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课件_第1页
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课件_第2页
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课件_第3页
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课件_第4页
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闭上眼听我说东晋 顾恺之看我大作洛神赋图(宋摹绢本 故宫博物院藏)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山水卷人美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必修美术鉴赏授课:陈思洋“人大于山”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用色淡雅“水不容泛”“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山石还未见表现肌理的画法(皴法)”“山水”为何偏偏在魏晋萌芽呢?社会形势:“山水”为何偏偏在魏晋萌芽呢?社会形势:地理环境:哲学思想:艺术其余原因五胡乱华 北 南江南水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佛教与老庄思想盛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文学园林石窟绘画等等山水画萌芽 衣冠南渡隋 展子虔游春图 绢本 故宫博物院藏挑战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先抽一

2、个号码 游春图的特点 (是浓是淡?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它们分别用来描绘什么?与洛神赋图比有何不同?)(描述一下画中人物特点?你能找到两棵一模一样形态的树吗?山是什么样的?除了山、树、人,你还看到些什么?与洛神赋图比有何不同?)(如何能看出这是一幅春之景象?你认为可以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来?与洛神赋图比有何不同?)(你能根据此画的意境说出描写春日的诗句吗?从这点看又与洛神赋图的基础文本有何不同?)(作者站在哪里看?视野如何?画面中有人吗?能感受到哪些东西离我们更近?为什么?与洛神赋图比有何不同?)一起探讨吧!与洛神赋图相比,游春图的美体现在哪呢?2 色彩技法3 构图布局4 细节刻画5 意境氛围6 文本

3、拓展1 作品背景(当时的社会形势如何?与刚才洛神赋图的创作时代相比有何不同?)游春图作于隋,国力逐渐强盛,国民安居乐业。其色彩浓丽厚重,青绿色彩为主,其余色彩点缀。鸟瞰视角,视野开阔。高远(从下仰望)深远(从前山看后山)平远(从前山看远山)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三远法示意图“临春风思浩荡”,“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画中山水意境,游人喜悦心态不难体会。宋 郭熙林泉高致:“可观、可行、可游、可居”之境界挑战升级!人物比例缩小,人成了山水的点缀,描画细致,物体虽小但形体结构准确生动。山石肌理初显,树木也不再形态单一,对季节和气象的表现细腻,桃花、白云、新芽,皆显春之意向。1 范宽溪山行旅图2 郭熙早春图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4 马远踏歌图5 夏圭溪山清远图5分钟的时间,请前5组组员分工合作,每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可参考思维导图与平板中的资料,讨论汇总后每组上台进行3分钟的演讲,十分鼓励大家说出独到观点。北宋南宋6 评价总结第6组的同学将5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在聆听五个组的观点后结合他们所说的做评价补充及总结。溪山行旅图范宽 北宋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早春图郭熙 北宋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北宋 绢本 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 马远 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