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及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及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及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及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积累运用(共20分)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chōngjǐng(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xiāo)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luǒ)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ēnuó(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贾平凹《落叶》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D)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熏陶淡然平静B.高贵陶冶淡泊平静C.高贵陶冶淡然平和 D.高雅熏陶淡泊平和导析:D“高雅”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等方面高尚,不粗俗。“高贵”用于描述人物品行、地位、思想等各方面的品质出众。此处强调“气质”,第一空选“高雅”更合乎语境。“熏陶”的是人,“陶冶”的是情感。第二空选“熏陶”更合乎语境。“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淡泊”指恬淡;不追求,不热衷。第三空选“淡泊”更合乎语境。“平静”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平和”指(性情或言行)温和。根据语境,第四空“平和”更合乎语境。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D)A.朗诵《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让大家惊叹不已。B.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千米,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C.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导析:DA项,“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B项,“巧夺天工”的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巧妙。不能用来形容峡谷的自然风光。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使用对象不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A.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号”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B.读汪曾祺的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C.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D.《人民日报》国际版的“钟声”栏目是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好栏目。导析:DA项,语序不当,应将“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改为“改装、试航到正式入列”;B项,缺少主语,删去“的时候”;C项,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或“是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5.填空。(5分)①《使至塞上》中暗写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②刘桢《赠从弟》(其二)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③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运用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④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名著阅读。(2分)在他们西北方向的远远的山区里,另外一个黄埔军校生A当时正在为目前陕西、甘肃、宁夏的苏区打基础。A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个乱世的豪杰生于陕西北部群山环抱的保安,是个中农的儿子。他到榆林去上中学,榆林位于长城南面,是陕西同蒙古商队进行兴旺贸易的中心。A离开榆林以后就进了广州的黄埔军校,一九二六年在那里结业,就成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队的青年军官。上面选段中A的姓名是刘志丹。他就读过黄埔军校,按理说应该有很好的前程,他为什么要在大西北的陕西、甘肃和宁夏的农村为苏区打基础?请简述。答案:因为他想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求更好的生活,消灭剥削,建立属于人民的中国。7.综合性学习。(5分)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源流追踪(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即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合乎正义。(1分)(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答案:(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义”远流长(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答案:(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示例二)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义”的思想内涵。(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绝句吴嘉纪白头灶户①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注:①灶户:指旧时以煮盐(煎盐)为业的人(即盐民)。8.请你分析诗人写“低草房”与“六月”的作用。(2分)答案:“低草房”写出盐民劳动的地点,“六月”写出盐民劳动的时间。这样写,揭示了盐民劳动的艰苦环境。9.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体会其表达效果。(2分)答案: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盐民的劳动的艰苦之至,也表现了诗人对盐民的同情。(二)(10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①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②游白水③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④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壮。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B.掬弄珠璧。到家二鼓⑤,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苏轼《东坡志林》(卷七)注:①绍圣元年:当年六月,五十八岁的苏轼以宁远军团练副使的虚衔被贬惠州。②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③白水:山名。④殆:大概,差不多。⑤二鼓:二更,大约晚上十点多。⑥余甘:橄榄的别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②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③浴于汤池,热甚甚:很,非常④书以付过书:写11.下面是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的批注,请将批注A补充完整,并以此为参照完成批注B。(3分)批注A:不着“月”字,而以“积水”为喻,写出月光的澄澈,描绘了月色充盈庭院的空灵之景。批注B:以“珠璧”为喻,写出了月色的皎洁,描绘了圆月映江的静谧之景。12.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面对入户的月色,作者“欣然”,于是邀请张怀民“相与为乐”;在中庭漫步时,见到了月下美景,继而发出了“闲人”之感,表达了诗人欣喜于月色美景,但是被贬之苦涩依然萦怀的幽微难言的复杂感情。《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游白水而“到家二鼓”,虽从侧面写出景色之美,但是最后一段中,作者饭后“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写出了作者年近花甲却被贬惠州的凄凉孤寂。参考译文:(《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煮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三)(8分)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藤野先生》13.试赏析画线句子。(4分)答案: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因国力的衰弱,中国人被人看不起的现象在当时已经是常态,但是不代表中国人是愚笨的,这段话用反语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愤慨,也间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14.有人说,节选的这件事情和藤野先生没有关系,对人物形象也缺乏表现力,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答案:不正确。原因:①“爱国青年”事件的起因是藤野先生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的关心,与藤野先生有密切的联系。②“爱国青年”对“我”的挑衅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丰富了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充分地表现出藤野先生的伟大。③这一事件为下文“我”决定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做铺垫。(四)(12分)抬头看见花张金凤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竭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美丽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15.文章中写了很多“花”,试概括一下“花”在文中有哪些含义。(3分)答案:①指自然界中的花,如长寿梅、玉兰花;②人们创造出来的花,如纸花、木花;③像花一样的人们,如女性好友、进城务工夫妇、孤寡老人等。16.文章语言隽永深刻,清新生动,耐人寻味,试举例分析。(3分)答案:(示例一)第②段“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寿梅花朵蓬勃旺盛、鲜艳娇嫩的特点,同时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加强了语气,表现了长寿梅给大家带来的心灵上的美感,大家对长寿梅赞不绝口。(示例二)“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撞”“探”“栽”等动词的使用鲜活生动,寄托了作者丰厚的情感,含蓄蕴藉。(示例三)“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语言隽永深刻,意味深长,“花”是心怀善意的人们播撒的希望,是带给人们希望的寄托和象征,花和人已经合为一体,人创造着美,本身也成为美的一部分。17.第⑦段作者叙述了老人的事例,试分析有何作用。(3分)答案:①承接上文作者叙述植物园看护人用纸花装点植物园的事例,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情做铺垫。②交代了生病老人用木花抚慰内心的事例,表现了生病老人的坚强乐观。③使文章层次更进一步,让读者了解到更多情境下不同种类的花,更加凸显“花”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18.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示例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美来滋润眼睛,涵养心灵。(示例二)要以真诚和善心创造美,成为开在别人心上的花,照亮人们的心灵,温暖这个世界。(示例三)要乐观坚强。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像文章中的生病老人一样,笑对生活,直面挫折。(五)(16分)爱的防弹衣陈学长①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②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③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⑤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的,买菜的人比卖菜的人还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⑥“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莫三十一二岁,身材胖胖的,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撸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⑦“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儿子说。⑧“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啊?”⑨“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⑩“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斩钉截铁地说。“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人从半圆形摊位内走了出来。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人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你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也不知道你们俩谁说的不对。”“哎哟!”胖男人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呢!”“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啊?他帮你捡拾,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可不能白摔。”胖男人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师傅,看清楚了吧。”我撇着嘴说。“对不起,小兄弟,怪我没看清。”胖男人给儿子道了歉。回家的路上,妻子问儿子:“孩子,那男人骂你笨蛋,骂你乞丐,你心里难受吗?”儿子仰着头回答说:“我不难受,我只是气愤。”妻子很纳闷,妻子问:“那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儿子咧嘴笑了笑,说:“因为爸爸给我穿了防弹衣呢,爸爸经常夸我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孩子。”(选文有删改)19.根据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画横线句子中“我”所“琢磨”的内容。(不超过60字)(3分)答案:(示例一)十一二岁的孩子了,难道不应该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吗?不过,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吧?外面下这么大雨,该不会出什么事吧?(示例二)凡事都会有第一次嘛,可是,孩子毕竟要独自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呢!这都走了一个多小时,按理应该早就回来了呀!20.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1)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答案:用一个拟声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雨倾盆的情形,创设了特定的场景,也为后面写自己的担心和故事冲突做了必要的铺垫。(2)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答案:将胖男人的话语比作颇具杀伤力的“子弹”,表现了“胖男人”的诬陷与辱骂在“我”和“妻子”心中所激起的强烈反应,“充盈”一词,也生动地写出了“妻子”对“儿子”的疼爱之情。21.文章以《爱的防弹衣》为题,有何好处?(4分)答案:①“防弹衣”比喻新奇,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这一标题很好地表现了文章主旨:父亲对儿子的鼓励、欣赏及挫折教育像一道坚固的屏障,让“儿子”的内心变得十分强大。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胖男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5分)答案:①“胖男人”是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胖男人”是一个水果摊的摊主,穿着围裙、眼袋很大、眼圈发黑等都表现出他生活的不易。②“胖男人”是主观的、霸道的。他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是“儿子”撞倒了橘子筐,并强迫“儿子”把橘子捡拾起来,表现出他自以为是和恃强凌弱的一面。③“胖男人”是偏执的、刻薄的。他根本不听“儿子”和“妻子”的辩解,并恶语相向,咄咄逼人,表现出他胡搅蛮缠和素质低下的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