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_第1页
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_第2页
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_第3页
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_第4页
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言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指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总书记说“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洱海保护的要求,坚决把洱海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毫不动摇落实好“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坚决推进洱海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大理2035年的空间发展蓝图,是大理市全域各类空间开发建设的依据。自2019年正式启动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历经大理市委市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等各级咨询和审查会议20余次,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现将规划草案进行公示,望公众积极参与,共谋大理未来。经济经济大理概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云南省滇西中部,东与宾川、祥云相连,南与巍山、弥渡毗邻,西接漾濞以点苍山为界,北与洱源接壤,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国土面积全市国土面积1738.6平方公里。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现状国土开发强度约8.93%。2020年大理市GDP为472.85亿元,占大理州31.95%,位居全省县市排名第十。2020年大理市常住人口77.11万人,城镇人口54.92万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一、以洱海保护统领大理未来发展目标二、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发展规模三、引导全域空间资源配置与洱海保护相适应四、构筑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五、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然人文新空间六、完善公共服务建设舒适宜居家园七、强化韧性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八、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和城市更新九、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原湖滨山水城市。发展愿景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2025年22025年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一流的旅游名城。洱海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全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绿色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流域协同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山水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发展定位将大理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高原湖滨山水城市,成为“两城一区”样板田、“漫步苍洱”核心区。城市性质滇西中心城市核心区;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山水城市。发展目标2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洱海保护取得极大成效,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成为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建成历史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高原湖滨山水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盘棋”,以洱海流域资源环境承载格落实流域人口和产业疏解要求,加强与洱源县、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控、文化保展等方面协同共治。建立健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强化区域协调和流域一体化发展强化自然资源底线硬约束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强化区域协同和流域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与省域中心昆明的链接,共建设昆明-大理双城经济圈,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大滇西旅游集散中心。共建滇西城镇群,发挥好大理作为区域中心的作用。共建高原湖泊治理样板区加强流域内外协同,将不适宜在洱海流域发展的产业在流域外协同布局,推动流域内外功能分工协作,形成“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一城三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强洱海上下游地区协同发展,与洱源共同保护好洱海,共建高原湖泊生态治理样板区。加强与洱源县在洱海保护、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控、旅游发展等方面协同共治。建立健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设用地、补偿耕地指标流域内交易机制。强化流域自然资源底线硬约束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提升洱海水生态功能,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提高苍山十八溪及入洱河流水体水质,强化河道治理,依托环湖截污工程,杜绝污水流入洱海。至2035年,洱海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湖不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实现洱海河畅、水清、岸绿、湖美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高原湖泊治理的先进典范。护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规模底线,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护实施退塘还湿,逐步恢复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至2025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97%以上,至2035年,全市林地面积达9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8.65%以上。重点保护高山草甸资源。保护苍山北侧花甸坝草地,确保天然草地面积不降低。保护全面关停大理市洱海流域范围内46家非煤矿山,并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严格限制洱海流域范围矿产资源开发。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落实洱海保护要求,大理市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86万人以内。间分布以实际服务人口以实际服务人口配置设施优化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载力确定常住人口落实洱海“两线三区”管控要求,严格控制环湖生态敏感地区的人口布局,促进全域的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构严格控制常住人口,加快转变洱海流域经济增长方式,以产业升级带动人口结构优化。适当增加暂住人口,进一步吸引符合大理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的人才。关注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强吸引旅游、度假、会议、求学、医疗等外来人口,鼓励消费。加强建设用地管控管控坚持总量锁定、存量优先、流量增效、增量递减、质量提高,严格落实上级对大理市总建设用地的规模管控要求。预留战略留白空间,保障国家和区域重大事件和重大功能项目建设需要。预留新增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保障乡村振兴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海保护的总体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优化全域,坚持“环湖严控、北限东育、西控南优”优。落实洱海保护空间管控要求优化环湖空间资源配置落实洱海保护空间管控要求落实洱海保护条例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湖泊革命”的要求,严格落实洱海“两线三区”的管控要求。生态保护核心区:是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体系的核心区域,是湖泊生态空间管控最严格的主导功能区,禁止开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提出最严格监管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筑牢湖泊生态安全底线,实行正面清单管控。生态保护缓冲区:是湖泊的重要保护区域,重在加强湖泊生态缓冲空间带修复,提高湖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减少人口、产业、减少用地、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目标,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控开发建设活动,增强湖泊生态系统净化能力、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入湖污染负荷,实现湖泊生态扩容增量,实行负面清单管控。于洱海保护的各类项目生态保育生态保育特色发展污染防治加强洱海东岸水土流理、加大植树造度,加强生态修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于洱海保护的各类项目生态保育生态保育特色发展污染防治加强洱海东岸水土流理、加大植树造度,加强生态修控制城镇发展规模,有序集聚。优化文化和旅游服务。生态旅游产业。增加湿地和生态,增强水源生态涵养、生态保育村庄发展规模南部主城旅游升级文化保护形象优化空间品质,营造市新风貌,管控山之间、山海之间视通廊。集聚金融商务、康养等现代服务。掘大理市历化遗存,扩大对象,完善保系。保护银苍玉洱局,提升高、康养、文服务提级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区域集聚辐射动能力,强化城市中心服务职能,补足民服务短板,重点提升完善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品质,展示国际一流旅游市新形象。优化环湖空间资源配置环湖严控,北限南优、西控东育生态修生态修复产业集聚空间格局作出战略性安排,把国土空间结化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全域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和竞进大理国土空间发展更加绿色安全、健康宜居、开富有活力和彰显特色。优先构建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耕地安全高效组织城镇格局全域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生态保护以洱海高原湖泊为核心,构建环湖和环山两条生态隔离缓冲带,依托苍山十八溪主要入湖河道、其他河流绿廊和道路绿廊构建多条重点山水生态通廊,对环湖各片区分为五个生态功能区块差异化引导,最终形成“一心、两环、五区、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维护苍山洱海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农业空间格局优化环湖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在洱海保护的前提下,重点保护海西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上关、挖色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引导其他地区山地农业特色化发展。全域形成“一带、两区、四片”的农业空间格局,全面扭转当前农业生产空间破碎、面源环境污染大的困局。落实国家粮食绝对安全战略,坚持绿色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生活改善相协调,加强治理农业污染、保障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产品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高效组织城镇格局,提升城市结构效率破解“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传统空间增长模式,引导新增建设用地远离洱海、组团集约化布局。依托环湖公共交通、快速交通的建设,高效链接各个环湖各个城镇组团。结合苍洱之间带状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协调山水田城路湖等空间关系,强化带状交通组织,改善空间联通性和可达性,依托城市发展轴,串联各个片区与组团,优化功能布局。形成“一区一城、一轴多点”带状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全域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区:重点开展生态保育、进行少量人工促进,降低非保护类的人为活动强度。生态控制区: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区域,通过工程促进手段,提高区域内生态质量水平,应减少不必要的开发利用。农田保护区:维持区域内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量,确保粮食生产空间得到保护,引导进行绿色化、生态化农业生产。乡村发展区:重点开展特色农业开发,设施农用地配置优先在该区域选择,农业类项目应优先在该区域内布局。城镇发展区:集约节约的城镇建设,保证90%以上的城镇建设活动在该区域内进行。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边界•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文国土空间推推动大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文化创造相得益彰,民族文化和城市精神充分彰显,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然人文国土空间,提升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打造一流的生态健康蓝绿空间彰显人文旅游资源特色保护山水格局加强全域风貌管控打造一流的生态健康蓝绿空间依托大理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全域打造绿道网络,依托绿道,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大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支撑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新形象。•推进苍山步道: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户外登山步道,促进大理户外健康产业发展。•打造茶马古道:复兴沿线传统村落空间,打造文化复兴步道。•提升洱海生态廊道:进一步升级洱海生态廊道,构建沿线文化艺术空间,提升智慧化水平。•建设十八溪绿道:依托苍山十八溪为主的入湖河道,打造山水通廊。彰显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带,重塑大理古遗迹格局加强考古挖掘大理的古遗迹,依托历史文化带的打造,努力重塑大理古遗迹格局,丰富历史文化带内涵。生态廊道复兴历史文化全链条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新地位,健全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高水平编制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改造升级国际化旅游基础设施。按照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长远目标,以南诏大理文化为纽带,串联区域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打造涵盖苍洱地区各个时期、内容完整的文化旅游长廊,以珠链式串联古道沿线45个村落,保障各个聚落功能完整,复原茶马古道沿线景观,保护文化原真性。线构建“自然+人文”双一流的魅力框架带三道十八廊”为主的魅力格局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核心载体,高质量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依托茶马古道,保护古城古镇古村、古驿道,激活沿线古村落发展活力。预留高端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推进高端酒店、精品客栈,高端文化康养等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市域文化生态重点项目(部分)市域文化生态重点项目(部分)图保护山水格局,加强全域风貌管控格局锚固大理苍山洱海良好的山水格局,海西片区保护“山—城(镇)—田(村)—湖”的良好格局,保护田园风光,加强山水通廊管控,严控海西片区建筑高度。按照各类管控线要求严格管控。严格农房审批,展现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浓郁、自然村落规范有序的苍洱田园景观。线加强分区管控南部主城区加强“山城海”格局的塑造,注重大型绿地、滨水公共空间的营造。严格控制太和片区、下关片区、满江片区、凤仪片区等重要地区的天际轮廓线塑造,重点控制城市重要功能区核心建筑群的天际线,对高层建筑的布局和组合进行引导控制,塑造特色鲜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城市街坊的高度分区。保护山水格局,加强全域风貌管控游城市相匹配的空间印象依托高铁站、楚大高速路复线和机场改扩建,重新定义未来大理城市门户,加强入城景观设计,重塑入城第一印象。加强城市组团主要道路旅游形象打造,引导外来人口达到城市各个空间。提升机场路、红山路、云岭大道等几条风景如画的城市走廊,高标准滨湖林荫大道,突出道路观光旅游功能。在满江凤仪西洱河片区建设大理城市“新客厅”,建设城市开敞空间、集中绿地及标志性式公共建筑,打造城市新地标。海东上和片区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强植被恢复,打造森林城市。加强公共空间打造,整合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水体等公共开敞空间,构筑多级城市生态节点,依据步行服务圈全覆盖的原则合理布局城市开放空间,并串联绿色廊道,提高可达性,形成完整的城市开敞公共空间系统。导海西历史文化风貌区:实施整体管控,以传统风貌为主,并保持风貌整体统一协调。海南现代都市风貌区:营造整体环境优良、尺度宜人的“现代化旅游城市”风貌区。海东滨湖山水特色小镇风貌区:引导小镇集聚发展,营造特色小镇空间风貌。海北水乡特色小镇风貌区:发挥洱海上游地区水网密布的自然特征,梳理水系脉络,优化水系周边绿化景观,形成水镇(村)共生共融的空间形态。设舒适宜居家园势与服务人群的多元化人口空间分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补足大理提升利用服务水平,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宜按照产城融合、职住服按照产城融合、职住服均衡的规划布局理念,优化全市居住用地布局。统筹考虑安置区、保障房以及人才房等多元居住需求,大力发展土地供应,推进人才住房保障政策落地,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城乡生活圈。加快补齐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构建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设施完整性、系统性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强化现代化社区治理模式,保障城乡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打造社区生活圈完善高质量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地布局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匹配需求、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市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全市旅游服务品质和国际化水平,完善旅游标识体系,提升城市基础服务国际化程度。规划图提升公共服务施教育:全覆盖、高质量、留弹性•打造滇西公共教育中心•优化提升高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成为滇西高技能职业人才教育基地。•改善和提升乡镇、农村地区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合理调整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医疗卫生:补短板,提升获得感•促进大理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区千人医疗床位≥15张养老: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化为辅助、医养融合•加强各城镇组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级养老设施全覆盖•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35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覆盖率100%文文化体育:丰富多元、便利特色•人均文化体育用地不少于0.6平方米•配套完善社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及街坊小型体育健身设施•坚持以文铸城,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体系七七、强化韧性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市空间结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综合交通和设施体系,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促进能源结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形成高效、绿色、智慧的基础综合交通体系安全韧性城市双网特色出行高双网特色出行高效通勤快网:即构建组团间快速路系统,苍山城市带—古城—下关—海东—凤仪等城市组团之间布置快速路系统,实现半小时内快速可达。特色观览慢网:即提升环海慢行交通,构建“一环十一射”自行车专用道,保障自行车专用道路权,串联、衔接海西片区城镇、特色村庄和生态绿道。系规划图综合交通体系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高效开放的现代交通体系机场:提升大理机场能级和口岸功能,开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和班次。铁路:建成滇西铁路交通枢纽,续建大瑞铁路、大理至临沧铁路,推进大丽攀铁路建设,预留昆大丽磁悬浮铁路廊道空间;新建大理高铁北站,保留改造大理火车站,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线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加密通道,续建楚大高速复线、大临高速、大理至弥渡高速。旅游公路:推进大理至鸡足山景区、巍山古城等旅游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实现公路村村通,满足通行需求。建设城市公交捷运系统预先守住重大公共交通廊道及公共交通站场资源:依托大凤路、人民路、苍山路、巍山路、祥云路、红山路和机场路等,建设串联各组团公交走廊通道;预留轨道线路通道控制区及交通枢纽站场,待条件成熟时(轨道出行比重15%,日均客流42.6万人次)。议图安全韧性城市电力建立充足、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优化电网结构,构建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现代化智能电网。发展风电场网络供应,充分发挥风电与水电、光电互补作用,调整能源结构,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和风电安全输送。燃气加强中缅管输天然气供应体系设施建设,依托凤仪片区大理门站及中缅天然气管道丽江支线大理分输站,为市域提供区域气源。完善输配系统,合理布局海东、大理组团次高压调压站。持续推进天然气支线建设,推进城市燃气管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气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给排水形成“纵横联通、多源互济”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排水系统,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环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分类收集覆盖率100%,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综合防灾强化防灾减灾救援空间保障,市区人均避难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消防建设综合性联防联控消防体系,完善消防站布局,实现接警5分钟内达到。防洪排涝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洪涝调度和风险管理。人防提高疏散救灾应急响应能力,坚持人防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人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战时防护与平时使用功能相结合,坚持城市人员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确保城市战时安全运行。防疫急救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和城市更新以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以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城市更新为抓手,空间价值。以提升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生态修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筑牢苍山洱海生态屏障,锚固“一心、两环、五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湖泊永续发展,塑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打造高品质国际旅游名城。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与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农业修复发展城城区生态修复与品质提升以提升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生态修复以“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整治、系统提升”为目标,对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使乡村空间格局更优化、耕地保护更有效、建设用地更集约、产业发展更兴旺、生态环境更优美。把城市有机更新、微改造作为城市老城区品质提升的主要抓手,严格控制老城区增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