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Ⅰ)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Ⅰ)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Ⅰ)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Ⅰ)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很难进入公共领域,地位也有所降低。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3分)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D.《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4.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虚拟

毕飞宇这个冬天特别地冷。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我们这个家里,父亲一直像多余的人。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嗽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是的,祖父之所以具备如此巨大的“新闻价值”,说到底就因为他的儿子没考上。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爆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当了一辈子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但酒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父亲退出去了,我握住了祖父的手。我知道我和祖父之间会有这样的一次对话,也知道祖父会对我说些什么。无论祖父怎样看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老实说,我惧怕这次对话。——沉痛之余,我又能对我的祖父说些什么呢?父亲的一生被祖父的荣耀毁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祖父沉默了半天,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这算什么事呢。“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不能作假。”语气是中学教师特有的刻板,严厉,“死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作假!”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死亡不再是问题,标志着死亡的纸质花朵却成了一个问题。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酩酊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和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我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冷清的葬礼上,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的眼眶里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两次写到天气的“冷”,看似平淡的字眼中蕴藏着复杂的意味,一方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指祖父去世后葬礼的冷清。B.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C.祖父清晰地记得当年荣校长在葬礼上的花圈数,也很在乎自己在葬礼中得到的花圈数,祖父已将花圈的个数作为丈量自己荣誉高低的杠杆。D.祖父的丧事中,“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追求。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父看重自己的荣誉,却忽略了父亲,导致父亲高考的失利和与祖父的对立;他怒斥父亲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B.“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间充当二人情感的润滑剂。C.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恩怨写得可感可知,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活动,鲜明、具体的展示给读者。D.小说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祖父,对父亲的描述笔墨不多,父亲更多的是作为祖父的一个阴影或者衬托存在,父亲的形象单一、脸谱化。8.小说的标题“虚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9.毕飞宇短篇小说的成功之道是对“问题意识”的探索,请从教育问题或亲情问题角度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节选自《宋史·张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B.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C.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D.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也泛指不合正统的学说。B.“有得则识之”与“汝识之乎”(《石钟山记》)两句中的“识”含义相同。C.“辨鬼神”与“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辨”含义不同。D.知,指主持、掌管,如知县、知府、知州等即指主管一县、一府、一州事务的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县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D.张载为人杰出,广受青睐。他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与指点,为政后其政见又得到了宋神宗的肯定,是关中士人的宗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神宗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2)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14.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要“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

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16.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这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这一句则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再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就能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种图书一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会大量显现,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

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好比

,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书店即使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

。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虽然很多书店具备公益机构的某些性质,不少书店还主打文化情怀,但归根结底,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一门生意,首先需要通过买和卖来保证自身的生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没有一种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