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_第1页
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_第2页
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_第3页
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_第4页
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剂学概论笔记绪论: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剂型(Dosageforms):为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剂、软膏剂等。制剂(preparations):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制成的最终供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片。剂型的分类与重要性:1.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制剂,包括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非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静脉、肌肉、皮下等多种途径注射剂呼吸道给药剂型: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皮肤给药剂型: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舌下片剂等腔道给药剂型: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等2.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凝胶剂、栓剂、糊剂等3.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分子分散胶体溶液型:1-100nm细微粒子乳剂型:>100nm乳滴混悬型:>500nm微粒气体分散型固体分散型剂型和制剂的重要性:剂型和制剂是传递药物的载体,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临床使用,合理的剂型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剂型可以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作用和用途可能完全不同;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肠溶片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某些剂型有定位靶向作用,如脂质体,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改善药物的稳定性,青霉素G口服易被胃酸破坏,溶液不稳定—制成注射用粉针剂;剂型的理化特性直接影响药效,剂型中药物粒子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度。药剂学研究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和药效特点多肽蛋白类药物易被酶解、不易吸收——注射剂红霉素在胃酸中分解而且刺激性大——肠溶制剂必须掌握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和转运机制链霉素在胃肠道不吸收——注射剂扑热息痛肝脏首过效应严重——栓剂药剂学的科学体系:工业药剂学(核心内容),物理药剂学(理论基础),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临床药学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基本理论的创建:如化学动力学,溶解和成型理论在制剂设计中的运用;2生产技术的创新: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设计药物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以及推广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如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等3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开发:药剂学的主要任务,目的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稳定性。发展方向: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定:定量、定时、定位4新辅料、新机械的研究开发5中药剂型的整理、研究及创新药剂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开发新辅料、新技术、新机械;研究开发新剂型与新制剂;药品的质量控制。药物传递系统(drugdeliverysystems,DDS):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药物的经皮传递系统;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粘膜给药系统。缓释和控释系统(sustained-releaseandcontrolled-releasesystems):用药后能在长时间类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释药部位和释药时间,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和脉冲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通过皮肤贴敷给药达到体内长时间稳定有效血药浓度和治疗作用的缓释或控释系统,具有血药浓度平缓,比较安全和没有肝脏首过效应的特点,但一般药物吸收有限,很难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应选择适宜的药物,吸收促进方法和制备技术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s)经由血管注射给药,利用脂质体、微囊或微球等载体将药物有目的地传递至某特定组织或部位的系统。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按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与非均相液体制剂;均相分散体系——溶液(低分子溶液(真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非均相分散体系——溶胶、混悬液、乳浊液按分散相大小分类:分子分散系:粒径<1nm;胶体分散系:粒径1-100nm;粗分散系:粒径>100nm液体制剂特点: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迅速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减少刺激性便于分剂量,易于服用,尤适于小儿与老年患者适合于多种给药途径,如注射、内服、外用缺点:化学性质不稳定;贮存、携带不方便;非均相液体制剂存在不稳定性;水性制剂易霉败,非水溶剂有不良药理作用。质量要求:剂量准确、稳定、无刺激性,具一定防腐能力口服具有良好的味道和口感,分散介质以水为最佳均相制剂外观澄明、均匀非均相制剂分散相粒子小而均匀溶剂的基本要求: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不影响药效和含量测定安全无毒、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根据“相似者相溶”规律选择溶剂。常用溶剂:极性溶剂:水(首选):广泛应用,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盐类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易霉变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有生理活性丙二醇:可供内服和肌肉注射,有吸收促进作用,药用1,2-丙二醇,在皮肤和粘膜有一定促渗作用甘油:供内服或外用、30%以上有防腐作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与水互溶,稳定易水解药物,保湿作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万能溶剂、促进药物吸收,有轻度刺激非极性溶剂脂肪油:如植物油,易酸败、皂化、多用于外用制剂,受碱性药物影响液体石蜡:供口服和外用,胃肠道不分解也不吸收,润肠通便,可与非极性互溶,溶解生物碱挥发油乙酸乙酯:供外用,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故常加入抗氧化剂溶解度(solubility)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所溶解的溶质量。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相容),药物的多晶型影响,温度,PH,粒子大小,同粒子效应溶解速度(dissolutionrate)指单位时间内溶解溶质的量增加溶解度的方法:给药物接上水溶性或脂溶性基团;制成盐类;应用潜溶剂;加入助溶剂;使用增溶剂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种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比在各种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出现极大值,该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该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常用于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溶媒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PEG)300或400助溶剂:加入另外一种物质时,由于形成络合物、复合物或可溶性盐等,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如咖啡因→苯甲酸钠咖啡因;茶碱→氨茶碱举例:一些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酰胺化合物:尿素、烟酰胺等增溶剂:难溶性药物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溶解度增大。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增溶原理:具有亲水亲油两种基团,可在固/液,或液/液界面定向排列,降低两相间界面张力或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到达一定浓度,会形成胶束(micelle),增加药物溶解度。非极性药物的增溶:溶解在胶束的烃核内部;半极性药物的增溶: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极性部分插入到亲水区,定向排列,极性药物的增溶:安全分布在胶束的栅栏层(亲水基之间)中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增加药物溶解度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其它附加剂—增加药物与制剂的稳定性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螨;液体制剂1毫升含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个;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有效防腐,防发酵能力强,与尼泊金类合用效果好苯甲酸防腐作用靠未解离的分子,离子几乎无防腐作用,pH值对苯甲酸抑菌作用影响大,降低pH有利。最适pH为4苯甲酸钠水中溶解度大于苯甲酸,酸性溶液中作用好,pH超过5,作用明显降低,用量应增大(不少于0.5%)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羟苯烷基酯类,尼泊金类),本身有协同作用化学性质稳定,防腐作用优良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酸性溶液中作用强,微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抑菌作用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减小(如羟基甲酯,乙酯等)乙醇含乙醇20%的制剂即具有防腐作用,中性或碱性溶液,含醇量需25%以上季铵盐类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低温时形成腊状固体,易潮解,无刺激性山梨酸对霉菌、酵母菌抑制力好 防腐作用基于未解离分子,酸性水溶液中作用好,pH4.5最适宜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均匀分散,外观均匀澄清的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溶液剂(solution):药物(指低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溶质为不挥发性药物,溶剂多为水,也有用醇或油作溶剂,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溶液剂制备方法:1溶解法:一般程序为称量→溶解(1/2~1/3溶剂)→过滤→再加溶剂使成足量,搅匀→质量检查→包装。有助溶效果的溶剂可以先加入,适宜较稳定的药物的配制2稀释法:将某些药物预先配制成浓溶液,临用前稀释至需要浓度。注意挥发性药物的浓溶液会挥发损失,易氧化药物可先将溶剂冷却后再溶解药物。芳香水剂(aromaticwaters):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亦可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制成浓芳香水剂。制法因原料不同而异:化学药物和纯净挥发油用溶解法或稀释法;含挥发油的植物药材多用蒸馏法;多作为矫味剂糖浆剂(syrups):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蔗糖为营养物质,易染菌、进而发生酸败、变质;高浓度蔗糖含量近饱和,渗透压大,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防腐能力;蔗糖浓度较低时,应加入防腐剂。分类:矫味糖浆:单糖浆、陈皮糖浆;药用糖浆:止咳糖浆分散体系中分散相大小与特征液体类型微粒大小(nm)特征低分子溶液剂<1以小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均相澄明溶液,体系稳定高分子溶液剂1~100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均相溶液,体系稳定溶胶剂1~100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非均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乳剂>100以小液滴状态分散,非均相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混悬剂>500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非均相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胶体溶液及其制剂胶体分散体系包括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分散相质点大小均在1~100nm亲水胶(高分子溶液):均相分散体系;稳定体系,不需加稳定剂;粘度与渗透压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亲和力;Tyndall效应不明显;小量电解质无反应,大量时能引起盐析;易形成凝胶疏水胶(溶胶):多相分散体系;不稳定体系,需加稳定剂;粘度与渗透压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没有亲和力;Tyndall效应明显;小量电解质即可引起沉淀;易发生聚集沉淀。高分子溶液的结构和性质:1牢固的水化膜稳定的主要因素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团(如-COOH,-OH,-NH4等极性基团),能发生水化作用,在分子周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阻止质点相互聚集;少量电解质不会发生聚集;大量电解质或脱水剂(乙醇,丙酮等)破坏水化膜,发生沉淀2荷电性稳定的另一主要因素3蛋白质的等电点,另外还有较高的渗透压,凝胶型和触变性,动力学不稳定和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盐析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后,由于电解质强烈的水化作用,破坏了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发生沉淀脱水加入脱水剂(乙醇,丙酮等)能破坏水化膜,发生聚集复凝聚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pH4.5明胶带正电,阿拉伯胶带负电高分子溶液的制备:胶溶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称为胶溶溶解过程:有限溶胀→无限溶胀→溶解,易将胶体粉末撒于水面上另其充分吸水自然膨胀而胶凝,如直接把水加到粉末上,则往往粘结成团,难制成高分子溶液,有的高分子溶液有限溶胀非常缓慢,需要加热来加速溶解,如明胶及琼脂有限溶胀表面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体积膨胀,形成水化膜,不可搅拌无限溶胀水分子继续向内渗入,进一步溶胀,可以搅拌溶解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溶胶(Sol):由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多分子聚集体)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质点小,分散度大,具强烈布朗运动,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聚集,聚集后可能形成沉淀。溶胶的结构:1具有双电层结构固体微粒自身解离或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这些电荷再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在微粒表面形成吸附层和扩散层2具有电动电位(ζ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带有相反的电荷,当胶核运动时,二者之间产生电位差。ζ电位高低与稳定性有关3具有水化膜胶粒外形成水化膜溶胶的稳定性:电解质作用过量的电解质可使扩散层变薄,ζ电位降低,胶粒易合并聚集高分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溶胶中加入亲水性高分子,可吸附在溶胶粒子表面形成保护层,使胶粒不易聚集,提高了溶胶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保护胶体。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增溶、乳化、润湿、杀菌、去污、起泡和消泡等)结构特点: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分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易被酸,钙镁等破坏,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高级脂肪醇硫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较耐酸钙镁,可与高分子阳离子药物产生沉淀高级脂肪醇磺酸酯—胆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也不易水解阳离子型—具有杀菌作用,如苯扎溴铵,水溶性大,在酸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两性离子型—如卵磷脂、豆磷脂(卵磷脂不稳定容易水解氧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小,品种多,应用广泛)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通用名:聚山梨酯,商品名Tweens),水溶性,常用于增溶和乳化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Spans),亲油性较强,一般作水/油型乳剂的乳化剂,或与吐温类配合用作混合乳化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共聚物(通用名:泊洛沙姆),可用于静脉乳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和力,HLB为一经验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0~20HLB值3~8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W/O型乳化剂HLB值8~16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O/W型乳化剂HLB值15~18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增溶剂HLB值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润湿剂HLB值1~3之间适合消泡剂HLB值13~16之间适合去污剂HLB值的加和性:简单二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为热力学不稳定性,需加入乳化剂乳剂的分类按形成过程: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复乳W/O/W;O/W/O按乳粒大小:(1)普通乳(emulsion)—1~100mm;乳白色不透明液体。(2)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0.1~1.0mm;常作胃肠外给药载体,静注乳剂(0.25~0.4mm)(3)纳米乳(nanoemulsion)—≤100nm;光线可透过乳剂而不折射,肉眼可见为透明液体,可称纳米乳或微乳(microemulsions)乳剂的特点:液滴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迅速剂量准确,使用方便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外用乳剂可改善对皮肤、黏膜渗透性,减少刺激性静脉注射乳剂分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静脉营养乳剂可作为高能营养输液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乳化剂的种类两相的比例(相体积比或相体积分数)理论上,分散相的最大体积分数为75%实际上,一般为25%~50%,过大过小,均不稳定乳化剂(emulsifyingagent,emulsifier)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并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牢固乳化膜乳化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类分子中有较强的亲水/亲油基,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层乳化膜高分子溶液主要来自天然动植物及纤维素衍生物,形成多分子膜固体粉末一些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乳化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高级脂肪酸盐类O/W型如硬脂酸钠(钾)W/O型如硬脂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常与鲸蜡醇合用磷脂乳化能力强,用量少,形成O/W型乳剂;可内服或外用,纯品可作注射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常用,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和溶液pH值影响,配合使用可得到不同HLB;司盘类(spans)HLB3~8,W/O型乳化剂;吐温类(tweens)HLB值8~16,O/W型乳化剂;其它:泊洛沙姆(poloxamer)高分子溶液:种类多,亲水性强,一般为O/W型乳化剂,在乳滴周围形成多分子乳化膜。常用品种:明胶O/W型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因pH值变化而带不同电荷,易受溶液电解质或pH影响产生凝聚作用阿拉伯胶常与西黄耆胶、琼脂合用,阿拉伯胶适宜乳化植物油或挥发油,可用于内服。西黄耆胶O/W型乳化剂,乳化能力较差,一般与阿拉伯胶合用,增加乳剂的粘度固体粉末:一些能够被油水两相润湿的不溶性固体微粒,可吸附在两相界面形成乳化膜,防止分散相液滴接触合并。常用品种:o/w型:易被水润湿者,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w/o型:易被油润湿者,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性质、处方组成、乳剂类型、制备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乳化剂乳剂的稳定性:分层(乳析):乳剂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液滴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产生原因: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可逆性絮凝: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形成疏松聚集体。可逆性产生原因: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比等因素有关。转相: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乳剂类型的改变。合并与破裂:乳剂中液滴周围的乳化膜被破坏导致液滴变大称合并。合并的液滴进一步分成油水两层称为破裂。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发生水解、氧化等,导致酸败、发霉、变质的现象。添加防腐剂可改善乳剂的制备:油中乳化法;水中乳化法;机械法;纳米乳的制备(含有大量乳化剂HLB值介于15~18);复乳的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suspensions)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分散相微粒一般在0.1μm~10μm之间,也可达50μm,干粉形式,临用时加水分散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剂:要求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不能以溶液剂给药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两种溶液混合时溶解度降低的药物为了产生长效作用或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掩盖口服药物的不良味道不宜制成混悬剂的药物毒剧药剂量小的药物混悬剂的质量要求:符合一般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颗粒应细腻均匀,颗粒大小符合给药途径的要求微粒不应迅速沉降,沉降后不应结成饼状,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混悬剂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取决于主药性质物理稳定性既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又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处方设计应考虑微粒沉降与聚集减小粒度r(最有效);增加介质粘度η;调节介质密度以降低(ρ1-ρ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混悬微粒表面的电荷与介质中的反离子之间可构成双电层,产生ζ电位,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微粒的电荷与水化膜均能阻碍微粒的合并;加入电解质时,ζ电位与水化膜发生改变,稳定性受到影响,疏水性药物对电解质更敏感。絮凝:向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在20~25mV),混悬颗粒变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沉降,这一过程称为絮凝,絮凝沉淀物振摇后容易再分散成为均匀混悬液。混悬剂中的稳定剂:混悬剂属于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保持其稳定,需加入各种稳定剂;稳定剂主要起润湿、助悬或絮凝的作用润湿剂(wetters):疏水性药物配制混悬剂时,必须加入润湿剂;润湿剂应具有表面活性的作用,能被吸附在微粒表面,增加其亲水性。常用的润湿剂:HLB值介于7~11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等助悬剂(suspendingagent):能够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能够吸附在微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或结晶的转型;有些助悬剂能够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静置后,形成凝胶,不易沉降。振摇时可以从凝胶转为溶胶,容易倾倒;常用的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糖浆,甘油(供外用)高分子助悬剂:天然: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琼脂;合成或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卡波姆、聚维酮(PVP)硅酸盐类: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触变胶:单硬脂酸铝植物油溶液絮凝剂:同一电解质因用量不同,可以起絮凝作用,也可起反絮凝作用;常用絮凝剂主要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一些氯化物(三氯化铝)制备方法:分散法: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药物干磨至一定程度→加水或与水极性相近的分散介质→研磨至适宜分散度→加入其余液体至全量疏水性药物(如硫磺)先将药物加润湿剂研磨→其它液体研磨→加水稀释至全量物理凝聚法:通过溶剂转换使药物析出细小的结晶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微粒大小及其分布,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光散射法等沉降容积比和絮凝度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重新分散性和ζ电位测定注射剂与滴眼剂注射剂的分类溶液型:包括水溶液和油溶液,如干扰素γ-1b注射液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混悬型:难溶于水或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如鱼精蛋白胰岛素和乙型肝炎疫苗乳剂型:不溶于水的药物,如环孢素亚微乳注射用无菌粉末:以固体状态存在,临用前配制成溶液,如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2)冻干粉针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皮内注射(ID):剂量<0.2ml,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皮下注射(SC):1~2ml,主要为水溶液,吸收相对较慢肌肉注射(IM):1~5ml,油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吸收相对较慢静脉注射(IV):几毫升至几千毫升,主要为水溶液和<1µm的乳浊液其他注射途径:脊椎腔、动脉、心内、关节内、滑膜腔内注射等注射剂的优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吸收快,作用迅速;静脉给药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剂量准确,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影响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昏迷、抽搐、惊厥状态的病人;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特别适合酶、多肽和蛋白质等生物技术药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易被消化液破坏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局麻药注射剂的缺点:使用不方便且给药时造成肌体损伤:需要开发长效注射剂以降低给药频率;应根据医嘱由技术熟练的人注射质量要求高,生产过程复杂,成本和价格高:直接入血,质量要求高;需对注射剂及其容器进行严格的灭菌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无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pyrogen);含有热原的注射液注入体内后,大约半小时就能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安全性:不得有组织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pH:与血液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稳定性: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不得含有引起血压异常下降的物质注射剂的处方组成:注射用原料:必须采用注射用原料;必须符合药典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注射用水纯化水:作为配制普通药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可配制注射剂。灭菌注射用水:经灭菌后的注射用水。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注射用油:油性注射剂只能供肌肉注射。易氧化,可考虑加入抗氧剂。植物油:由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中提炼制得。芝麻油:比较稳定,是最适合的注射用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油、豆油、蓖麻油等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注射用非水溶剂:注射剂中可加入少量能够与水混溶的溶剂,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稳定性。乙醇:浓度超过10%可能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丙二醇:溶解范围较广,常用量为10%~60%,可供静注或肌注。有局部刺激性。如苯妥英钠注射液中含40%丙二醇。聚乙二醇:常用规格为PEG400。如塞替派注射液以PEG400为溶剂。甘油:黏度和刺激性较大,常用浓度1%~50%,大剂量会导致惊厥、麻痹、溶血。常与乙醇、丙二醇、水等组成复合溶剂。普鲁卡因注射液的溶剂含95%乙醇20%、甘油20%、注射用水60%。重组人生长激素冻干粉针临用前用含0.3%甲酚和1.7%甘油的溶液溶解。注射剂中的主要附加剂:除主药和溶剂外的其他物质附加剂的作用及分类调节pH和渗透压 pH和渗透压调节剂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稳定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增溶剂抑制微生物生长 抑菌剂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 局麻剂防止药物或油性溶剂氧化 抗氧剂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渗透压:溶剂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移所产生的压力。等渗溶液(isoosmoticsolution):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0.9%的氯化钠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与血浆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为等渗溶液等张溶液(isotonicsolution):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不同给药途径肌体能够耐受的渗透压范围肌肉注射:浓度为0.45%~2.7%的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尽量调节至等渗;渗透压低于0.45%氯化钠溶液将发生溶血;注入高渗溶液导致红细胞萎缩脊髓腔内注射:必须调节等渗调节渗透压的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冰点降低数据法的原理:血浆的冰点值为-0.52℃。任何溶液,如果其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计算公式:W: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渗透压调节剂的百分含量a: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浓度为1%的渗透压调节剂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的原理:若已知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氯化钠等渗当量),即可求算调节其溶液等渗所需氯化钠的用量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不一定等渗。在设计注射剂时,为了安全用药,应进行溶血试验。注射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由制水、安瓿前处理、配料及成品四部分组成热原: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endotoxin),主要成分是脂多糖。(还有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大多数细菌、霉菌甚至病毒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热原的性质:耐热性:100℃加热不降解,采用热压灭菌法不易破坏。可滤过性:体积小(约为1~5nm),一般的滤器均可通过,但可被活性炭吸附。水溶性:能溶于水,在蒸馏时可被水蒸气中的雾滴带入蒸馏水。稳定性:能被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破坏,超声波和某些表面活性剂能使之失活。热原的去除方法容器与用具:高温法和酸碱法注射剂和注射用水: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和超滤法等注射液的配制:浓配法将全部药物加入部分溶剂中配制成浓溶液,加热或冷藏后过滤,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可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稀配法将全部药物加入所需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浓度,再行过滤。可用于优质原料注意事项所用器具及原料尽可能无菌,以减少污染。配制毒剧药品注射液时,应严格称量与核对。配制不稳定药物的注射液时,应注意调配顺序。如先加稳定剂或通入惰性气体,有时要控制温度与避光操作。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用0.1%~0.3%活性炭处理。配制油性注射液,常先将注射用油在150℃干热灭菌1~2h,冷却至适宜温度,趁热配制、过滤。注射液的过滤:对过滤介质的要求应由惰性材料制成,不与滤液起反应,同时很少吸附滤液中的有效成分;耐酸、耐碱、耐热,适用于过滤各种溶液;过滤阻力小、滤速快、易清洗;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常用的过滤材料和装置滤纸、织物介质、垂熔玻璃过滤介质、多孔陶瓷(砂滤棒)、微孔滤膜在注射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二级过滤,先将药液用砂滤棒、垂熔玻璃滤器或预滤膜等粗滤后再用滤膜精滤。助滤剂在过滤时,为防止形成致密的滤饼增大过滤阻力,加入有助于形成疏松滤饼的固体颗粒。常用助滤剂:硅藻土、活性炭、滑石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澄明度检查:防止注射剂中混有微粒热原检查:家兔法: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体相同鲎试剂法:利用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之间的胶凝反应。无菌检查其他检查:含量、有关物质、降压物质、异常毒性、渗透压、pH等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特点:用量大,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质量要求高输液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电解质输液:用于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含药输液:用于治疗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注射量较大,需特别注意pH:尽量使pH接近人体血液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酸碱中毒渗透压: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输液的质量检查:澄明度与微粒检查热原与无菌检查含量检查pH与渗透压检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澄明度原料与附加剂:不同的原料与附加剂可能引入不同的杂质。杂质含量较多会影响输液的澄明度并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严格控制原辅料的质量输液容器与附件:选择适宜的、质量符合要求的附件生产工艺以及操作: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SOP)医院输液操作以及静脉滴注装置的问题:安置终端过滤器(0.8µm的滤膜)染菌使用染菌的输液将造成脓毒症、败血症、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严格控制灭菌条件,严密包装热原反应严格处理注射用水使用一次性的输液器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举例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是一种较常用的注射剂型。特点1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2一般没有灭菌的过程,因而对无菌操作有较严格的要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将药液灌装在玻璃容器中进行冷冻干燥后得到;常见于生物制品,如各种多肽和蛋白药物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将无菌药物粉末在避菌条件下分装而得;常见于抗生素药品,如青霉素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要求:粉末无异物,配成溶液后澄明度检查应符合要求无菌、无热原粉末细度或结晶度应适宜,便于分装处方前工作物料的热稳定性:以确定产品最后能否进行灭菌处理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生产中分装室的相对湿度必须控制在临界相对湿度以下,以免吸潮变质物料的粉末晶型与松密度:使之适于分装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的制备原材料的准备:在无菌条件下用结晶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备符合注射要求的无菌粉末分装:必须在高度洁净的无菌室中按无菌操作法进行灭菌及异物检查:对于耐热的品种,如青霉素,可进行补充灭菌,以确保安全。注射用冷冻干燥产品的制备预冻:恒压降温至产品共熔点以下10~20℃升华干燥:首先恒温减压,然后在负压条件下恒压升温,使固态水升华逸去。再干燥:升华完成后,温度继续升高至0℃或室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残留的水分被抽尽。冷冻干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含水量偏高:装入容器的药液过厚,升华干燥过程中供热不足,冷凝器温度偏高或真空度不够,均可能导致含水量偏高。喷瓶: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加热升华时,温度不宜超过共熔点。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在处方中加入适量甘露醇、氯化钠等填充剂眼用液体制剂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多为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眼用制剂的吸收途径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囊内后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某些药物可通过全身给药分布到眼球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药物流失;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pH与pKa;刺激性;表面张力;黏度滴眼剂(eyedrop)指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液。洗眼剂: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滴眼剂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与注射剂类似pH值:正常眼可耐受的pH范围为5.0~9.0;由pH值不当而引起的刺激性,可增加泪液的分泌,导致药物迅速流失,甚至损伤角膜。渗透压:眼球对渗透压的感觉不如对pH敏感;眼球能适应的渗透压范围相当于0.6%~1.5%的氯化钠溶液,无菌:无菌要求取决于眼部是否有伤口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多采用单剂量包装并不得加入抑菌剂。一般滴眼剂可添加抑菌剂,但不得检出致病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澄明度含15μ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50μm的颗粒不得超过10%黏度稳定性滴眼剂的制作过程:助悬剂CMC-N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配伍禁忌。防止结块。灭菌过程中应振摇,或采用旋转灭菌设备。灭菌前后均应检查有无结块。氯化钠使CMC-Na粘度显著下降,促使药物结块沉降,用2%的硼酸为渗透压调节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体内植入制剂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DrugDeliverySystems,IDDS)是一类经手术植入或经针头导入到皮下或肌肉组织的控制释药剂型。生物利用度高:释放的药物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全身作用。作用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分类非生物降解型可生物降解型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常见的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和片剂等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物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剂型不同,处方不同,制剂工艺不同,药物释放特性也不同—疗效的起始、强弱及维持时间不同固体剂型的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药物从制剂中的溶解、释放出来—以剂型因素为主药物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以生理因素为主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一般是: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固体剂型的溶出方程:Noyes-Whitney方程—药剂学的经典公式K:溶出速度常数,S:溶出界面面积,Cs:药物的饱和浓度,C:溶液中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溶出是受扩散控制的过程,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散剂(powders):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的分类:根据用法:溶液散剂、煮散剂(布包散剂煎服)根据用途: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等散剂的粒径要求:散剂的用途不同,粒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的散剂:95%<150μm难溶性药物、供收敛和吸附用的散剂、儿科或外用散剂:<125μm眼用散剂:<75μm散剂的特点:药物呈细粉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散剂的制备流程:散剂常用的稀释剂:淀粉、乳糖、糊精、蔗糖、葡萄糖无机物如沉降碳酸钙、沉降磷酸钙、碳酸镁或白陶土颗粒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粒径范围:<250µm和>2000µm的粒子<8%特点:与散剂相比分散度降低,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等均减少;根据需要,可对颗粒剂进行包衣,使其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颗粒剂的制备:胶囊剂(capsules)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胶囊剂是仅次于片剂和注射剂的第三大剂型胶囊剂的分类:硬胶囊剂(hardcapsules)软胶囊剂(softgelatincapsules)肠溶胶囊剂(entericcapsules)胶囊剂的特点: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药物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不需加入粘合剂和压制,在胃肠道中易分散,吸收好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可制成软胶囊剂,方便携带和服用延缓药物释放或定位释放:采用肠溶型胶囊壳或在胶囊中填装缓控释小丸、小片等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胶囊壁溶化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刺激胃黏膜风化性药物—使胶囊壁软化吸湿性药物—胶囊壁干燥变脆硬胶囊剂系将一定量的药物(包括药材粉末与提取物)加辅料制成均匀粉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胶囊中,或将药物直接分装于空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剂主要用于口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供内服、外用和植入的特殊类型的硬胶囊剂硬胶囊剂的制备:生产空胶囊,胶囊壳,也称囊材,主要由明胶制成,可根据需要加入增塑剂、防腐剂、遮光剂和着色剂等药物的填充软胶囊系指一定量的药液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它各种特殊形状的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制剂,亦称胶丸剂。软质囊材由明胶、甘油或其它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主要特点是可塑性强、弹性大;软胶囊的弹性与干明胶和增塑剂及水之间的重量比有关,适宜比例: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软胶囊中可以填充各种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填充固体粉末、颗粒,可内服、外用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药液含水量>5%,或含低分子量的水溶性和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丙酮、酸、酯等)(软化溶解)O/W型乳剂醛类(可使明胶变性)液体药物pH<2.5或>7.5(否则水解变性)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滴制法和压制法丸剂(pills):系固体、液体或由药材提取的药物与适宜的赋性剂混合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由于赋性剂不同,丸剂可起速效或缓释作用微丸: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通常由丸芯和薄膜衣组成。可根据临床需要调节释药 速度;一般充填于硬胶囊中或制成片剂应用。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并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滴丸剂的特点:具有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发挥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便于服用和运输,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0%以上;药物与基质熔合后不易氧化和挥发,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量差异小,成本低,无粉尘;滴丸剂的制备:滴丸剂的基质与冷凝液:常用的基质材料水溶性基质:PEG4000、PEG6000、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等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等常用的冷凝液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根据基质材料选择)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状制剂。根据膜剂的结构,可分为单层膜、多层膜(复合膜)与夹心膜等用途供口服、口含、舌下给药;用于眼结膜囊内或阴道内;作为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膜剂的特点:优点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尘飞扬;成膜材料用量少,药物含量准确,稳定性好;供口腔和黏膜使用的膜剂吸收快;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缺点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成膜材料: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等,可生物降解,但成膜性差聚乙烯醇(PVA)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出色的成膜性能,形成的膜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柔韧性,吸湿性和水溶性方面比较优秀,在载体内不分解亦无生理活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成膜性能良好,常用于制备眼、阴道等控释膜剂片剂(tablets)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经制粒或直接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片剂的特点:固体制剂,体积小,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质量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以片为剂量单位,含量均匀,分剂量准确;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较低能适应治疗、预防用药的多种要求,可通过各种制剂技术(如包衣、缓释、控释、多层片等)制成各种类型的片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片面可以印上主药名称和药量的标记,也可用不同颜色着色便于识别或增加美观在各种药物制剂中占40%,散剂、颗粒剂、汤剂和浸膏剂等逐渐改制成片剂片剂的缺点:婴、幼儿和昏迷等病人不易吞服需加入多种辅料及压片过程,常出现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问题;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含量会有所下降。片剂的一般制备操作过程:片剂的分类(按用途分类):口服片: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作用口腔用片:口含片,舌下片等外用片:溶液片,阴道片等其他用途的片剂:泡腾片,植入片口服片:普通片包衣片: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多层片:两层含有不同药物的双层片,避免配伍变化;由速释和缓释两种颗粒压制成的双层片咀嚼片(chewabletablets)在口中嚼碎后再吞咽下去的片剂;常加入矫味剂,较适合于儿童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分散片(dispersibletablets):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主药一般为难溶性药物,辅料中含有高效崩解剂缓释片(sustainedreleasetablets):延缓药物释放的片剂控释片(controlledreleasetablets):以恒定速率释放药物的片剂,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口含片(buccaltablets)又称含片,在口腔内缓缓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硬度一般较大,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药效发挥迅速,如复方草珊瑚含片等。舌下片(sublingualtablets)药物由舌下粘膜直接吸收,故可防止胃肠液pH及酶对药物的不良影响。可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起效迅速,如硝酸甘油常制成舌下片应用(适于急救)外用片:溶液片(solutiontablets)又称调剂用片,临用前加水溶解。一般供漱口、消毒、洗涤伤口等用。如复方硼砂漱口片。阴道片(vaginaltablets)多呈卵圆形或梨形;起消炎、杀菌、杀精子及收敛等作用;为加快崩解常制成泡腾片应用。其他用途片剂:泡腾片(effervescenttablets)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可供口服或外用,如乙酰水杨酸泡腾片。(一般由酒石酸或枸缘酸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组成)植入片(implanttablets)为灭菌的、用特殊注射器或手术埋植于皮下产生持久药效(长达数月至数年)的片剂。多为剂量小,作用强烈的激素类药物。片剂的质量要求: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硬度适宜;色泽均匀,完整美观;在规定贮藏期内不得变质;一般口服片剂的崩解度和溶出度应符合要求;符合卫生学检查的要求。对于某些片剂还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小剂量药物片剂需注意含量均匀度问题;植入片应无菌;口含片、舌下片、咀嚼片应有良好的味觉制剂的辅料:制剂由药物和辅料两部分组成,辅料(excipient)是制剂中除主药外其他物质的总称,也称赋形剂。制备片剂的物料应具有的性质良好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型性,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并释放出药物而产生应有的疗效。很少有药物能完全具备这些性能,因此必须另行加入辅料使之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填充剂(fillers):又称为稀释剂(diluents),主要用以增加片剂的重量与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辅料。淀粉(starch)来源于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系天然多糖类;无毒无味,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为最基本的药用辅料之一;主要用作片剂的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单独使用时流动性和粘性较差,制成的片剂较疏松(可压性差),常与适量的糖粉或糊精合用来增加粘合性和片剂的硬度。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改性,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燥粘合性;目前主要用作片剂的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等糊精(dextrin)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能影响片剂含量测定及崩解度,极少单独使用,使用不当可能产生麻点等现象糖粉(sugar)结晶性蔗糖或甜菜糖经低温干燥、粉碎而成的白色粉末;为可溶性片剂的稀释剂,并有矫味与粘合作用,多用在口含片和咀嚼片中乳糖(lactose)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粒子接近于球形;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可供粉末直接压片,国内产量较少,价格较贵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由纤维素经部分水解而制得的结晶性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较强的结合力,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用作片剂的填充剂、崩解剂、助流剂、粘合剂等糖醇类(如甘露醇、木糖醇)常用于咀嚼片的填充剂无机盐类(如硫酸钙)片剂的稀释剂,挥发油的吸收剂,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药物(四环素类)含量测定影响润湿剂(moisteningagents):系指可使物料润湿,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润湿剂本身的粘性并不强,但可润湿片剂物料并诱发物料本身的粘性,使其能聚结成软材并制成颗粒;片剂生产中常用的润湿剂主要有:蒸馏水和乙醇粘合剂(adhesives):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并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淀粉浆;首选的粘合剂和润湿剂(常用浓度为5%~15%)纤维素衍生物羟丙甲纤维素(HPMC)新型粘合剂,现已广泛使用。特点崩解迅速,溶出速率高(低粘度级别的HPMC常用浓度为2%~5%)甲基纤维素(MC)运用于水溶性和谁不溶性物料制粒中,不随时间变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乙基纤维素(EC)缓释制剂粘合剂(在胃肠道中不溶解,可产生阻滞作用)聚维酮(PVP)良好粘合剂,可溶于水和乙醇,适用于对湿热敏感药物,如泡腾片等。也可用做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微晶纤维素(MCC)可用做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胶浆类粘性强,适用于口含片,如10%~20%明胶溶液,10%~25%阿拉伯胶溶液等糖粉与糖浆:粘合力较强崩解剂(disintegrants):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碎裂成细小颗粒的辅料;崩解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克服因加入粘合剂或高压压制而在片剂内部形成的结合力,促使片剂分散,有利于药物吸收。片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的第一步,崩解时限为检查片剂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崩解剂的作用机理:毛细管作用:片剂中形成易于润湿的毛细管孔道,水能迅速地渗入片剂内部,使整个片剂润湿而促使崩解。膨胀作用:有些崩解剂自身能遇水膨胀而促使片剂崩解。如羧甲基淀粉钠。产气作用:在泡腾崩解剂中常用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借助气体膨胀而使片剂崩解。常见崩解剂: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经典的崩解剂,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性极强,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被称为高效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不溶解于水,但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为良好的片剂崩解剂(高效崩解剂)并能加速药物溶出。交联聚维酮:不溶解于水和有机溶剂,但遇水迅速膨胀,崩解性能十分出色(高效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吸湿速度和吸水量较大,使片剂易于崩解,同时还可以提高片剂的硬度。泡腾崩解剂:遇水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崩解作用的酸、碱系统。最常用的酸、碱系统是由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组成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内加法:将崩解剂与处方中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后制粒,崩解虽较迟缓,但一经崩解便成细粒,有利于溶出外加法:崩解剂加在整粒后的干颗粒中,水分透入后,崩解迅速,但溶出稍差内外加法在相同用量时,片剂的崩解速度是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但溶出速率则是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润滑剂(lubricants):是指保证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摩擦力,使片面光滑美观的辅料。摩擦力:颗粒与颗粒之间和颗粒和片子与冲模之间润滑剂的作用:一般将具有下述任何一种作用的辅料都称为润滑剂助流:主要用于增加颗粒流动性,改善颗粒填充状态抗粘:主要用于减轻原辅料对冲膜的粘附性润滑:主要用于降低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冲头和冲模间的摩擦力润滑剂可以分为三类: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为广泛应用的润滑剂,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美观;不宜用于阿司匹林、某些维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尤其是颠茄生物碱类);系疏水性物质,用量过多影响崩解或产生裂片滑石粉(talc):防止粘冲,增加颗粒的润滑性和流动性。有亲水性,对崩解作用影响不大氢化植物油:使用前溶解于有机溶剂,喷于干颗粒表面,是一种润滑性良好的润滑剂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PEG):常用聚乙二醇4000及6000,制得片剂的崩解、溶出不受影响十二烷基硫酸镁(钠):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能增强片剂的机械强度,并促进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助流剂:助流剂的作用是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助流剂可粘附在颗粒或粉末的表面,将粗糙表面的凹陷处填满,并将颗粒隔离开,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故可改善其流动性。常用助流剂:微粉硅胶、精制滑石粉片剂的制备:片剂辅料的三大要素:良好的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和润滑性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目的改善药物的流动性,使分剂量准确;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减少片子松裂现象;避免粘冲、拉模现象;避免粉末分层;避免细粉飞扬;调节崩解、溶出速率湿法制粒压片操作过程:挤压制粒:先将药物与辅料制成软材,然后用强制挤压的方法使其通过一定大小的筛孔而制粒的方法。转动制粒:在转动作用下使药物与辅料聚结成球形粒子的方法。高速搅拌制粒:将药物与辅料搅拌混匀后加入粘合剂,利用高速搅拌制粒的方法。一次完成混合、捏合、制粒过程,节省工序、操作简单流化床制粒:在一套设备中完成沸腾混合、喷雾制粒和气流干燥等工序的方法,又称‘一步制粒法’。特点:在一台设备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甚至是包衣等工序;简化工艺,节约时间,劳动强度低;颗粒密度小、强度小,粒径分布均匀,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好。喷雾制粒法:特点:干燥速度非常快,物料的受热时间极短,干燥温度相对低,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处理干法制粒压片:在药物对湿、热不稳定,但同时流动性和可压性差的情况下,多采用干法制粒压片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系指药物粉未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后,不经制粒而直接压片的方法。解决流动性和可压性可从两方面入手改善物料的性能大剂量片剂:采用重结晶、喷雾干燥等方法改变药物粒子大小及分布或改变其形态小剂量片剂:选用流动性和可压性良好的辅料改进压片机械,使药粉添加更均匀结晶药物直接压片氯化钾、溴化钠等无机盐为立方结晶,流动性、可压性均较好,干燥后加适宜润滑剂直接压片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裂片/顶裂:压力分布不均匀,物料的弹性复原率不同松片:片剂硬度不够粘冲:颗粒不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片重差异超限:颗粒流动性不好;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崩解迟缓:压片力过大;处方中润滑剂、粘合剂或崩解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合适;采用外加法添加崩解剂片剂含量不均匀:混合不均匀;主药与辅料量相差悬殊,采用等量递加法;主药粒子大小与辅料相差悬殊;粒子的形态;当采用溶剂分散法将小剂量药物分散于空白颗粒时,大小颗粒吸收的药液有差异;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片剂的包衣:目的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可将两种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分别置于片芯和衣层中,以免发生变化;改善片剂的外观,提高辨识能力,增加用药安全性;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及速度包衣的种类:糖衣(sugarcoating);薄膜衣(filmcoating);肠溶衣(entericcoating)流化床包衣法(fluidizedbedcoating):自动化程度高;包衣速度快、时间短、工序少,包制一般的薄膜衣只需30min即可完成,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整个过程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无粉尘,环境污染小。其他还有压制(干压)包衣法,滚转包衣法,埋管包衣法包糖衣:包糖衣的目的:防潮、隔绝空气的作用;可掩盖不良气味,改善外观并易于吞服。包糖衣材料和过程:隔离层过程:片芯→胶浆→40~50℃干燥,包3~5层作用:隔离片芯与糖衣层,提高防潮性和牢固性,防止包衣过程中水分浸入片芯。材料:胶浆(明胶、阿拉伯胶、虫胶、玉米朊),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10%乙醇液。粉衣层过程:片剂→加润湿粘合剂→撒粉→40~55℃干燥,包15~18层(层层干燥)作用:增加衣层厚度、遮盖棱角材料:糖粉和滑石粉糖衣层过程:片剂→糖浆→40℃以下干燥,包10~15层作用:增加衣层牢固性和甜味材料:65~75%(g/g)糖浆有色糖衣过程:最后数次包衣时使用有色糖浆。作用:增加美观、便于识别、避光材料:含有食用色素和二氧化钛的糖浆打光过程:包衣锅或打光锅中室温下进行作用:使糖衣片表面光亮美观,防潮材料:打光剂(川蜡中掺入2%硅油)薄膜衣:目的在片芯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衣料防水,阻隔空气、潮气,掩盖不良嗅味可制成胃溶、肠溶及缓释、控释制剂与糖衣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用料少(片重一般增加2%~5%)、防潮能力强等特点肠溶衣:目的:避免胃液对药物影响避免药物对胃粘膜产生刺激希望药物在肠内起作用延长作用时间普通型包衣材料:纤维素衍生物(主要用于改善吸潮和防止粉尘污染)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常用作粘合剂)溶解性能:冷水、有机溶剂;特点:成膜性好,易溶于胃肠液,对崩解影响小甲基纤维素(MC)溶解性能:冷水、有机溶剂;常以低粘度产品作为水溶性薄膜衣丙烯酸树脂EudragitE(国产丙烯酸Ⅳ号树脂)胃溶型树脂缓释型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溶解性能: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特点:完全不溶于水和胃肠液,一般不单独使用,改变EC与水溶性聚合物的比例可以调节衣膜的通透性和药物的释放速度。丙烯酸树脂:产品:EudragitRS/RL;溶解性能:不溶于水,但在水中可溶胀肠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EudragitL,国产丙烯酸Ⅱ号树脂,pH>6溶解EudragitS,国产丙烯酸Ⅲ号树脂,pH>7溶解:酸性条件下不溶解,溶于微碱性介质中;L与S型合用,使药物在整个肠道平缓地释放纤维素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溶解性能:溶解于丙酮、醋酸乙酯/异丙醇等有机溶剂以及pH5.8-6.0的缓冲液;肠溶包衣材料,溶于十二指肠末端其他包衣材料:增塑剂: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具柔顺性;常用甘油、丙二醇、PEG、植物油、甘油醋酸酯、柠檬酸三乙酯等释放速度调节剂(致孔剂):遇水溶解,在薄膜衣上形成孔道;常用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PEG等固体物料及着色剂:在包衣液中加入固体粉末以防止粘连片剂的质量评价:外观:片形一致,表面完整光洁,边缘整齐,色泽均匀,字迹清晰片重差异:重量差异大,意味着每片的主药含量不一,药典对各类片的重量差异有限量规定硬度与脆碎度:适宜的硬度,可以避免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破碎或磨损,同时硬度与崩解和溶出有密切关系。脆碎度评价因磨损和震动引起的药片破碎崩解时限:除口含片,咀嚼片外,一般内服片剂都应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在规定介质中崩解;一般压制片15分钟内全部崩解;糖衣片,浸膏片或薄膜衣片1小时内完全崩解;肠溶衣片盐酸中2小时无裂缝,崩解或软化,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崩解含量均匀度:每片药物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主药含量较小的片剂,加入辅料相对较多,药物与辅料不易混合均匀,需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溶出度: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测定溶出度的意义:生物利用度测定代价太高,不可能成为质量检查的常规方法;难溶性药物的崩解时限与体内吸收往往并不相关,很多药物片剂的体外溶出与吸收具有相关性;溶出度测定作为反映或模拟体内吸收情况的试验方法,在片剂质量评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增加药物溶出度的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成盐,添加助,潜,增溶剂,加基团等);制备固体分散体;制备环糊精包合物半固体制剂软膏剂:几种常见的软膏剂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creams)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糊剂(paste)含有25%以上固体药物的外用半固体制剂软膏剂的特点:多具有温度敏感性和触变性能长时间铺展或黏附于用药部位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也可用于全身给药软膏剂的质量要求: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良反应;具有适当的稠度,同时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和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用于大面积烧伤时,应进行灭菌处理软膏剂的基质:软膏剂基质的要求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能;易洗除,不污染衣服。常用的基质: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油脂性基质的特点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的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为克服其疏水性常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来应用油脂性基质的种类: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酮类等疏水性物质烃类:指从石油中得到的各种烃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属于饱和烃。凡士林(软石蜡)仅能吸收约5%的水分,特别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但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某些高级醇类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其吸水性能。石蜡与液状石蜡最适合用于调节凡士林基质的稠度,也可调节其他基质的油相类脂类:指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化合而成的酯及其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和一定的吸水性能,多与其他油脂类基质合用。羊毛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吸收2倍的水而形成乳剂型基质,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乳剂型基质:乳剂型基质的特点水相与油相乳化后形成的半固体基质,可分为O/W和W/O两种类型;对皮肤的分泌和水分蒸发功能影响较小;乳剂型基质中药物释放和透皮吸收较快;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易于涂布;O/W型基质外相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在贮存过程中可能霉变,常须加入防腐剂;水分容易蒸发而使软膏变硬,故常需加入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作保湿剂;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乳剂型基质制备软膏。乳剂型基质常用的油相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醇(如十八醇)等,被乳化部分分散成乳粒,由于凝固作用而增加基质稠度。为调节稠度可加入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等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皂类一价皂:最常用的是硬脂酸,皂化后作为O/W型乳化剂,未皂化部分可作为油相多价皂:由二、三价的金属离子与脂肪酸作用而成,可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型基质高级脂肪酸及多元醇脂类十六醇及十八醇:不溶于水,但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可形成W/O型乳剂型基质的油相,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硬脂酸甘油酯:一种较弱的W/O型乳化剂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类脂肪酸山梨坦(Span)为W/O型乳化剂聚山梨酯(Tween)为O/W型乳化剂水溶性基质水溶性基质的特点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溶解后形成水凝胶,属凝胶基质。目前常见的水溶性基质主要由不同分子量的PEG类高分子化合物制备而成。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容易洗除,耐高温而且不易霉败。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产生干燥感。不宜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软膏剂的附加剂抗氧剂:若处方中某些活性成分易氧化变质,需加入抗氧剂来提高软膏剂的化学稳定性。防腐剂为防止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被微生物污染,处方中需加入适量抑菌剂供破损或炎症皮肤使用的软膏剂,防止其被微生物污染尤为重要。软膏剂的制备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研磨法:半固体和液体组分常温下可混合的基质;药物不溶于基质;少量制备熔融法:熔点较高的组分常温下难以混合的基质;大量制备乳剂型软膏(o/w)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主药含量测定(药排除基质的影响)物理性质检测:熔程(求平均值);黏度和流变性测定(测定其他基质对药物的影响)刺激性稳定性(粘度,装置,无菌和微生物限度)药物的释放度及吸收:释放度检查法;体外试验法眼膏剂(eyeointments)系指供眼部使用的灭菌软膏,眼膏剂应均匀、细腻,易涂布于眼部;对眼部无刺激性,无细菌污染;适用于剂量较小且不稳定的抗生素药物。眼膏剂常用的基质:一般由八份凡士林、一份液状石蜡和一份羊毛脂混合而成;基质中羊毛脂有表面活性作用、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粘附性,使眼膏与泪液容易混合,并易附着于眼粘膜上。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应灭菌或无菌操作,且不添加抑菌剂或抗氧剂。凝胶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均匀或混悬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一般供外用可分为单相分散系统和两相分散系统凝胶剂的分类:单相分散系统水性凝胶基质: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等构成。也称水凝胶(hydrogel),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油性凝胶基质: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两相分散系统由小分子无机药物的胶体粒子分散成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也称混悬型凝胶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具有触变性,静止时形成半固体而搅拌或振摇时成为液体。水凝胶:优点:易涂布和洗除,无油腻感;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黏稠度较小,利于药物、特别是水溶性药物释放。缺点:润滑作用较差;易失水和霉变,常需添加保湿剂和防腐剂制备水凝胶的常用辅料:卡波姆(carbomer,商品名Carbopol):丙烯酸聚合物,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溶解。水分散体呈酸性,用碱中和后聚合物分子伸展开来,溶液黏度急剧增大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的品种有甲基纤维素(M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涂布于皮肤时有较强的粘附性;较易失水、干燥而引起不适感,常需加入甘油作保湿剂;制成的基质中需加入防腐剂水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制备方法:能溶于水的药物常先溶于部分水或甘油,其余处方成分制成水凝胶基质,混匀。不溶于水的药物先用少量水或甘油研细分散。再与基质混匀栓剂(suppositories):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外用制剂。栓剂的特点: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出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根据栓剂所使用的腔道可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耳用栓栓剂的作用特点:供局部治疗使用:用于肛门、阴道等部位的局部治疗;主要起消炎、杀菌、局部麻醉、润滑、收敛等作用供全身治疗使用:通过直肠给药可以避免肝首过作用且不受胃肠道的影响,适合于口服用药有困难的患者,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恶性肿瘤治疗药物等栓剂的质量要求:药物与基质混和均匀,外形完整光滑;对腔道黏膜无刺激性;在腔道内应能融化、软化或溶解,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步释放出药物;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藏或使用时变形。栓剂的处方组成:药物的选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在胃中不稳定或有明显的肝首过作用的药物,可以考虑制成栓剂直肠给药。难溶性药物和在直肠粘膜中呈离子型的药物不宜直肠给药。栓剂的基质: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当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不破碎;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能与体液混和。栓剂的基质主要分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两大类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熔点34℃,主要是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月桂酸的甘油酯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C12~C18游离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三酯、二酯和一酯的混合物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由明胶、甘油和水按一定比例制成;在体温下不融化,但能软化并缓慢溶于分泌液中释放出药物,与蛋白质配伍禁忌的药物禁用聚乙二醇:难溶性药物的常用载体;于体温不熔化,但能缓慢溶于体液并释放药物;吸湿性较强,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加20%的水即可缓解)栓剂的制备方法:冷压法:用制栓模型机压制出一定形状的栓剂热熔法:将物料加热熔融,倾入栓剂模型,待冷却凝固后开模取出栓剂的方法制备栓剂时基质用量的确定: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displacementvalue); G:纯基质平均栓重;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W:每个栓剂的平均含药重量制备这种含药栓需要基质的重量x:y:处方中药物的剂量;n:拟制备栓剂的枚数。设计栓剂处方需注意的几点问题:全身作用的栓剂如何选择基质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反的基质,有利于药物释放,增加吸收。如何避免或减少肝的首过效应根据直肠血管分布的特征,栓剂在应用时塞入距肛门口约2cm(→下腔静脉)处为宜(6→门静脉)局部作用的栓剂如何选择基质水溶性基质制成的栓剂因腔道中的液体量有限,使其溶解速度受限,释放药物缓慢,较脂肪性基质更有利于发挥局部药效。栓剂的质量评价: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稳定性;刺激性;药物溶出速度和吸收试验气雾剂(aerosol)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通常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药物喷出,喷出的药物多为雾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