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案_第1页
《故宫博物院》教案_第2页
《故宫博物院》教案_第3页
《故宫博物院》教案_第4页
《故宫博物院》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宫博物院教案故宫博物院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寻读法、面试阅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2.学习按“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材料、仔细阅读局部、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六步骤完成本课阅读任务一。3.迁移有目的地阅读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务二。教学过程:一、出示游览路线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暑假里,国庆节,很多同学都出门旅游了,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老师在暑假里去了一趟贵州,这是我游览的路线图。我从成都东站坐高铁到达贵阳市,当天游览了市区的甲秀楼和黔灵公园。第二天驱车往东北方向,游览佛教名山梵净山。第三天往东南方向,去感受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镇远古城,然后向南参观了千户苗寨,

2、这是中国的苗族聚居地,品尝了那里的长桌宴。然后西南到达有地球绿宝石之称的荔波大小七孔,最后一站游览黄果树瀑布,回到贵阳市。在这张简易的路线图上有景点、线路和方向,我还标注了起点。我了解到国庆节很多同学没能出远门,今天我们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去北京参观故宫,大家齐读课题。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走,我们出发了!二、学习用“六步法”完成任务一1.播放故宫视频,欣赏了这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走进去一睹它的美,但参观前我们需要设计好路线图,这样才能玩得更有意义。请大家读第一个任务。2.为完成这个任务,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自读提示一,再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生读

3、。3.谁来分享这四则材料所讲述的内容,生汇报。那哪几则材料是我们画路线图所需要的呢?生答,师板书(一景点三出入四平面图)4.为了画出路线图,我们锁定了一三四则材料。请大家读自读提示二,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将材料一和材料四结合起来阅读,每读完一段,就圈出景点,然后在材料四中找到相应的景点,这样故宫的整个布局就装进你的脑袋里了。学生五分钟后汇报自己提取的信息。5.提取这些信息后,大家可以画路线图了,路线图上应该画出什么呢?(板书:景点线路方向)出示ppt,现在用两分钟时间画出路线图。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你设计的路线图,最先尝试的同学离成功最近哦!(通过你的介绍,我非常明确我的游览路线了,谢谢你!还有没有

4、不一样的路线?)6.我们完成了第一个阅读任务,回顾一下我们的步骤和方法。第一老师先让大家明确了阅读任务,然后迅速浏览全文,锁定了一三四则材料,再仔细阅读局部,最后画出了路线图。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三、练习用“六步法”完成任务二(迁移)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第二个任务,时间8分钟,开始。每人先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四、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谈)2.老师小结: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再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完成阅读任务,这是我们要掌握的阅读策略,也是本单元我们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故宫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它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美,我们下节课再来感受它的美。下课!板

5、书设计:故宫博物院阅读步骤:阅读方法:1.明确阅读任务寻读法2.快速阅读全文面式阅读法3.锁定相关材料跳读法4.仔细阅读局部提取关键信息5.筛选相关信息6.完成阅读任务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阅读步骤和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肯定是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需要在学习这个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再不断地运用。之前在磨了课后才发现其实应该选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然后把这个有目的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再借助后面几篇课文来反复运用,这样就能达到融会贯通,按照教材编排来说,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应该用来练习的。这篇课文是出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要引导学生学习

6、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这是部编版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的单元内容。第一次是三年级上册,教学生会猜测,第二次是四年级上册会提问,第三次是五年级上册教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这种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是以前北师大版没有的,在教这样的单元时我思考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安排这几个阅读策略单元?2.这几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是什么关系?3.其他单元不教阅读策略吗?思考了这些后,我明白了这个单元重在通过课文教方法,所以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其它单元,不能按照常规课文那样解决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那样的流程来上。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7、课上我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寻读法、面式阅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学习按“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材料、仔细阅读局部、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六步骤完成本课阅读任务一。迁移有目的地阅读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务二。遵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迁移的规律。这个单元的教学强调不让学生提前预习,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习得方法,然后实践迁移。路线图听起来简单,但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拿到四则材料非常陌生,对于画路线图无从下手,要么照搬材料四的平面图,这样其实就违背了通过课文来教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初衷。下次遇到没有图的材料就会束手无策。所以我采用出示贵州旅游路线图

8、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明确简易的路线图是怎样的,再进入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与其它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课文需要反复、多次地阅读。为了体会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阅读材料选择的不同、阅读方法选择的不同,课文的学习就不能一次完成。学生每带着一个目的阅读,都需要再回到课文中,选择各自对应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成相应的任务。所以这堂课有两个阅读任务,每次方法会不同,而且完成第一个任务出现了两次自读提示,都属于带着不同的要求在读。故宫博物院教案2一、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

9、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欣赏一段录像,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说说观看后的印象。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2、整装待发读准字音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及事物特征。故宫之旅俯瞰 速读课文,标记游览路线、宫殿方位及名称。故宫建筑群给作者的突出印象是什么?4、重点分析课文5-8

10、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故宫之旅近赏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1)太和殿如何体现故宫建筑群的三个特征的?浏览课文,提取信息。(2)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3)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4)假如有一个外国旅游团正想参观太和殿,询问你参观后的印象,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5、故宫之旅细思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有困惑吗?没有困惑,是否证明有所收获呢?6、清点行囊(屏幕显示)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习本文后的启示:1抓住说明对

11、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7、旅行日记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的学校,就如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一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做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故宫博物院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功用特点。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学习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有关下列图片的故事吗?二、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

12、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三、作者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他

13、是当代的作家。四、预习生字词金銮()殿蟠()龙鎏()金琉璃()藻()井鳌头()上谕()傀儡()中轴()线修缮()击磬()诏()书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缭绕:回环缠绕。错综:纵横交叉。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五、初读课文抢答下列问题1、故宫博物院座落在哪里?2、“三大殿”具体指哪三座大殿?3、皇帝在哪座大殿举行登基大典?4、雍正后,封建学子的最高级考试在哪座大殿进行?5、“后三宫”具体指哪三宫?6、文中说故宫建筑有哪些特点?六、研读课文1、假如你要由天安门到神武门,要走哪些门,哪些大殿?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写故宫示意图。本文作者是按

14、什么方向介绍故宫的?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七、精读课文1、这么多的建筑,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重点介绍的是哪一处?2、在介绍太和殿时,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立足点是什么?立足点的选择根据方位词来确定,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八、学有所得1、介绍说明事物时怎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2、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上有什么启示?故宫博物院教案4认知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技能目标: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择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与层次安排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15、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说明文空间顺序立足点的确立以及具体空间顺序的方位词的把握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图同学们,知道这是中国哪个旅游景点吗?对了,这是故宫,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居住的地方。它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听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很想到故宫一

16、游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故宫,去深入了解故宫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作者)投影学习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和总分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选择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与层次安排的方法。三、本文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来在地理知识杂志刊载,选入教材时作了部分删改,可以看作一篇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现在请班上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的一位同学来当播音员为大家播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合上书本边听播音员读课文边看屏幕上投影图片。(播音员读到课文的景点时教师投出相应景点的图片)四、学生默读课文,按课文的说明故宫布局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之后

17、,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故宫布局图五、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空间顺序。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时间变化介绍说明事物的是时间顺序;按空间的位置关系来说明事物的称之为空间顺序;按推理来体现事物内部联系的是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一座或很多建筑物时,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

18、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六、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老师提问:作者重点介绍了故宫的哪个宫殿?学生回答:太和殿。老师提问:课文哪些段落是介绍太和殿的?学生回答:5、6、7、8段。阅读太和殿部分,探究下列问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和殿

19、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详细介绍?3、太和殿的主要的装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装饰物?明确:(一)、学生阅读太和殿部分,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和殿的?说明顺序怎样?教师步步引导:1、第5自然段是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说明了太和殿的高、面积、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圆柱、窗、门、台基。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说明顺序。明确:从上到下。提问:这些是介绍太和殿的什么呢?明确:外观。引导学生找出介绍太和殿外观的立足点。明确:太和殿前的台基上。归纳:阅读按空间顺序写的文章,要求:1)具体介绍了哪些事物;2)具体的说明顺序怎样;3)介绍了哪一

20、方面的内容;4)立足点在哪里。学生仿照第五段的分析,自学第六段。学生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小组讨论,通过提问完成:1)事物;2)具体顺序(要求在书上圈上方位词)3)内容;4)立足点明确:方台、宝座、龙屏、柱、蟠龙;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再向两旁介绍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导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中心点向周围展开,介绍上部装饰;介绍的是内景;立足点是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介绍那么多的事物,哪个介绍得最详细?明确:龙。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明确: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是突出皇权的威严。第七自然段,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明确:位

21、置。提问:太和殿的位置在哪里?明确: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提问: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明确:为了突出皇权。提问:第八自然段,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明确:作用。提问:太和殿有什么用呢?明确: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小结:可见,作者写故宫博物院着重写了太和殿,从文章的剪裁角度来看,属于详写。板书(投影片出示):太 和 殿第5段(外观) 高 屋顶 上 圆柱 外面积 殿檐 窗额枋 门梁柱 下 台基第6 段(内景)(正中)方台(上面)宝座(背后)龙屏(两旁)柱(顶中)蟠龙 内第7 段(位置)中轴线第8 段(用途)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

22、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二)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详细介绍?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三)、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七、学生谈谈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小练习: 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按空间顺序写,400

23、字左右。提示:1、空间顺序怎样安排应考虑清楚;2、重点介绍哪座建筑要心中有数。故宫博物院教案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了解故宫整体特征和文章的结构。二、过程和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学重点: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教学难点: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教学时数:第一课时一、 解题导入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国的首都是哪?(北京)对,是北京,那里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明清时代也是封建统治者的最高权力中心。封建统治者们就在北京建起了代

24、表皇家权威的紫禁城,现在叫做“故宫博物院”(板书)。为什么叫做故宫博物院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已经过去了的,今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二、理清顺序1、简介说明顺序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故宫里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作者怎样才能向读者说明白呢?这个就涉及到说明顺序的知识。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说明物体的结构,注意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语。(内外、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因为所以、因此等)2、课堂活动A.速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练习一的图表。B.每组选一代表到黑板填写,每填对

25、一个序号得一分,最高为18分,得分最高的组胜出。C.选定两个学生参与评分,统计得分,胜出组以热烈掌声鼓励。端门 午门 西华门 东华门 神武门 西华门 角楼 金水河 汉白玉石桥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白石台基 乾清门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3、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根据以上图表分析,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是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呢。明确:空间顺序。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出来是广场,广场以南的建筑称为“前朝”,以北的叫做“内廷”

26、。 “内廷”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三、掌握特征,理解结构1、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说明特征,那么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又是怎样呢?(集体朗读1、2段,找出表明特征的一句话)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2、文章开头就总说了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说明文结构:一是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二是递进式。明确:用了总分式中的总-分-总。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沿着从南向北的

27、中轴线进行介绍,从午门一直到神武门。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的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四、活动与探究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五、课堂小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色,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板书:故宫博物

28、院黄传惕(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具体 前朝(三大殿)(310) 外形 太和殿内景 中和殿位置 保和殿用途(11)承上启下内廷(1215)后三宫御花园(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空间顺序(由南向北)故宫博物院教案6师:在中国的名山达川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生,长城,乐山大佛呵呵,时刻不忘我们的家乡啊!生:少林寺 武当山师:就北京而言,还有生:故宫。师:对啊,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

29、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师:说到故宫,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以我所了解的故宫为话题,给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故宫。生:我听一个朋友说的,故宫有玖千玖佰九十久的房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一个吉利。师,呵呵,就是常常久久,九是中国人眼中最大的数字,还有长久的意思。师:还有哪些同学?生:故宫师紫禁城 墙是紫色的 闲杂人等不得入类师:我们举举手,哪些同学去过故宫啊?很多举手,生:我抒发一下感想,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水缸,让我对八国联军很痛恨。生:九龙璧很好看。师:嘿,还真巧,恰好有同学把九龙璧的照片照了下来

30、,还给我们带来了地图,同学们传看一下。生:很庄严,很肃穆,有一种皇家的尊严。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注意文中的方位词语共有16段 (朗读分工)生齐读。读完后,同学们读的是升龙,降龙,朝阳 对两个多音字的认读。关书, 注音 时间 两分钟相互交换,订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完毕,全对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举手问一个同学,错了一个,蟠错了,我写成了一声,又一个学生也是如此,师:哦,这个字我们要注意 刚才让大家找方位词,大家找了哪些?生:东门 西门 北门 两旁 中央 周围 向南 往北 中间 上 后面 正中其他同学在书上勾画。师:为什么要找出来:因为是空间顺序师,那我们不急于来说空间顺序,我们先来看

31、一下路线图:大家合作一下,分小组,生相互合作,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故宫示意图上填充。写完了,老师帮助同学们整理了一下顺序好,下面我们进入故宫博物远的网址,故宫博物院总说我带大家游览一下,游览线路,太和门,非常雄伟壮观 再看下金水河 广场 汉白玉石桥,师:大家看铜狮 什么表情?生:很威武。师:起什么作用?生:守护。师:接下来到太和殿这是内景,红色的是什么?生:朱膝的宝座。这个是什么?生:藻井。师:注意看天花板,上面有什么?生:彩画。师:书上写的是什么颜色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生:斗拱 大殿内的天花板,也有贴金的彩画、铜鹤、还有铜龟。师:这个是什么?生:鳌头,书上在第几自然段?生:六段,还有第四段。

32、师:作用是什么?生:排水 既起装饰作用,又有排水作用。师:更精妙的是鳌头里面还有一颗珠子。师:我们再到中和殿看看,这是外景,中和殿的作用是什么?生:皇帝在里面休息的地方。师:这是内景,里面有什么?生:龙屏。师:我门再到保和殿,呵呵,有没有走丢的啊,生齐答: 没有师:这里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啊?生:殿试的地方。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师:注意这有一个广场,前朝,后庭的分界线。乾清宫,这是乾清们,乾清宫给我们影响特别深刻的是正大光明四个字吧,很多影视中都能看到。交泰殿,这里是皇帝放玉玺的地方。紫宁宫, 皇帝大喜的地方。御花园中有多少座假山 不大,但是斗不重复,亭台楼阁,象我们的苏州园林啊继续往前走,

33、神武们,现在我们就浏览完了故宫,最便捷的路。师:很显然,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以什么为点?生:中轴线。师:对了,说明有哪三种顺序啊?生:时间、空间、逻辑。师 对三种顺序简单介绍。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生: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师:它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区别于其他说明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生齐答。师:对,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有几个词语我们要特别画下来 到底独特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下权威的结果:中分中北京的历史 特点 一二段总写 315段 太和中和饱和16:令人惊叹的杰作对故宫作故作中的介绍,概括艺术特点。师:分写的哪些是重点内容?生:三大殿。师:三大殿中详写了哪一个?生:太和殿。师

34、:具体是哪些段落?生:567段是详写。师:第五段写太和殿的什么?生:外观 师 画出表现外观的词语生: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师:六段写什么?用词语概括。生齐答。师:第七段写什么?生:太和殿的位置。师:第八段写太和殿的?生:作用。师:那么这些又是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生: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师:怎么会是逻辑顺序?生:从外写到内。师:从外到内是什么顺序?生:哦,应该是空间顺序。师:对,空间顺序。接下来,老师让大家找立足点,方位词语 提示怎样去理解和把握空间顺序。师:为什么要详写?生:起代表作用 有象征意义师:有什么象征意义?生:天子借助这些建筑来显示它的威严。师:文章还有一个重点,写到了很多有龙的句子,读一

35、下吧。生 雕金蟠龙,升龙,降龙,等等。师,为什么写这么多龙?生,突出皇帝的尊严。封建统治的中心,为封建统治服务,一朝一代的皇帝都把自己挡作是龙的化身,是皇权的象征。师,下节课我们用空间顺序,详略结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学校还可到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故宫的有关资料。故宫博物院教案7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三、学习方位词。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学习方位词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

36、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金銮()殿 蟠()龙 鎏()金 玉玺() 妃嫔() 湛()蓝上谕()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击罄() 诏()书2.解释黑体的字: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2

37、.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根据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

38、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写太和殿: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

39、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

40、;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明确

41、: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4.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6.课堂练习:(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42、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故宫博物院教案8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

43、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四、教学时数: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金銮(lun)殿 蟠(pan)龙 鎏(li)金 玉玺(x) 妃嫔(Pn) 湛(zhn)蓝上谕(y) 傀儡(ku li) 翊(y)坤宫 修缮(shn) 击罄(qng) 诏(zho)书2解释加点的字: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44、)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2224

45、):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师生讨论后明确:写太和殿: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7段:写建筑

46、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47、(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

48、说明。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49、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6课堂练习:(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规模(宏)大 庄严肃(穆) 大肆挥(霍)重重殿宇 举世(闻)名 (焕)发光彩 烟雾(缭)绕 腐朽昏(庸) 龙凤(呈)祥 池馆水(榭)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主谓短语(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

50、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板书设计:总:位置 、整体布局、总体特点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故宫博物院教案9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

51、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二、 课文研读(一)第三四段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三

52、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建筑精美宏大壮丽 宏大壮丽三、 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明确: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二)第6段

53、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3.本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明确:1.着重描绘内部装饰,突出的特点是用“龙”做装饰。皇帝自命“真龙天子”,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也突出皇权的威严。2. 介绍建筑物的特点,适合用空间顺序介绍,还要找准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本段有两个立足点,第一个是朱漆方台,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第二个立足点是雕金蟠

54、龙,方位词有周围、下面。3.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造型的,具体来说是由外到内、由中间到两旁、由上到下。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4.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列举了朱漆方台上雕龙宝座、雕龙屏、盘龙金柱,中央藻井上雕金盘龙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表现出太和殿内饰的庄严富丽,更容易理解;本段的摹状貌描写殿内龙的各种各样的造型姿态,显得更加直观形象。(三)第七八段1.太和殿位置在哪里?用途是什么?2.第八段提到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

55、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明确:1.位置:中轴线上; 用途:举行重大典礼2.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3.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四)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明确: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五)第12-15段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1. 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

56、,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2.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 御花园;打比方。(六)第15段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课堂小结: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游览故宫的话,你就可以很自

57、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三、知识巩固1.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说明结构总分总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2.说明方法: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

58、龙的姿态。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四、文本延伸写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五、布置作业:试着写一篇小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注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字数在300字左右。故宫博物院教案10【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重点词的词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3、 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

59、当的写作技巧。(二)情感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老师:幻灯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是模仿北京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故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

60、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 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