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台吉镇中心校张袖艳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2.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准备:ppt课件、草稿纸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找两名同学到前面做156×47同学们竖式计算掌握很好。这节我们新课。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同学们,王老师今天想做个小调查。我们班谁家有汽车?生:回答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家的汽车是谁开的吗?生:回答师:爸爸开汽车,老师想把爸爸和汽车的位置交换一下,你们说可以吗?生:回答师:为什么呢?生:交换位置以后就变成汽车开爸爸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答并说明原因师:交换位置之后就变52了,数字变大了。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交换位置这种现象。有些情况可以交换位置,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三、出示导学提示(课件略)四、互动新授、探索新知★活动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1)课件出示4+6=6+4=(2)组内交流(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2.学生验证:(1)你能照上面的样子再写一组吗?(2)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我们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加法交换律(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验证时举例证明)(3)课件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4)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活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也有交换律吗?下面我们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出示课件)猜想一下:(填有或没有)举例验证:2.学生汇报发现结果,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呢?4.学生汇报并齐读5.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6.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三、联系生活、运用定律1.结合例子说明等式成立吗?(课本51页练一练第1题)2.判断下列算式。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课本51页练一练第2题)4.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是否正确。918十39535×275.课本51页练一练第4题.6.编一编五、拓展延伸: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七、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板书设计: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a+b=b+aa×b=b×a8+18=18+83×6=6×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一、思得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因为节省了时间,我将后面的练习增加了内容,从总结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到填空并说出应用了那些定律,从口算中实际应用运算定律达到简化计算,再到实际计算,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让学会应用,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重要作用。二、思失同样,节省时间的同时,一副完整的主题图让我分散开,虽然节省了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信息较多的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同时,学生在举例来验证乘法交换律的时候,因为有些孩子已经预习或者之前已经掌握,当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运算定律的名称,没有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时候,我还是显得应付有些拘谨,备课的时候没有准备充分,或者平时这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看上去内容紧凑,练习丰富,但难免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学会应用,只是“人云亦云”,从最后的作业说明,我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作为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有的时候说“因数”,而有的时候却又说成“乘数”,还需要数学语言的锤炼。三、思效虽然,我在40分钟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后面的家庭作业和练习中,不难看出一部分孩子对计算定律掌握不够牢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该怎么用。因而表面上的环环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因而,不得不去对那些没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饭”,反而浪费了最有利的教学时机。同样,在后面的应用题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数学信息是有关联的,哪些没有关联,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四、思改本课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本人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本课中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个定律,所以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态势。还应该关注教学效率,不要盲目地赶时间,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不能被个别学优生的精彩发言蒙蔽双眼,从而忽视了那些还需要帮助的学生。同时,有些内容,不适合一带而过,而是应作为教学重难点去层层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个知识点完全吸收后才能开展下一个教学环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