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022/12/20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022/12/14第二1本章主要内容2.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2.3评价指标综合方法2.4物流需求预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本章主要内容2.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22.1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2.1.2物流供需平衡原理2.2.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2.1.1物流系统分3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

一、系统分析与物流系统分析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学的核心思想系统分析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系统试验,把试验、分析、计算的各种结果同早先制订的计划进行比较和评价,寻求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4物流系统分析---(LogisticSystemAnalysis,简称LSA)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服务及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物流系统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2)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与内容

物流系统分析是以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优策略为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给予决策者以价值判断,以求得有利的决策。

(1)对现有系统的分析(2)对新系统的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与内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6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表2.1物流系统分析要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表2.1物流系统分析要点第7图2.2物流系统分析步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图2.2物流系统分析步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81)物流供应

物流供应包括交通运输等径路的供应和物流园区等节点的供应。交通运输等路径的供应主要指运输网络中线路、车站、码头等设施能力及服务水平,物流节点的供应主要指物流活动中所进行的包装、装卸、保管和流通加工等设施设备的容量及服务水平。2.1.1物流供需平衡原理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物流供应2.1.1物流供需平衡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92)物流需求物流需求包括物的位移及其相关服务(含信息)方面的需要。

物资的流动是由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需要,它是受生产力、生产资源分布、生产制造过程、消费分布、运输仓储布局等因素的影响的。

宏观上,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物资需求的数量、品种、规模是不同的。

微观上,物流需求的数量和品种往往随季节性变化,此外,现代科技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日益变化,也提高了物流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敏感性。

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水平、资源分布、用地规模使物流需求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分布形态差异。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需求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分析

(1)物流系统的内部分析

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为目的,把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优良的印象、适当的价格和适当的商品作为原则。(2)物流系统和外部系统模式

(1)F=f(A,L),表示物流的流的模式,取决于物流系统与活动系统的共同作用。(2)A=g(F),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物流的模式可以通过改变物流系统(如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等)来改变社会经济活动系统。(3)A=h(F),表示物流的模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物流系统,以适应活动系统的不断变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11(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图)需求供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图)需求供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12(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无论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来提高物流系统的容量,还是大兴土木建设众多的物流园区,购置大量的物流设备,都仅仅考虑了物流供给方面的对策。这种传统的解决方案虽然能达到供需间的平衡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平衡点的限制,这种限制应该在环境(包括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允许的范围内。初始物流需求(D0)和物流供应(S0)平衡到下一次平衡(D0—D’;S0—S’),一定时期内这种物流供给方面的对策(跟随需求的方式)非常有效,然而因财政和政策的困难将无法持久,这一结果将打破环境的限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从物流供应和物流需求两方面平衡物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缓解社会与自然界的尖锐矛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物流供应(S0—S’)不是单纯的量的绝对增长,而是基于技术手段上的质的增长;物流需求(D0—D’)并非量的绝对减少,相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鉴于环境和城市社会形态的制约,需要通过种种政策和策略对需求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和分配。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的理解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物流供应和物流需求两方面平衡物流业与社会和环境14一、物流成本分析

1.物流成本及其管理

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由于物品实体的位移而引起的有关运输、包装、装卸等成本。

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换而发生的全部成本,具体包括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存放、搬运、装卸、成品包装及运送到流通领域,进入仓库验收、分类、储存、保管、配送、运输,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

2.1.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152.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1)物流合理化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2)物流质量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才能不断减少和消除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才能保持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储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6(4)物流人才使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及物流效率,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做。他们工作的方法、态度,将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重视物流人才,可以节省许多机会成本。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物流人才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73.物流成本计算方法①实际完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②标准完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预定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③实际变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不含固定制造费用)。④标准变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预定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不含固定制造费用)。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84.总成本分析----物流成本冰山说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费用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确实犹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总成本分析----物流成本冰山说其含义是说人195.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1)统进分销,连锁经营(2)较快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3)减少资金周转环节(4)采用先进、合理的物流技术(5)改善物流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20二、物流绩效分析1.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对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的评估与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的水平、取得的效益和所付出的代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准确,绩效评价是不断控制和修正工作的一个动态过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二、物流绩效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2.物流的绩效评价(1)物流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复杂(2)物流绩效评价的目的:通过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对物流作业进行监督、控制和指挥,以达到物流资源的有效地、合理地配置并且向客户提供达到或者超过协议服务水平的有效服务。(3)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物流绩效评价可以分成:

1、单项的、基础的、基本业务绩效评价2、总体物流活动的绩效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的绩效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2.2.1评价的三个阶段

系统规划是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动态的集体思维与决策过程,评价分析是系统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可以说,评价贯穿于规划决策过程的每一步。

物流系统评价的完整内涵包括现状评价、决策评价和实效评估三个阶段,它们既受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三个阶段是先后延续的、且周而复始。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1评价的三个阶段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第二232.2.2技术性能评价

物流系统技术性能评价可以分为静态评价、动态评价和总体评价。

静态评价完成如下工作: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网络、物流节点和信息络)的建设水平、布局质量、数量规模和容量大小,分析整个网络的几何拓扑结构、联结质量、覆盖密度和物流吞吐能力等等性能。进行这些性能的评价时,要结合考虑城市的规模、格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动态评价进行运输网的运输效率、能力及可达性评价;分析物流节点的服务水平,包括订单完成率、响应时间长度、库存总时数和资金周转等,这与物流节点的运输、仓储、交易展示及信息的设施配备情况有关,同时评价信息网络的时延、响应时间、带宽、资源利用率等等性能。

最后,在对物系统的空间、时间的静态、动态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2技术性能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图2.7物流系统总体性能评价分析框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图2.7物流系统总体性能评价分析框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252.2.3经济评价

物流系统规划的经济评价主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的目标是对物流网络与设施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确定物流网络与设施消耗社会资源的真实价值。

物流项目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是通过各比较方案的全部预计成本(费用)和全部预期效益的现值进行比较来考察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及优劣。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3经济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6图2.8物流规划方案经济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图2.8物流规划方案经济评价工作程序框图第二章物流系统规272.2.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一个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的好坏,决不仅仅以可度量的经济效益来衡量,而必须很慎重、很仔细地审视它将会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当然也包括潜在的经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起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带来不利的影响;有利的环境影响,也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物流系统网络的建设也会对该项目周边地区社会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中主要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同样,不仅要站在建设项目目标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还要站在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物流网络系统。

有些影响属于描述性的,有些可以在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中得到反映,有些则可通过专家调查和民意测验以及项目实施后的“后评价”来考虑。后两个方面的影响与实际环境联系紧密,并且指标可以定量化,在规划方案实施前应充分预见和慎重考虑。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282.2.5综合评价1.明确评价前提首先需明确评价立场,即明确评价主体是系统使用者还是开发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或其他受影响者;其次,要明确评价的范围和时期,即评价对象涉及哪些地区和部门,评价处于系统开发的哪个时期。2.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目标,这是评价的依据。目标也是分层次的,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总目标就是整体评价备选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具体目标要根据方案的性质、范围、条件等确定。

目标结构确定后,就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和标准可以说是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目标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5综合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9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建立后,各个指标在系统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由此需要确定指标的权重。权重具有随机性与模糊性,它是一个模糊随机量。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对于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够反映总体的程度。4.量化各项评价指标

要量化各项评价指标,需先确定相应的量化标准。每项评价指标都应有详细的评价标准,对于可用货币、时间、材料等衡量的指标,可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对社会、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评价,则只能先作定性分析,然后确定量化方法。对每项评价指标,均需规定计算方法,并对评价标准作恰当的说明。评价标准确定后,就可根据该标准对评价指标平分。在确定评价指标的量值时,可采用直接定量、模糊定量或等级定量等方法,视具体指标的特点分别加以应用。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02.4评价指标综合方法2.4.1层次分析法2.4.2模糊评价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评价指标综合方法2.4.1层次分析法第二章物流312.4.1层析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建立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5.一致性检验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1层析分析法步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32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3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4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5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6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7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8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9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0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1目标层O(选择旅游地)P2黄山P1桂林P3北戴河准则层方案层C3居住C1景色C2费用C4饮食C5旅途例.选择旅游地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目标层O(选择旅游地)P2P1P3准则层方案层C3C1C2C42旅游问题(1)建模分别分别表示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分别表示苏杭、北戴河、桂林。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旅游问题分别分别表示景色、费用、分别表示苏杭、北戴河、桂林。43(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4(3)计算层次单排序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表明通过了一致性验证。故则该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计算层次单排序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矩阵45

对成对比较矩阵可以求层次总排序的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计算可知通过一致性检验。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成对比较矩阵可46对总目标的权值为:(4)计算层次总排序权值和一致性检验又决策层对总目标的权向量为:同理得,对总目标的权值分别为:故,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总目标的权值为:(4)计算层次总排序权值和一致性检验又决策47可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故最后的决策应为去桂林。又分别表示苏杭、北戴河、桂林,即各方案的权重排序为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可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故最后的决策又482.4.2模糊评价法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2模糊评价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9模糊评价法的基本概念如下:(1)评价指标集和指标权重(2)评价尺度集(3)隶属度和隶属度矩阵(4)综合评价向量Sk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0案例-------港口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案例-------港口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51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定量指标模糊隶属度图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定量指标模糊隶属度图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52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3评价模糊矩阵的确定及模型的选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评价模糊矩阵的确定及模型的选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542.4物流需求分析

与预测2.4.1 物流需求概述2.4.2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2.4.3 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及模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物流需求分析

与预测2.4.1 物流需求概述第二552.4.1物流需求预测概述知识要点:物流需求预测内容;预测期限;预测流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1物流需求预测概述知识要点:物流需求预测内容;预测56物流需求预测的概念预测:

就是人们对某一不确定的或未知事件的表述,一般这个不确定的事件具有未来的性质。可以说预测是一切规划与决策的基础。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各类社会活动对物流服务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是对未来物流需求发展趋势的估计。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7物流需求预测的概念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7物流需求的特征分析物流需求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了解物流需求在何处何时发生,物流需求的集中区域,随时间波动规律物流需求的规律性和不规律性 需求模式一般可分解为趋势(tend)、季节性(seasonal)和随机性(random),其中随机性在需求量中的比例决定了需求的规律与否。物流需求的派生性和独立性

如果物流需求是随某种需求的发生而产生的,该物流就是派生需求,例如随商品需求或制造需求而产生的物流需求,派生物流可形成一组需求链,有很强的倾向性;如果物流产生是随机的,这类物资被作为独立需求,例如救灾物资的调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8物流需求的特征分析物流需求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第二章物流系统物流需求分析预测意义

1、物流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容量和规模,物流需求预测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依据,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 2、物流需求预测是制定物流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的依据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9物流需求分析预测意义 1、物流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容物流需求分析预测的内容社会物流需求分析预测

系统的辐射范围(目标市场) 服务需求结构(为系统功能定位提供依据) 物流需求总量及流向企业物流需求预测

基于产品需求(客户需求)获得,相对较为具体产品销售量预测产品市场分析预测原材料市场分析预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0物流需求分析预测的内容社会物流需求分析预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物流需求预测的期限

物流需求期限一般来说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但是对于不同的预测主体来说,这三种期限具体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企业为主体的商业预测: 短期通常指3个月以内,中期指3个月到2年,长期指2年以上。社会物流需求预测: 短期为5年以内,中期是5年到10年,长期是10年以上。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1物流需求预测的期限 物流需求期限一般来说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物流预测流程确定预测目标资料收集与分析选定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模型检验预测实施误差较大误差太大通过检验包括预测对象、预测期限、预测指标等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2物流预测流程确定预测目标资料收集与分析选定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2.4.2基础资料的

调查与分析知识要点:资料采集流程;采集方法;采集调查的内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2基础资料的

调查与分析63一、基础资料采集工作流程确定需要数据选定调查方法和采集渠道分析确定样本容量实施数据采集工作数据处理——分类归并、准确性分析、缺失及非直接获得数据的处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4一、基础资料采集工作流程确定需要数据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二、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

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四大类。其中经济的发展是决定物流需求的根本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物流需求是派生需求,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物流需求量和需求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带来物流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总量及人口密度

人口总量及人口密度决定了消费需求量和需求强度,从而影响了物流需求。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这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必然影响系统的变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5二、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 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有:第二二、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2)市场环境变化 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国际、国内贸易方式的改变和生产、流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改变等。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 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生产、销售行为,进而影响物流的规模、流动方向和作用对象。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对诸如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载运工具和装卸设备的发展对物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物流供给水平物流的供给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或抑制需求。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6二、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2)市场环境变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三、基础资料调查及收集方法需求分析、需求预测的数据来源:1、已经存在的统计数据,可以通过统计部门和企业内部的统计资料直接获得;2、目前还没有统计资料的数据,需要开展针对性的项目调查来获得。常用调查方法:1、历史统计资料采集——采集渠道:统计年鉴、部门企业内部统计资料、互联网等2、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会调查4、货物OD调查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7三、基础资料调查及收集方法需求分析、需求预测的数据来源:第二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1.物流服务需求服务水平:缺货率、送货时间、服务费用;客户分布: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分布;产品特征:尺寸、重量和特殊的搬运需求;需求特征:订单特征、季节变化、服务重要性;需求规模:OD流量、产品销售总量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提供的服务其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8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1.物流服务需求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2.现有物流资源现有物流设施设备状况现有物流系统的运营情况制约因素1、物流节点分布、规模、功能;2、交通网络;3、车辆船只;4、仓储设备;5、信息系统;6、其他1、组织体系;2、服务模式;3、营业状况4、服务种类;5、作业方式;6、单据流程7、作业流程分析找出现有资源的瓶颈及运营管理中的问题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69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2.现有物流资源1、物流节点分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水平相关指标

主要的经济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等。

产业模式

产业结构、产业构成、主导产业经济模式

外向型、内需型其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0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4.竞争状况竞争者的服务水平竞争者物流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网络布局)竞争者的服务方式竞争者的发展规划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1四、基础资料调研内容4.竞争状况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五、样本容量估计如果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使用数据来计算特定变量的均值,一般用下列公式来估计样本容量n:

式中:s

——总体方差或它的估计;

e

——绝对误差

a——显著性水平;

za/2——临界值。。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2五、样本容量估计如果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使用数据来计算特定变量的六、数据处理内容数据准确性分析数据分类归并对丢失数据或得不到数据的处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3六、数据处理内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3数据准确性分析目的:剔除异常数据点异常数据剔除方法:百分数方法——把在一定百分点之上或之下的数据删除基于数值的方法——将低于或高于某一特定数值的数据点去除,这种方法需要指定截止数值趋势线法——绘制所获得数据的趋势线,把偏离趋势线教远的数据剔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4数据准确性分析目的:剔除异常数据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数据分类归并方法:分类和聚类聚类:是将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的各种统计和数学模型的总称。聚类的关键是需要根据特定的特征值定义相似性测度。常用的聚类方法最近距离法、最远距离法、均值聚类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5数据分类归并方法:分类和聚类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对丢失数据或得不到数据的处理获得方法对于丢失的数据可以用内插法、专家法进行估计。如果得不到的数据和未来信息有关,则可以通过预测的方法进行估计。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6对丢失数据或得不到数据的处理获得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七、基础规划设计资料的分析方法1.

定量分析法对可量化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汇总,制作成各种图表,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为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2.

定性分析法 对于不可量化的调查资料,通过专家推理分析,为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7七、基础规划设计资料的分析方法1.

定量分析法第二章物流系统2.4.3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和模型知识要点:定性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应用条件;因果法应用条件;一次二次指数平滑法应用;弹性系数法应用;一次线性回归应用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4.3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和模型知识要点:定性预测方法;时78一、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分类物流需求预测常用方法及模型预测方法预测原理常用模型定性方法主观性;判断性;基于估计和评价直接归纳法;历史类比;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时间序列法基于事件随时间发生的历史可以预测未来移动平均指数平滑法;鲍克斯.詹金斯(Box-Jenkins)法;趋势外推因果法比例系数法通过与预测目标有相关性的指标比例预测弹性系数法;产值系数法;产运系数法回归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寻找变量与预测目标的关系按自变量个数分:一元回归、多元回归;按函数关系分: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模拟模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动态模拟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人工智能BP模型;灰色预测模型

模糊数学、灰度理论GM(1,1)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79一、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分类物流需求预测常用方法及模型预测方法预定性预测方法

优点:时间短,成本低,操作性强缺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预测和因果关系预测优点:科学理论性强,逻辑推理缜密缺点:成本高,应用困难,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定性预测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0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德尔菲(Delphi)法用户期望调查法部门主管讨论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因果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乘法模型加法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时间序列分解模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德尔菲(Delphi)法用户81二、定性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利用判断、直觉、调查或比较分析对未来做出定性估计应用前提 1、影响预测的相关信息通常是非量化的,模糊的,主观的; 2、历史数据或者没有,或者与当前的预测关联度较低; 3、影响未来发展的不可知因素或者过多,或者难以预料。适用期限 一般用于中长期预测。主要方法直接归纳法德尔菲(Delphi)专家预测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2二、定性预测法定性预测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二、典型定性预测方法(1)直接归纳法(项目小组法) 直接归纳法是成立项目调查预测小组,整理分析收集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形成对预测目标的共识,提交统一的预测报告。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3二、典型定性预测方法(1)直接归纳法(项目小组法)第二章物流二、典型定性预测方法(2)德尔菲(Delphi)专家预测法其预测大体过程是:第一步:明确预测目标,成立预测小组,准备预测问题的背景材料。第二步:选择专家、专业人员(10~15人)第三步:要求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所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预测,说明其依据和理由,并书面答复主持预测的单位。

第四步:预测小组对专家的预测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第五步:专家等人进行第二次预测,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及其依据和理由。

如此反复往返征询、归纳、修改,一般经过4-5次反馈,各位专家的意见就会基本趋向一致。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4二、典型定性预测方法(2)德尔菲(Delphi)专家预测法第选择对象发送调查表格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预测结果进行新一轮的调查表格统计结果的分析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对象发送调查表格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预测结果进行新85三、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又称时间数列,是指观测或记录到的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事物的时间序列展示了事物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可建立适当模型,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趋势外推。

应用前提:1、未来时间里将会重复过去的模式,至少大部分重复过去的模式。2、时间序列法主要使用数学和统计模型作为预测工具。如果拥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稳定、明确,那么将这些历史数据映射到未来将是有效的预测方法。预测期限:时间序列模型在作为短期预测方法时较为有效。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6三、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时间序列法主要模型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多次指数平滑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7时间序列法主要模型移动平均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移动平均移动平均:

按时间数列的一定项数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得出一系列由平均数构成的新的时间序列。新的时间序列把原数列中的某些不规则变动,特别是周期性变动加以修正,从而呈现出长期变动的基本趋势。适用情况: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该方法较适用。方法:算术平均加权平均。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8移动平均移动平均: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8简单移动平均法一次移动平均二次移动平均M1t-第t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M2t-第t期的二次移动平均值;Xt-第t期的观测值;n—移动距离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89简单移动平均法一次移动平均M1t-第t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第移动平均法最适合的预测期:短期。将一段包含一些数据点的时间段求平均,即用该段时间段所含数据点的个数去除该段内各点数据值之和。数学表达式:MAt+1=(At+At-1+At-2+…+At-n+1)例:前3个月的销售量分别为120、150和90,

四月份的移动平均值为:=(120+150+190)/3=120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移动平均法最适合的预测期:短期。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90例1:移动平均法已知某电脑公司各期需求量如下表所示,预测下一期的需求量序列12345678x320280300390240310270M1??M2?求解:n=4月份567891011需求量320280300390240310270323303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1例1:移动平均法已知某电脑公司各期需求量如下表所示,预测下一加权移动平均定义:指对观察值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按不同权数求得移动平均数值,并以最后的移动平均值为基础确定预测值的方法。公式:

满足权重值之和为1。权重取值

对于接近预测期的观察值给予较大的权数值,对于距离预测期较远的观察值相应给予较小的权数值,以不同的权数值,调节各观察值对预测值所起的作用,使预测值能更近似地反映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2加权移动平均定义:指对观察值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按不同权数求指数平滑法定义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基于前期预测值导出相应的新预测值,并修正前期预测值的误差,其过程中,平滑常数以指数形式递减,故称之为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短期预测最常用的方法。方法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3指数平滑法定义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3指数平滑法:

最适合的预测期:短期。

最新数据的权重高于早期数据。特点:(1)短期预测中最有效的方法(2)只需要得到很小的数据量就可以连续使用(3)在同类预测法中被认为是最精确的(4)当预测数据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还可以进行自我调整(5)是加权移动平均法的一种,较近期观测值的权重比较远期观测值的权重要大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指数平滑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4一次指数平滑法

(Singleexponentialsmoothing)Ft=Ft-1+(At-1-Ft-1)=At-1+(1-)Ft-1

Ft新的预测值,

Ft-1前期预测值,At-1前期的实际需求,

平滑系数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一次指数平滑法

(Singleexponentialsm95下一期的预测值=α×(前期实际需求值)+(1-α)×(前期预测值)α是权重,通常称为指数平滑系数,介于0~1之间。所有历史因数的影响都包含在前期的预测值内,任何时刻只需保有一个数字就代表了需求的历史情况。Ft+1=α·Dt+(1-α)·FtFt+1=Ft+α·(Dt-Ft)

α趋近于1,新预测值将包含一个相当大的调整,即用前期预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调整;α趋近于0,新预测值就没有用前次预测的误差作多大调整。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下一期的预测值=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6月销售额一次指数平滑预测表单位:千元F2=αA1

+(1-α)F1=0.4×10.00+(1-0.4)×11.00=10.6019.7416.81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月销售额一次指数平滑预测表单位:千元F2=αA97与上面的问题的类似,预测的关键是选择的大小。如管理者追求稳定性,的值应该选择小一些;如果管理者的目标是体现响应性,则应选择大一点的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与上面的问题的类似,预测的关键是选择的大小。第二章物流系统98例2:一次指数平滑法某产品月销售量见表,预测12月份销售量月份需求量观测值指数平滑值Stα=0.1α=0.5α=0.912000213502000200031950193516754197519371813531001940189461750205624977155020262123813001978183792200191015681027751939188411235020232330122056234020001415189719672987187415821328211327092386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9例2:一次指数平滑法某产品月销售量见表,预测12月份销售量月例2:一次指数平滑法误差比较权数误差绝对误差误差平方总平均总平均总平均α=0.15515547714773431255343126α=0.56746756885694338332433833α=0.9-423-4261276135034081503408通过检核,我们看出α取较小的值比取较大的值更能给出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该数列中平滑值比近期值对预测起更大的作用。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0例2:一次指数平滑法误差比较误差绝对误差误差平方总平均总平均二次指数平滑法定义:二次指数平滑法又称线性指数平滑法,它适用于具线性趋势的时间数列。布朗单一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法:

其中式中St(2)-第t期的二次平滑值;l预测超前期数(预测年到基年的期数);at,bt——待定参数注意:二次指数平滑法不直接用平滑值作为预测值,而是用平滑值建立预测模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1二次指数平滑法定义:二次指数平滑法又称线性指数平滑法,它适用三、时间序列法——自然增长率法定义:根据预测对象历史年内的增长率来推求未来年的量值。1、平均增长率模型(适用于数列增值率基本稳定的需求)i:预测对象历史年的平均增长率;2、增长率趋势模型(适用于数列增长率具有趋势性的需求)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2三、时间序列法——自然增长率法定义:根据预测对象历史年内的增四、因果法因果法:

系统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找出影响某种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建立起他们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推求预测目标的结果。应用前提:

预测变量的变化取决于其他相关变量的变化水平。预测期限:一般适用中、短期预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3四、因果法因果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3四、因果法——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是通过预测目标与类比变量的比例来进行预测。方法模型:

式中Ft+l未来第L期的预测值; Ft——预测对象第T时期的统计值(基年); iˊ、i——分别为预测对象在过去和未来时间的平均增长率 Es——弹性系数; qˊ、q——分别为类比变量在过去和未来的平均增长率。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4四、因果法——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是通过预测目标与类比变量的比例系数法(2)产值系数法产值系数法是根据预测期国民经济指标(如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等)和确定的每单位指标所引起的预测目标(物流量)的变化来预测总数量的方法。公式为:

式中MT+L——预测期国民经济所达到的指标(万元);β——产值系数(t/万元)。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5比例系数法(2)产值系数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产运系数法(3)产运系数法

产运系数法是根据某种货物的物流数量(如运量)随其生产总量发生变化的规律性,预测物流数量的方法。一些大宗货物,例如煤炭、钢铁、金属矿石、水泥、木材、粮食等的发送量与其生产总量的比值(即产运系数)总是相对稳定的,这就可以根据它们未来的产量预计运量。公式为:

式中NT+L——预测期某货种的年产量; α——某年的产运系数。产业系数法较适合国民经济物流的主运量预测(大宗货物是国民经济物流中的主货种),对于局部复杂货种和复杂的货种来源的物流系统预测,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6产运系数法(3)产运系数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因果法——回归分析定义:要对某种经济现象进行预测,考虑影响这一现象的有关因素的数量变化,通过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获得预测结果。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物流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在各种相关影响因素间建立回归模型来实现对物流量的预测。方法:根据选择自变量的个数可分为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7因果法——回归分析定义: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式中A,B回归系数,一般用最小二乘法获得:多元线性回归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8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检验相关系数r反映因变量和自变量直接的相关性

其中0<|r|≤0.3:y与x之间微弱线性相关;0.3<|r|≤0.5:y与x之间低度线性相关;0.5<|r|≤0.8:y与x之间显著线性相关;0.8<|r

|≤1:y与x之间高度线性相关;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09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检验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t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值;a截距b斜率.Yt=a+bx012345tY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t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值;Yt=a+110b=

n(xy)-

xynx2

-(x)2a=

y-bxnn为变量数;x为自变量的取值;y为因变量的取值;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b=n(xy)-xynx2-(x)2a=y111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12y=143.5+6.3ta

=

812-

6.3(15)5

=b

=

5(2499)-

15(812)5(55)

-

225

=

12495-12180275-225

=

6.3143.5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y=143.5+6.3ta=812-6.3113例题5(利用EXCEL软件完成)某地在其港口建设物流园区,规划中以2008年的吞吐量作为设计标准,已知该地区1993——2004年的GDP和港口吞吐量,如表所示,并已预测该地区2006年的GDP将达到7422.5亿元。请用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预测两种预测方法,对该省2006年的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假设2008年GDP将达到9000亿元,回归分析的港口吞吐量是多少?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14例题5(利用EXCEL软件完成)某地在其港口建设物流园区,表4.某省港口吞吐量及GDP数据年份GDP吞吐量19931062.75400.419941200.15994.619951473.06622.019962010.86887.519972461.87240.019982793.47971.019993157.79481.220003582.58960.520013881.710653.020024171.712268.020034669.113665.020045033.114823.0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15表4.某省港口吞吐量及GDP数据年份GDP吞吐量19931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youagain3rew2022/12/20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youagain3rew116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022/12/20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022/12/14第二117本章主要内容2.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2.3评价指标综合方法2.4物流需求预测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本章主要内容2.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1182.1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2.1.2物流供需平衡原理2.2.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2.1.1物流系统分119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

一、系统分析与物流系统分析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学的核心思想系统分析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系统试验,把试验、分析、计算的各种结果同早先制订的计划进行比较和评价,寻求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1物流系统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120物流系统分析---(LogisticSystemAnalysis,简称LSA)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服务及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物流系统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212)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与内容

物流系统分析是以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优策略为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给予决策者以价值判断,以求得有利的决策。

(1)对现有系统的分析(2)对新系统的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与内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122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表2.1物流系统分析要点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表2.1物流系统分析要点第123图2.2物流系统分析步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图2.2物流系统分析步骤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1241)物流供应

物流供应包括交通运输等径路的供应和物流园区等节点的供应。交通运输等路径的供应主要指运输网络中线路、车站、码头等设施能力及服务水平,物流节点的供应主要指物流活动中所进行的包装、装卸、保管和流通加工等设施设备的容量及服务水平。2.1.1物流供需平衡原理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物流供应2.1.1物流供需平衡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1252)物流需求物流需求包括物的位移及其相关服务(含信息)方面的需要。

物资的流动是由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需要,它是受生产力、生产资源分布、生产制造过程、消费分布、运输仓储布局等因素的影响的。

宏观上,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物资需求的数量、品种、规模是不同的。

微观上,物流需求的数量和品种往往随季节性变化,此外,现代科技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日益变化,也提高了物流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敏感性。

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水平、资源分布、用地规模使物流需求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分布形态差异。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需求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26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分析

(1)物流系统的内部分析

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为目的,把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优良的印象、适当的价格和适当的商品作为原则。(2)物流系统和外部系统模式

(1)F=f(A,L),表示物流的流的模式,取决于物流系统与活动系统的共同作用。(2)A=g(F),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物流的模式可以通过改变物流系统(如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等)来改变社会经济活动系统。(3)A=h(F),表示物流的模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物流系统,以适应活动系统的不断变化。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127(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图)需求供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系统供需平衡(图)需求供应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128(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无论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来提高物流系统的容量,还是大兴土木建设众多的物流园区,购置大量的物流设备,都仅仅考虑了物流供给方面的对策。这种传统的解决方案虽然能达到供需间的平衡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平衡点的限制,这种限制应该在环境(包括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允许的范围内。初始物流需求(D0)和物流供应(S0)平衡到下一次平衡(D0—D’;S0—S’),一定时期内这种物流供给方面的对策(跟随需求的方式)非常有效,然而因财政和政策的困难将无法持久,这一结果将打破环境的限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29从物流供应和物流需求两方面平衡物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缓解社会与自然界的尖锐矛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物流供应(S0—S’)不是单纯的量的绝对增长,而是基于技术手段上的质的增长;物流需求(D0—D’)并非量的绝对减少,相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鉴于环境和城市社会形态的制约,需要通过种种政策和策略对需求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和分配。4、物流供应平衡模式的理解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物流供应和物流需求两方面平衡物流业与社会和环境130一、物流成本分析

1.物流成本及其管理

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由于物品实体的位移而引起的有关运输、包装、装卸等成本。

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换而发生的全部成本,具体包括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存放、搬运、装卸、成品包装及运送到流通领域,进入仓库验收、分类、储存、保管、配送、运输,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

2.1.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1.3物流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1312.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1)物流合理化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2)物流质量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才能不断减少和消除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才能保持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储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2(4)物流人才使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及物流效率,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做。他们工作的方法、态度,将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重视物流人才,可以节省许多机会成本。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物流人才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33.物流成本计算方法①实际完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②标准完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预定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③实际变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不含固定制造费用)。④标准变动成本法,即直接物料和直接人工的预定成本加上预定变动制造费用(不含固定制造费用)。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44.总成本分析----物流成本冰山说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费用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确实犹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总成本分析----物流成本冰山说其含义是说人1355.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1)统进分销,连锁经营(2)较快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3)减少资金周转环节(4)采用先进、合理的物流技术(5)改善物流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136二、物流绩效分析1.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对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的评估与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的水平、取得的效益和所付出的代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准确,绩效评价是不断控制和修正工作的一个动态过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二、物流绩效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72.物流的绩效评价(1)物流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复杂(2)物流绩效评价的目的:通过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对物流作业进行监督、控制和指挥,以达到物流资源的有效地、合理地配置并且向客户提供达到或者超过协议服务水平的有效服务。(3)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物流绩效评价可以分成:

1、单项的、基础的、基本业务绩效评价2、总体物流活动的绩效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物流的绩效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382.2.1评价的三个阶段

系统规划是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动态的集体思维与决策过程,评价分析是系统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可以说,评价贯穿于规划决策过程的每一步。

物流系统评价的完整内涵包括现状评价、决策评价和实效评估三个阶段,它们既受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三个阶段是先后延续的、且周而复始。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1评价的三个阶段2.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第二1392.2.2技术性能评价

物流系统技术性能评价可以分为静态评价、动态评价和总体评价。

静态评价完成如下工作: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网络、物流节点和信息络)的建设水平、布局质量、数量规模和容量大小,分析整个网络的几何拓扑结构、联结质量、覆盖密度和物流吞吐能力等等性能。进行这些性能的评价时,要结合考虑城市的规模、格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动态评价进行运输网的运输效率、能力及可达性评价;分析物流节点的服务水平,包括订单完成率、响应时间长度、库存总时数和资金周转等,这与物流节点的运输、仓储、交易展示及信息的设施配备情况有关,同时评价信息网络的时延、响应时间、带宽、资源利用率等等性能。

最后,在对物系统的空间、时间的静态、动态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2.2.2技术性能评价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40图2.7物流系统总体性能评价分析框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图2.7物流系统总体性能评价分析框架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1412.2.3经济评价

物流系统规划的经济评价主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的目标是对物流网络与设施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确定物流网络与设施消耗社会资源的真实价值。

物流项目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是通过各比较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