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劝学》课件统编版51_第1页
新教材《劝学》课件统编版51_第2页
新教材《劝学》课件统编版51_第3页
新教材《劝学》课件统编版51_第4页
新教材《劝学》课件统编版5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1孙权劝学孙权劝学2遂()孰若()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3)“卿言多务,孰若孤?”吴下阿蒙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作品简介遂()孰若()《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3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4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文体知识编年体文体知识5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句意。第三步:大声朗读。第四步:读出语气。第五步:背诵全文。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6卿()涉猎()岂()邪()遂()孰若()qīnɡqǐyésuì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shèlièshú卿()涉猎()qīnɡqǐy7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范读课文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8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推托。事务。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语气词,后写作“耶”。二、读懂文意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孙权劝学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推托。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于是,就。到,等到。经过。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只,只是。罢了。表示比较选择,哪里比得上。从事学习。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即“议论”,谈论。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1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读书人。于是。连词,表承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11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吴下阿蒙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经常读书大有所益(好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文言翻译五字法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12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13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14

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目相待启示?(现身说法)(侧面描写)复述孙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15劝学—

就学—

论议—

结友详写略写详写略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结构劝学—就学—论议—结友详写略写详写略写16

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华,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17三读、读出语气、感情和人物特点三读、18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19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20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21多角度谈启示1.开卷有益。2.劝人要讲究策略。3.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6.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多角度谈启示1.开卷有益。22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原因)学必有得鲁肃叹学非复吴下阿蒙印证变化板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经常读书大有所益(好处)吕蒙就学:蒙乃始就学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原因)学必有得鲁肃叹学23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24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写作特色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25吴下阿蒙

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吴下,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下”表示处所。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字表示亲昵的意思。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这句话在语气上体现出吕蒙十分自信,让人感受到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确实学有所成;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吴下阿蒙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吴下,就是今天的江苏省26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这句话在语气上体现出吕蒙十分自信,让人感受到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确实学有所成;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27劝学的故事:陶渊明劝学乐羊子妻劝夫读书师旷劝学孔子劝子路学习劝学的故事:陶渊明劝学28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字表示亲昵的意思。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吴下,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这句话在语气上体现出吕蒙十分自信,让人感受到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确实学有所成;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劝学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劝学格言业精于29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芬奇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30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31孙权劝学孙权劝学32遂()孰若()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3)“卿言多务,孰若孤?”吴下阿蒙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作品简介遂()孰若()《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33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34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文体知识编年体文体知识35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句意。第三步:大声朗读。第四步:读出语气。第五步:背诵全文。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36卿()涉猎()岂()邪()遂()孰若()qīnɡqǐyésuì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shèlièshú卿()涉猎()qīnɡqǐy37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范读课文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38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推托。事务。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语气词,后写作“耶”。二、读懂文意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孙权劝学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推托。3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于是,就。到,等到。经过。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只,只是。罢了。表示比较选择,哪里比得上。从事学习。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即“议论”,谈论。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4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读书人。于是。连词,表承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41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吴下阿蒙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经常读书大有所益(好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文言翻译五字法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表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不能用老眼42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43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44

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目相待启示?(现身说法)(侧面描写)复述孙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45劝学—

就学—

论议—

结友详写略写详写略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结构劝学—就学—论议—结友详写略写详写略写46

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华,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47三读、读出语气、感情和人物特点三读、48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49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50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51多角度谈启示1.开卷有益。2.劝人要讲究策略。3.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6.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多角度谈启示1.开卷有益。52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原因)学必有得鲁肃叹学非复吴下阿蒙印证变化板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经常读书大有所益(好处)吕蒙就学:蒙乃始就学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原因)学必有得鲁肃叹学53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54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这篇短文还给人以很多的启示,可谓言简意丰。写作特色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55吴下阿蒙

意思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吴下,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下”表示处所。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字表示亲昵的意思。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这句话在语气上体现出吕蒙十分自信,让人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