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教材《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1页
蒙学教材《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2页
蒙学教材《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学教材《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内容摘要:蒙学教材是古代社会专门为幼儿编写的教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蒙学教材的阅读,幼儿能获得识字教育、生活基础知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作为“蒙学之冠”的《三字经》以其简单基础的文字、韵律和谐的句式、德育为主的中心思想、丰富有趣的故事,成为了蒙学教材的典范,经久不衰;同时,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也为今天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重视阅读、德智并行、循序渐进、重视榜样等有效的借鉴。关键词:蒙学教材《三字经》蒙学是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蒙学教材则承载了蒙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识字教育、生活基础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等。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之后历朝历代蒙学教材不断更新丰富,宋代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等优秀的蒙学教材,其中又以《三字经》为顶峰之作。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以独具特色的语言、生动丰富的内容以及明白晓畅的说理方式,代表了古代蒙学教材的最大成就。笔者拟以《三字经》为例,研究蒙学教材的特点,即文字基础,简单常用;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德育为主,养正于蒙;列举故事,趣味性强&通过总结《三字经》的特点,可以得出古代蒙学教材的特色,也能从中探寻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经验&《三字经》的主要内容《三字经》可谓是微言大义,全文虽然仅仅一千多字,但文字所囊括的内容实在是丰富无穷&全书共分为六部分,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文学经典,又或是千年历史,《三字经》都有所涉及,是当之无愧的小百科全书&书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至“人不学,不知道”,主要强调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告诉我们后天的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成长成才&第二部分为“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弟,次见闻”,以孔融和黄香的事例教导幼儿要懂得礼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第三部分为“知某数,识某文”至“此十义,人所同”,书中介绍了诸多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凡训蒙,须讲究”至“文中子,及老庄”是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以及儿童读书的程序&第五部分为“经子正,读诸史”至“通古今,若亲目”,以简短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图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且各朝代的事迹叙述详略得当,文字含蓄隽永&最后一部分是“口而诵,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三字经》六部分所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囊括的内容之丰富实在令后人赞叹,幼儿通过诵读《三字经》虽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但能开阔视野、拓宽眼界,这恰好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三字经》的特点(一)文字基础,简单常用蒙学教材的功能诸多,其中之一就是识字教育,幼儿通过阅读蒙学教材认识基础的汉字,并掌握语言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文字基础&识字教育也就是《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中的“小学”,所以蒙学教材的用字十分讲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大多是基础字,这一点在宋代教材《三字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三字经》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简单常用字&《三字经》一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却只有短短一千余字,且近一半是重复的字,所以幼儿阅读此书实则只需学习五百余字&将这五百余字与今天的《现代汉语常用表》对照,“有451字是一样的,占到了总字数的85%"叫虽然某些句子中有个别难学的字,但大多数是地名、人名、物名中的不常用字,对幼儿的基础识字不会产生影响&其次,《三字经》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结构&《三字经》中的识字教育并不是学习一个一个的单字,而是字与字组合,满足了汉语写作中的基本结构&古代汉语有偏正、中补、状中、联合等语言结构,这些结构大多数都囊括在了《三字经》中&如“人之初”等是偏正结构,“择邻处”等是动宾结构,“性本善”等是主谓结构&幼儿经常朗读背诵《三字经》就会产生语感,从而认识这些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并且,《三字经》中的识字教育是与学习知识、养成品德结合在一起的,幼儿在识字的过程中就能获得超出识字教学所给的知识,给单调的识字教育丰富了精神内涵&(二) 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蒙学教材是专门为幼儿编写的,除了文字简单之外,还要编写得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上蒙学的幼儿年纪轻,语言能力较低,思维上不能理解长句,口头上朗读多重韵律的句子困难,所以蒙学教材往往要编写得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诵读和记忆&大多蒙学教材采用的都是韵文的形式,《三字经》也不例外&《三字经》名为“三字经”,正是因为其以三字为一句,或四句一组,或六句一组,甚至八句一组&这样的结构单位上下句之间节奏轻快、韵律和谐、句式精炼,诵读起来犹如吟唱,$在行文上避免了枯燥乏味”不仅如此,这种语言形式还有利于记忆&《三字经》虽然整本教材内容丰富,有客观存在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需要主观理解的礼仪规范内容,让幼儿朗读并背诵下来相当困难,但三字一句且韵律和谐的句式恰好能克服对儿童来说内容庞杂的弊端,帮助幼儿记忆背诵&另外,通过诵读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还能帮助幼儿建立语感,体会到汉语的组合结构记忆文字的无穷韵味,为其后来的阅读和作文筑牢根基&(三) 德育为主,养正于蒙培养幼儿道德一直是蒙学教材的功能之一,这是蒙学在封建统治时期的目的&“蒙”有幼稚之意,养正于蒙即在幼儿时期去除蒙昧,将人培养成正人君子,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三字经》提出了“首孝弟,次见闻”的观点,强调做人首先要讲孝悌,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这正是体现了德育为主的思想&《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丰富,涉及人性起源、三纲五常、礼仪秩序等,大致可分为性善论教育、孝文化教育、义利关系教育三方面叫首先是性善论教育,《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观点来自于孟子的性善论,肯定了人人生而有善端,如果不修养品德,就会失去善端&这一点对幼儿提出道德要求就是要通过学习来进行自身修养,否则就会与他人有差距&其次是孝文化教育,儒家文化特别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有序,孝是对长辈的尊敬、善待,只有孝顺的人才会忠于君主,才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第三是义利关系教育,《三字经》中反复出现“义”字,书中的“义”指的就是应当遵守的道德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三字经》中对“义”的强调,就是要求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遵守道德原则,重义轻利&在道德教育上,《三字经》不仅内容丰富,其说理方式也极其巧妙,例举了大量的典故、故事规劝幼儿,而这些典故也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深厚底蕴&(四)引入故事,趣味性强《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对幼儿来说要消化这样庞大的知识系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通篇的引导、劝诫也会使文本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作者在说理时,引入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圣先贤或是在历史上口碑良好或是有善可取的人物的故事,从摆事实和讲道理两个方面阐述其观点&《三字经》中的典故丰富有趣,或倡导尊敬师长,或鼓励勤奋学习,或赞扬清正廉洁,一个个通俗浅易的故事向我们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三字经》又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其优点&如第一部分中,举了孟母为了培养孟子曾三次搬家,以及窦燕山家教严格、教育有方,五个儿子均科举登第的例子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又如第六部分中,举了西汉人路温舒、公孙弘即使家庭贫困无钱买书,也要自食其力、奋进苦读,以及汉朝人孙敬、战国人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来鞭策幼儿勤奋刻苦地学习&这些真实事例的引入,使书中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幼儿本身善于模仿,优秀人物的事例能给幼儿提供榜样的作用,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另外,枯燥生硬的理论原则和生动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后,就把抽象的劝诫变得形象、具体、生动,使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明白,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一)重视诵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初中和高中打基础的阶段,此时学生应该通过读写等训练来获得基础的语文知识,其中朗读格外重要&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但此时他们拥有超强的记忆力,是训练听说读写和积累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的教学不能像初中高中那样着重倾向于强调文本的内涵,更多的应当是识字、写字、阅读&尤其是诵读,“儿童诵读过程类似念唱”5],眼睛看、嘴巴念的时候启动了右脑,而对文字的辨认、整理、加工则要用到左脑,整个诵读过程同时运用了左右脑,有助于幼儿智力的提升&幼儿理解能力稍弱但强于记忆,诵读课文时,也许不能立马理解是什么意思,但随着长年累月的吟诵和生活阅历的丰富,就能慢慢体会文中要表达的思想。另外,通过诵读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既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也是语文学习的途径,良好的语感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固的基础。《三字经》三字一句、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具有诵读的优势,教师应从中获得启发,在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中选取适合的文本给学生诵读。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诵读是关键一步,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中华语言的古老韵味。(二) 德智并行小学阶段不仅是积累与打基础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的教学智育与德育同等重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决定其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应当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课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意义,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三字经》不仅是一部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力作。书中提出了“首孝弟,次见闻”的观点,强调做人首先要讲孝悌、懂礼仪,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加见闻,《三字经》是德智并重的。为了帮助儿童明白这个道理,书中举了诸多名人的例子,如孔融让梨等。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思维不成熟,不必要进行“道德教化%有的老师甚至没有意识到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一味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点,只强调语言文字的学习,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其实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不仅要将焦点集中于文本的知识性上,还要挖掘其人文性的内涵,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语文课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 循序渐进《三字经》内容丰富、含量惊人,但读来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因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内容由浅入深一一道来&并且,《三字经》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提供的书目也是由易到难、渐渐深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在《三字经》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教师一定要遵循的原则之一。语文不像数学等其他学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原理弄清、迅速得到提高,语言文字是慢功夫,需要一天天的积累。小学生处于记忆超强时期,但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低水平,教师“不能一味搞提前量”虬语文新课标已出来多年,虽然强调低年级阶段要减负,但当下许多老师仍然为了考试和分数在“压迫”学生学习。就拿识字教育而言,课标对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数量要求已经大大降低,许多都是能认就行,不必一定会写,但有些老师就会将多认多写设为学生是否合格优秀的标准,结果无疑是挫伤了儿童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速度上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照顾到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匀速讲解、适时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的同时学得开心,不至于败坏了学语文的口味&(四榜样作用《三字经》讲道理时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加入了许多名人的事例进行论述,这样不仅使其更具有故事的趣味性,名人的真实事例也更能说服儿童,起到榜样的作用&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是不善于思考的,但善于模仿,为其提供正确的模仿对象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三字经》中引用了车胤用萤火虫照明、孙康借助积雪反光读书、苏洵后悔没有早日苦读等典故,学生在阅读后会受到鼓舞,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从而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刻苦奋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榜样可以是书中的,通过对学生介绍学习刻苦、品德高尚的名人,使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同时,榜样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人,甚至是身边的老师、同学,学生离他们更近,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秀之处&教师要注意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