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研究_第1页
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研究_第2页
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研究_第3页
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研究_第4页
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竞争力为视角摘要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丝绸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但并没有成为丝绸强国。这主要源于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丝绸产品的竞争力不足。我国丝绸行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出口竞争力。而我国丝绸行业的出口贸易的竞争力主要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由于国内丝绸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贸几大产业,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丝绸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水平低、人才匮乏和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丝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受到重重阻碍。我国丝绸生产技术设备较落后,更新改造速度慢,没有取得重大的关键技术突破。资本投入方面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对技术创新这一方面的技术投入比较欠缺。同时国内的丝绸企

2、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没有自主的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深加工部分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取得。再加上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以及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阻碍,我国丝绸行业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本文研究了我国丝绸产业的现状,分析了丝绸主要产品出口情况,并通过与意大利和印度的行业情况进行对比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丝绸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从竞争力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涉及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关 键 词:丝绸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竞争力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LK INDUSTRY EXPORT TRADE IN CHINAFROM TH

3、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ABSTRACTNow China has become the silk producer and trading power, but did not become a silk power. This is mainly comes from the lack of our silk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e must improv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

4、opment of our silk industry.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silk industry export trade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domestic factors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Because the domestic silk industry chain is longer, involving several major industry and trade, we must proceed from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lk. In the low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ack of talent and the lowlevel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of silk industry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obstacles. Silk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

6、the speed of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and we do not breakthrough the key technology.Domestic silk enterpris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and we have no independent of the world famous independent brands, deep processing of the value of the part is not

7、entirely. Combined with foreign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as well as trade friction and barriers to trade barriers,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industry is struggl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ilk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export of silk products, and recog

8、nizes more clearly our silks position in the world by compared with the silk industry of Italy and India, studi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lk export trade in our country involved i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Silk industry, Export trad

9、e, Competitivenes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57816438 前言 PAGEREF _Toc357816438 h 1 HYPERLINK l _Toc357816439 一、 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可持续性 PAGEREF _Toc357816439 h 2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0 (一)丝绸及丝绸文化简介 PAGEREF _Toc357816440 h 2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1 (二)丝绸行业出口贸易现状 PA

10、GEREF _Toc357816441 h 2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2 1.丝绸业发展成就 PAGEREF _Toc357816442 h 2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3 2.丝绸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出口情况 PAGEREF _Toc357816443 h 3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4 3.丝绸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PAGEREF _Toc357816444 h 5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5 4.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PAGEREF _Toc357816445 h 6 HYPERLINK l _

11、Toc357816446 (三)与意大利、印度丝绸情况的对比 PAGEREF _Toc357816446 h 7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7 1.意大利丝绸品牌产品与我国的对比 PAGEREF _Toc357816447 h 7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8 2.印度丝绸生产、出口情况与我国的对比 PAGEREF _Toc357816448 h 8 HYPERLINK l _Toc357816449 (四)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 PAGEREF _Toc357816449 h 9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0 二、 影响丝

12、绸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357816450 h 10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1 (一)产业链联系不紧密 PAGEREF _Toc357816451 h 10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2 (二)缺乏竞争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 PAGEREF _Toc357816452 h 11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3 (三)产品低端,过分依赖订单生产 PAGEREF _Toc357816453 h 12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4 (四)人才缺失严重 PAGEREF _Toc35781

13、6454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5 (五)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PAGEREF _Toc357816455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6 (六)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PAGEREF _Toc357816456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7 (七)技术贸易壁垒的阻碍 PAGEREF _Toc357816457 h 14 HYPERLINK l _Toc357816458 三、 增强我国丝绸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PAGEREF _Toc357816458 h 16 HYPERLINK l _Toc3578164

14、59 (一)从全局入手,做好丝绸产业整体规划 PAGEREF _Toc357816459 h 16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0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PAGEREF _Toc357816460 h 16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1 (三)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PAGEREF _Toc357816461 h 17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2 (四)增加科学技术投入 PAGEREF _Toc357816462 h 18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3 (五)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15、PAGEREF _Toc357816463 h 18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4 (六)促进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培养丝绸人才 PAGEREF _Toc357816464 h 19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5 结论 PAGEREF _Toc357816465 h 20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6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57816466 h 21 HYPERLINK l _Toc357816467 致谢 PAGEREF _Toc357816467 h 22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丝绸的生产与贸易几乎

16、与中国文明本身一样古老。而丝绸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物质财富和辉煌文化相联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曾作为东方文明的使者,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华辉煌灿烂文化的代表。丝绸,曾作为天朝王国的代表,向世界展示着华夏盛世的辉煌。但这一切早已成为历史,成为过去。现在,我们只能标榜自己是丝绸出口大国,面对来自国际竞争的各种压力,始终没有实现丝绸强国的梦想。丝绸业包括蚕桑种苗繁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绸印染整理、丝绸服饰加工和丝绸流通贸易等多个生产流通环节,是以茧丝绸为纽带,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跨越农工贸三大产业的外向型行业。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

17、世界丝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丝绸行业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起伏不断的发展趋势,在整个纺织行业中,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发展速度滞后于纺织品的平均水平。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为丝绸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还没有成为丝绸强国。这主要源于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丝绸产品的竞争力不足。我国丝绸行业的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技术、资本、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到企业管理甚至整个产业结构链接,都影响着我国丝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丝绸生产技术水平低,机器设备较落后,更新改造速度慢,在产品研发上没有取得关键的技术突破。同时,在资本投入方面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对技术创新、

18、信息化、自动化这些方面的技术投入比较欠缺。并且国内的丝绸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无法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丝绸行业的发展。整个丝绸的产业链联系也不紧密,深加工部分的高附加价值并没有完全获得。由于丝绸产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外贸等各个领域,我国丝绸产业在各个构成环节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之处,成为制约我国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此外,在国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阻碍下,我国丝绸行业的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好走1,2。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可持续性丝绸及丝绸文化简介丝绸是纺织品的一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

19、用了人造或者天然长丝纤维制造的纺织品,都可以成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特别称为真丝绸3。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真丝绸。丝绸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料之一,其优越性几乎没有其他原料可以匹敌。但丝绸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说易生折皱、容易吸身、不够结实、褪色较快等。四川、云南、江浙等地是我国丝绸的主要生产、加工以及出口的地区,尤其具有代表性。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历史积淀、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丝绸不仅传

20、承了东方内敛含蓄、清丽脱俗的风格,还发扬了西方的绚丽奢华、高贵优雅的特色,不论是奔放、奢华还是含蓄、简约,丝绸总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诠释的淋漓尽致4,5。丝绸行业出口贸易现状丝绸业发展成就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精髓,有着传承已久的历史。丝绸兼具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为农民致富、扩大就业、保护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涉及种桑养蚕农民达2000多万户,拥有丝绸工人100多万。2010年,全国桑蚕面积达1202.1万亩,蚕茧产量64.9万吨,生丝产量16.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7%、5.4%和30%。中国的茧、丝和坯绸产量

21、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70%和4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和丝针织产品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生丝和坯绸的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60%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极少数优势产业之一。其中,江浙两省是我国桑蚕传统产区,也是我国生产丝绸产品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江浙两省的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5A级以上高品味生丝产量占全国80%以上。江浙两省凭借其良好的桑蚕生产基础、现金的丝绸加工设备、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水平和适宜的自然气候等优势,生产出了在国际丝绸市场上占比较优势的中国丝绸精品。据2011年蚕业信息第23期“2010年我国真丝

22、绸商品出口情况”显示:2010年江浙两省真丝绸商品出口创汇18.39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量的55.28%。其中浙江省出口创汇13.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43%;江苏省出口创汇4.8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4.85%,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丝绸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3年1月至4月我国生丝出口共2260吨,累计金额12394.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数量增长1.1%,金额增长18%。2012年全国蚕丝的产量达12.6万吨,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占18.04%和11.48%,排名第三、四位,两省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2012年1月8月,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

23、大幅下滑,累计出口21.81亿美元,同比下降8.74%,其中蚕丝类出口4.37亿美元,同比下降8.29%。 2011年全国生丝出口共计7122吨,同比下降16.3%,出口金额达3.67亿美元,同比增长8.2%。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生丝出口数量可以看出,我国生丝出口数量起伏不断,但近六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并且2009年下降的幅度最大。除生丝之外,蚕茧和废丝也是我国主要的丝绸原料出口产品,而且出口量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我国丝绸原材料生产和出口的数量虽然还是很大,但是一直在逐渐下降,并且2008年和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降的幅度最大。近两年国际经济在逐渐复苏,但是数量仍在小幅度的逐

24、年下降,偶尔还有回升的情况。图1:全国生丝出口数量变化表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丝绸的半成品包括绢纺纱线、绸缎等产品。据统计,2013年1月至4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金额为32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2012年1月-8月我国真丝绸缎出口6.59亿美元,同比下降6.85%。 2011年1月至10月,我国真丝绸缎出口17589.8万米,出口金额为86438.18万美元,其中坯绸13541.15万米,出口金额为61161.73万美元。2010年绢纺纱线出口494.1万公斤,出口金额为10140.26万美元,真丝绸缎出口27626.5万米,出口金额为100441.2万美元,

25、其中坯绸出口金额为70474.8美元。2009年绢纺纱线出口673.1万公斤,出口金额为11740.83万美元,真丝绸缎出口26637.4万米,出口金额为78453.54万美元,其中坯绸出口金额为52873.25万美元。从这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真丝绸缎出口额从2009年到2011年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2012年出口额出现下降情况。而绢纺纱线则在2010年出现出口额下降的情况。造成有增有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产品价格的波动引起的。总之,我国丝绸半成品的出口量有增有减,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丝绸可以制成头巾、领带、服装等深加工成品。据统计,2013年1月至4月我国丝绸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为

26、479.4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012年1月-8月我国丝绸制成品出口10.84亿美元,同比下降10.04%,其中丝绸服装出口额为7.63亿美元,同比下降5%。2011年1月至10月我国丝绸制成品出口金额为148420.24万美元,其中丝绸服装出口额为99785.48万美元。2010年我国丝绸制成品的出口额为160377.85万美元,其中丝绸服装出口额为111208.33万美元;2009年的出口额为157931.37万美元,其中丝绸服装出口额为115505.39万美元。从这些数据看来,丝绸制成品的出口额要远远比丝绸原材料和半成品多的多。其中丝绸服装的出口额从2009年到2012年一直

27、处于下降的状态,而丝绸制成品的出口额却是先升后降再升,具有波动性6。丝绸产品主要出口市场2012年1月至8月,我国丝绸类产品出口市场按出口额大小位列前五名的是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我国丝绸向这五大市场的出口额合计占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的55.68%。2011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的前五大市场还是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和香港,占出口总额的56.31%。如下表,从2009年到2012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丝绸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就是这五大市场。第一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它所占的份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印度市场上出口额在起伏变化,2011年的出口额下降幅度较大。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意大利、日本和香港的

28、出口金额都是先增后减,同期比变化较大,所占比重变化则不大。虽然出口市场在总体上看来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太过于集中,55%以上的丝绸产品都往这五个国家出口,一旦这些国家运用一些经济政策等手段限制进口,那么我国丝绸出口贸易将会产生巨大的损失,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表1:2009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市场统计 (单位:万美元)2009年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出口金额64677.741273.423718.62316220640.2同比-17.49-26.7610.45-29.85-18.73所占比重22.437.15表2:2010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市场统计 (单位:万美元)2010年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

29、港出口金额65769.549360.133213.426003.222768.3同比1.6919.5940.0312.2710.31所占比重20.1915.1510.27.986.99表3:2011年1月-10月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市场统计 (单位:万美元)2011年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出口金额58295.435679.929983.824142.519722.4同比9.54-41.96-22.09-11.8678.08所占比重19.8312.141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度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结合丝绸产业的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的数据,我选择了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30、进行分析。TC 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指一国某贸易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 TCj=(Xj-Mj)/(Xj+Mj) ,它的取值范围为-1 ,1, 取值越接近0,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越接近1,行业竞争力越强3。由下表可以看出,2009年蚕茧、丝类、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的贸易指数都小于1,2010年除了蚕茧的贸易指数之外都是负数,并且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的值接近于0。这说明了我国主要的丝绸产品的竞争优势低于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蚕茧、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的优势指数上升,且接近于1,真丝绸缎商品和丝绸制成品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但是丝类的贸易指数在下降。这些贸易

31、指数说明我国丝绸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价格、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表4我国丝绸业产品贸易竞争指数产品出口额(万美元)进口额(万美元)贸易竞争指数年份200920102009201020092010蚕茧25.0889.6955.4829.05-0.3770.511丝类52164.861101.7164882.931966.56-0.109-0.282真丝绸缎78453.54100441.29781.6910516.3-0.1230.81丝绸制成品157931.4160377.96876.568953.28-0.0080.89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与意大利、印度丝绸情况的对比意大利

32、丝绸品牌产品与我国的对比意大利是欧洲地区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在二战之后已经逐渐放弃桑蚕的生产,转而利用本国的技术优势,发展丝绸加工业以及丝绸产品设计研究,从我国进口丝绸初级产品,加工出口高档次的丝绸产品,发展加工出口导向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意大利主要占据高档丝绸的市场,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丝绸品牌如华伦天奴、卡纳利、杰尼亚等。意大利在品牌上与我国丝绸产品拉开巨大的差距,真丝绸产品的价格高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510倍甚至更多。以丝绸服装为例,2010年意大利真丝服装每套平均在128美元左右,而同期中国的丝绸服装每套平均在14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高档真丝绸丰厚的利润,而我国恰恰在品牌这一方面欠缺许多

33、。如下表所示,这五个企业是我国2011年1月到10月真丝绸缎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出口数量大,但是单价最低的为每米2.9美元,最高也不过每米6.82美元7。没有品牌的支撑,我国丝绸产品只能在原材料市场占据优势,而无法在高端市场上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利润和品牌效益,只能在数量上取胜。表5:2011年1月-10月真丝绸缎出口企业统计(单位:万美元、米、美元)企业出口额占比出口数量单价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6685.57.73127331745.25浙江凯喜雅同创5091.45.89113156734.5山东海润3912.64.5364832446.03青海博宇纺织2628.23.0490546542.9

34、深圳华纺丝绸2364.52.7434693316.82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印度丝绸生产、出口情况与我国的对比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蚕茧、生丝生产国,也是蚕丝进口和加工复出口的大国。与我国一样,印度主要出口的丝绸产品也是原材料、半成品和中低端制成品。如下折线图,2010年印度生丝的生产量为19690吨,出口额为652.91百万美元。比2000年的生产量增长了近30%,出口额增长了61%,十年来一直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发展速度比较迅速。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生丝的产量虽然一直占据着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但是呈现逐渐递减的情况。而作为第二大生丝生产国的印度则是呈现逐年递增的生丝产量,逐渐吞噬

35、着世界市场份额。印度丝绸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丝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军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7,8。图2:2000年到2010年印度生丝生产量和出口额情况表6:中国、印度生丝生产量对比(单位: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产量份额产量份额产量份额产量份额中国13000084.4%1084282.7%9862081.2%10400081.95%印度1857412%1832014%1837015.1%1969015.5%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丝绸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比如化学行业的崛起,化

36、纤以及其他新型纤维产品的源源不断地涌现,使得原先的丝绸产品在纺织品高级消费领域独步天下的局面不再。还有,传统的丝绸业本身在产品和技术上的难题始终未能有效地克服,如“抗皱”问题,造成了整个行业在技术上和产品发展中的空间较小,这与其他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相比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一些传统产业的消失,是因为它本身在技术发展上已经达到顶点,从而缺乏新的发展空间。而丝绸却不是这样,在技术上仍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同时,我国丝绸产品的出口重点应由现在的初级产品转移到出口最终产品上来,提高产品品质,做足深加工,提高丝绸产品的附加值。丝绸业发展中不仅具有一般传统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还存在着这个行业中本身独有的问题,也正是

37、这样,对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我国丝绸产品的产量几乎可以垄断世界丝绸业,但是却无法主导国际丝绸市场。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我国丝绸业没有国际闻名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丝绸出口贸易想要可持续发展是很困难的。由于没有可以主导市场的品牌,无法在产品定价上获得话语权,我们的丝绸产品只能屈居二线,为他国知名品牌做嫁衣。而要想培养知名品牌,就必须有强有力的企业为后盾,支持品牌推广。而目前我国丝绸行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匮乏,无法在丝绸产品研发、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方面有所突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困局,中小企业维持着目前的状态,在国际市场上处

38、于低端的被动的地位,那么对于提升丝绸产品附加值、高端产品的研发以及品牌的发展就会很困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丝绸作为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没有世界知名品牌、产品档次不高、企业经营机制和创新机制不活等。因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丝绸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培育知名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影响丝绸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产业链联系不紧密从产业链的定义上来说,丝绸产业链是供应链理论在丝绸领域的具体体现。丝绸产业链是动态的,是终端需求所推动的。丝绸产业链将丝绸生产资料供应、丝绸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接成

39、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获得丝绸产品价值的增值。在茧、丝、绸、服装等产品链形成的同时,他们还共同形成了丝绸的产业链。这个链条不仅包括茧、丝、绸、服装等产品间的物质联系,比如从桑苗配置、蚕种生产,到栽桑、养蚕,再到鲜茧的收烘、缫丝、制绵、丝绸织造和茧蛹副食品加工,以及相关终端产品(家纺、服装等)深加工、储存、运输、批发、零售,直至最终产品的消费等各个环节,同时还包括产业间的组织联系,这涉及到养蚕农户、蚕种公司、丝绸合作经济组织、收购企业、缫丝企业以及终端产品的批发零售厂商、配送中心等各种经济实体和组织机构的相互联系9。图3:丝绸产业链图长

40、期以来,我国丝绸总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性商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整个丝绸产业链运行的稳定性较差,协调管理难度大,只要其中某一环节断开就会影响整个行业。同时,受出口贸易影响大,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如果企业之间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就可以使丝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运行,同时在原材料等资源价格上升的时候受益。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一方面,我国的茧、丝和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70%和4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生丝和坯绸的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90%和60%左右,为世界丝绸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41、献。然而,另一方面,原料出口大国却并非丝绸制品生产强国。与站立在产业链高端的意大利相比,这些数字带来的光辉迅即暗淡不少。意大利2010年进口丝质原料及产品数量约700万千克,金额约为4亿欧元,而2010年出口丝质原料及制成品数量约为460万千克,出口金额约为7.6亿欧元,约为我国真丝商品出口总额的2倍多,全年丝绸工业实现的利润率更是遥遥领先。缺乏竞争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次系统的论述了竞争优势的培育和竞争战略的运作技巧。要想构建强大而持久的竞争优势,关键之处是放弃传统上对初级产品和要素资源的依赖思想,大力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如果产业竞争力是建立在初级

42、与一般性生产要素基础上的,这种竞争力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别的国家踏上相同的发展阶梯,我国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只有获得技术、品牌等高级生产要素,才能对产业竞争优势起更大的作用,能带来产品更高的附加值10。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都适合丝绸生产。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非常适合丝绸原料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丝绸产业具有非常强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使得我国丝绸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比较优势、价格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 出口规模巨大的低价格丝绸产品就很容易遭受“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阻碍。我国丝绸业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的被动地位,虽拥有原料资源比较优势,但缺乏技术创

43、新能力,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明显缺乏“非价格竞争优势”。国际丝绸市场上一直有“中国的原料,意大利的商标,国际市场的价格”这样的说法。这说明我国虽然是优质丝绸原料的来源地,但丝绸产品却一直徘徊于低端市场。以我国丝绸强省浙江省丝绸服装价格为例,它仅为韩国产品的二分之一,意大利、法国的六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是我国丝绸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备的先进与否对丝绸商品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内的企业同国外著名企业在技术装备和工艺、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我国丝绸企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较低,自动缫丝机近年来发展较快、利用率较高,但仍低于日本、巴西等国的

44、水平。适合生产高档真丝绸的织机仅占织机总数的10%,远低于意大利、发过等发达国家60%的水平。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我国丝绸出口的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都比较低11,12,13。产品低端,过分依赖订单生产长期以来,江浙丝绸产品都是以订单贸易的形式出口,在知名的跨国零食集团和大型百货商场中,丝绸产品不是直接进入,而是通过中间商供货。这样的销售渠道人为割裂了制造业与商业企业的联系,造成江浙的丝绸商品无法自主进入国际市场。由于这种间接贸易,使许多企业往往习惯于“躺在订单上生产”,在参加各类交易展览会时,仅仅满足于有订单即可,小富即安、被动生产,而不是积极地推销自身产品和品牌,造成很

45、多丝绸企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知名度的现状。2012年湖州振翔丝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经理被采访时说到,生丝价格暴跌虽然是降低了原料成本,但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出口企业几乎拿不到订单,他们这些做代加工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们有100多台加捻机、 50台纺织机,目前仍有半数设备在运转,每个月的生产量保持在四五万米左右。“没有订单,生产的绸缎只能积压在库房。半年累计下来的库存至少有20多万米。”杨经理表示,我市有许多丝绸企业从年初到现在一笔订单都没接到,不少企业已经给工人们放了临时长假,“再这么下去,我们也只能停产放假了。”为了争取更多订单,一些企业之间不得不展开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致使原

46、料、中低档丝绸产品沦落到任人杀价的地步。过度内耗又使企业无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国际市场需求动态的敏感性和生产的创造力,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难以增加丝绸的消费总量,陷入了恶性循环。人才缺失严重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拥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丝绸行业人才,随着这一代人的逐渐老去,丝绸行业人才奇缺。原先由专业院校和骨干企业共同培养,现在这一机制已经废弃,由于行业前景不明,学校已不设专业,企业内也很少有人愿意钻研技术。再加上丝绸民营企业受资金、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的局限,造成企业给予员工的待遇低。甚至有些小型企业招聘人员不专业,在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情况下,管理

47、者对于招聘人才的选拔标准和对人才的判断上不专业,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丝绸行业各个环节都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研、产、供、销各个价值链都缺专业精英人才,久而久之,我国丝绸行业人才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面临内忧外患当前整个行业与大多数传统产业一样,都处在“资金荒、员工荒、订单荒;高税负、高成本、高风险”的困境之中。不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只能等死,而转型升级又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丝绸制造业艰苦,留人难,员工工资不断上涨,这些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外向出口量波动较大,内需一时又上不去,需求不旺。企业近年各项成本大幅上升,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工

48、资成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都在大幅提升,而产品利润的增长却是微乎其微,企业不堪重负14,17。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躲避风险,不敢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和推广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丝绸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波动对我国丝绸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丝绸产销格局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的丝绸产品供应基本完全依赖进口,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日本的生丝生产也大幅度下降,生产原料依赖进口。真丝织物的产量也逐年下降。巴西积极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发展桑蚕生产和制丝工业,已成为日本市场的原料供应国。意大利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丝绸织造和印染技术,是世界

49、上最大的有色织绸出口国。我国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丝绸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由于各项成本推高和我国丝绸的涨价,国际丝绸产业正在出现变化。突出表现是印度、泰国、越南、巴西、朝鲜以及中亚等国丝绸产业启动发展,在质量和数量提升很快,又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源要素价格比我国有较大优势,我国丝绸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局面。一方面,我国在品牌、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逊于品牌强国如意大利、法国;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方面逊于后起国家,很容易让丝绸产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尤其是印度,在世界银行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大力推广二化性蚕茧的生产,迅速提

50、高丝绸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丝绸生产国,成为我国强大的竞争对手。由此可见,今后我国丝绸业将面临诸多竞争对手和更为激烈的竞争。技术贸易壁垒的阻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传统的出口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制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得我国丝绸出口明显下降,行业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凸显,行业生产和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就丝绸出口而言,市场萎缩,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客户履约率降低,货款回收风险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状况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丝绸商品出口持续下降,降幅逐步扩大。2007年我国丝绸商品的出口额为36.1亿美元,同比下降2.8%;2008年我国丝绸商品的

51、出口额为34.9亿美元,同比下降3.26%;2009年出口额为28.9亿美元,同比下降17.49%;2010年出口额为29.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82%。从2007年到2009年,出口额逐年下降,其降幅不断扩大,虽然2010年有所回升,但对比以前还是下降很多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个国家都必须保护本国贸易,提升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加剧。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巨大,一旦多国对丝绸行业设置贸易壁垒,就会严重损害我国丝绸行业外贸企业的利益。近年来,在丝绸领域的出口贸易的限制从以关税为手段的贸易壁垒逐步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以及配额壁垒等手段。例如,有些国家修改

52、技术标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丝绸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比如说我国浙江丝绸出口量受到影响就是因为欧洲纺织品有关机构设立的纺织品染料法案,法案中对纺织染料规定十分严格,这就使得我国出口公司不得不在产品出口之前,在欧洲相关机构进行产品认定,承担了大量的检测费用和风险,使得我国丝绸企业利益受到损失。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别是比较大的。2006年浙江省遭遇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多达19起。据海关统计,浙江省出口的丝绸产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地区,而这三大经济体在技术贸易壁垒政策制定上具有长期的历史

53、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大部分高于国际标准,并积极运用技术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增强我国丝绸出口竞争力的对策从全局入手,做好丝绸产业整体规划政府肩负着振兴发展丝绸的全局规划,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的重任,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把握方向,把握路线,把握时机,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市场。必须坚持三大产业配套联动来促进丝绸行业全面更新发展,协调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优化整合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10,17。当前,首要是建立优质蚕茧基地,提高原料质量,调减缫丝总量,提高生丝品位。重点发展高品位生丝,高品质绸缎,高品质服装家纺,开发丝绸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如医药、保健、生物技术等,拓展丝绸在文化创意

54、领域的运用,如丝绸出版物、丝绸装饰画等。真正做好三大丝绸,即品牌丝绸、科技丝绸、文化丝绸。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条同样规格的真丝方巾,爱马仕、雅格狮丹等国际名牌的单品售价从1500到6000元人民币不等,而国内知名品牌凯喜雅的价格为600 元人民币左右。一些不知名品牌的零售价则在150元人民币左右。没有知名品牌使得丝绸在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创造具有民族特色丝绸的国际化品牌,要走进纽约巴黎时尚舞台,要消费者欣赏并认同我们。丝绸企业急需树立品牌第一的理念,丰富培育自主品牌的手段。第一,经营者与管理者需要树立牢固的品牌第一的观念,认识到创建品牌是我国丝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二,政府部

55、门需制定培育、扶持和保护名牌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技术监督、新闻媒体、商业部门的协同作用,加大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第三,以人为本,构筑丝绸产业“高端生产技术、高端文化内涵、高端人才团队体系”,以此来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大工程,除了需要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品牌战略,需要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道路之外,还需要更新培养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在丝绸“深加工”方面,我国丝绸企业要主攻中高档服装面料,增加针织品种,发展装饰性的产品和保健性的产品。要改进传统的真丝绸品种,如双绉、电力纺、斜纹绸、素绉缎、丝绒、绢纺绸,提高

56、印染加工深度,提高产品抗皱、耐缩能力,提高色牢度和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努力开发利用科技含量高的特细丝、蓬松丝、复合丝等差化纤维,以及包缠丝、疙瘩丝等各类真丝与其他纤维混纺、复合的新型原料,生产出质量和风格各异的丝绸产品;积极开拓丝绸产品新的消费领域,如将茧丝加工用于室内和汽车装饰、商品包装等;运用应用高新技术,发展卫生医疗、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丝绸新用途。同时,要积极扶植和发展中国丝绸名牌产品,提高中国高档丝绸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中国名牌丝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14,15,16。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对桑蚕也格局进行大刀阔

57、斧式的变革。截止2010年,中西部地区(不包括青海、西藏)桑园面积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0.1和23个百分点,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国幅员辽阔,除东部地区外,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也适合丝绸生产,这就为我国丝绸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西部地区蚕桑发展势头加快,特别是广西已取代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的江苏省。种桑养蚕业的地区间梯度转移趋势已经形成,“东桑西移”是我国丝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要顺势而为,深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加快中西部地区丝绸业发展步伐,建设中西部现代化、规模化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保障我国蚕丝的供应18。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蚕

58、业生产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成为我国新的蚕桑主产区。东桑西移工程不光是栽桑养蚕的转移,而是包括丝绸加工业销售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转移,要使整个产业链很好地衔接运作,不能忽略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的建设。中西部地区蚕业生产基础薄,技术经验少,在蚕区转移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急需借鉴东部老蚕区发展的经验 应在中西部地区打造若干个具有较高桑园管理水平较好的养蚕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的蚕桑生产基地,以稳定市场。增加科学技术投入中国是丝绸贸易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仅仅是在数量上的出口大国,出口的丝绸产品多数为中低档产品。制约中国成为丝绸强国的关键就是科技。中国的丝绸工业

59、在染整技术、新面料研发等方面与意大、日本等国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加大在这些方面的科技攻关对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丝绸产品的出口单价和丝绸行业的创汇能力,提升中国丝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丝绸业的科技创新,主要突出在丰产性能方面,兼顾优质性能,主攻产品是蚕茧、生丝、面料。为了促进丝绸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新产品的研发、丝绸终端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把丝绸作为一个系统的生物工程来抓,逐步调整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把实现产业最大综合效益作为科技创新追求的目标。在坚持基础研究的同时,必须调整力量,加强简易实用高效方面的科技创新。丝绸可以做防弹衣

60、、降落伞,做武装的铠甲,可以做医疗手术以及皮肤烫伤用的辅料,还可以用于药学研究等等,增加更大的科学技术投入来研究这些有市场的方向,并延伸大到无限,将这个目前还是空白的领域占领。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在丝绸产业链里,第一部分是原材料也就是鲜茧的流通加工,这里的价格和质量因素会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这就要求丝绸企业要从生产抓起,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生产基地,依托技术和农户的培育来降低风险和成本。最后一个部分是销售环节,制成好的产品,必须配套以良好的营销模式来推广。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创立高端民族丝绸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推广手段,扩大在同类商品中的市场份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