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_第4页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这次西部开发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开发的同时必须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这包含着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也包含着破坏生态环境恶果的惨痛历史教训。在开发之初,深刻认识西部环境特性, 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 确定正确的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原则, 对避免开发中产生新的环境破坏,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将是至关重要的。一、西部面积辽阔, 生态多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重庆十个省区市,约占国土面积的 52%,人口的 23%。如果加上内蒙、广西,则

2、占国土面积 68%,人口的 25%。这里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有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山地的各种植被;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原、荒原沙漠的各种自然景观;有多种此处独有的珍稀奇特物种。西部各地不仅地貌形态、 自然景观各不相同, 社会经济开发程度也大相径庭,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清主次,择要而从,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标,产生出预期的效益。这既是国力所要求,也是经济规律所要求。由于西部面积辽阔,交通不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尚缺乏开发的条件和适宜的开发方式。因此,对

3、于一些重要的、敏感的区域必须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 实施抢救性保护或强制性保护,如对具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地区、 江河源头区, 以及其它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或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地区; 对一些目前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一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特别县,以发挥其生态功能,作为构成重建山川秀美的基础;对于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开发条件的地区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区, 同时开征资源开发生态恢复补偿费,使之在开发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建立水资源费和水资源保护节约奖励费制度,以促进节水社会的形成。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初级生产力低下,目前尚不能容纳较多的人群,必须坚决杜绝盲目的移民开发,坚

4、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我国西部处于平均高程800-2000 米和 2000-4000 多米的两大台阶及其衔接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任(eeotone) ,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也有抗干扰能力差、破坏后难于恢复的弱点,也是我国环境灾难,如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霜冻、冰雹、大风、干旱、洪水、雪崩、冻土、森林火灾以及病虫鼠害等最严重的地区。除了少数小块地区之外, 大部分土地农业生产潜力在 50 公斤 / 亩以下,仅相当东南沿海平原地区的六十分之一。 由于自然生产力低下, 目前环境人口容量很小。 黄土高原区每平方公里以 7-8 人为宜,西部荒漠草原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力不会

5、超过 2-3 人。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大量人群的盲目流入。 中外开发历史证明,单靠移民开发没有成功的。日本从明治维新第 2 年(1869 年) 开始北海道的移民开发,直到 1995年北海道仍然是日本最落后的地区。巴西为了开发中西部, 不惜将首都从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迁之内地巴西利亚,并以纵贯全国的公路带动城镇进行移民开发, 结果也是失败的。 中国从明清就开始在西部边疆屯垦戍边,开发建设达数百年之久,而西部落后依旧。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西部无论是瑰丽多姿的热带风光,还是苍凉悲壮大漠风情,都是亿万年然神奇造化之工赐予人类的财富。它们将以其稀有性、 濒危性、特异性而身价与日俱增,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其经济前景也是必然的。从发展的观点看,稀有、濒危、特异的环境资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见稀缺,对它们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特别是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与领头地位的确定,生物资源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优先考虑稀有、濒危、特异经济资源的保护。反对急功近利,立足长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对脆弱的西部环境尤为重要。对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的地区来说,情况不清,没有把握时,维持现状是最好的保护。西部一些脆弱的生态环境至今未被破坏,人口少以及人类活动少是重要原因。三、坚持开发保护,保护为开发的总原则,摒弃旧的落后的传统作法,代之以高技术为支撑, 市场经济为导向的

7、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思路。在近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始终存在。不平衡现象不仅显示在不同的地区, 也显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说明自然环境与时代的主体经济形式和主体经济要素之间有着某种适应。据有关方面研究,中国各地的猿人与智人的栖息地均具有明显的围合特征和地带交错的边缘特征, 以适应他们微弱的生活能力和生产水平。农业文明往往发生在大江大河的平原流域, 和农业文明同时的牧业文明则都发生在北部草原。 到了商品时代, 繁荣首先在城市和港口出现。工业革命之后,体现技术的工业、城市、交通、市场等因素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于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也由内陆平原向沿海、沿江、沿边地区转

8、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也由内陆平原向沿海、沿江、沿边地区转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的贫富逆转,差距日大, 就是经济形式对地域环境选择的最好例证。经历了农业、工业时代以后仍然落后的西部,向我们只说明一个问题:西部开发与保护必须摒弃不适合新时代主体经济的旧的、落后的传统作法。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强与弱,优与劣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譬如西部沙漠地区,从生态的观点看,沙漠是最不适合生产存在的地区, 因为没有水, 但是沙漠地区并不缺少生命所必须的光和热, 缺少的仅仅是水。 如果通过高技术解决了生命所需要的水,由于没有污染, 沙漠将会变成生产力最高的绿色产业基地。再如荒漠草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唱出了西部苍凉悲壮的荒凉美, 也唱出了荒凉的价值。 荒凉也有价值,特别是当人们整天生活在越来越多的人工建筑和人工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