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一、人的三种精神的和谐

1、科学精神:主导人去求真、证真、验真,会告诉人们“是什么”,“我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么去?”。

2、人文精神:主导人去求美——道德美、心灵美、人格美,提高人的骨气、志气、勇气,会告诉人们“如何作为”,使人能够一举一动都合乎礼;

3、宗教精神:主导人去求善、扬善、行善,会告诉人们“知道敬畏”、“如何超越”,通过树立”信仰、价值追求、期望”,使人心灵纯洁、毅力坚定。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理想的最高境界。三种精神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最稳固的正三角形,三角形中任何一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性的和谐。

一、人的三种精神的和谐1、科学精神:二、伏羲先天八卦图A-乾-天-道_目标战略B-兑-泽-机_文化理念C-离-火-法_激励管控D-震-电-术_运营模式E-巽-风-器_组织绩效F-坎-水-形_市场竞争G-艮-山-理_技术品质H-坤-地-德_资本运营二、伏羲先天八卦图A-乾-天-道_目标战略三、《易经》国学的人文财富价值根据系统科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原理,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学的基本结构决定着国学的精神,国学的人文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依次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纵横捭阖,机变义利;控名责实,参伍不失;自强自立,刚健有为;中庸节守,专气致柔;赏罚分明,公平合理;民胞物与,厚德载物;乐天知足,人本忠义;贵和尚中,生生不息。乾阴阳五行坎纵横家艮名家震兵家巽儒家离法家坤农杂兑佛墨易经道统三、《易经》国学的人文财富价值根据系统科学结构决定功能的乾坎四、人的三种精神的和谐

1、科学精神:主导人去求真、证真、验真,会告诉人们“是什么”,“我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么去?”。

2、人文精神:主导人去求美——道德美、心灵美、人格美,提高人的骨气、志气、勇气,会告诉人们“如何作为”,使人能够一举一动都合乎礼;

3、宗教精神:主导人去求善、扬善、行善,会告诉人们“知道敬畏”、“如何超越”,通过树立”信仰、价值追求、期望”,使人心灵纯洁、毅力坚定。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理想的最高境界。三种精神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最稳固的正三角形,三角形中任何一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性的和谐。

四、人的三种精神的和谐1、科学精神:五、《大学》之人文素养结构模型愿景/平天下价值/正心生存/诚意个性/致知能力/格物责任/修身伦理/齐家文化/治国本末素质结构五、《大学》之人文素养结构模型愿景/平天下价值/正

六、《易经》与管理者素质

做好一个企业管理者,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很多。但作为基本常识,说简单也很复杂。现运用《易经》基本原理解析如下:1、如何做人?

坤,厚德载物。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基础,学会做人在做事。2、如何知人?

艮,知止也。树立榜样和行为规范,向有修养、有知识和有能力人学习。3、如何交人?

坎,上善若水。善于发现和结交有道德修为、开拓能力以及事业心的人。4、如何领人?

巽,谦虚柔顺。团队领袖需要人格魅力,谦虚是根本,要学做谦虚的人。5、如何用人?

震,雷厉风行。要善于用不折不扣、有很强地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的人。6、如何管人?

离,刚大中正。要学会多激励人,公共、公正、公开、无私地秉公办事。7、如何爱人?

兑,顺应民意。了解团队成员的价值需求,能创造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8、如何教人?

乾,民主决策。尊重大家意见,共同寻找目标,做好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六、《易经》与管理者素质

做好一个企业管理者,要具备的知

七、中国传统文化的

全息结构系统阴阳家儒家纵横家名实家农杂兵家法家佛墨易医道统

七、中国传统文化的

全息结构系统阴阳家儒家八、“和谐”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根据系统科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原理,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学的基本结构决定着国学的精神,国学的人文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依次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纵横捭阖,机变义利;控名责实,参伍不失;自强自立,刚健有为;中庸节守,专气致柔;赏罚分明,公平合理;民胞物与,厚德载物;乐天知足,人本忠义;贵和尚中,生生不息。乾道医坎纵横家艮名家震兵家巽儒家离法家坤农杂兑佛墨国学易统八、“和谐”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根据系统科学结构决定功能的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九、五行八卦生克图木运营/组织水市场竞争金价值/战略土资本运营火激励管控九、五行八卦生克图木水金土火十、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息逻辑关系十、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息逻辑关系十一、儒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以儒家己立立人的精神立身,以道家圆融无碍的智慧处世,以佛家觉悟有情的慈悲安心读儒书而不至于偏执,读道书而不至于诡秘,读佛书而不至于疏狂,如此,则天下定矣

形成于3000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一说。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思想。事实上,今天西方企业最关注的除了兵家的谋略思想外,也正是儒(新儒家)、道(新道家)佛(中国禅)的智慧。十一、儒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的思想。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佛教的佛就是觉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理的启迪1、从现代伦理的角度看古代管理智慧与西方重“术”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则属于“道”的智慧。这个道的智慧是大智慧。因为“明道”才能“取势”然后才有“研术”即具体的操作技术的生成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2、古代文化讨论的六大智慧问题(1)善恶之辩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告子:性不善不恶论。荀子、韩非子:性恶论,“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韩非子·显学》)2、古代文化讨论的六大智慧问题但是,传统人性论的观点集中体现于《三字经》的开篇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与西方的性恶论恰巧相反。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注重心性控制的觉悟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2)人我之辩儒家:利他主义,“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佛家:“不二真谛”中的“自他不二”思想。反对杨朱的利己主义思想:“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所以,与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利己主义(或称合理利己主义)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主张利他主义即仁道、恕道。(2)人我之辩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但这一直是被正统文化所批判的。我们的正统文化从来是主张利他主义,甚至是自我牺牲的。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仁者爱人”的亲和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3)义利之辩儒家、佛家:尚义反利,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墨子:“皆相爱,交相利”。杨朱:利即义,“利为实,义为虚。”以儒家为道统,所以我们的传统是道义论的,这与西方的功利论是正好相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儒家的经典语录:“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儒家不反对利,孔子就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反对不义之利,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超越“天下熙熙,皆为利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人生。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中培养“士魂商才”的定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4)欲理之辩儒家:节欲(孔子)、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不使可欲(孟子)、主欲(荀子)等。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3章);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46章)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心经》)(4)欲理之辩反对《列子·杨朱》中的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之谓遁人也。”这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张扬欲望传统也是相反的。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不使可欲”的自制力。

反对《列子·杨朱》中的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5)有无之辩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道家:“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64章)佛家:“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坛经·般若品第二)(5)有无之辩因此,中国传统推崇的境界是:“在欲而无欲,居尘不染尘。”(山西五台山)所以,与西方过分强调有为、执着的刚性文化(林语堂,1937)不同,中国传统更强调有所不为。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中培养“识有知无”的智慧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6)生死之辩与西方人习惯探讨灵魂不灭的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不朽的境界。所以早在先秦就有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春秋左传》)这是儒家德性立身,德性存世,德性流芳的做人理念。(6)生死之辩中国文化因此而特别推崇因为仁义的德行而名垂史册的俊才伟杰。关帝庙:“孔夫子关夫子二位夫子,作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体现在伦理中西方人称其为的华商精神之魂(索罗斯,1999)。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现代管理中生成“以德配天”的人格魅力。中国文化因此而特别推崇因为仁义的德行而名垂史册的俊才伟杰。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对构建现代管理哲学的现代意义1、中国古代文化的“东学西渐”新儒家(成中英)和新道家(张绪通)以及“中国禅”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2、在“学而时习之”中勇于践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以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对构建现代管理哲学的现代意义近代以来的我国学说思想的主题一直主张以“西学为用”,出现了“食洋不化”的局面(朱镕基,2004)。传统文化的重新学与习具有相当的急迫性。因此,我们在企业文化打造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运用,塑造现代中国管理哲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1.发展历程其创始人是孔子;集大成者为孟子。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诞生于春秋战国,发展至汉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下成为主导文化。

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衰弱于明清:“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2.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意义孔子“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德法并举”的现代治理理念。德性就是力量。衰弱于明清:“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二、儒家德性伦理的基本内容1.德性立身孔子有“三达德”之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孟子有仁、义、礼、智“四端”说。董子则有“五常”说:仁、义、礼、智、信。“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南京夫子庙)

这是儒家关于德性的总原则。二、儒家德性伦理的基本内容2.以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流”。(《中庸》)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2.以和为贵3.中庸为美中者,以中为用;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不得中行而与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子路》)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3.中庸为美4.克己复礼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子路》)王阳明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说。孔子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4.克己复礼5.诚信无欺诚者,言必成之谓;信,人言也。言必信,行必果。“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5.诚信无欺三、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意义1.现代意义的歧义海外新儒家全盘肯定的观点;如成中英认为儒家文明的精髓主要体现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人我合一”;人与自我关系问题的“情理合一”。大陆西化论者基本否定的观点。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意义。三、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意义2.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理解其现代意义(1)德治的管理境界:“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尽心》)(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商务圣经》,1994)“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口头禅。孔夫子主义(Confucianism)在西方世界的流行。2.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理解其现代意义(2)德治的管理方法:

仁者的自我修养之道:正人先正己。“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

仁者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贤。“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

仁者的控制之道:由道而德。“夫道若大路然”(《孟子•告子》),“行路有得于心谓之德。”(朱熹)(2)德治的管理方法:十二、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一、道家发展史的简要考察

1.道家之学的产生

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的思想。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庄子•刻意篇》[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之所好也。。。。夫有干越之剑,柙而藏之,不敢为用,宝之至也。精神斯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曰为同帝。纯素之道,为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为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为其不亏其神也者,能体纯素,谓之真人。]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在《中国人的智慧》一书中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十二、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一、道家发展史的简要考察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二、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与内蕴的伦理之道1.道家的基本义理:

(1)天道自然天道是自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李约瑟认为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1963)。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二、道家“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2)崇尚无为自然是无为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40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不刻意而高”。(《庄子•刻意篇》)所以,庄子有“六无之德”的理论:无欲、无念、无名、无言、无功、无我。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2)崇尚无为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

(3)阴阳统一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老子列举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先后、善恶、美丑、智愚、损益、荣辱等多种矛盾的运动,来论证自己的这一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隋(随)。”(《老子》2章)“反者,道之动。”(《老子》40章)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4)虚心知足自然是虚静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16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16章)“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庄子•刻意篇》)庄子有“坐忘”之道:“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善恶。”(《庄子•天地篇》)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4)虚心知足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

2.道家伦理之道的具体开掘

(1)自然而然的原则“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51章)“天之自高,地之自厚,夫何修也?”(《庄子•田子方》)管理哲学中自然而然的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2.道家伦理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2)有所不为的原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22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81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这个思想也为道教所推崇。元朝时的道士丘处机向忽必烈献清净无为之策,曾受特别礼遇。“清风当作伴,明月宜为邻。”(丘处机)管理哲学中有所不为的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3)相辅相生的原则:

即太极思维原则(西方人亦称“太极管理”模式)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22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24章)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所以,道家认为天下的事莫不是相辅相生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22章)(后来的苏轼加了“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二句。)管理哲学中相辅相生的处事之则。我们要有太极思维,尤其要警惕物极必反的出现。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4)谨守柔弱之道的原则:“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7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老子》8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44章)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管理哲学中谨守柔弱之道处事之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2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58章)这也是中国人做人的韬略。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三、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1、道家智慧的世界意义以张绪通博士(《道学的管理要旨》,1992)为代表的新道家在美国的影响日渐增大。[ThegreatTaouniversity]美国的里根总统曾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经大力推崇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60章)的治理思想,一时传为美谈。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三、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伦理艺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领导”。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2、道家学说的现实意义我们也许可以称道家智慧是竞争时代的人生智慧。道家以“自然”为核心原则的智慧是人格修养应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严子陵:“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新道家认为的企业家人格的两大特征:人格的独立,心性的自由。道家文化与自然管理哲学十三、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创立于古代印度(前566——486),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2.中国化过程: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时发展至宗派林立: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止观)、禅宗(顿悟)、净土宗(念佛)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十三、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内蕴的智慧

1.基本教义(1)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这里的“空”是无常之谓。“外四空”:地、水、风、火。“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有“佛书”之誉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慧能:“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坛经·般若品第二)这是现代伦理中指向外部世界的觉悟力:空的力量。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2)四圣谛: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集谛又称因谛:贪、嗔、痴“人生三毒”。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2)四圣谛: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所以,佛教讲述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但是,它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烦恼。”(《般若心经》)这是现代伦理中指向自身心灵的觉悟力:灭的力量。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3)普渡众生: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当年佛祖“舍小家为大家”的众生情怀。印度佛教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教义。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3)普渡众生: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观音的宏愿:“只要人世间尚有苦难,就誓不成佛。”地藏王的宏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现代伦理中指向与他人关系的觉悟力:缘的力量。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4)因果报应:佛祖有两大口头禅: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但是,中国禅的教义里更强调现世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4)因果报应: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乾隆:“一心一意大慈悲,无染无着;千手千眼观自在,有因有缘。”(五台山菩萨顶)这是现代伦理中指向为人处世的觉悟力:因果报的力量。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5)六度修行:其一:“布施”度悭贪——佛门主张“给予的快乐之道”:财布施、法布施、无为布施、内布施。其二:“持戒”度毁犯——佛祖的临终叮咛:“以戒为师”;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居士五戒;中国禅里更主张“心戒”。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5)六度修行: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其三:“忍辱”度嗔恨——弥勒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其四:“精进”度懈怠——“八正道”之一就是正精进,晨钟暮鼓的激励;木鱼的象征;佛有“不可自满”的口头禅。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佛教文化与觉悟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