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_第1页
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_第2页
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_第3页
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_第4页
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从北京721事件说起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第一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引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中国正处于一条城市化的高速公路上。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20

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左右。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60%。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中国可能只需要30年。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按照现有城市化速度,社会消费的总水平可以从现在的10万亿级上升到20万亿级,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会维持20年。扩大内需,就要通过城市化把农民变成市民,通过创业把就业者变成创富者,通过经济服务化培植大量的 “白领阶层”,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质量不高的表现从宏观层面来看,城市化的质量不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口,1.

3、6亿多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仍然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二是布局的混乱。三是重数量,不重质量。质量不高的表现一是人口,1.6亿多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仍然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没有享受或者没有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应该有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低保、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如果扣掉2亿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化的人口,中国实质的城市化率只有36%。质量不高的表现二是布局的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城市不顾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盲目地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这样使全国大跨度的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水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目前657座城市400多座城市是缺水的

4、,必须依靠地下水维持生产生活,其中110座属于严重缺水,严重缺水就必须靠超采地下水维系生产生活。当然地下水是可以采了,但是地下水如果过度超采会带来地面沉降,现在我们地面沉降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大,最近国土资源部做了一个规划正在采取措施治理。质量不高的表现三是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中国现在需要积极推进的不是产生各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半城市化”、“伪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等病态的城市化,而应该是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在城市化率超过50%以后,城市化的重点更不能是规模扩张,而应是质量提升。世界银行提出了“智慧城市化”的概念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提出了“智慧城市化”

5、的概念,认为促进经济持续、高效增长,城镇化不仅要快,更要“智慧”。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智慧的城市化既能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医疗、教育、交通、水、能源等,也能以合适的方式和价格鼓励对这些服务的高效使用。世行对中国“智慧城市化”的政策建议提高城市的财政实力,减少城市之间资源分配的较大差异;抑制城市空间扩张,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加强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有效、良好的城市治理;推进政府把城市建成知识中心与创新孵化器。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座百万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将使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3倍。六大

6、挑战等待跨越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50%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也有新的城市化隐患随之产生,各种“半城市化”(或称“伪城市化”)现象层出不穷。下列挑战不可避免: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从现在起到205

7、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即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年的水平上降低一半,而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要全面达到城市的能源清洁化并逐步将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四分之三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都是严重挑战加速城市生态环境转变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城市化的压力。到2050年前后,中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投入,大约在40万

8、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001年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只有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平衡加速不同地区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和地区内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并最终达到克服社会的二元结构,实现国家整体的共同富裕,是长期任务。国家信息化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目前,中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公共交通】 承载力指数上涨幅度居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

9、市交通越来越繁忙,道路负荷日益加重,交通拥挤、道路堵塞、行车混乱等问题也越发突出。调查表明,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路段和90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我国铁路密度为美国的1/3,日本的1/5,俄罗斯的1/3;公路网密度不足美国和印度的1/5;机场的密度是印度的19.2,巴西的15.9。交通拥挤、时间延误、效率低下、油费上升、废气增加,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而且也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据首经贸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祝辉博士介绍,从2000年至2009年,北京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负荷随着时间的增加,在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这一指标上,北京市2010年承载力指数为2

10、.0408,2009年为0.2491,两年间承载力指数上涨了1.7917,压力最大。这说明随着北京市人口的增加,公共交通车辆数量的增长明显低于人口的增长量,公共交通车辆对未来城市承载力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人口膨胀】 城市化发展促进人口集聚 “特大城市承载力研究”显示,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人口分布格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人口数量约在5.4亿左右,到2008年时,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3.3亿,60年间就增加了7.9亿,增长了1.5倍。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已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 在200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就已指出,当时上海浦西区的人

11、口密度为3.7万人/平方公里,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公里。而世界上其他的一些主要大城市,如东京只有1.3万人/平方公里,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0.85万人/平方公里。 祝辉表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对人口的集聚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人口需求,城市资源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突出而尖锐的矛盾,如房价上涨、道路拥挤、犯罪率偏高、城市生态平衡失调、人口老龄化等。【环境恶化】 单位GDP能耗是日本7倍 “特大

12、城市承载力研究”显示,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膨胀、汽车增加、工业发展等原因,使得城市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中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祝辉表示,在2009年6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该年度全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但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如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仍较重等。 另外,许多大中城市因发展过快,机动车持续增加,道路广场、绿化用地严重不足,致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

13、氧化物持续增长,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垃圾处理水平低,现在全国垃圾堆存侵占土地总面积已达5亿平方米,约折合75万亩耕地相当于全国每1万亩耕地就有3.75亩用来堆垃圾。Click to Edit TitleSub TitleSub TitleClick to Edit TitleText 2Text 3Text 1Text 4Click to Edit TitleText 1Text 2Text 3Text 4ABCD1234Click to Edit TitleChart DocumentsChart DocumentsThank You!LOGOAdd Your

14、 Company SloganYour Site Here32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331978年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迅速推进的,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