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8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8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8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8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8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专业层次护理本科年级教师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学时4题目章节第十八章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材名称儿科护理学主编崔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第四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了解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水痘的常见并发症,了解水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常见并发症,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教学难点麻疹皮疹特点2、水痘的皮疹特点3、流行性腮腺炎的腮腺肿胀特点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教学重点1.麻疹粘膜斑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护理2.水痘的皮疹特点,护理方法。3.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措施。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及护理外语要求Measleskoplik’sspotsvaricella/chickenpoxmumps/epidemicparotitisepidemicencephalitisB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解+病例分析参考资料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胡雁.儿科护理学(英中文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4月教研室意见教学组长: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第十八章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介绍本章内容的整体安排第一节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自学)第二节麻疹(讲授+示教)第三节水痘(讲授+示教)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讲授+示教)第五节脊髓灰质炎(自学)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讲授+示教)第七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自学)第八节结核病(自学)第二节麻疹一、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麻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主要表现。以1张图片加数字,直观呈现麻疹的发病率很高,我院2005年麻疹疹住院患儿274例,重庆市2006年麻疹发病率为5.64/10万,13.28/10万,使学生明白其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很大。二、病原学麻疹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仅一个血清型提问学生:病毒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起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病毒的特点:1)形体微小,18-300nm,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4)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5)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存在部位:病人的鼻、咽、气管、眼结合膜分泌物、血、尿中理化特性:对物理、化学因素很敏感,耐低温三、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唯一),出疹前后5天,有并发症者,出疹后10天传播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流行特征好发于冬春季节,6月-5岁为发病高峰提问学生,为什么现在麻疹发病提前,6个月前的婴儿较为多见?成人麻疹也较多见?给予一定提示,要求学生课后检索相关内容文献。四、发病机制强调麻疹病毒侵入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时仅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复制、繁殖,大量病毒再次侵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高热和出疹,此时传染性最强。五、病理变化麻疹系全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Warthin-Finkeldeygiantcells),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炎症致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麻疹粘膜斑。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麻疹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使皮疹消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重点讲明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多核巨细胞形成,以一张图片展示由多个单核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核巨细胞,讲明麻疹粘膜斑及皮疹的形成机理,为什么会有特征性皮肤色素沉着。六、临床表现典型麻疹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2.前驱期(出疹前期)发热开始至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症状有:(1)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中度以上发热。(2)呼吸道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险水肿是本病特点。(3)麻疹粘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强调其出现的时间性,和特定部位和特有形态,以一张图片直观展示(4)其他: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提问学生,此期病儿是否具有传染性?如何把此类病人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儿区别开?3.出疹期:重点讲明皮疹出现的时间及顺序出现,皮疹形态特征为高出皮肤的斑丘疹,颜色从浅红色、鲜红色到暗红色,数量由少逐渐增多、密集而融合成片。压之褪色,疹间有正常皮肤。强调出疹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易出现发肺炎、喉炎等并发症。以数张图片直观展示皮疹的特点。4.恢复期,强调按出疹先后顺序逐渐隐退,可有糠麸样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l~2周后完全消失。以图片展示色素沉着。以一张图表总结麻疹的整个病程及各期的特点,加深学生印象(二)非典型麻疹少数病人,病程呈非典型经过。介绍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和异型麻疹。(三)常见并发症重点介绍肺炎,强调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提问学生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关于喉炎,强调其典型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提问学生如何观察三凹征?提示学生关注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自学表18-1内容,并说明相关知识将在示教中强化。(四)辅助检查强调早期快速诊断,多核巨细胞检查(分泌物涂片)介绍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七、治疗要点强调没有特效药物,主要原则为: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顶防感染。一般治疗中主张休息和营养水份补充,对症治中讲明体温高热者酌情给予小量(常用量的1/3一1/2)退热剂,要避免体温骤降。伴有烦躁不安或惊厥者给予镇静剂,咳嗽重者可服止咳剂并行超声雾化吸入。八、护理评估(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仔细询问有无麻疹病人的接触史,麻疹疫苗的初种、复种时间。患儿平素的体质、营养状况及既往疾病史,近期有无接受过主动或被动免疫,如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2.身体状况评估有无发热、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症状,口腔有无麻疹粘膜斑,注意皮疹的性质、分布、颜色及疹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表现。了解患儿出疹初期的鼻咽部分泌物或痰涂片是否找到多核巨细胞以及免疫学检查结果。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了解家庭及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防治态度。提示学生,访问身边的老年人,他们关于麻疹有些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疹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补充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热消耗增多有关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提问让学生完成预期目标的描述(三)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强调卧床休息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但勿忌风,勿捂汗;: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因体温骤降可引起末梢循环障碍而使皮疹突然隐退,可用小剂量退热剂或温水擦浴,使体温稍降以免惊厥。2.保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及时评估出疹情况,如出疹不畅,可用中药或鲜芫荽煎服或外用,帮助透疹。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提示学生五官护理的基础知识,强调局部清洁和防止并发症。3.保证营养的供给提问学生,联结有关营养的基本知识,如何制定适合的饮食计划,以确保患儿获得所需营养。强调无需忌口。4.观察病情强调并发肺炎、并发喉炎和并发脑炎的表现。.5.预防感染的传播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若接触后接受过免疫制剂者则延至4周。(2)切断传播途径: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患儿房间或通风半小时,患儿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更换隔离衣或在空气流动处停留半小时。(3)保护易感入群:流行期易感儿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流行期间可应急接种,以防止传染病扩散。体弱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应及早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6.健康教育由于麻疹传染性较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继发感染。本课小结要求学生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了解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三节水痘介绍本课内容,以一个典型病例唤起部分同学对自己患水痘经历的记忆,引起学习本课的兴趣,一、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传染性极强,临床特征为皮肤和粘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患儿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强调其传染性强,全身症状轻,皮疹形态多样性。二、病原学讲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仅一个血清型。病毒在外界生活能力弱,且在痂皮中不能存活。存在部位:疱浆、口咽分泌物、血。该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再次发病表现为带状疱疹三、流行病学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l~2天至疱疹结痂为止(约7-8天),均有很强的传染性。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高发。补充内容:20岁以后发病者占2%,孕妇分娩前6天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天内发病。四、发病机制病毒经口、鼻进入入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繁殖,2~3天后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可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入血,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而发病。病变主要损害皮肤,偶尔累及内脏。由于病毒侵入血液往往是间歇性的,故临床表现为皮疹分批出土现。五、病理变化皮肤病变仅限于表皮棘细胞层,呈退行性变和水肿,由于细胞裂解、液化和组织液的渗入,形成水疱,泡液内含大量病毒。由于病变浅表,愈后不留疤痕。粘膜病变与皮疹类似。以流程图形式展示水痘皮损的演进过程。提问学生,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层分为几层?(表皮(厚度约50~100微米)位于皮肤的最表面,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共五层。表皮内没有血管,但有许多神经末梢)六、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潜伏期多为2周。前驱期仅1天左右,表现为低热、不适、厌食、流涕、咳嗽等。重点讲述皮疹特点为:①皮疹分批出现,同一时间内可见到几种形态皮疹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皮疹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②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这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③粘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眼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以数张图片直观呈现水痘皮疹。2.不典型水痘简要介绍重型水痘,以图片展示出血性皮疹;以及先天性水痘等。3.并发症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提问学生为什么容易继发皮肤感染?4.辅助检查:血常规,疱疹刮片检查,及血清学检查。七、治疗要点强调水痘是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有,皮肤搔痒时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织胺药。有高热时给予退热剂。有并发症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采用阿昔洛韦,强调尽早使用,皮疹出现的48小时内使用。强调禁用皮质激素。八、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感染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补充以下护理诊断3、舒适改变与瘙痒有关4、潜在并发症皮肤感染肺炎脑炎5、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病原体播散有关6、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护理措施】1.减轻皮肤病损,恢复皮肤完整性.(1)室内温度适宜,保持衣被清洁、合适,以免增加痒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小婴儿可戴连指手套,避免搔破皮疹,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减少皮疹瘙痒。温水洗浴,疱疹无破溃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也可遵医嘱口服抗组织胺药物;疱疹已破溃者、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2.降低体温患儿多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药物降温。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退热剂,忌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卧床休息到热退,症状减轻。给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多饮水,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3.观察病情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心肌炎,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4.预防感染传播(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2)保护易感儿: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恶性病患儿以及孕妇,在接触水痘后72小时内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U/kg,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水痘减毒活疫苗可预防水痘,保护率达85-95%,并可持续10年以上,即使患病症状也很轻微。5.健康教育本课小结要求学生掌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水痘的常见并发症,了解水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示学生对比记忆麻疹和水痘皮疹的特点。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介绍本课内容,呈现一个典型病例,提问学生唤起部分同学对自己患流行性腮腺炎经历的记忆,引起学习本课的兴趣,一、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全身性的感染,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5-15岁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见。主要临床特征是腮腺肿大及疼痛,各种腺体组织及器官均可受累。以我院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该病发病有上升趋势。二、病原学腮腺炎病毒,它是一种RNA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儿的唾液、脑脊液、血液、尿液中,腮腺炎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都很敏感,耐低温。提问学生,“耐低温”的临床意义?三、流行病学传染源:腮腺炎病人以及隐性感染者,传播期是从腮腺肿大前1-7天到消肿后3天(补充:腮腺肿大前7天即可传播病毒,书上仅说腮腺肿大前1天)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被患儿唾液污染的物品而直接传播。易感性: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主;最常见5-9岁的儿童.四、发病机制病毒经口、鼻进入入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胰腺、生殖腺等)发生炎症改变,如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脑炎等严重病变。五、病理变化受侵犯的腺体出现非化脓性炎症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腮腺非化脓性炎症,间质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和腺体细胞坏死等。腺体导管细胞肿胀,管腔中充满坏死细胞及渗出物,如腮腺导管阻塞,使腺体分泌物排出受阻,唾液中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使血尿淀粉酶升高。胰腺、睾丸类似病理改变。六、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前驱症状可有中度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强调腮腺肿大是最常见的首发体征,常先见于一侧肿大,2-3天波及对侧,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肿痛加加剧,提问学生这在护理上有何意义?讲明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发热但不红,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有轻压痛。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导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对面颊粘膜上)早期有红肿,但压之无脓液流出。提示学生化脓性炎症局部表现红、肿表现外,还有局部皮温升高及较剧烈疼痛。以强化该病为腺体的非化脓性炎症。以一组图片展示腺体肿大的直观表现。2.并发症重点讲脑膜脑炎,较常见,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也可在腮腺肿大前或后发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颈项强直,大多预后良好。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并发症,多为单侧,多在腮腺肿胀开始消退时,表现为睾丸肿痛,鞘膜积液、阴囊水肿,10天左右消退,可致不同程度睾丸萎缩,严重者可不育。胰腺炎:严重者较少见。卵巢炎:青春期女孩子可发生,一般不影响受孕。心肌炎、肾炎等3.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测定、特异性抗体测定、病毒分离七、治疗要点强调本病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为主:退热、止痛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激素治疗:用于部分重症患儿理疗:中药外敷、激光照射八、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补充以下护理诊断3、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4、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病原体播散有关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口腔清洁以防止继发感染;饮食护理,给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多饮水,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避免敏感刺激,减少唾液分泌及对胰腺的负担;局部冷敷,减轻充血及止痛。2.降低体温:患儿多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药物降温。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注意休息。3.观察病情:注意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临床征象,并及时相应处理。提问学生睾丸炎时如何处理?4.预防感染传播(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2)保护易感儿: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5.健康教育:无并发症者家中隔离治疗,指导家长作好隔离、饮食、用药等护理,学会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本课小结要求学生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介绍本课内容,说明重点难点。一、概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其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呼吸衰竭。强调本病的病死率高,部分存活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自实施乙脑疫苗接种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乙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以数据和图表说明我院住院病例近年有上升的趋势。二、病原学 乙脑病毒呈球形,结构为RNA型在体外的生存力较弱,可被常规的消毒剂灭活乙脑病毒耐低温和干燥三、流行病学传染源: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猪繁殖率高,更新率快,每年有大量的易感猪;病毒血症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猪感染在人类流行前1-2月),北方是马为主要动物宿主,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不及动物重要。传播途径:虫媒传播(病毒不仅可在蚊虫体内繁殖,且可随蚊越冬和经卵传代、终身携带,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突宿主)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多见于无免疫儿童,患者多为10岁以下小儿。流行特征:1.季节:有严格的季节性,夏末秋初,7、8、9月较集中2.年龄:10岁以下,2~6岁发病率最高3.发病特点:农村>城市隐性病例﹥显性病例高度分散性四、发病机制以图片配合流程图来加以阐明:病毒经蚊虫叮咬侵入机体后,先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断而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后病毒迅速被清除,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仅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显性感染,出现脑炎。五、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广泛,以大脑皮质、间脑、中脑最严重。1、脑实质、脑膜有充血和水肿2、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肿胀、坏死,形成脑软化灶3、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讲明由于受损部位不同,病变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六、临床表现(一)分期潜伏期10~14天典型的过程分为三期:一)、初期:病程1~3天1、体温:逐渐上升,不伴寒战;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但神志清楚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二)极期:病程4~10天1、持续高热:发生率100%,体温特点,热型为稽留热,体温高,一般在39-40℃以上持续时间长,7-10天,重者达3-4周2、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烦躁、嗜睡、昏睡、昏迷,持续时间长达1周左右,重者可长达4周。3、惊厥:发生率40%-60%发生时间可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形式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全身抽搐可强直性痉挛。4、呼吸衰竭:发生率15%-40%中枢性呼衰: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等周围性呼衰:呼吸困难但节律规则,如呼吸表浅、发绀、吸气三凹征等表现。强调呼吸衰竭是该病最严重的症状,也是本病的主要死因。提问学生中枢性呼衰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炎症性病变、脑水肿、颅内高压或脑疝压迫呼吸中枢所致)周围性呼衰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肺部感染或呼吸肌麻痹有关)。颅内压增高:提问学生婴儿会有何特殊表现?颅内高压可导致何种严重后果?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提问学生何为脑膜刺激征?三)恢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