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_第1页
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_第2页
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_第3页
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_第4页
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摘要】张锡纯继承刘纯、喻昌等人学术思想,倡导以外感内伤分论黄疸病因,完善了黄疸外感内伤理论的证治方药体系,对现代中医学黄疸病因病机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疸;外感内伤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乃近百年一代中医宗师。张锡纯之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屡次刊行,流传极广,刊行量为近世中医著作之最。当时各省所立医学校,多以此书为讲义,学术影响较大,被誉为“轩峻之功臣,医林之楷模1。本书主要阐述了内科疾病的证治,包括了伤寒、温病等35类,每类均以方为目,随方附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以外感内伤论治黄疸,颇有特点。笔者试浅析于下

2、。1外感内伤分论黄疸1.1外感内伤拟分三类张锡纯在?医论73论黄疸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一节中解读仲景黄疸之证治与方药,以外感内伤分类论治黄疸,称“黄疸之载于方书者,原有内伤、外感两种2,而除此之外还应有一类外感内伏酿成内伤发黄者。1.1.1内伤黄疸“身无热而发黄,其来以渐,先小便黄,继那么眼黄,继那么周身皆黄,饮食减少,大便色白,恒多闭塞,乃脾土伤湿不必有热而累及胆与小肠也。1.1.2外感黄疸“约皆身有大热。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府,其热旁铄,累及胆脾,或脾中素有积湿,热入于脾与湿合,其湿热蕴而生黄,外透肌肤而成疸;或胆中所寄之相火素炽,热入于胆与火并,其胆管因热肿闭,胆汁旁溢

3、混于血中,亦外现成疸。1.1.3外感内伏酿成内伤而发黄疸“黄疸之证又有先受外感未即病,迨酿成内伤而后发现者。其人身无大热,心中满闷,时或觉热,见饮食那么恶心,强食之恒作呕吐,或食后不能下行,剧者至成结证,又间有腹中觉凉,食后饮食不能消化者。其脉左似有热,右多郁象,盖其肝胆热而脾胃凉也。张锡纯认为此类“当于?伤寒论?金匮?所载之黄疸以外另为一种矣。1.2症因治方兼重胆脾1.2.1从病症看内伤者“身无热,外感者“约皆身有大热,外感内伏酿成内伤者“身无大热,时或觉热,三者热象有别;内伤“饮食减少,外感“发热作渴,不思饮食,外感内伏者“见饮食那么恶心,强食之恒作呕吐,或食后不能下行,剧者至成结证,又间

4、有腹中觉凉,食后饮食不能消化者,三者皆食欲减退。1.2.2从病机看内伤者“不必有热,因“脾土受湿,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黄坤载谓肝胆之升降由于脾胃确有至理,胆囊所藏之汁亦因之湮瘀而蓄极妄行,不注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中而周身发黄,简言之为脾土受湿,肝胆因困。外感者为寒温之热入胃经,“或脾中素有积湿,热入于脾与湿合,其湿热蕴而生黄,外透肌肤而成疸;或胆中所寄之相火素炽,热入于胆与火并,其胆管因热肿闭,胆汁旁溢混于血中,亦外现成疸。而外感内伏者乃湿伤脏腑,“为木因湿郁而生热,那么胆囊之口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分,色透肌表而发黄。为土因湿郁而生寒,故脾胃火衰

5、,不能熟腐水谷,运转下行,是以恒作胀满,或成结证。入肝胆而郁热致发黄,入脾胃生寒而运化失常。无论外感内伤,究其根本,都是从脾胃、肝胆同论黄疸之病机,内伤主因湿,外感主因热。1.2.3从治法看病由“勤苦寒凉过度,以致伤其脾胃,是以饮食减少完谷不化;伤其肝胆,是以胆汁凝结于胆管之中,不能输肠以化食,转由胆囊渗出,随血流行于周身而发黄,乃是“脾胃肝胆两伤之病也,“宜用?金匮?硝石矾石散以化其胆管之凝结,而以健脾胃补肝胆之药煎汤送服。病由“脾中蕴有湿热,不能助胃消食,转输其湿热于胃,以致胃气上逆是以呕吐,胆火亦因之上逆黄坤载谓,非胃气下降,那么胆火不降,致胆管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者,“宜降胃气,

6、除脾湿,兼清肝胆之热那么黄疸自愈。总的来看,张锡纯认为脾胃主饮食减少运化失常等病症,而肝胆尤其是胆主发黄相关之病症,所以治法为从脾胃治运化失常,清肝胆之热以退黄。1.2.4从方药看张锡纯以硝石矾石方为治内伤黄疸之总方,硝石“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即石淋及钩虫病钩虫及胆石病,皆能令人成黄疸皂矾退热燥湿、酸收味敛,二者合用理脾中湿热、制胆汁妄行,“是以仲景治内伤黄疸之方,均是胆脾兼顾。而治外感黄疸多用仲景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且以为“统观仲景治内伤、外感黄疸之方,皆以茵陈蒿为首方。诚以茵陈蒿性凉色青,能入肝胆,既善泻肝胆之热,又善达肝胆之郁,为理肝胆最要之品,即为治

7、黄疸最要之品。而外感内伏酿成内伤者拟方用茵陈、栀子、连翘各三钱泻肝胆之热,即以消胆囊之肿胀;厚朴、陈皮、生麦芽各二钱、生姜五钱开脾胃之郁,即以祛脾胃之寒。又一方用黄芪、当归、桂枝条畅肝阳,白术、陈皮、薏米健运脾胃。认为仲景“治谷疸之茵陈蒿汤,治酒疸之栀子黄柏汤,一主以茵陈,一主以栀子,非注重清肝胆之热,俾肝胆消其炎肿而胆汁得由正路以入于小肠乎?从外感内伤和健脾利胆角度解析仲景经方,颇有见地。1.2.5服药之法此外,张锡纯以硝石矾石合麦面制丸,“其有实热者,可用茵陈、栀子煎汤送服;有食积者,可用生鸡内金、山楂煎汤送服;大便结者,可用大黄、麻仁煎汤送服;小便闭者,可用滑石、生杭芍煎汤送服;恶心呕吐

8、者,可用赭石、青黛煎汤送服;左脉沉而无力者,可用生黄芪、生姜煎汤送服;右脉沉而无力者,可用白术、陈皮煎汤送服;其左右之脉沉迟而弦,且心中觉凉,色黄黯者,附子、干姜皆可参加汤药之中;脉浮有外感者,可先用甘草煎汤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出汗后再用甘草汤送服丸药。服药之法,加减以顾兼症,甚妙。张锡纯自述曾考察仲景?伤寒?金匮?,觉察仲景论治黄疸虽唯责重脾,但从用药揣摩,“愚谓仲景治黄疸原胆脾并治者,固非无稽之谈也。张锡纯在黄疸证治中主要还是倡导其“外感内伤,胆脾同治之论,健脾清肝消外感,益胃利胆愈内伤。张锡纯在仲景学说根底上,详细分析内伤、外感黄疸,对黄疸内伤外感的症、因、机、法、方、药及服法均有完好

9、阐述,证分内外,治兼胆脾,并试图融汇中西之理法,是对仲景学术的重要补充。转贴于论文联盟.ll.2外感内伤源流有自明初刘纯?玉机微义?31396精研仲景学说之后,将黄疸分成伤寒发黄和内伤发黄两类,在仲景六经辨证、五疸辨病治疗黄疸的根底上首创了黄疸外感内伤之论。之后,明末清初喻昌著?医门法律?41658确立了黄疸外感内伤学说,在?医门法律卷六黄瘅门?中,完全用外感内伤来分析并归类仲景五疸,外感主要为湿热,而谷瘅、酒瘅、女劳瘅那么病自内伤,并且确立了黄疸律条:“黄瘅病,得之外感者,误用补法,是谓实实,医之罪也。黄瘅病,得之内伤者,误用攻法,是谓虚虚,医之罪也。喻嘉言所论引起了清代医家的相当重视,杨时

10、泰?本草述钩元?5、汪蕴谷?杂症会心录?、陈士铎?石室秘录?6、何梦瑶?医碥?等都继续阐发了黄疸外感内伤论。但终清一代,黄疸外感内伤学说未能标准:各医家分类皆不一样,甚至彼此矛盾,又多受宋以来阴阳黄论或仲景五疸说之局限,因机症诊、理法方药体系未得完备,侧重湿热、虚实之论而未有打破。而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其“论黄疸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2一篇,为黄疸外感内伤学说的破茧之作!其中因机理法阐述明晰,分外感内伤遣方用药,并记录了张氏本人的六个完好医案,这六个完好医案的价值亦不低于其黄疸外感内伤医论本身。应该说,从标准性和完好性角度来看,黄疸外感内伤论至张锡纯乃真正成熟。参?中医杂志

11、?1926年如下之论:“考外感所以成黄者,多由表邪失汗,过郁肌腠,邪气盫蒸而发也;内伤之所以发黄者,多由饥饱性欲,脾胃失和,水精游浊而发也。盖肌腠者,卫气往来之所也。邪郁肌腠,卫气不通,久那么卫之悍者郁而为热,一如酒曲之蒸盫,故成外感之发黄也。脾肾者,水精输布之主也。脾肾受伤,水精不调,久那么水之清者悉化为浊,一如秽浊之沟渠,故成内伤之黄瘅也。两者之病虽皆皮色变黄,究其成病之理,实相悬殊,苟不详细辨明,分别施治,其害岂堪道哉7现代黄疸中医证治虽以阴阳黄理论为主,但仍有医家将外感内伤理论的局部内容融入其中。如邓铁涛先生认为:“黄疸的发生,主要和湿有关。湿邪可以从外而感,也可以由内而生。因湿邪困阻

12、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肝胆疏泄,胆汁不能按常道流行,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从而出现目黄、身黄、尿黄的黄疸证。1外感湿热疫毒,内蕴于脾胃,交蒸于肝胆,以致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于肌肤,发为本玻2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饮食不洁,或酒食过度,或劳倦太过等,皆能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那么湿从内生,停聚不化使肝胆疏泄失常,而发为本玻从外感内伤和胆脾并病角度阐述黄疸病因病机。并可参徐仲才、胡希刷周仲瑛等著名医家之阐述8。又如张发荣先生主编?中医内科学?9称黄疸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多为疫毒、湿热所致,内伤常与酒食、劳倦、积聚演变等有关。此外,张锡纯特别重视黄与血之关系,如其引王和安所论:“黄为油热色

13、,油中含液而包脉孕血,液虚血燥那么热甚为阳黄,身黄发热之栀子柏皮证也。油湿血热相等而交蒸,为小便不利,身黄如橘之茵陈蒿证也。油寒膜湿,郁血为热,那么寒湿甚而为阴黄,即茵陈五苓证也。乃是从血论黄,兼传承了自北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以来倡导的湿热为阳黄、寒湿为阴黄之论。又如称硝石“性寒,能解脏腑之实热,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且其性善消,遇火即燃,又多含养气。人身之血,得养气那么赤。又借硝石之消力,以消融血中之渣滓,那么血之因胆汁而色变者,不难复于正矣。张锡纯完善了黄疸外感内伤证治理法,并在中医历史上最早突出了肝胆在黄疸证治中的中心地位。他这两项阐发以及对黄疸与血关系的特别关注,对现代中医黄疸理法证治体系的开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更多的现代医家尝试以外感内伤作为黄疸病因病机的分类主体,以肝胆和血为中心重新构建黄疸理论,这种理论创新的工作直到今天仍在继续着。【参考文献】1郑瀛洲.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2.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188,208.3明刘纯.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刘纯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08.4清喻嘉言.医门法律.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