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元曲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独绝之文字——元曲鉴赏训练题湖北/田海波一.咏物写景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喜春兰•春宴

元■元好问梅残玉靥①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②,宜唱喜春来。[注解]①•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②•桃杏拆:拆,拆裂。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后人在评价这首元曲时都认为“柳破金梢眼未开”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曲内容具体说明。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元•王和卿弹破庄周梦①,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难道②风流种,唬杀③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注释]①“弹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弹破了。②难道:难以描述。③唬杀: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元人陶宗义在《南村辍耕录》说:“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陶宗义认为“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的根据是王和卿在《醉中天・咏大蝴蝶》有这样的描述。请你结合这首元曲,紧扣“大”蝴蝶,谈谈这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烟寺①晚钟

元•马致远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②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③?[注释]①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②礼佛:即拜佛。③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咏梅元•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③来梦里。[注释]①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②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③暗香:清香,幽香。.有人说“泄露”一词用得好,有人说“偏宜”一词用得好,请你结合本曲,选取一词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评价说:“此曲句句写梅,实则处处皆有作者自身灵魂的投影。你认为呢,请结合该曲进行评析。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朝天子・西湖

元■徐再思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开墓。.“宜晴宜雨”化用了宋老苏的诗《饮湖上初晴雨后》的两句诗,请问是哪两句诗?.在结尾,作者以“老苏,老逋,杨柳堤梅开墓”作结,有什么意图?二.叹世刺时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晨鸡初叫元■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①闹。路迢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注释]①红尘:喻指扰嚷烦杂的人世。这首元曲阐发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请你根据你的理解将它归纳出来。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叹世元■白朴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及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注释]①忘忧草:萱草,据说嫩苗可作蔬菜,“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见《本草纲目》故有忘忧草之句。②含笑花:木本植物,木兰科,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象含笑的样子,故名。③冠宜挂:意即宜辞官。《后汉书・逢萌传》说:王莽杀其子宇,蓬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带着家属泛海到辽东去了。后人以挂冠指辞官,本此。.前三句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这首元曲意在叹世,作者在叹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南吕]四块玉•叹世

元•曾瑞罗网施①,权豪使,石火光阴②不多时。劼活③若比吴蚕似。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注释]①罗网施:指设圈套害人。②石火光阴:形容如石火迸发,转瞬即逝。③劼活:忙碌。.请将曲中最后三句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首元曲是一首讽刺世态之作,请你结合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分析。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醉颜酡

元•刘时中醉颜酡,大翁庄上走如梭。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①。呼王留唤伴哥,无一个,空叫得喉咙破。人踏了瓜果,马践了田禾。[注释]①虎皮驮驮:虎皮袋子。这首元曲未使典故,不用比兴,亦无责骂,却描绘了一幅元朝官吏下乡,百姓遭殃的生动场景。请问作者用的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刻画的?结合原文进行分析。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②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夸肠脂油。亏老先生④下手![注释]①鹌鹑:鸟名,也叫“鹑”头小尾秃,似鸡雏。②鹭鸶:水鸟,又称白鹭。脚高颈长而喙强。③刳:剖,刮。④老先生:此为元代对朝官的称呼。有人评价说这首元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为妙文,你认为呢?三.怀古伤今1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金陵怀古元■卢挚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这首元曲的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首元曲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化用典故与前人诗句,请你找出化用前人诗句的句子,并指出是由哪几句诗化用的?12.阅读下面二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美人自刎鸟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息。[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首虽说描写评价的对象不同,但却在主题上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主题。请对比阅读后谈谈你的看法。1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元•任昱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曲中说“沙鸥笑人闲未得”有何用意?请你结合全曲谈一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你结合这首元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黄钟]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①事,重上越王台②。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③,何处飞来?[注释]①前朝:此指宋朝。②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③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曲中说“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既然是东风草绿,作者为什么又用“残照”?请结合全曲进行分析。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天香引①―西湖感旧

元・汤式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②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③,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嗟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④。[注释]①天香引:即“蟾宫曲”②笙:管乐器。③干戈:指战争。④南柯: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落魄侠士淳于棼酒醉后睡在南边槐树下,梦入槐安国,极尽显贵。醒来始知是一场梦,他作太守的南柯郡原是槐树下一蚁穴。这首小令的题目虽为《西湖旧感》,实际上是感叹整个杭州的盛衰,来反映作者要求和平,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但这一主题作者又是通过什么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呢?请结合全曲进行分析。四.隐逸玩世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

元・胡祗遹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①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②,一任他斜风细雨。[注释]①盟:结交。②蓑笠:指蓑衣和笠帽;纶竿:指钓鱼的线和竹竿。.曲中说“避虎狼,盟鸥鹭”是真指吗?如果不是,请你加以说明。.作者想做个“识字的渔夫”请你结合全曲对他的隐逸想法进行分析。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

元•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②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注释]①泼酷:重酿未滤的酒。②白衣:即布衣,平民百姓。这首小令在描写秋天山色的时候很有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它在全曲中的作用。1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满庭芳

元・姚燧天风海涛,昔人曾此①,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注释]①昔人曾此:昔人曾在这里。.“日远天高”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着特定的含义,也就是说不是简单的写景,还有寓意,请你谈谈它在本曲中有何寓意。.“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在写景时技法上有何特点?在表达上有何作用。1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元■滕宾柳丝柔,莎茵细①。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注释]①莎茵细:缘草柔轻约细如毯。莎,莎草,亦称香附子。②院宇深,秋千系:这两句是从冯延巳《上行杯》“罗巾莫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等诗句中脱胎出来的。叶绍翁《游园不值》中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此曲中却说“数枝红杏,闹出墙围”,一个用“一枝”,一个用“数枝”,你觉得本曲作者用“数枝”有何意图,难道是作者的败笔吗?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

元•张养浩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①,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②。做高人轮到吾侪③,山妻稚子,团栾笑语④,其乐无涯。注释[注释]①槐根梦觉:对做官像淳于棼做梦在槐树里做官那样清醒过来了。②万古东篱天留在:陶潜的高尚节操流芳千古。东篱:此处代指陶潜。③侪(chai):辈,类。④团栾(ludn):团圆。.“折腰惭”化用了典故,请问化用的是哪个典故?.“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五.羁旅乡思2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元•赵善庆砧声①住,蛩②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③,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④月。[注释]①砧声:捣衣的声音。②蛩:即蟋蟀。③雁堞:谓城墙雉堞如雁阵状,当指作者为官或常年居住的城池。④邮亭:即驿站,古代所称的置邮'邮置'置传等,都是为传递文书服务的馆舍,与邮亭大致相同。.前三句写清秋夜景,可谓“有声胜无声”,请你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常说“触景生情”,作者在这个秋夜旅邸又有何思绪呢?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2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元•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首元曲题目虽曰“夜雨,,但在曲文中没有出现“夜雨,二字,这是不是作者的败笔之处?2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①,三更归梦三更后②。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③,枕上十年事④,江南二老⑤忧,都到心头。[注释]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②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③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马周故事。④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自己的辛酸遭遇。⑤二老:父母。这首元曲在写作上很有特色,请你结合曲文作具体分析。2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羁鸟恋旧林”而这首元曲也说“倦客思家”请你分析这首元曲中这个“倦”字的妙处。.这首元曲的意境和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对这首元曲的意境作简要分析。2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元•汤式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处愁相并。.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反复使用“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正好体现了这首元曲的特殊风味,请你结合曲文进行分析。六.友情寄赠2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南吕]—枝花•春日送别

元・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做主?[注释]①东君:思春之神。.“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这一句从艺术手法上讲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说这首元曲是“语极俊丽,举世歌之”,你认为呢?2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①元・张可久画船儿载不起离愁②,人到西陵,恨满东州③。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④。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⑤。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注释]①西陵:当指西陵渡,故址在今浙江省萧山县。②画船:喻船的华丽。③东州:或谓指山东琅邪(今山东临沂北)。其实在此西陵与东州都非实指某地,只不过用以指送别之地与友人前去之地。④层楼:高楼。⑤忘机:原为泯灭心机,在此意为淡泊名利,不陷于世事俗务,有出世隐逸之意。这首元曲中“懒、慵、怕,三个形容词的使用可谓是传神精妙之笔,请结合曲文进行分析。2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①。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②。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③,不销魂怎地不销魂④。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⑤。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⑥。[注释]①粼粼(Mn):形容水清澈。②对桃花醉脸醺醺:面对着如吃醉酒那样鲜红脸色的桃花。③忽地:表示时间极短。④不销魂怎地不销魂:不丧魂怎能不丧魂。⑤这句开头的“断肠人”是思妇说自己,下边的“断肠人”是指被思念的一方。⑥搂带:腰带。.曲子的前半部分在写景时有何特别之出,它对抒发情感有何作用?.曲中“怕黄昏忽地又黄昏,……忆断肠人”这四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2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别友

元・姚燧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塞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评此小令云“造语、音律、对偶皆好”。请你结合曲文对周德清的评价进行阐述。3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元•■胡祗遹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这首明为咏物之作,咏的是一挂珠帘,但实际为咏人之作。请结合该曲文在写作上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答:①.作者运用一个“破”字来描写柳梢上绽出的嫩芽,生动形象的表明春天已突破冬天的冰封来到人间,使景物写的传神而富有生命。紧接着用“眼未开”三字,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初春自然界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状态。②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将梅花比作“玉靥”,将柳梢嫩芽比作惺忪未开的睡眼,又将桃花与杏花的初开比作“拆”,这不仅增强了春天的动态美,而且也使得作者所描绘的这幅春景富有立体感,给读者有如亲临其境之感,从而表达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喜悦心情。答:此曲中的大蝴蝶被赋予了比喻和象征的意义,作者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运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和巧妙的隐喻手法来突出大蝴蝶的专横和贪婪,赋予作品以寓言色彩,增强了艺术魅力,加大了讽刺力度,讽刺了生活中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这首小令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高度的夸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咏蝴蝶,语言生动,写来诙谐有趣,表现出醇厚的俗谣俚曲色彩,以及作者“滑稽佻达”的性格。.答:①.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即通过钟声惊动寺内坐禅的老僧来突出古寺的清静。②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答:①.“泄露”一词状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之势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之情意。春的秘密被拟人化了的梅花无意中泄露了,而这一“泄露”又偏偏为盼春心切的诗人所发现,让死气沉沉的大地焕发了勃勃生机。可以说“泄露”二字用得极妙。“偏宜”一词也足见作者的独具匠心,一个“偏”字道出了梅花迥异群芳、独立不群的个性:它不像桃李诸芳那样,喜欢在艳阳明媚、春风和煦中开放,也不愿在引人注目、喧嚣热闹的白昼中吐蕊,却偏偏适宜于冰雪、夜月交往。其实这不仅是梅花个性的写照,也是诗人品性的象征。②•这首小令确实处处皆有作者自身灵魂的投影。它赞美梅花在冰雪严寒中竞相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骨和高标逸韵,含蓄的表现了作者睿才早慧而能不逐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答:①.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②.作者是想用林逋和苏轼的高洁,映衬西湖的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孤山作为西湖有代表性的景观来收束全曲,以表现出西湖的美丽春色和高雅的人文环境。答:人生有限,容易憔悴,不要为了外在功名而失掉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失掉自己的本性。答:①.开头三句,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引出劝人弃官归隐的主题。劝君及早冠宜挂”句,用了后汉逢萌因政治黑暗而弃官归隐的典故,暗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②.作者宣扬了避世退隐的思想,表达出对功名的蔑视和否定,感叹社会政治的黑暗。答:①.作茧自缚②.这首元曲全篇运用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作品简洁而形象,寓意深刻而入木。开笔即用“罗网施”比喻当时魑魅魍魉的封建社会,形象贴切。接着用“石火光阴”比喻权势好景不长,嘲讽、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可谓独具匠心,最后用“吴蚕”暗喻权豪作茧自缚,深化“叹世”的主题。可以说全曲作者极力嘲讽、抨击了不可一世的权贵。答:作者纯用白描手法来做客观描述,将官吏的贪婪凶狠,饱肥私囊,爪牙的叱呼吆喝,带醉乱闯,村民的惊恐藏匿,田园的惨遭暴殄,均写得活灵活现,历历如在目。醉颜酡”、“走如梭”、“虎皮驮驮”、“叫得喉咙破”等词语,既通俗显豁,又生动传神。特别是“走”、“坐”、“唤”、“叫”、“踏”、“践”等一系列动词,构成了飞动流走的意象,有声有色的画面。答:这是一首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表达强烈讽刺意义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全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妙文,体现出元曲爽朗、幽默、风趣的特色。答:①.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开头三句总写金陵的萧瑟破败,作者以当年六朝的繁华与眼下的破败作比较来感叹世道的反复无常与破败寥落。②.商女歌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淮水烟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问江左……残霞: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答:它们都揭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在封建社会,无论什么时候,受苦受难的总是老百姓。答:①.作者在最后一句话用前人诗词语意,以沙鸥俄无意意在反衬人的善感;以沙鸥的自在意在反衬人为世俗羁绊。②.作者开篇两句向我们展示了山势怀抱、江流绵绵的图景,并给这图景涂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山水本无情,本无所谓凄凉不凄凉,作者以我观物,著我之色彩,紧接着将大江奔流、青山化雨的自然现象人格化,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结句在“怀古”的沉郁中又有一点诙谐。全篇景物尽含人之情感,王国维的这句话正好作为注脚。答:这首吊古抒情之作意在写重登绍兴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因此所观之物皆著“我”之情。用残阳来映衬绿草,写出揪心的苍凉之色。在这里虽然没有对主体的人作直接的描写,但这种情感外化的环境已把人物怀念故国的惆怅心情作了形象化的衬托。把深情寄托在绿草苍苔/夕阳素影间,只觉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显作者怀古忧愤之情之深挚。答:全曲先从总体上将今昔的西湖进行对比然后又将西湖的具体景色作今昔对比。通篇不尚辞藻,全篇白描手法写出杭州在十年动乱中的巨大变化,今昔对比,形象鲜明,情调低沉而婉转,似乎是一曲哀歌,唱出了作者的心声。答:①.不是真指。“避虎狼”是指避开凶残的权豪势要,“盟鸥鹭”是指想隐居。②.这首元曲正反映了作者想摆脱官场,做一个“识字渔夫”的愿望。开头两句,为自己设计了一个隐居的自然环境,“月底花间”、“水边林下”,这里远离喧嚣的尘世,十分清静安宁。手上拿的不再是朝笏,而是酒壶;住的不是高门大宅,而是低矮的茅屋。“避虎狼,盟鸥鹭”,是写隐居的社会环境,这里没有凶残的权豪势要,终日与水鸥、白鹭为友。最后两句,则表明要隐居其中,不问世事翻覆多变,只以垂钓为乐。全曲萦绕着避世隐居之思。答:开篇四句写景诗句,诗人写得有声有色,前两句总写全景,后两句分写局部,突出松径,黄菊。所描写的景物:红叶、山溪、苍松、黄菊,构成一个意象,显示出诗人的超逸绝尘和高风亮节。尤其是“堪题”、“偏宜”,更表露诗人对此的赞美之情,它为末句“归,学取他渊明醉”,作了有力的铺垫。答:①.“日远天高”是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不顺时想远离朝廷。②.“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是对“日高天远”的具体描绘。作者运用“叠字”表达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似乎是对眼前实景的真实描写,而实际上又隐含了作者的哀怨与怅惘。是作者愁绪的一种含蓄表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答:这并非作者败笔。作者融化前人名句,铸为新词,实为创新之举,改“一枝”为“数枝”似拙而实巧,既免去孤标独傲,又与“闹出墙围”意境相应。使得秀淡之中见绚丽,沉静之中见热烈,增加了色调层次美。答:①.“折腰惭”化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②.“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这句话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选择自然界最美的两个景物,将自己的归隐之喜移之于无情之物的花和山。花和山尚且“喜欢”和“相爱”,更何况人呢?归隐之喜,溢于言表。作者这种移情之法将归隐之后的心情借“花和山”写的真切形象、浑然天成。答:①.“砧声住,蛩韵切“是秋夜景况。此地此时,砧声已住,已是万籁俱寂了。说寂也未真寂,因为蛩鸣之声尚不绝于耳。但正因为寂静,小虫的唧唧声方如此响亮真切。蛩声更反衬了此时的寂静,所以写蛩声是为了更加突出秋夜的寂静,可谓“有声胜无声”。②.这首小令写秋夜旅邸情思。作者远离故乡,在一个小驿站,作者此时或心系国事,不能舍弃;或为功名,劳碌奔走,岁月流逝,事业未成,有家难归。故尔产生人生如梦的感觉,似梦非梦,迷离惝恍,这纷繁无尽的思绪可能作者自己也理不清楚,但其中最为沉重的乃是乡思之苦。答:这并非作者败笔之处,恰是巧妙经典之笔。曲文中无“夜雨”二字,而又处处写夜雨,如“渔灯”、“客梦”、“五更”,皆写“夜”,“一声声滴人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便是写雨。全曲借“夜雨”引发悲凉之情,使得游子雨夜行船于潇湘上的思乡之情细腻可感,让人心碎。答:全曲大量运用数量词并且重叠使用,构成鼎足对,既工整,又自然,增强了音律美,同时使得语言清丽流畅,蕴藉有味。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写出了主人公的缕缕愁思。答:①.“倦”字既写出游客出门在外所受之苦,又写出他们为生活所迫的无奈,还表现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可谓准确传神,道出作者的羁旅之愁。②.这首曲子通过对西风残照、归雁横秋、寒鸦数点的景物描写,创设出凄清冷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暮年愁怀和思乡之苦,同时表达出这旷达背后潜在着不可解脱的内心痛苦的无奈之情。答:①.这三句诗押同字韵,语句工整凝练,音韵和谐,用声音突出环境特征,将鼓声、浪声、钟声声声催人惆怅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②.汤式的《京口夜泊》全曲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渲染了寂寞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失意惆怅的情绪。四、五、六句语面平淡而意蕴深永,既有“寺楼钟楼崔昏晓,虚落云烟自古今”的人生感怀,又有“听疏钟断鼓,似近不遥,惊心事伤羁旅”的身世慨叹,发人遐想。全曲除第三句外,通篇皆用对仗,显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