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共36张PPT)_第1页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共36张PPT)_第2页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共36张PPT)_第3页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共36张PPT)_第4页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共3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章节壹——华夏先哲百舸争流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庄子:天与人,不相胜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王安石: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庄子: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朱熹:知难行易、知先行后

王守仁:知行合一天与人的关系名与实的关系形与神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古希腊先哲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人们的思想如:理论、计划、思想、观点等主观性的东西思维意识存在物质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合作探究《六祖坛经》有云: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第一性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唯一标准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何者是本原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合作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推论下去,我们还能够认识世界的事物吗?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不能反映存在(人不能正确认识世界)不可知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人能正确认识世界)

可知论唯一标准思维存在有无同一性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本的、最重要)(从属)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章节贰——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农民种植什么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客观情况病人的病情,药物的特点医生开什么处方思维决定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南北朝形神之辩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恩格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章节叁——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恩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凝龈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分歧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要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局限性:①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注意:

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辩证唯物主义判断对错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态基本观点评价共同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是或意识是第一位,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都坚持唯心主义。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战国)孟子(明)王守仁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德)康德(英)贝克莱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存在既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南宋)朱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春秋战国)老子(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3、存在即被感知4、气者,理之依也”

5、“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6、心外无物7、上帝创造世间万物8、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连一连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的关系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分歧不同地位不同从属关系各自观点不同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联系板书设计课堂练习2018年1月31日晚,天幕中上演了一场罕见的超级“蓝”月全食,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亮”组团亮相,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此提前作出了准确预报。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C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D.②→①→③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C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