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页/共20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为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正如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记载和昭示的:各党派和各界人士“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顺应了时势,也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历史必然。(节选自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旧政协会议是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形成了改组政府和召开国民大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B.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C.新政协会议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和旧政协会议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D.新政协会议召开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并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紧扣了“政治协商”这一主题。B.“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同志所作开幕词中最激动人心的语句,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D.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述中的理论,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3.下列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治协商”一词过去曾得到过包括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的攒同。B.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让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一次民主化进程。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D.协商民主制度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两则材料都提及了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其表达意图分别是什么?【答案】1.A2.C3.D4.第一:先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的观点;第二:然后从新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以及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5.①材料一是回潮历史,交代此次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②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错,材料一“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这个意义才是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原因。C.“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错,材料二“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新旧两次政协会议建国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D.“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错,材料二说的是“……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错,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毛泽东同志早已提出,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错误,选项所述内容与文本没有依据,材料一说明旧政协会议的不可能性和新政协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二综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发展和地位,并无涉及说明政协的民主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有六段,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是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提出观点。第二至五段是分说,其中,二、三、四段为一层,“意在建立起……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主要从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的角度进行论证;第五段“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主要从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进行论证。先概括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目标、共识,再进一步回溯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思考、贡献,两层之间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第六段为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也是……,是一个历史必然”,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材料一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由“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证明……”“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可知,材料一主要是回溯历史,交代此次政协召开的历史渊源;材料二选自《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一文,由“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可知,材料二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主要论证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②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③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④“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⑤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⑥“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⑦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中“我们的家”这称呼主要表现了“我”去米考伯先生家的兴奋。B.米考伯太太生活很不如意,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但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最终同意;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吃喝享受。C.第⑤段有关米考伯当过海军军官的叙写,能使读者联想作者参照了自己孩童时期的经历,米考伯夫妇的身上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D.米考伯太太刻意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其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米考伯家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B.第④段写米考伯太太跟“我”谈论现在与她结婚以前的生活比较,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C.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8.从节选内容看,“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怎样的?9.有评论说,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塑造的人物属于“扁平人物”。请结合第⑦段中有关米考伯先生的描写,谈谈你对“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的理解。【答案】6C7.D8.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9.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A.“兴奋”错误,应该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B.“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错误,文中并无此内容。D.“刻意……”“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错误,并非刻意,同时这句话写出了他们生活极端穷困的现实状况。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错,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而这篇小说通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米考伯夫妇一家的生活境遇,是有限视角。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看,“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结合“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从这里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结合写米考伯被逼债时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过后又哼着曲子,摆出更为高傲的姿态,写“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第⑦段对米考伯先生的描写有“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其中“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这里狄更斯运用了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这些人物能够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扁平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一般说来,“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B.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C.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D.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D.孟子指出侧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侧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14.请简要概括孟子在第二段中提出的主张。【答案】10.C11.B12.D13.(1)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2)这不是因为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同乡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14.①统治者应该修明政令,施行仁政。②统治者应该居安思危,不应放纵享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第一个“而”字表转折关系,连接“恶辱”和“居不仁”,中间不能断开;“是……也”是判断句,应在“是”前断开。排除AB;“明”是“其政刑”的谓语,这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虽”表假设,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两个“治”都是“治理”。句意:能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字含义相同。B.第一个“是”是代词“这、此”;第二个“是”是“认为正确、对”。句意:由此看来/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显明。“是”字含义不相同。C.第一个“贼”是“损害、伤害”;第二个“贼”是名词“盗贼”。句意:是损害君主的人/盗贼只爱他自己,不爱别人。“贼”字含义不同。D.第一个“事”是“侍奉”;第二个“事”是“做事”。句意: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办事勤勉,说话谨慎。“事”字含义不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错,原文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用比喻论证强调了“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重要性。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和第三个“服”,使动用法,使……服从;“赡”,足;“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判断句;“中心”,古今异义,内心。(2)“所以”,表原因;“内”,同“纳”,结交;“要”,求取;“然”,这样;“非……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第二段中,根据文中“仁则荣,不仁则辱”“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可知孟子强调统治者应该修明政令,施行仁德,尊贤重士。根据文中“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可知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居安思危,不应放纵享乐。参考译文: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创王业),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创王业)。靠武力使人服从,并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以(反抗);凭借道德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孟子说:“有仁义就会光荣,没有仁义就会耻辱。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孔子说:‘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敢侮辱他?’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太甲》也说:‘天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掉;自己造作的罪孽,却无处可逃。’正是这个意思。”孟子说:“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让优秀的杰出的人有职位,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社会供职。对于耕田的人,只要他按井田制出人力助耕公田,就不必再交田税,那么天下的农民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田野里耕种。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像对父母一样敬仰。像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损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5.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16.“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5.A16.(1)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本诗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代代延续,永远没有尽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主旨内容的能力。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诗歌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认为,因为“______”,所以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即“______”。(2)《礼记·大学之道》中,“修其身”的前提是“______”,“诚其意”的前提是“______”。(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对战胜别人与战胜自己的看法。【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先正其心④.先致其知⑤.胜人者有力⑥.自胜者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弘”“致”“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延安时期,毛泽东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_______的用语和风趣幽默的表述,用最通俗、最______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伟大的中国革命,使各国人民看到了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其宣传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通过和外国记者谈话,毛泽东将延安故事向世界讲述,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说,“毕竟我是一种________,他通过我,第一次得到了向世界发表谈话的机会”。(),一方面组织力量翻译《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向海外发行,让世界了解共产党_______的方针;另一方面在法国和美国创办发行《救国时报》《纽约华侨日报》,直接向所在国人民讲述红色中国的故事。此外,延安广播电台经过毛泽东的指示下还开通了日语和英语广播,让世界直接听到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争决心。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非同凡响简洁媒体有始有终 B.平易近人简洁媒介一以贯之C.平易近人简捷媒体有始有终 D.非同凡响简捷媒介一以贯之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除了借助外国记者,主动扩大对外宣传也是毛泽东的策略B.外国记者常被借助外,毛泽东还主动扩大对外宣传C.除了外国记者外,其他一些宣传工具也常被毛泽东用来对外宣传D.除了借助外国记者,毛泽东更是主动扩大对外宣传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延安广播电台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还开通了日语和英语广播,让世界直接听到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争呐喊。B.延安广播电台经过毛泽东的指示还开通了日语和英语广播,让世界直接听到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争决心。C.延安广播电台经过毛泽东的指示下还开通了日语和英语广播,让世界直接听到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争呼声。D.延安广播电台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还开通了日语和英语广播,让世界直接听到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争精神。【答案】18.B19.D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非同凡响:形容不同一般。从后文“最通俗”的语境来看,文中指语言浅显,故选“平易近人”。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文中指语言,故选“简洁”。媒介: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文中指斯诺是毛泽东和世界产生联系的中间人,故选“媒介”。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有始有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据文意,应选“一以贯之”。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语段的中心意思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利用一切手段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语段的话题是毛泽东,从话题保持一致的角度看,排除AC;B项“外国记者常被借助外,毛泽东还……”中途易辙,前后不连贯,排除B。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听到……决心”搭配不当;C项,“经过……下”句式杂糅;D项,“听到……精神”搭配不当。故选A。【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21.阅读课文《复活》选段,回答问题。“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象背书一样。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文中的“她”指_________。结合男主人公的忏悔,我们可以将“复活”理解为__________。【答案】①.玛丝洛娃②.思想的复活,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复活,良心的复活,道德的复活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文段描写了两个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可见,聂赫留朵夫对自己过去的罪行有所反省,希望能够忏悔,这是思想的复活。“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体现出他内心对自己的反省,这是灵魂的复活。“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是神态描写,他“说不下去”“忍住翻腾着的泪水”,是因为他所犯的罪过竟然导致这位天真纯洁的女孩沦落为妓女,他深刻地感到自己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内心充满悲伤,也表现出他对自己深刻的反省。这是人性的复活,良心的复活,道德的复活。22.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表。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人才凝聚政策措施①_____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强交流,培育人才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答案】①.优化环境,吸引人才。②.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③.多措并举,留住人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表”,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表分为三列。第一列为题目“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结合“加强交流,培育人才”可知,第二列为“人才凝聚政策”的三个不同方面,第三列为每一方面对应的具体做法。对应“加强交流,培育人才”,①处应为“吸引人才”;再结合“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可知,此处指借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所以,①处可填“优化环境,吸引人才”。对应“加强交流,培育人才”,③处可填“留住人才”;再结合“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可知,此处指采取多种措施留住人才,所以③处可填“多措并举,留住人才”。第三列为“加强交流,培育人才”这一政策措施对应的具体做法,上下两格为并列关系,仿照“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经验交流”的格式及内容,②处可填“走出去:外放人才,提升专业水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5)致知在格物。以上五句话都出自本单元我们学习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先秦诸子散文。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领会到了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认识到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也明白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