平(10mg/kg.d)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10mg/kg.d),为治疗组(101例),另一组单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mg/kg.d),为对照组(101例),疗效标准治愈:无发热,皮疹消退,嘴唇、舌尖、咽喉疱疹消失,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好转:发热减退,皮疹和疱疹消退或变成灰暗,症状减轻,无并发症;无效:高热不退,皮疹无改变或增多,症状加重,有并发症,需转至ICU治疗或死亡。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即('X土S)表示.组间比较用U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用X2;以P0.05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表一两组退热时间、皮疹、口腔疱疹溃疡消退时间组别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治疗组3.5土0.683土0.922土0.454土1.63对照组4土0.544土1.083.5土0.875土1.92T-5.75817-7.0486-15.3141-3.9705P0.010.010.010.01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二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组别显效好转无效合计总有效率(%)治疗组8614110199对照组50302110179显效加好转为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X2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三、讨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喜炎平的主要成份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药理作用是抗病毒、解热消炎、抗菌、镇咳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渗出,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能力,还可提血清中溶菌酶的能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1];阿昔洛韦在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药物易被单纯疱疹病毒摄取,然后磷酸化为三磷酸盐,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重症手足口疾病,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皮疹,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有明显疗效,用药安全,因此,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可以推广.参考文献:[1]李春春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6(9):6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针炙、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增强了患者体质,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重在治病求本,辨证施护,提高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短暂局灶性脑机能障碍而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乏力、汗出、肢冷、恶心呕吐,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正确的护理不仅可减轻眩晕的症状,还可减少眩晕的发作,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我科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着。现汇报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既往史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性护理外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1疗程后观察效果。中医护理干预针炙头晕较重者可针炙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突,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加针内关、合谷、中脘等穴。1.2.1.2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②眩晕剧烈者应多卧床休息,缓解后起床或起身动作要慢,避免急剧转动头部。③环境要清静、通风、光线柔和。④禁烟酒、咖啡及浓茶。⑤冬春季节应注意保暖。⑥营养支持原则以膳食补充营养为主,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少食多餐。鼓励食疗。二、 结果表1两组疗效比较三、 讨论中医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础,导致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1]。属中医“眩晕”范畴,多由虚、瘀、风、痰等多种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阳气充足,人体机能旺盛,气机通畅,血运正常,清窍得养,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运转。若病人素体阳虚,或因年老阳衰,或因各种原因如,劳累过度,纵欲过度、嗜食生冷寒凉,病后滥用抗菌素,起居失调等导致阳气耗损,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气化、推动血行,气机失调,从而血行不畅,清窍失养,眩晕发作。在丹参等活血化瘀基础上,饮食应扶阳补气,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炖鸡肉、羊肉汤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腻、烟酒之品。少数病例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用甲鱼、山药、枸子汤。食欲不振者,可食陈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气健脾和胃,后施以调补。日常生活应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过劳和纵欲过度。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指导患者掌握眩晕发作时的应急措施,如立即卧床或扶床栏、墙等物就地坐下,闭目养神,避免走动,病情稳定下时活动时有人扶助。针炙气血亏虚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等穴,以补益气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针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肾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