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专业发展 主编胡惠闵 王建军第1页本章学习目标第十二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 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源头; 了解教师开展研究内容; 掌握教师开展研究实践路径。第2页第一节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第二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解读第三节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第3页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提出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早期构想二、“教师成为研究者”正式提出三、“教师作为研究者”深入推广第4页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早期构想 教师成为研究者源头能够追溯到20世纪早期。早在19就已经出现了使教师从事研究努力,两年后这个话题开始在专业杂志中出现。(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第5页(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布克汉

2、姆他在代表作为教师研究一书中,围绕“教师作为研究工作者”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表示了教师应该作为研究者思想。 布克汉姆重新定义了研究,为“教师作为研究者”观点提供了理 论基础。 第6页(三)不足即使教师开展研究受到勉励,但在20世纪上半叶,“教师成为研究者”还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实际上,当初教师研究类型和水平非常有限,教师还没有成为研究主体,也不是完全研究搭档,而主要是研究结果被动接收者。第7页二、“教师成为研究者”正式提出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课程教授斯腾豪斯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口号。这一口号在以后许多行动研究提倡者那里几乎成为“教育行动研究”代名词。如埃利奥特提出了“教师即行动研究者

3、”、凯米斯提出“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等。(一)正式提出 第8页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要改进教育实践关键 要靠真正进行教育活动教师发觉自己实践中问题、思索处理方法来实现,教育改革关键在于使教师得到发展,扩大他们自主性。(二)代表人物:斯腾豪斯第9页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U-S联合”模式,即“大学中小学联合”行动模式,主张理论者与实践者联合起来,各取所长,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三、“教师作为研究者”深入提出 (一)“U-S联合”模式提出第10页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含有号召力口号和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输。就我国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因大

4、学中小学合作而逐步在实践中扎根。(二)“U-S联合”模式推广第11页大事记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项目组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1995年,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始与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无锡扬名中心小学合作开展研究。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十余名大学教师走进了北京市丰台区和朝阳区的几所中小学,开始创建中国的首批教师发展学校,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三)“U-S联合”模式在我国探索第12页第二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意义解读一、学校教育研究主体二、教师开展研究目标三、教师开展研究内容第13页一、学校教育研究主体(一)中小学教

5、师成为学校研究主体 从研究开展地点来说,现场研究的发生地在中小学,而中小学教师一直生活在中小学现场之中。从研究内容上说,现场研究是以实践、事实为指向的,主要研究教师自己而不是他人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从研究方式上说,现场研究具有研究与实践一体性的特点,通常研究者与实践者是合而为一的。第14页(二)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地位难以确保第一,在有些中小学教师看来,“教学”是自己的事情,“研究”则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情。第二,即使有些中小学教师想自己独立开展些教育科研,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第三,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我们有时比较多的用理论研究的思路与规范来要求教师,认为他们的研究缺乏理论性。第四,师傅专业发

6、展上的自我意识,在其与徒弟的交往与指导之中给徒弟以或多或少的影响。第15页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主体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所谓“U-S联合”模式,即“大学-中小学联合”(University-School joint)教育科研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 (三)对策:U-S联合第16页合作研究一方多停留在中小学领导层面上。多数合作研究实际上仍是一个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体研究。 在我国,80年代以后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越来越频繁, 存在问题:(四)依旧存在问题 第17页二、教师开展研究目标(一)学校本位教育研究

7、目标扩大中小学影响和地位。完成任务或实现某项指标。改进教师实践行为。探寻某种规律或理论。 第18页教育研究以实践为中心。教育研究根本目标则在于改进中小学教师实践。教育研究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像以往专业研究人员一样是某种理论产出者,而是一个不间断学习者。(二)教育研究目标受教育观念影响应该将改进中小学教师实践行为放在首位。 观念:目:第19页(三)以改进教师为目标研究过程以教师本身教育实践行为改进作为研究目标,研究过程主要围绕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提出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设计处理问题方案: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第三步,实施行动方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落

8、实方案?第四步,反思行动过程:问题处理了吗?第20页三、教师开展研究内容(一)现实中教师选择课题时常见现象 紧跟时尚。有中小学或教师为了追求有价值研究课题,会不论本身特 点与条件,盲目地“赶时髦”、“追时尚” 。 追随他人。有中小学或教师跟随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有影响结果中 小学,他人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 课题围着立项转。什么课题比较轻易,就研究什么课题。 轻视本身实践问题。有中小学或教师习惯于或倾向于做一些“大”一点 、“新”一点、“有价值”课题(而不论这些课题离自己实践有多远)。 追求做一些他人从未做过课题。有中小学或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尤其在意其 他人是否做过类似课题,认为他人做过课

9、题自己再做意义不大。第21页教育研究课题主要应来自教师们实践中所碰到问题。对作为研究者中小学教师来说,从本身实践中发觉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基本思想。(二)怎样正确地选择课题第22页发生了什么事情? 问题是什么? 这是应当发生的吗?应当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或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更有效? (三)怎样发觉问题反思是发觉教育实践问题起点。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天天都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经过这些问题我们能够促使自己对所发生现实状况进行反思 。第23页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教师能否饰演好研究者角色,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发觉问题。教育研究离不开作为研究者中小学教

10、师本身对实践体验、反思与改进。(四)思索第24页第三节 教师开展研究实践路径一、行动研究二、案例研究三、问题研究第25页一、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大致历程对问题进行确认形成普通想法制订总计划行动及对行动监察对行动反思、评价与酝酿新计划与行动 第26页二、案例研究(一)案例研究四个阶段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类新案例创设 第27页(二)案例描述基本要求自己亲身经历事件。事件经过要翔实。反应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己原始想法。用事实详细表示教育效果。 第28页(三)教育案例分析思绪案例汇报展现类型实践与研究过程汇报程式一汇报程式二1.现象2.原因3.对策4.结果与反思1.现象与观察2.诊疗与分析3.办法与效

11、果第29页(四)“创设新案例”分析思绪构想与设计;方案实施与效果;问题再思索;深入构想与设计;新方案实施及其效果;反思与讨论 第30页三、问题研究问题研究基本程序问题发觉和界定。 这项工作往往与问题成因分析交织在一起;问题成因或症结。 即经过调查、咨询或文件研究查明问题产生原因问题处理。 包含提出处理问题构想和方案,方案实施,搜集 系统证听说明教育办法详细效果。反思与讨论。 自我反思,与同事讨论,吸纳他人意见。(一)流程第31页(二)问题研究中集体研讨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也伴伴随集体研讨。详细做法是:第一,教师围绕“个案归类”所提炼专题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撰写讲话提要。第二,依据所确定一系列专题与框架,可举行专门研讨活动。第三,教师依据本身研究实践、研讨中收获,以上述“问题研究”程序为线索,完成问题研究汇报。 第32页(三)问题研究特点 教师“在教育中”研究教育。 教师“经过教育”研究教育。 教师“为了教育”研究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