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_第1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_第2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_第3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_第4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相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视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相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视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沟通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好玩的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分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

3、实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直观区分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课件设计: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1、师:我知道大家平常都特殊喜爱玩,今日咱们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有滑梯、缆车、摩天飞轮等的课件)。你喜爱哪个嬉戏活动?一提到玩大家都特殊兴奋,其实玩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假如你能在玩中有所发觉,那就更棒了。再来视察这些嬉戏,细致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2、指学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依据学生的回答,最终归纳为2类:平移与旋转,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2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者平移。

4、师:瞧,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爱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表现出来。

2、学生表演:转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我们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手势表示),用“-”表示,把围围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用“0”表示。

五、推断练习

1、我们已经相识并亲身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推断吗?

2、出示课件:汽车行驶、钟表、风车等,学生推断。

六、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1、我们已经驾驭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假如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办呢?

2、讲故事

下雨了,小蚂蚁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两只蚂蚁确定把房子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更平安的地方。红蚂蚁说它走的路长,绿蚂蚁不服气,于是他们发生争吵,产生冲突。究竟谁走的路长呢?请大家给当判官评评理。

3、出示课件:两只蚂蚁就这样抬着房子一步一步的走到更平安的地方,房子在做什么运动?两只蚂蚁分别走了几个格子?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四人一组动手操作一下,

绿

4、学生汇报,上前演示。

5、学生解疑:一样长。

6、师电脑操作演示红蚂蚁和绿蚂蚁走的路途,他们分别走了几格?(6格)

7、假如当时有只蜻蜓飞在屋顶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几格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觉蜻蜓也走了6格。

8、:两只蚂蚁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要找准一点,看这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七、填空练习

1、师:你们真是聪慧的孩子,会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离,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八、画图

师:我们既能推断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数出平移的距离,那么你们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形态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老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九、拓展创新

1、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观赏图片(有舞蹈演员美丽的舞姿、体育健儿的风采、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大楼、艺术家设计的漂亮图案)。

2、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学问,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信任他们的作品会更精彩。

十、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咱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篇3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学问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实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学问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培育。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驾驭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7×3=21(cm)

7×4=28(cm)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篇4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会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学问)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得,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学问,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学问,今日我们接着来探讨正、负数,好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其次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学问,提高对原有学问的运用实力,以及接着学习新学问的爱好。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3℃、—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更低?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觉—10℃表示的温度低。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依据学生已有的阅历,在揣测、视察、沟通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沟通,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仔细视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依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学问,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长

1、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状况。

②探讨确定什么状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状况下用负数表示?

③沟通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视察标签(课前要打算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探讨,明白意思。“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500

±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3、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①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探讨。(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日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小学数学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老师首先要充分相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相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依据已有的估算阅历,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详细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育学生敏捷解决问题的实力。

课前打算老师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思索:(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生依据已有的阅历自由发言,大约就是也许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3)激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须要算出精确结果,只须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索。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沟通一下。(1)激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①267≈300300÷3=101(元)267÷3≈101(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1元。②267≈270270÷3=90(元)267÷3≈90(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2)引导学生视察对比,小组探讨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①因为不须要算出精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②其次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精确结果应当比90少,比80多。(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假如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纳。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3)小组合作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①182≈180,182÷8>20,须要的纸箱确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确定装不下。(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其次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更多的估算空间和沟通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实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老师引导学生驾驭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实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只要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学问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学问,通过运用调查、试验、视察、估算、探讨等方式,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增加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验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沟通和表达,培育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学问,相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打算: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打算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沟通收获

1、让学生沟通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沟通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原委是哪种收益大?

(3)沟通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50002.54%380%=302.4(元)

国债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探讨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

(1)小组合作,探讨方案

(2)小组沟通,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长

1、议一议

(1)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假如作为你自已有1010元,依据你及你家的实际状况,你准备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肯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许多特别状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别状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别状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新学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意发觉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阅历和生活经验动身,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好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打算工作: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经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依据详细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娴熟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学问与阅历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驾驭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所以针对这一状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纳“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爱好——自主发觉、方法探究——趣味嬉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沟通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日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兴奋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兴奋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慧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觉同学们背诵的都特别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娴熟,下去肯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肯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日我们就接着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想:()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细致视察“欢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觉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挚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沟通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其次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其次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探讨: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