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_第1页
衢州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_第2页
衢州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_第3页
衢州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_第4页
衢州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制单位: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审核:华晨教授博导审定:王志文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顾哲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顾哲注册规划师胡振华高级工程师连铭注册规划师王蓉硕士杨扬硕士段丽硕士马丽丽硕士刘丹硕士徐强硕士协编单位:衢州市规划设计院衢江分院(工程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第三节建筑间距控制第四节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距离控制第五节停车设施规定第六节绿地绿线控制第七节其它规定第三章发展规划第四章布局、地块与指标第一节布局结构第二节居住第三节公共设施第四节道路广场第五节绿地景观第五章工程设施规划第一节 平面定

2、位与竖向定位第二节给水排水规划第三节电力、电信、广电规划第四节供热、燃气规划第五节环境保护附录一:用地构成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科学、合理地指导衢州市衢江区17号路以东区 域的发展与建设,确保衢州市衢江区分区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衢州市衢江区17号路以东区域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筑工程。范 围是:西起衢江区17号路、东至衢江区21号路,南起浙赣铁路、北至衢江。 总用地面积约1.63平方公里。第三条 规划范围内的下续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应符合本规定,同时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其它专业技术

3、标准、规范和规定。第四条文本与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五条本规划以土地使用性质及其相应指标进行管理与控制;并与国家和本省、市 的其他法规,如土地、环保、消防、交通、卫生、绿化、航空限高、电力等 相关条例规定一起,实施多因素的控制。第六条本规定自批准后生效,衢州市衢江区城区建设指挥部负责解释。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七条本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建筑新建及改、扩建,其使用性质应同所在地 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第 八 条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下表。表2.1 1建设用地适建

4、范围表序号用地类别建设项目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 用设施 用地(U)绿地/r/r 第一类(R1)/r/r 第一类(R2)商贸办公(C1、 C2)公共绿地(GI )防护绿地(G2)1低层居住建筑VVXXXX2多层居住建筑XVOXXX3高层居住建筑XOOXXX4单身宿舍XVXXXX5居住片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VVOXXX商业服务设施VVVXXX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VVVXXX体育设施VVXXXO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等)VVXXXX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VVVXXO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VVOXXX日用品修理、加工场XVOXXX农贸市场

5、XOOXXX6行政办公建筑XOVXXX7商业服务设施XVVXXX8文化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 乐厅、会展等)OOOXXX9娱乐设施(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舞厅、夜总会)XOOXXX10体育设施XOXXXO11医疗卫生设施XOXXXX12商住综合楼XVVXXX13科研、教育机构XOOXXX14旅馆、宾馆OOVXXX15市场XXOXXX19普通储运仓库XXXOXX20危险品仓库XXXXXX21社会停车场、库XXOVXO22加油站XXOVXX23汽车修理、专业保养场和机动车训练场XXXVXX24客、货运公司站场XXXVXX25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XXXOXX26污水处理厂X27其他市政公

6、用设施XXXVXO注:为可兼容;X表示不兼容,O为有条件兼容,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第九条未列入表2.1-1的建设项目,由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影响和基础设施条 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应先提出调整规划,上报主管部门批 准后执行。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第十条成片开发改造地区,在不超过本规划确定的建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在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区内各地块可按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控制指标表 规定,重新划分地块并确定指标。第十一条对于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性质分类后, 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的建筑基地和综合基地,应按不同性

7、质建 筑面积比例和不同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指标。第十二条对于中学、小学、医院、幼托、市政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有关专 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执行。第十三条在满足自身规划条件的前提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广场、绿地、通道、停车 场等公共使用空间,又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空域等有关规定的,可在控 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每提供1平方米的底层有效空间面积, 允许增加1.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减少1平方米的基底面积,允许增加2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百分 之十。第三节建筑间距控制第十四条居住建筑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管线和建

8、筑保护 等要求外,必须符合本章节规定。第十五条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保证受遮挡 的居住建筑(包括高层、多层、低层)的居室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 于二小时,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间距,建筑山墙宽度小于14米的,不小于南侧 (东侧)建筑高度0.7倍;建筑山墙宽度若大于14米,按平行布置间距要求控制。L型或U型建筑按边翼最外边计算,如该部分采用阶梯形式时(一般情 况,最多二个阶梯),与北侧或东(西)侧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12米。第十六条 高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与居住建筑的间距,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包 括高层、多层、低层)的居室大寒日满窗日照

9、有效时间不少于二小时,并应 按下列规定确定:东西向面宽大于32米的点式高层建筑的日照间距,按平行布置多层居住 建筑间距控制。点式高层建筑的朝向为南北向的(东西向面宽小于32米),与其北侧居 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且最小值为24米。点式高层建筑的朝向为东西向的(南北向面宽小于32米),与其东(西) 侧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35倍,且最小值为18米。两幢或两幢以上并列点式高层建筑(包括品字形布置的建筑)其排列间 距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25倍,且最小值为20米。第十七条在符合以上各项间距规定的前提的同时,低层建筑与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 小间距不于小8米;

10、多层、低层建筑与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小于 13米。第十八条多层居住建筑山墙端距不小于(东侧或西侧)建筑物高度的0.40.5倍,且最 小不小于6米。低层住宅山墙端距应大于4.0米。高层与多层居住建筑山墙 端距应按消防间距规定控制,不小于9米。第十九条已建居住建筑,原则上不应加层或拼接,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确需加层或拼 接,其拼加部位日照间距须按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包括高层、多层、低 层)的居室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二小时。第二十条医院病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教学楼与相邻的建筑间距的确定,按有 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执行。第二一条其它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应根据城市设计、景观分析、消

11、防、卫生防疫、环境 保护、工程管线、人防建筑保护和施工操作安全等要求和有关规定确定。并 可按以下二条规定控制(除医院、休疗养院、敬老院、中、小学、幼托等)多层建筑的北侧为非居住性质建筑时,其与北侧建筑的间距,不小于高 度的0.75倍,且不得小于10米。高层建筑的北侧为非居住建筑时,其与北侧建筑的间距不小于18米。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和建筑后退距离控制第二二条建筑的高度必须符合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物规划控制高度或规划限制高度。第二三条沿主要道路(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20米的城市道路)的建筑物高度,除必须 符合消防、日照间距、建筑保护等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沿路(街)建筑物长度小于32米的塔式建筑

12、或山墙沿街的板式的建筑高 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含路边绿带)加建筑物后退距离 (S)的1.2倍,即:H1.2 (W+S)沿街(路)建筑物长度大于32米的板式建筑高度(H)按下列公式计算:H3010810第二六条 新建人流量大、车流集中的大型商场、影剧院、游乐场、宾馆、展览馆、办 公楼等公共建筑,其后退红线距离,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性质、功 能、主要出入口以及特殊要求,具体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为准。但后退道路 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符合以上规定以外,最小不得小于15米,并应妥善安排 好出入口位置和停车场地,不得影响城市交通。第二七条沿地块边界布置的建筑,应与边界外保持适当的距离。

13、板式(长度大于32米)高层、多层、低层建筑应后退基地南北边界不小 于建筑物高度的0.5倍,后退基地东西边界不小于0.25倍。塔式高层建筑(边长小于32米)后退基地南北边界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25 倍,且最小距离不小于12米;后退基地东西边界,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125 倍,且其最小距离不小于7米。界外是河流、道路、永久性绿地、高压线走廊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根据有关规定核定其距离。第二八条建筑物的地下构筑物不得逾越建筑后退道路控制线。第二九条沿高压架空线走廊的建筑后退走廊外边线距离按下表规定执行:高压走廊建筑后退控制表 2.43后退距离(米)电压等级建筑分类220kV110kV35kV多层建

14、筑432高层建筑753第五节停车设施规定第三十条停车设施形式:位于居住片区内的停车库原则上要独立设置。若无条件采用独立式,可 采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形式,在不增建筑密度、不突破容积率的前提下可用 几幢住宅底层连体架空形式。不允许在日照间距内以底层扩大形式设置停车库。第三一条停车泊位标准:在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 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试行)基础上,参照其它城市的有关规定,根据未 来发展情况适当提高具体指标如下。并保证地面有十分之一的停车位。1 .住宅停车泊位标准见表2.5-1。表2.5 1停车泊位标准每户(套)建筑面积机动泊位(小汽车)自行车泊位100 m

15、2以下0.5辆/户2.0辆/户100 m2 150 m20.8辆/户2.0辆/户150 m2 200 m21辆/户2.0辆/户200 m2以上1.5辆/户1.5辆/户2.其它设施停车泊位标准见表2.5-2。表 2.52类另U机动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餐饮、娱乐场所(车位/100m2营业面积)1.0-2.03.60办公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25-0.502.00商业场所(车位/100m2营业面积)0.507.50旅馆(车位/客户)三星以上(含三星)0.25/三星以下0.15/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07.50小学(车位/100学生)0.7-1.08-15注:每一标准

16、小汽车泊位面积为30m2,摩托车按3辆自行车折算,每一自行车停车泊位面积为1.5m2。第六节绿地绿线控制第三二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以下称绿地率)必须满足 本规划绿地率的要求。规划各级绿地的边界线为绿线,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 得任意侵占,建设构筑物。第三三条 各级公共绿地设置的最小规模为:居住小区游园0.4公顷;组团绿地0.04公 顷。第三四条 设置的居住小区、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在日照阴影范围之 夕卜。提倡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草坪砖停车场。第三五条属于农村安置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率的,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折算为 地面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如下:F=aMF

17、一地面绿地面积M一屋顶地栽绿化面积a一有效系数,见表2.6-1。表 2.6 1与地面的高差H(米)有效系数NHW1.50.75.0NH1.50.512NH5.00.318NH120.2H180第八节河道水面蓝线控制第三六条河岸应得到保护和修缮,河滩应得到科学的保护和绿化。第三七条水运航道、蓄洪、泄洪河道及设施应严格保护。河堤驳坎、修筑埠头、码头、 填塞盲河、构筑物等缩小水体活动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第七节其它规定第三八条消防要求: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一般沿道路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米, 道路路幅宽度超过60米时,宜在道路两侧设置。消防通道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米,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

18、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3 .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米。高层建筑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环形车道和消防登高面。第三九条主要公共建筑和道路,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考 虑执行。第四十条 机动车出入口控制:干道交叉口 6080米范围内不得设机动车出入口。每个 地块的机动车出入口在同一道路上不得超过2个,各出入口间距不得小于 100 米。第三章发展规划第四一条本区的性质为:具有滨江景观特色的以文教、居住、商贸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区。第四二条 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创造一个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生态健全、特色明显、 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城

19、区。第四章布局、地块与指标第一节布局结构第四三条 本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带四区,绿径相联”。“一心”即一个邻里商业中心,规划在区块中心位置中央大道与文苑路交叉 口区域设置邻里商业服务中心,集中布置商业、医院、菜市场以及18班幼儿园, 结合街头绿地广场和林荫道,成为富有活力的市民活动中心。“两带”即两条绿化带,一条为沿衢江的滨江绿化带,一条为浙赣铁路的防 护绿化带及其南侧的生态绿化走廊,两条绿带一南一北,南北相协,形成区块 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四区”指区块西北部的文教区,由两所学校组成;区块中部的城市住宅区; 区块东部的村民拆迁安置区;区块南侧的市场和交通节点设施区等四个主要功 能区块。“绿

20、径相联”指通过沿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和居住区块内部的意向绿化休闲轴, 将两条绿带景观引入城区空间内部,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第四四条本区的空间景观结构为“一点两轴六带”。规划延续中央大道绿化景观轴,在 其与文苑路交叉口处通过街头广场绿地形成轴线端点,同时通过林荫带与公 共设施相结合,引向滨江绿化景观。规划依托区块南北滨江绿化带和铁路防 护绿化带,通过东西向道路绿化带将江景引入城市空间,形成绿带环绕,景在其中的空间景观结构。第二节居住第四五条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芳桂路以西的城市住宅开发 用地和以东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安置区块。第四六条开发强度:住宅用地开发强度表:表 4.2 1一

21、类住宅用地二类住宅用地城中村住宅用地控制指标控制指标控制指标最大容 积率最小绿化率(%)建筑限 高(米)最大容 积率最小绿化率(%)建筑限高(米)最大容 积率最小绿化率(%)建筑限 高(米)多层高层0.60.845121.21.83520500.8-1.23020第四七条居住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与布局:规划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本区实际情况确定居住小区配套公共 服务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形成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居住片区的服务中心以文苑路为轴,并与周边城市公共设施相联接。规 划布局一所普通中学,一所小学。1 .教育设施幼儿园、托儿所幼托按服务人口与就近服务的原则配置,并结

22、合教育部门规模办学的方针,芳 桂路以西城市住宅居民区每一个小区配置一所,共设置三处,但规模大小略有 差别,即两个12班幼儿园和一个18班幼儿园;芳桂路以东城中村居住区块设 置一个12班幼儿园,位于中间地块。规划幼托结合设置,以充分利用室外场 地,每处用地2500-6000平方米。幼儿园容积率不大于0.5,建筑密度不大小 25%,绿地率为45%,建筑层数不大于3层。小学按照分区规划设置36班小学一所,占地一一公顷,为本区块和周围居住区块 服务。规划小学容积率不大于0.7,建筑密度不大于25%,绿地率(含场地) 为40%,建筑层数不大于4层。中学按照分区规划设置30班中学一所,占地一一公顷,为本区

23、块和周围居住区块 服务。规划中学容积率不大于0.9,建筑密度不大于25%,绿地率(含场地) 40%,建筑层数不大于5层。社区中心每个居住小区设社区中心1个,可综合设置为社区服务的行政管理设施、商业 服务和金融邮电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活动设施等现代社区服 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各类零售商店、超市、储蓄所、邮政所、公用电 话、餐饮店、理发店、修配商店等在具体布局上也可考虑布置在小区、组团或街坊外围的道路两侧,设置在沿街商住楼底层,在空间上与小区内部集中设置 的社区中心相互联系,项目规模相互补充。设置内容可参下表。城市新建社区管理服务设施项目分项指标表: 表 4.22序号项

24、目名称建筑面积(平方 米)服务内容设置规定社区设施525办公、活动、 服务等按社区一般规模(1500 2000户)的平均户数 计算,每百户30平方米1社区办公室60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办 公2青少年活动室603老年活动室604警务室205党建活动室(兼市民学校)1256社会保障服务站507卫生、计生服务 站508社区服务站100第四八条 居住片区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1 .考虑到小区用地规模,规划小区路网采用尽端式与通过式相结合的布置方 式,以适应今后城市机动化发展的要求。考虑在小区尽量少开路口,以保证生 活居住区内部的安静与安全,保持其半公共空间领域的完整性,为其形成良好 的生活居住环境创造条件。

25、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居住组群或住宅 街坊内部道路的宽度符合下表要求。居住小区机动车道路路面宽度控制表表 4.23道路类别道路红线宽度(M)路面宽度(M)主道125.0-7.0支道-3.5-4.5入户道-2.5-3.0规划居住小区内的停车场应尽量靠近车辆出入口设置,以减少车辆、人流 交通的相互干扰。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配建参照下表的要求。居住小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公共停车位指标表 4.24类别单位机动车自行车饭店、酒家、餐厅车位/100m2建筑面积2.0-2.52.0菜市场、农贸市场车位/100m2建筑面积0.15-0.23.0社区服务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0

26、.5-1.03.0中学车位/100学生0.7-1.080-100小学车位/100学生0.7-1.08-15住宅区停车位配置应参照表2.5-1,其中低层住宅的住户车位宜设在住宅基 地内或结合住宅设计设置私家车库。第四九条 居住片区公共绿地规划:规划建议居住片区各居住小区相互协调,形成连续的绿带休闲体系,与滨江 绿带、林荫带、街头绿地共同构成完善连续的绿地休闲系统。小区公园以绿 地为主,配套建设儿童游戏场、体育锻炼设施、散步、休息设施及小品建筑。 小块公共绿地按每块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控制。结合公共绿地,每一组团 设一处幼儿活动场,每一小区设一处儿童游戏场和老人活动场。第三节公共设施第五十条用地

27、布局:规划公共设施分成两个部分,即为本规划区块服务的公共服务设 施和城市级公共设施。城市级公共设施主要为市场用地,布局依托46省道, 位于46省道以南,规划占地面积一一公顷。区块公共设施延续中央大道和 振兴中路商业氛围,由文苑路中间地带形成区块公共服务中心。第四节道路广场第五一条 路网结构:规划道路系统依据分区规划,为“棋盘式”的道路网络布局。第五二条道路断面设计: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分区规划和衢州市衢江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确定本区规划道路网和道路宽度及剖面,规划框架以此为依据。道路及断面规划一览表表 4.41序号道路编号断面形式(米)宽度(米)1234567891011长度(米)等级绿化带

28、控制(米)已有路 名1213第五三条 交叉口控制与设计:规划17号路与46省道交叉口采用17号路上跨式立交形式, 其余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根据规划道路等级、分向流量、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等因 素,规划17号路与中央大道交叉口,芳桂路与中央大道交叉口,芳桂路与46省道交叉口采 用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其余为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各级道路交叉口路缘 石转弯半径见下表:道路缘石转弯半径表(单位:米)表 4.4-2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快速道252520主干道25252520次干道25252020支路20202015第五四条 静态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沿主要

29、道路布置公交线路, 每400-500米间距布设一处公共停车站,沿中央大道、17号路、江滨路等干路 建议采用港湾式停车站。规划在区块东南侧设置一个公交总站,占地一一。停车场设施:规划设置了 4个集中停车场,两个大型集中停车场和两个小 型社会停车场。大型停车场主要结合市场设置,一个位于建材市场和家具市场的 中部,可方便为这两个市场服务;一个位于农贸市场的东侧,结合公交总站和城 区客运站,一方面为市场服务,同时可为市民转乘服务。两个小型停车场结合邻 里商业服务中心设计,一个结合菜市场,一个结合幼儿园设计,可方便居民使用。配建机动车车位及自行车位按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 95和公安部

30、、建设部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计算,在本次规划分 图图则中对地块配建停车车位作了明确规定。第五五条步行道规划:步行系统的分布形式与周边用地功能密切相关,与绿化景观系统密 切相联,结合滨江绿化,街头广场,林荫带和居住区公共绿地形成了景观宜人、 功能使用、环境亲切的休闲绿化步行道系统。第五节绿地景观第五六条绿地组织结构:规划以北侧滨江绿化带和南侧的防护生态绿化带为纬,以道路林 荫带为经,以居住区公共绿地为补充,点、线、面相结合,将功能区串联起来, 将各个区域联为一体。休闲与体育设施穿插在绿地系统中,借助连贯的绿地 系统发挥其作用,为整区块提供良好的服务。1 .公共绿地:本区公共绿地主要主要依托

31、南侧宽达80余米的滨江绿化带, 通过南北向宽为15-50米不等的林荫带向城区内部延伸,并在中央大道与 文苑路交叉口设置街头绿地广场,成为一个景观节点。同时要求每个小区设 置小区级公园,两者向串联,为小区提供良好景观生态环境。防护绿地:规划沿对外交通路线设置防护绿化带,46省道北侧设置不小 于10米宽的防护绿化带,46省道和浙赣铁路之间为防护绿化用地,浙赣铁 路和东港工业园区之间为生态绿化带。第五七条景观系统:本区的空间景观结构为“一点两轴六带”。规划延续中央大道绿化 景观轴,在其与芳桂路交叉口处通过街头广场绿地形成轴线端点,同时通过 林荫带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引向滨江绿化景观。规划依托区块南北滨

32、江绿化 带和铁路防护绿化带,通过东西向道路绿化带将江景引入城市空间,形成绿 带环绕,景在其中的空间景观结构。第五八条 整体空间:规划充分利用现状的景观资源,结合道路林荫带和用地布局,通过 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形成景观廊道,将周边江景、山景与规划区内部有机沟 通,整体形成由中间向南北两侧开敞的整体空间形态。第五章工程设施规划第一节 平面定位与竖向定位第五九条 现状浙赣铁路以南为低缓丘陵整个地形走势西南高东北低。规划内道路竖向 设计上和商业街、中央大道、46省道准确衔接,道路纵坡控制在5%。2%。之 间,衢江中心区场地标高基本上已经确定,17号路以东场地平整和其充分统 一。基于现状地形地貌,规划区

33、内基本上以填方为主,通过道路及给排水的 设计尽可能减少其填方量,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节给水排水规划第六十条给水工程规划:1 .用水量预规测:生活用水量为0.9万吨/日.供水水源:由衢江中心区引入。水厂规划:由衢州市水厂统一供水。为保证区内高层建筑物的用水,规 划要求输水支管末端服务水头应达到28米。给水管网:规划范围内均为居住与服务用地,对用水的水质要求均比较 高,供水采用统一供水,建设一套供水管网系统。管网布置:供水管网均采用环网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供水的 安全可靠性。给水管道布置一般原则为:东西向道路布在路的北侧,南北向 道路布在路的东侧。消防用水系统:采用城区用水与消防合并的

34、低压制供水系统,供水压水达 3kg/cm2以上,消防水量与室外消火栓布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执行。第六一条排水工程规划:1 .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量预测:区内产污系数为0.8,截污系数为1.0。则本区远期最大日 污水量约为0.72万吨/日。污水处理:排入区内衢江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网:根据衢江区分区规划污水管布置一般原则,东西向道路 布置在路的南侧,南北向道路布置在路的西侧。雨水排除:雨水计量采用衢州市暴雨强度公式雨水由管道收集,就近排 入内河。2551.01(1+0.567lgp)i=(毫米/分钟)(t+10) 0.78t=10分钟p=1年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

35、设计规范(GBJ14-87)执行,地块径系数采用0.6, 道路径流系数采用0.9。在百灵北路和江滨东路交叉口设置雨水提升泵站一个。第三节电力、电信、广电规划第六二条电力规划:用电量预测:电力负荷2.6万KW,年总用电量1.1亿KWh。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在本区内电力均由沈家变供给,区域内用户采取10kv方式供电。10KV配电网建设:10KV网络为本区供电系统的主网络,规划形成环网 结构布置,不同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不同母线上的10KV主干线通过环网开 关,开闭所形成“手拉手”式环网,解环运行。每条主干线设23台分段开 关,每个线段落可以双向来电。分段开关的设置点应优化选择,以保证在线 路故障时,最

36、大限度地减少停电。为10KV电力转供,各供电区域内按需配 置开闭所。开闭所电源进线应满足“N-1 ”原则,经开闭所转供的负荷每条 出线应控制在1500KW左右。开闭所建筑面面积为100平方米,10KV开闭 所宜与其它公共设施联建。10/0.38KV变电所,一般应考虑室内附设变或专 用箱式变。原则上不得在道路二侧设置杆上变,以利于区内环境和电网运行 的安全和可靠性。10KV电力线与0.38KV电力线原则上采用地埋式电缆。电力电缆线路一般 原则,东西向道路布在路北侧,南北向道路布在路东侧0.38kv低压配电网 设置严格遵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守则的有关规定。区内的低压配电结 构一般采用树干式或放射式

37、布线,在公共区域或居住区域内可采用网格式。第六三条电信规划: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的建设,加快地方经济信息化进程。普遍实现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路边、部分实现光纤到户(FTTH)。通信线路原则上以地下处理为主,沿道路布置,一般原则;南北向道路 布置在路的西侧,东西向道路布置在路的南侧。新建小区智能化建设: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宽带信息业务接入 平台,对各种信息实施全面、及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在区内协调发展移动通信,逐步发展无线国际互联网接入和宽带无线通 信技术,区内数字移动电话基站结合电信设施布置。第六四条广电规划:1 .提高覆盖率、改善收听、收视效果,建设现代化、多功能传播体系。多层次地推进光缆技术的应用,建设光电混合网(HFC),以满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