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上期中物理试卷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B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未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引起误差D选用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下面所列出的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dm B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 110km/h C 70dB 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休息D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 37C 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

2、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 3.6km/h,乙是 1m/s,丙是每分钟走 60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B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D经过 2 分钟,乙和丙相距 2m 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

3、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行驶C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后退D甲、乙两车在 2030s 内平均速度相等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D以上方式都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

4、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相同B甲、丙的音调相同C乙、丁的响度相同D甲、丁的音调相同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熔化吸热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汽化吸热C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汽化放热D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凝固放热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图乙是将装有

5、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B图甲中第 15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C图乙试管中冰的量会增多D图乙试管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降低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升华B戴眼镜的人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模糊 液化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汽化D -10C 的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 熔化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C,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

6、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如图所示为检测视力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的“视力表”比身后的视力表要小一些B镜中的“视力表”实际上是身后视力表的实像C检查时,该同学眼睛到

7、镜中“视力表”的距离是 5.0m D为了让学生看清视力表,应用灯光照亮身后的视力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太阳光射进树林B.手影的形成C.雨后彩虹的形成D.利用镜子扩大视野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当他从一盏路灯下经过时(如图所示),他看到自己影子的将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2022 年 9 月底印尼发生的地震海啸给当地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振动频率低于 Hz 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在搜救时用到的声波生命探测仪是一种利

8、用声波传递 的救援装备。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 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 650C 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是因为发生了 的物态变化。过一会儿,“白气”消失了,这是发生了 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S 为发光点 S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若 S 发出的一条光线 SO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P 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 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

9、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华利用长钢尺(50cm)进行实验,他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没有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钢尺的振动的音调太 (高/低)。我们比较容易通过听声音分辨出实验时所用的尺子是塑料尺还是钢尺,是因为它们振动时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如图,是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 如图甲所示,小燕同学测得小车运动的距离是 cm;停表(如图乙)的示数为 s。(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

10、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通过实验发现,上半段路程 S2 的平均速度 整段路程 S1 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小燕在小车已经下滑后才开始按表计时,则测出的全程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如图所示是小张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 M 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 E 、 F 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 F 可绕接缝 ON 转动。(1) 用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选纸板的好处是利用 显示光路以便全班同学观察。(2) 将右侧纸板 F 沿 ON 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 F 上 (填“能”或

11、“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 (“存在”、“不存在”),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3) 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后,反射角会 (填“变小”、“变大”、“不变”)。张同学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了多次实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 A 、 B 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 A 、 B 装置)(1) 小刘同学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安装顺序, 更合理。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2) 该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C。(3) 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

12、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 (选填“A”或“B”)装置;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C 所示的 a 、 b 两条曲线(a 表示乙组的,b 表示丙组的)。由图象 C 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 (填“相同”或“不同”),烧杯中所装的水量 (填“相同”或“不同”)。图 (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特点。以动车车次 D3018 为例,此趟车从上海始发,途径南京等地,到达终点站武昌站,部分具体

13、行程见下方的列车时刻表。 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上海始发站09:500南京12:0212:11301合肥13:1913:21457武昌16:11终点站841 (1) 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2) 今年中秋节,小伟乘坐 D3018 回鄂州老家看望父母,小伟的哥哥当天开小轿车到武昌站接他回家,哥哥在 15:30 经过某个交通指示牌驶往武昌站。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哥哥能在 D3018 到达武昌站之前到达吗?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一辆汽车静止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从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测速

14、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共用时 1.8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求:(1)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m?(2) 一段时间后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从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8s;隔了一会,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从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6s。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长?(3) 利用超声波声呐 (“能”、“不能”)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答案1. 【答案】A【解析】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

15、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A正确;B、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2. 【答案】B【解析】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故A错误;B、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 110km/h 左右,故B正确;C、 50dB 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休息,故C错误;D、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 20C 左右,故D错误。3. 【答案】D【解析】AB. 开始小强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强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错

16、误;C. 小强乘坐的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如果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小强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D. 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4. 【答案】D【解析】甲:3.6km/h=1m/s,乙:1m/s,丙:v=st=60m60s=1m/s,甲、乙、丙的速度相同,故同时登上山顶。5. 【答案】A【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甲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v甲=s甲t甲=20m5s=4m/s;乙的图象是 v-t 图象,速度不随

17、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 v乙=6m/s;丙的图象是 v-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 v丙=4m/s;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乙的速度最大;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运动,故A正确,BC错误;经过 2 分钟后,乙、丙相距:s=(v乙-v丙)t=(6m/s-4m/s)260s=240m,故D错误。6. 【答案】D【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速度是一个定值,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其速度不断变化,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CD、由图示可知

18、,在 020s 内,乙车的路程小于甲车的路程,由平均速度公式 vst 可知,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的小,在 2030s 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 300m,由平均速度公式 vst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在 3040s 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由平均速度公式 vst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开始一段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后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先向西行驶后向东行驶,故B错误;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先前进后向后退,故C错误。7. 【答案】C【解析】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

19、. 【答案】C【解析】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9. 【答案】C【解析】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A错误;B、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

20、粒跳动,故C正确;D、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10.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丁偏离原位置的远近不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11. 【答案】B【解析】如图,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电冰箱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把冰箱冷冻室内热带走;制冷剂气态进入散热片,气态的制冷剂

21、变为液态的制冷剂,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把冰箱内热散失掉。12. 【答案】C【解析】AB、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 -2C 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从 10min 开始凝固,凝固点为 -2C,到 20min 结束,所以第 15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B错误;C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C,而该物质正在熔化时的温度是 -2C;因此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因为还是混合物,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2、不会降低,故C正确,D错误。13. 【答案】D【解析】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故A的对应正确;B、戴眼镜的人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模糊,是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为小水滴;故B的对应正确;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是水汽化为水蒸气;故C的对应正确;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的对应错误。14. 【答案】D【解析】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D。15. 【答案】A【解析】水汪塘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泥土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人迎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

23、进入人眼很多,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少,所以感觉镜面反射亮;人背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没进入人眼,而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一些,所以感觉漫反射亮。故选:A。16. 【答案】D【解析】AB、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镜中的“视力表”与身后的视力表大小相同,并且像为虚像,故AB错误;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 2.5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 2.5m,而该同学距离视力表 2.5m-0.4m2.1m,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2.5m+2.1m4.6m,故C错误;D、人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或反射光,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为了让学生

24、看清视力表,应用灯光照亮身后的视力表,故D正确。17. 【答案】D【解析】太阳光射进树林、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错误;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镜子能扩大视野,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18. 【答案】D【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人在远处时,影子区域较大,人在灯下时,影子较小,故人从图中位置经过路灯时,影子是先变短后变长。19. 【答案】次声波;振动;信息【解析】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频率要低于 20Hz,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搜救时用到的声波生命探测仪接收声音可判断人

25、员的位置等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0. 【答案】压缩体积;液化;汽化【解析】(1)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的;(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滴,浮在空气中;过一会儿,小水滴吸收热量,由液态重新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所以“白气”消失了。21. 【答案】【解析】作出像点 S 的物点 S,连接 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 O,再连接 SO,画上箭头,如图所示。22. 【答案】响度;音调;低;音色【解析】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

26、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没有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有可能是振动太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频率小于 20Hz,没有在人的听觉范围内;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容易通过音色分辨出实验时所用的尺子是塑料尺还是钢尺。23. 【答案】(1) 47.0;337.5 (2) 时间;大;小于;偏大【解析】(1)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所以小车运动的距离:s=47.0cm;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0.5min,指针在 5min 和 6min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 0.5s,而大盘指针在 37.0s,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

27、37.5s=337.5s。(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较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已经下滑后才开始计时,说明测量的时间偏小,由 v=st 可知,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计算出的速度越大,因此测出的全程速度会偏大。24. 【答案】(1) 光传播的路径;漫反射(2) 不能;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 量角器;变小;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

28、结论具有普遍性【解析】(1) 用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光传播的路径,选纸板(较粗糙)的好处是利用漫反射显示光路以便全班同学观察。(2) 将右侧纸板 F 沿 ON 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仍然存在,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 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量角器;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后,入射角变小,故反射角也会变小;张同学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了多次实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25. 【答案】(1) B(2) 液体的热胀冷缩;97 (3) B;相同;不同;D 【解析】(1) 实验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