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1页
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2页
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3页
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4页
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2022年11月工业和化部所属单位2023年公开招考2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54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各地真题-综合能力拔高(共200题)1.2018年,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最高奖由此前的500万元/人上调至800万元/人,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在人们的印象里,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是与清苦绑定在一起,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没有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因此,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的努力提供回报。这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国家尊重科研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只要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科研工作者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进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一文段的主要意思是

A.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

B.要加大对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

C.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D.科研工作者的清苦生活已在改变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国家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接着指出科研中的个人智力劳动价值,常被轻视的问题。然后通过“事实上”进行转折,强调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的重要。随后由“因此”总结前文,并提出对策,多方都应该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提供回报。最后两句描述了多方给予科研工作者回报之后,对科研工作者以及科研事业的意义,属于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故文段旨在强调多方都应该对科研工作者的个人智力劳动价值给予回报,对应B项。

A项,为文段开头背景引入部分,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C项,“这样的奖励”表述不明确,文段表达的是对科研工作者的个人智力劳动价值的奖励,排除;

D项,“已在改变”属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并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如何改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青年报《800万元奖金全归个人

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围绕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展开论述,“事实上”“因此”之后强调了科研工作者的付出配得上国家的奖励。文段主旨应是对这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文段首先介绍了国家上调了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标准;然后介绍了科研工作者劳动的价值极高,他们的努力值得回报;最后介绍了只有科研工作者过上优渥的日子,科研事业才能更繁荣。文段的主旨是科研工作者值得优厚的待遇。

A项,“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仅对应文段首句,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只是奖励中的部分内容,不具概括性,文段主要强调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值得奖励,排除。

C项正确,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D项,该项是科研工作者得到奖励后达到的一方面结果,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C。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第一段,所给图形均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条数分别为1、2、2;因此第二段对称轴条数也应为1、2、2。只有A项图形对称轴为2条,B、C、D项图形均为1条对称轴。

因此,选择A选项。

3.随着海冰悄悄消融,进入北冰洋正变得越来越容易,曾经在经济上不具备开采性的北极资源也浮出“冰面”。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它的最大资源也是石油和天然气。5700万年前,北冰洋曾经气候温暖、生物繁茂。科学家曾在北冰洋底的洋脊上打钻取样,在沉积物中发现了厚厚的蕨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组成的有机层,在富含碳元素的黑色岩芯中找到大量浮游生物和其他有机物。这种富含碳元素的沉积物正是形成石油的前提。果然,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相继在北冰洋大陆架的边缘海中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油和天然气是北极最丰富的自然资源

B.全球温室效应加快了北极被开发的速度

C.北极富含丰富自然资源的结论已被证实

D.北极正成为各国争相开发的“第二个中东”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通过“随着”交代背景,说明北极资源开采已具备条件。接着指出北极最大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最后通过分析指出科学家曾发现大量可形成石油的碳元素,而且人们后来确实在北极发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以此来解释说明石油和天然气确实是北极最大的资源,故文段意在强调北极最大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对应A项。

B项,“温室效应”无中生有,排除;

C项,“证实北极富含丰富自然资源”的目的是论证北极最大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观点,非文段重点,且“丰富自然资源”扩大概念范围,文段仅表明富含石油和天然气,排除;

D项,“各国争相开发”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十万个为什么|北极最大的资源是什么?》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是背景铺垫,第二句提出观点,即北极最大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随后对其形成和发现过程进行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二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强调北极的最大资源也是石油和天然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选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4.月球之所以能对地球自转轴起到重要影响,是因为它异乎寻常得大——事实上,它是太阳系卫星之中最大的。不仅如此,按照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月球乃是起源于地球演化早期——约45万亿年前——的一次超级碰撞,碰撞的双方一方是正在成长中的原地球,另一方是一个差不多火星那么大的超级“陨石”。

这段文字中有三处破折号,它们的作用是:

A.前一个破折号是表示转折式说明,后两个破折号是引出下文

B.前一个破折号是表示强调,后两个破折号是引出下文

C.前一个破折号是插入例子,后两个破折号是表示插入补充说明

D.前一个破折号是表示递进式说明,后两个破折号是表示插入补充说明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使用的掌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具备常见标点符号作用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破折号的作用,我们需要结合破折号的作用以及文段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由“异乎寻常得大”和“最大的”的递进表述可知,前一个破折号表示递进式说明;“约45万亿年前”在句中做插入语,是对“地球演化早期”具体时间的补充说明。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文段指出月球对地球自转轴起到重要影响的原因,是月球大,破折号之后引出“事实上”说出其是最大的,故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递进式的说明。后两个破折号是在论述的中间进行的信息详细介绍,故为插入式的补充说明。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南方周末卢昌海《对地球1.0我们了解多少?》5.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村落依山而建,讲究水系和与自然的和谐,目连戏和村落、宗族的信仰、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文气”融为一体;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医学与宗族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楹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品位,也体现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凡此种种,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B.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C.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D.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提出“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接下来,通过并列分句对首句进行举例说明。尾句“凡此种种”对前文起概括作用,即“以上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对应A项。

B项,对应“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分述句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传承关系”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存在基础”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浅谈徽州文化特色及其保护》6.梵净山虽被喀斯特地貌地区包围,却不是喀斯特地貌,而是特殊的变质岩山脉地貌,梵净山因此成为________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还原其形成,则要________到14亿年前。当时的梵净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之后,古陆漂移碰撞,火山岩浆迸发,一片火海中,梵净山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屹立

还原

粉墨登场

B.傲立

回归

拔地而起

C.伫立

追溯

横空出世

D.矗立

倒流

破土而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通过分析可知第二空的这句话应体现“还原其形成,则要向前找原因”之意。A项“还原”与原文“还原其形成”语义重复,排除A项;B项“回归”意为后退、返回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D项“倒流”意为向上游流动,或与正常流动方向相反,常见搭配是“时光倒流”,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C项“追溯”指探索事物发展的由来,能体现“向前找原因”之意,符合语境。答案锁定为C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C项“伫立”指长久的站立,与“梵净山”搭配恰当。“横空出世”用于此处表示在一片火海中梵净山突然出现,且对应前文“迸发”,“迸发”指由内向外地突然发出,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搭配“梵净山”,

A项“屹立”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C项“伫立”指长久地站立,与“梵净山”搭配恰当,且对应后文“还原其形成,则要······到14亿年前”,表示长久的存在,保留。

B项“傲立”指高傲地挺立,文中并未表达出“高傲”之意,排除;D项“矗立”指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强调直而高地立着,多搭配建筑,与“梵净山”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排他性不强。

第三空,搭配“梵净山”,C项“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可与“梵净山”搭配得当。A项“粉墨登场”比喻人们开始在社会上、政坛上等活动起来(含贬义),搭配“梵净山”不恰当,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百科知识杂志《人间仙境梵净山》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不易辨析,继续分析第二空,此处表达的是时间的回溯,由此排除A、B。第三步,辨析第三空备选词语的适用对象,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先看第二空,由“还原其形成”“14亿年前”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时间的回溯,“追溯”“倒流”均可用于回溯时间的语境。时间不能“还原”,排除A。“回归”指回到(原来的地方),也不能形容时间,排除B。第三空,“破土而出”多用于种子,用来形容山脉不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7.稳步有序推进监测监察机构垂改工作,加强环保监测监察力量,全面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详查工作。科学编制全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坚持重典治乱、铁拳治污,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行为,督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以压倒性优势,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强化依法管理土地意识,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土地利用和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抓好土地例行监督反馈问题后续整改,严防问题反弹。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要持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

B.制度跟进以加强环保

C.强化依法保护耕地

D.东海的环保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论述“通过政府监察机构加强环保监察力量,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详查工作”。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就首句观点细化论述如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因此,分段是总—分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要持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是对文段首句的同义替换。B项和C项描述片面,排除。D项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8.下列关于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是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B.遗产的范围是自然人留下的全部财产

C.胎儿的遗产继承权不受法律的限制

D.订立遗嘱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其意思表示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人的死亡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的法律事件,不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B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遗产的范围仅限于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而非全部财产。

C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因此胎儿的继承权受到限制,胎儿娩出时必须为活体。

D项正确,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人立遗嘱无需经过他人同意,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故正确答案为D。9.考虑到销量等因素,如果每种商品的采购量不少于25台,则购进数码相机多少台时,这批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A.25,46000

B.25,50320

C.37,46000

D.37,5032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

第二步,根据利润=成本×利润率,设购进笔记本电脑x台,台式电脑y台,数码相机z台,建立等量关系式,总利润为4000×10%x+3200×15%y+2400×20%z,整理得:总利润为400x+480y+480z,要使得这批商品的总利润最大,即x最少,最少取25台。y+z=100-25=75(台),总利润=400×25+480×75=46000,排除BD选项。

第三步,根据上一问可知y=100-2x,又因为x=25,故y=50,z=25。

因此,选择A选项。

10.习得性无助是指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会习得是一种自我失控感,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因此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习得性无助的是:

A.小红因弹钢琴出错屡遭母亲训斥,她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不再愿意练钢琴了

B.小李曾交往过好几个女朋友,但都以分手告终,于是他认为自己没有魅力,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了

C.小王工作中粗心大意,常出现失误,被领导批评几次后工作细致了许多,近期再没被领导批评过

D.小张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对冷门,在多次求职无果后,他便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

“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屡遭母亲训斥后认为没有音乐天分不再愿意弹琴,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B项:分手之后认为自己没有魅力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C项:失误被领导批评后工作细致很多,不符合定义关键词“放弃努力”,当选;D项: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

②放弃努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红练琴屡遭训斥,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不再愿意练习弹琴,体现了“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B项:小张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并“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C项:小王改变工作态度,工作细致,没有再被领导批评,未体现“放弃努力”,不符合定义;

D项:小李多次失恋,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体现了“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效应,分析其外在表现特征,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解题。习得性无助的定义要点:①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②习得自我失控感;③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A项,小红弹钢琴出错屡遭母亲训斥,她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不再愿意练习钢琴,体现了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符合定义。

B项,小李曾交往过好几个女朋友,但都以分手告终,于是他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了,体现了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符合定义。

C项,被领导批评几次后工作细致了许多,并没有失去控制,也没有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小张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并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11.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所以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故表述正确。12.标杆效应: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于消费者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其价格往往比同一区域其他同类商品高出一大截,并影响到整个区域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下列属于标杆效应的是:

A.在某市,某大品牌电器企业每到节假日就大搞特价促销活动,其他商家纷纷效仿,也出奇招来招揽顾客

B.某知名品牌推出的新款智能手表受到热捧,虽然价格偏高,却一再脱销,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纷纷调低价格,争抢市场份额

C.市一中即将搬往高新区的消息一传开,高新区的房价就一路飙升,连紧邻的湾树区房价也跟着涨了三四成

D.老徐的网店短短半年内就赢利数万,朋友们纷纷前来取经,采用同样的经营方式创办了自己的网店,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信息为“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其价格往往比同一区域其他同类商品高出一大截”“影响整个区域同类商品价格走势”。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未体现出“其价格往往比同一区域其他同类商品高出一大截”,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受到热捧对应关键词“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价格偏高对应关键词“其价格往往比同一区域其他同类商品高出一大截”,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纷纷调低价格对应关键词“影响整个区域同类商品价格走势”,符合定义,当选;

C项:房价飙升并不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的,而是消费者获得其他信息后而导致的结果,同时C中并没有体现出同类商品,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未体现出“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消费者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其价格比同一区域其他商品高出一大截;

②影响到整个区域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大企业品牌搞促销,未体现“其价格比同一区域其他商品高出一大截”,不符合定义;

B项:知名智能手表价格偏高却一再脱销,体现了“消费者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其价格比同一区域其他商品高一大截”,其他品牌手表只能调低价格,属于“影响到整个区域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符合定义;

C项:房价一路飙升,未体现“消费者对某种品牌认知度较高”,不符合定义;

D项:朋友向老徐取经,未体现“品牌认知度及商品价格”,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原因、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标杆效应的定义要点:①由于消费者对某品牌认知度较高;②导致其价格往往比同一区域其他同类商品高出一大截,并影响到整个区域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

A项,某大品牌电器企业搞特价促销,其他商家纷纷效仿,并未体现消费者对该品牌认知度较高,也未体现该品牌商品价格比其他同类商品高,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某知名品牌推出的新款智能手表受到热捧,虽然价格偏高,却一再脱销,说明消费者对该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了其价格比其他同类商品高。其他品牌纷纷降价争夺市场份额,说明该品牌的智能手表影响了同类产品的价格走势,符合定义。

C项,高新区房价飙升的原因是市一中将搬往高新区的消息,并不是消费者对于该地区房产品牌的认知度较高,不符合要点①。

D项,老徐的网店赢利丰厚,朋友们采用同样的经营方式创办网店,并未体现消费者对该品牌认知度高,也未体现该品牌商品价格比其他同类商品高,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13.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气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的白昼短于黑夜的是:

A.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第二步,我国处于北半球,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在夏季是昼长夜短(3月21日——9月23日),在冬季是昼短夜长(9月23日——3月21日),在春分和秋分为昼夜平分。D项“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诗句中“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1月5日-7日之间,故是昼短夜长。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每年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进入北半球,北半球才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短于黑夜的时间段是秋分至次年的春分。而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

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3月20日-21日交节。

A项错误,“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出自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描写了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天的天光风物,生意葱茏。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描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正确,“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南宋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意为孤独凄清的木芙蓉,冒着初秋寒意而开,花的心就像作者自己的心一样,凄楚不已。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在秋分之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考生可用关键词法和联想法作答。联想生活经验可知,我国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越接近冬季,越可能“白昼短于黑夜”,因此本题实际就是要选出一个最接近冬季的节气。A项关键词“谷雨”、C项关键词“清明”表明这两项描述的都是春季,直接排除。B项关键词“露”可能是“白露”,也可能是“寒露”,但二者都不属于冬季的节气。D项关键词为“小寒”,这一节气在冬季,由此可直接推出D项为当选项。

白昼与黑夜的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若白昼短于黑夜,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A项不选。“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出自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涉及的节气是谷雨。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谷雨在春分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B项不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涉及的节气是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白露是春分之后、秋分之前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C项不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涉及的节气是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清明在春分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D项当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涉及的节气是小寒。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小寒位于秋分之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短夜长,与题干相符。

故本题选D。

14.科技重理性,严谨求真,依靠归纳与推理:艺术重感性,浪漫求美,依赖灵感与想象。但在求真求美方面,科学探索与艺术追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体现了:

A.物质无限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意识目的性与计划性的统一

D.真理客观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从表面上看,科学与艺术分属不同学科,差异极大,科学具抽象性,艺术具形象性;科学重理性,严谨求真,依靠归纳与推理;艺术重感性,浪漫求美,依赖灵感与想象。但从历史上看,科学与艺术形影不离,共同描绘了人类灿烂的文明。科学与艺术更深层次的相通之处在于非功利的精神气质,体现在共同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也就是既求真也求美。即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因此,选择B选项。

15.下列存储介质中,若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所保存的信息丢失的是(

)。

A.光盘

B.硬盘

C.主存

D.只读存储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

A、B项错误,光盘和硬盘里的信息只有在光盘和硬盘遭到损坏时才会丢失,不会因突然断电而丢失。

C项正确,D项错误,内存,即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只可读出不可写入,用于存放固定系统程序,一旦写入信后就固定下来(所存数据是装入主机前写入的),即使切断电源,信息也不会丢失。RAM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

故正确答案为C。

【注】本题选项设置不严谨,主存(内存)中只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会因突然断电而丢失数据。对比选项,本题择优选择C项。16.与“海水:澎湃”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西瓜:香甜

B.道路:修建

C.策划:推广

D.平原:山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澎湃是海水的属性,二者为属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项:香甜是西瓜的属性,二者为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修建道路,二者是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先策划,再推广,二者为时间的先后顺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平原是一种地貌形态,山林指的有山有林的地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7.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甲说:我没有拿白球。乙说:是丁拿的白球。丙说:是乙拿的白球。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乙的话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真假限定“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真话一定在乙和丁之中,所以其余的就是假话,因此甲、丙为假,可知拿白球的是甲。

因此,选择A选项。

18.演绎,是从某些一般规律性出发,并将其运用于特殊事件。

下列哪个属于演绎:

A.孙华比王刚高,王刚比李健高,因此孙华比李健高

B.北方人比南方人的身材高大,这是生活条件差异造成的

C.市场比集市大,集市比市场小

D.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高于中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所以加拿大的人均GDP也高于中国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从某些一般规律性出发,并将其运用于特殊事件。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孙华比王刚高,王刚比李健高,因此孙华比李健高,三个人均属于个体,并非“从某些一般规律性出发”,不符合定义;

B项:这是生活条件差异造成的,是对“北方人比南方人的身材高大”的原因的分析,并非“从某些一般规律性出发”,不符合定义;

C项:市场比集市大,集市比市场小,这两个表达的意思的是一样的,并非“从某些一般规律性出发”,不符合定义;

D项: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高于中国属于“是从一般规律性出发”,加拿大是发达国家,所以加拿大的人均GDP也高于中国,属于“将一般规律运用于特殊事件”,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19.一项研究中,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每天用含有0.002克13-oxo-ODA的高热量食物喂食一组肥胖小鼠,另一组肥胖小鼠则单纯喂食高热量食物。4周后测量它们体内中性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发现前者血液和肝脏中的中性脂肪比后者少30%左右,血糖值也比后者低20%左右。13-oxo-ODA是一种亚油酸,在西红柿特别是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含量较高。

由此可以推出:

A.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

B.13-oxo-ODA对小鼠的身体健康有益

C.食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更有利于健康

D.亚油酸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内容推出的一项,需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题干通过对照实验,在对小鼠同样喂食高热量食物的情况下,食物中含有13-oxo-ODA的一组血液和肝脏中的中性脂肪和血糖值都要比不含13-oxo-ODA的低,说明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该项正确。

B项,由题干只能得出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但其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

C项,题干中说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13-oxo-ODA的含量较高,但13-oxo-ODA是否有利于健康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

D项,题干中说13-oxo-ODA是一种亚油酸,但13-oxo-ODA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依据题干中的研究结论“发现中性脂肪减少,血糖值也降低”,说明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可以推出;

B项:依据题干可得,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但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是否有利于小鼠健康不得而知,排除;

C项:依据题干可知,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13-oxo-ODA含量较高,但是否有利于健康无法推出,排除;

D项:13-oxo-ODA只是其中一种亚油酸,不能说明所有亚油酸都能降低脂肪含量与血糖值,且降低脂肪含量与血糖值是否有利于健康,题干没有提及,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推理题型。根据题干可以得知:13-oxo-ODA降低了小鼠的中性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它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含量较高。观察选项,可以发现A项正确;B项,降低脂肪、血糖是否就代表健康从题干中无法得知,错误;C项同理,可以得知加热的西红柿13-oxo-ODA含量高,但无法得知是否利于健康,错误;D项同上,无法得知亚油酸与健康的关系,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20.精神防御机制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

该机制包括几种方法:转移作用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合理化作用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投射作用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

根据定义,下列反映了上述三种防御机制之一的是:

A.小琴的父母不喜欢体育运动,小琴被校羽毛球队选去当优秀苗子来培养,父母认为这样会耽误学习而坚决反对

B.小风在住院期间长时间和高护士接触,很感激高护士对自己的照顾,出院后他始终感念,对在护士学校上学的妹妹更加关心爱护

C.小宁不喜欢数学,数学考试也常常不及格,他认为不是自己学不好,而是老师教得不好,无法引起他的兴趣

D.小何在宾馆做前台接待,最近和家人发生了矛盾,心情很低落,在接待客户时常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关键信息如下:

(1)精神防御机制:①人们遇到困难时;②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

(2)转移作用:①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②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3)合理化作用:①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②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

(4)投射作用:①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②“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③断言别人是这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父母并没有遇到困难,父母将自己不喜欢的态度“投射”到小琴的身上,但并未断言小琴不喜欢,不符合“断言别人是这样”,小琴遇到了困难,未体现如何解决,不符合定义;

B项:小风的感激,并未“因不合社会习惯或发生危险而不能表达”,不符合定义;

C项:小宁将自己考试不及格解释为老师教得不好,是“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他所遇到的困难,属于“合理化作用”,符合定义;

D项:小何和家人发生矛盾后情绪低落,导致工作失误,但并未提到遇到困难如何回避或解决,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给出了精神防御机制的几种方法,包括转移作用、合理化作用和投射作用,在解题时可以将选项与这些方法对应,选出符合定义的一项。精神防御机制是人们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包括转移作用、合理化作用和投射作用。

转移作用定义的关键信息:将无法直接表现的情感转移到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合理化作用定义的关键信息:给自己找理由。

投射作用的定义的关键信息: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

A项,小琴的父母反对小琴进校羽毛球队,但并未体现小琴采用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B项,小风感激别人对自己的照顾,但并未体现小风在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采用了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C项,小宁把自己的数学不好解释为老师教得不好,即个人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属于精神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作用。

D项,小何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而心情低落,工作时心不在焉、丢三落四,但并未体现小何采用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遇到困难时采取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

“转移作用”:转移到安全或大家接受的对象身上。

“合理化作用”:找有利理由解释。

“投射作用”:把自己不喜欢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父母的反对是小琴遇到的困难,但没有提及小琴如何防御或解决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风是感激别人的帮助,并没有提到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烦恼,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宁将自己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解释为老师教得不好,是为自己找有利的理由解释他所遇到的困难,属于“合理化作用”,符合定义,当选;

D项:小何因为和家人的矛盾导致工作失误,这是他遇到的困难,但没有提及他如何回避困难解决烦恼,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1.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B.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C.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入目前的困境

D.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是背景铺垫,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演进的影响,之后分别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阐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尾句进行总结。文段结构是“分—总”结构,文段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即“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总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述—总结观点,选择观点句的同义项。文段主要讲述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由最初的人类崇拜、屈服自然到探索、改造自然,再到不停地向自然无尽索取资源,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创伤,也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报复。这些表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据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人类应该改变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文段没有提及。B项本身说法有误,强加因果。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文段先引出话题,指出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化相关,紧接着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不同文明时代说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即从膜拜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破坏自然,最后进行总结,强调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会使自然受伤,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文段是“分—总”结构,文段最后强调的重点是一个问题,选择答案时,应优先选择对策项,即人类不要做违背自然的事情,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对应D项。

A项,对应前文并列分述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敬畏自然”出现在题干前半部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并列分述的其中一段,非重点并且片面,而且题干的重点在于不要违背自然,所以应该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敬畏”侧重敬重害怕,与主旨不一致,排除;

C项,“困境”属于问题类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2.某公司举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在最后一轮评选中有甲、乙、丙、丁四名员工入围,甲认为乙会当选,乙认为丙会当选,丙和丁都认为自己不能当选。评选结果公布后发现,上述四种猜测只有一种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出,一定当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给出四个人的猜测,并明确“四种猜测只有一种是错误的”,可以寻找其中是否存在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并据此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题干条件:①乙当选;②丙当选;③丙不当选;④丁不当选。分析题干,发现乙、丙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四种猜测只有一种是错误的”可知,①、④为真,由①为真可推出②为假、③为真。综上可知,乙一定当选。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乙的猜测“丙会当选”和丙的猜测“丙不会当选”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定一真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只有一项是错误的”,则乙和丙之间必有一假,则甲和丁的猜测均为真,可以推出:乙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关系。

甲:乙当选

乙:丙当选

丙:-丙当选

丁:-丁当选

乙和丙说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而根据四个猜测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唯一的一假在乙、丙当中,而甲、丁说的话一定为真。

第二步:看其余。

根据甲猜测为真可知,一定当选的是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3.第一题:

根据资料,分析我国“懒婚”、“不婚”一族存在的原因(20分)

要求:简洁、全面、有条理、不超200字。

第二题:

假如你是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材料,谈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启示。(30分)

要求:表述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第一题:

作答任务:本题的作答范围在“给定资料”。答题任务是分析我国“懒婚”、“不婚”一族存在的原因,结合本题来看,就是要找出什么导致了我国“懒婚”、“不婚”一族的存。

作答要求:“简洁”即在准确表达题目所涵盖的要点的基础上,用语尽可能简练。“全面”即答案应涵盖题目所要求的内容要点,语言表述应全面。“有条理”即分条作答。字数方面注意不超过200字。

第二题:

作答任务:本题答题范围是“给定资料”,答题任务是谈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启示,启示是指由他者或自身过往的经验或者教训得出的自身或者特定主体的未来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方向性的对策。就本题而言,是要分析我国可以借鉴哪些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做法。

要求:“表述全面”即答案应涵盖题目所要求的内容要点,语言表述应全面。“条理清晰”是指能够理清观点或者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观点或事实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关系,一般而言其关系有并列、递进、包含、转折等。就本题而言应该是并列关系,做到分条作答。字数方面注意不超过400字。

第一题:

1.人口出生率下降,适婚人数减少的同时,高等教育年限增加使婚龄延后。2.结婚代价高,婚后生活成本高、孩子教育压力大。3.离婚率上升,引发年轻人婚姻恐惧,担心婚姻不幸福。4.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对婚姻思考过多而滋生恐惧感,担心婚后需要承担家庭责任。5.婚姻无法给现代女性安全感,会导致与社会脱节,不如努力工作的单身生活精彩。6.婚姻观发生变化,重视爱情的质量和感受,认为婚姻使爱情变得物质、不单纯、不自由。

第二题:

立足国内,我国发展公共交通可借鉴的国外经验有:

一、完善政府制度安排。1.严格按照市场化招标流程选择经营主体,保证公共交通市场的适度竞争与服务品质。2.提高私家车停车收费、燃油税标准,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二、科学规划交通布局:1.以需求为导向,对运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以人为本,注重实现零距离换乘。2.在繁华地段广泛设立开放式综合交通枢纽,便捷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

三、发挥公共交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沟通、标准制定等职能。

四、完善基础设施。设立运输设施设备,注重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五、重视土地使用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倡导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发挥资源节约、生活生态良好的效益。

六、加强安全管理。1.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监控系统。2、建立综合通讯系统、信息共享和分析中心,制定安全准则,全面监督。3、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一线人员安全应急能力。

24.大地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楼房

A.山峰;墙体

B.天空;楼梯

C.树木;地基

D.河流;水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山峰”屹立于“大地”上,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墙体”是“楼房”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大地”与“天空”属于并列关系,“楼梯”是“楼房”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树木”生长在“大地”上,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楼房”修建在“地基”上,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河流”在“大地”上流淌,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水泥”是建造“楼房”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5.3,6,12,(

),130,732

A.32

B.48

C.72

D.10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阶乘数附近波动,考虑阶乘修正数列。阶乘修正形式如下:

阶乘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阶乘数为3+1=4,修正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修正项为6+2=8,则所求项为4!+8=32。

因此,选择A选项。26.两警察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炸毁,司机被炸伤,犯罪嫌疑人被警察击毙。下列属于该司机正确的救济途径是:

A.请求两警察给予民事赔偿

B.请求两警察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赔偿

C.请求两警察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补偿

D.请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给予民事赔偿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

第二步,国家补偿,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使职权行为对公民造成的损失给予的补偿。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由此可知,两警察在追击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租用出租车是合法行为,并无违法使用职权的行为,属于国家补偿的范围。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民事赔偿是由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侵权引起的民事责任。而两警察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租用出租车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属于职务行为,不构成民事责任。所以司机不能请求两警察给予民事赔偿。A项错误。

B项: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七条第一款,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由此可知,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以违法为前提。两警察在追击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租用出租车是合法行为,并无违法使用职权的行为,因此不引起国家赔偿责任。B项错误。

D项:两警察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该司机的出租车,车辆最终被炸毁。该合同属于租赁合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司机的损失应当由承租人承担。因为本案承租人为警察,且目的是行使职务行为,故最终司机的损失应当由警察所属的公安局承担。D项错误。

国家补偿和国家赔偿的区别:

1.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2.两者性质不同。国家补偿的根本属性在于国家对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填补,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其与普通公众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国家的非难。这可以说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3.时间要求不同。国家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损害的实际发生,即先有损害,后有赔偿;而国家补偿即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4.两者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5.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同。国家赔偿制度中有追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后要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作出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追偿,但是国家补偿制度中没有追偿制度。

27.①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动作起来

②小则嫣然一笑,笑容可掬,这不过是一种轻微的肌肉动作

③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④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甚至全身肌肉、骨骼都动员起来了

⑤一般的微笑,就是这样

⑥大则是爽朗的笑,放声的笑,不仅脸部肌肉在动作,就是发声器官也动作起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②⑥④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①⑤②④⑥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和③句都在围绕“笑”展开论述,难以判定首句。

第二步,观察其他句子寻找突破口。②句为“小则嫣然一笑”,④句为“捧腹大笑”,⑥句为“大则是爽朗的笑,放声的笑”,由笑的程度可知,顺序应为②⑥④,排除C项和D项。⑤句中有代词“这样”,且内容在说“一般的微笑”,可知⑤句是对②句的解释,②⑤捆绑,①⑤无法捆绑在一起,排除A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B项。③句先指出“笑”的好处,接着①句解释了“笑”的生理机制,然后②⑤⑥④由笑的程度,由小到大进行论述。B项语义连贯。

因此,选择B选项。

28.“万物莫不有对”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万物莫不有对”意思是万物都有与它相反的一面,事物如果没有对立面,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所以,“万物莫不有对”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

29.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某企业计划裁员10%,并将四个污染严重的车间进行停产。这四个车间的人数正好占该企业总人数的10%。计划实施后,上述四个车间停产,整个企业实际减员5%。此过程中,该企业内部人员有所调整,但整个企业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根据以上信息,现有三个命题:

Ⅰ.上述计划实施后,有的车间调入新成员。

Ⅱ.上述计划实施后,没有一个车间,调入的新成员的总数,超出企业原来总人数的5%。

Ⅲ.上述计划实施后,被撤销的车间中的留任人员,不超过该企业原来总人数的5%。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Ⅰ、Ⅱ和Ⅲ

B.只有I和Ⅱ

C.只有Ⅱ和Ⅲ

D.只有I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I项,由“四个车间共10%的员工,这四个车间停产,最后整个企业实际减员5%”可知,车间停产后,5%的员工无岗位,需要调入其他车间,因此有的车间会调入新成员,该项可以推出;

Ⅱ项,这5%的员工可能调入同一车间,且还可能存在车间之间的互相调动,因此,可能存在某个车间调入的新成员总数超出企业原来总人数的5%,该项不能推出;

Ⅲ项,被裁员工可能来自被撤销车间以外的车间,因此,被撤销的车间中的留任人员可能超过该企业原来总人数的5%,该项不能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说明企业计划裁员10%,将四个污染严重的车间进行停产;

第二句:说明四个车间的人数正好占该企业总人数的10%;

第三句:整个企业实际减员5%;

第四句:整个企业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四个车间的人数是总人数的10%,但实际裁员只裁了5%,则必然有5%的人没有岗位,有的车间肯定会调入新的成员,而且可能把5%的成员同时调入一个车间。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Ⅰ项有的车间会调入新成员,正确。Ⅱ项不能确定,如果把5%的成员同时调入一个车间,以及车间之间相互调换人员,则该车间有调入的新成员总数超过企业原来总人数的5%。裁员可以不从被撤销的车间中的人员中选择,则Ⅲ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30.2,5,8,12,17,24,(

A.30

B.32

C.34

D.36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原数列呈递增趋势,且各项相差不大,应寻找和差关系。第一项+第二项+等差数列=第三项。2+5+1=8,5+8-1=12,8+12-3=17,12+17-5=24,17+24-7=(34)。故本题选C。31.某处室的第一科室和第二科室中分别有6人和3人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现要从这2个科室中随机选择3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参加某个会议,问3人全部来自第一科室的概率是全部来自第二科室的多少倍?

A.2

B.8

C.12

D.2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科室6人,第二科室3人,总共9人。当3人全部来自第一科室时,所求;当3人全部来自第二科室时,所求。故前者是后者的:倍。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

第二步,三人全部来自第一科室的情况数为=20(种),三人全部来自第二科室的情况数为=1(种)。

第三步,概率=满足情况数÷总数,两种情况总数一致,则所求倍数即为各自情况数之比,是20倍。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题干已知需要从科室一的6人和科室二的3人中选出3人。所求看似是两个概率做除法,但是选出3人的总的情况数是相同的,均为从9人中任意选择3人参加会议的种类数,即两个概率的分母是相同的,所以实际只需用3人全部来自第一科室的种类数除以全部来自第二科室的种类数即可。由题意可知,3人全部来自第一科室有=20种,全部来自第二科室有=1种,则所求为20÷1=20倍。故本题选D。32.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次发布的中国经济“2015半年报”中,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网络消费等数据格外“_______”。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_______”正在破解发展中的现实困难,激发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惊艳利刃

B.吸睛法宝

C.惹眼杀手锏

D.夺目法眼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突破口是第二空,文段论述改革创新破解了现实困难,所以空格处要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利刃”比喻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符合文意,保留;B项“法宝”比喻用起来特别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经验,符合文意,保留;C项“杀手锏”同撒手锏,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文段是描述改革创新,并没有最关键时刻的意思,排除;D项“法眼”泛指敏锐深邃的眼力,与“破解”搭配不当,排除。

第一空:文段论述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网络消费等数据好看,B项“吸睛”表示吸引眼球,能体现出数据令人欣喜的意思,符合文意,当选;A项“惊艳”强调看到了非常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文中并无惊奇、惊叹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3.①买了把扇子

②安装了空调

③拿起了扇子

④停电了

⑤买了台电扇

A.①②⑤④③

B.①③②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①⑤②④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观察题干发现,整个事件是围绕着纳凉的过程,从人工到机器的过程,后因停电,导致重新人工纳凉的行为,所以“停电了”是重新“拿起了扇子”的原因,④应在③的前面,排除B、C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②⑤中选择。

观察题干,出现三个纳凉设备,应从更新纳凉设备考虑,故⑤应在②的前面,排除A项。

因此,选择D选项。

3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角较多,且存在特殊数字,考虑计算角度。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单独观察每段,无明显规律,考虑将两段图形结合起来分析。第一段:图1两个图形的内角和为720°,图2两个图形的内角和为900°,与第二组图形的数字一一对应,图3两个图形的内角和为540°,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35.我们除了做事,还需多读书,但人生苦短,经典都读不完,何必读其他?何谓经典?经过时间淘洗的著作才是经典。放宽点来说,知识界公认的大家著作也称为经典。但并非大家的所有著作都是经典。一个人,一生能写出一部经典已属不易,能写两三部者可称奇才。故一般而论,读一个人的代表作即已足够,只有少数里程碑式人物的著作需要全读。

这段文字的主要议题是:

A.如何理解经典

B.如何阅读经典

C.应读什么书

D.怎样坚持读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强调“我们需多读书”,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详细介绍了什么样的书可以称之为经典,最后通过“故”引出结论,读一个人的代表作即已足够,只有少数里程碑式人物的著作需要全读,可知文段强调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对应C项,当选。

A项和B项谈论的是“经典”,为结论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坚持读书”文段没有提到,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萧三匝:我的读书观》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我们需要多读书”,接着引出“什么是经典”,然后对经典进行详细的解释,最后通过“故”进行总结。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的总结句“读一个人的代表作已足够,只有少数里程碑式人物的著作需要全读”,强调的是我们应该读知识界公认的大家的代表作,可知文段是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为文段的主要议题。

因此,选择C选项。36.一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至少要摸出几只手套才能确保有3副手套的颜色相同?

A.6

B.9

C.10

D.21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问题问“确保······至少”,可判断本题为最值问题中的最不利构造问题,对应的解题方法是,最不利的情况为:每种颜色的手套都摸出5只,此时再摸出任意一只手套,可以实现某种颜色的手套有6只,即3副手套颜色相同。则至少要摸出5×4+1=21只手套,才能确保有3副手套的颜色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D。

备注:本题默认为手套不分左右手。37.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3月1日为“国家宪法日”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设立“国家宪法日”,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D.法律的制定、实施不能与宪法相冲突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的主要相关知识。

A项:错误,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B项:正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项:正确,设立宪法日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依宪治国、执政的理念。

D项:正确,与宪法冲突的法律无效,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冲突。

故正确答案为BCD。38.0,3,26,255,(

A.2465

B.2780

C.3116

D.3124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递增趋势明显,且各项附近均有幂次数,优先考虑幂次数列。观察发现:;;;。可得规律为:,其中幂次数的底数和指数均为自然数列,故所求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D。39.下列事件排序最合乎逻辑的是(

)。

(1)日常使用

(2)发现问题

(3)确认收货

(4)上门维修

(5)电话咨询

A.1-2-5-4-3

B.3-1-2-5-4

C.2-4-5-3-1

D.2-5-4-3-1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首句确定法。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使用出现问题”的过程。只有确认收货之后才能使用,所以(3)应该是第一步。只有B项符合,验证后无误。

故正确答案为B。40.①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所需的关爱力度更大

②长此以往,势必会加重城市留守儿童问题

③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措施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

④但长期以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始终被边缘化

⑤从而给社会造成新的难题

⑥既无过多关注,也无相应关爱措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④③②⑥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①和③,①提出观点,单看可以当首句,但③引出农村留守儿童这个话题,比①更适合当首句,因此,先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A项和B项。①②相连话题不一致,不适合捆绑在一起,①④相连话题衔接恰当,可以从农村留守儿童过渡到城市留守儿童,并且构成转折关系。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首先观察选项首句,发现首句分别为①、③,其中③作为引出话题的内容,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再对比A、B两项,判断①后接的是④还是②,根据关联词排除B。选项分别以①、③作为首句。①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③引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按照行文逻辑,应先引出话题,再展开进一步的论述,③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对比A、B两项,判断①后接的是④还是②。①以“虽然”开头,④以“但”开头,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①④,排除B。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判断首句。对比①句和③句,①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论述,而③句通过背景引入,引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按照常规写作思路,通常先引出话题,再展开具体论述,即③句比①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两项。

观察①句中出现了“虽然”转折关系的前半部分,后面应接转折词,剩下AB两项,①后接④或者②,④中出现“但”转折词,①④转折关联词配套捆绑,锁定A项。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需重视》41.面粉∶馒头

A.花生∶香油

B.大豆∶酱油

C.年糕∶面条

D.发酵粉∶辣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面粉”是制作“馒头”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花生”是制作花生油的原材料,芝麻是制作“香油”的原材料,排除;

B项:“大豆”是制作“酱油”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糯米是制作“年糕”的原材料,面粉是制作“面条”的原材料,排除;

D项:“发酵粉”与“辣条”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42.吃药还是输液,本不是选择的难题。吃药是最常用和最便利的治疗手段,但口服药物的效率不高也是常事;输液使得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效用和利用度更高,但滥输液的副作用同样不小。不过,自从有了输液,不仅“挂个水好得快”被医生推荐,而且患者群体也对“输液好得快”普遍认同,主动要求医生输液的不在少数,有些患者还对医生不给输液颇有微辞。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