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_第1页
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_第2页
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_第3页
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_第4页
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德育试题日期:20xx年X月2013-20104学年第二学期三校生高考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德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联系和矛盾的观点C矛盾和发展的观点D物质和运动的观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是A意识决定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管理者等不同的角色。从哲学上说这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A变化发展的B静止的C联系的D孤立的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主要符合下列哲学道理中的A.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D看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过失面前,重在自省”告诉我们必须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C.把握时机,把内外因统一起来D.正视问题并重视内因的作用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之间是毫无联系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D处处有矛盾8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9“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A、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0、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可以直接合二为一,那么,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意味着A、事情的现象与本质总是相互分离的B、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密不可分的C、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1、“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家的这段话表明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2.恩格斯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13.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4人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阶级属性15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A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6生不逢时所包含的哲理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社会历史条件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7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是A人的全面自由发展B实现共产主义C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实现共同富裕18实践之所以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本原因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依宪治国B以德治国C司法公正D建设法治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

B.家庭和睦

C.为人民服务

D.建设和谐社会二不定项选择(20分)1根据违法法律的种类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2.

日常生活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很多,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它们分为()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D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3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B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D理想和信念毫无关系4.作为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必须树立的正确意识有

A.公民意识B.国家意识C.法律意识D.权利与义务意识5.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要()A、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B、进行职业生涯规划C、扫清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D、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A、社会历史条件B、他人的主客观条件C、自己的主客观条件D、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7主观能动性包括:()A、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B、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C、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D、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8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它看到了人生存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并肯定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B、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更所作为C、如果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顺境就会变成逆境,从而“死于安乐”D、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而“生于忧患”9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C、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10.下面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和本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B、现象和本质只有对立没有统一C、任何现象是都是本质的表现D、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透过现象看本质B、透过本质看现象C、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D、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12.科学思维的方法包括()A、科学加思维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逻辑思维方法D、创新思维方法三、判断题1.尊重客观规律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2.人际关系是客观的,是不可以自觉营造的。()3.逆境是对人生的考验,而顺境不是()4.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而假象不是。()5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8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9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10刑罚中的主刑只能单独适用不能附加并用1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班级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班级姓名座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分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内容(

4分)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哪些?4分四、综合分析题1.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可以发现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等;

“管理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等。

结合材料中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请你谈谈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10分)2.“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甘肃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甘肃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施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5分(2)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4分----------------------装----------------------------------订----------------------------线----------------------------------------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