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文言文详解50篇(提高篇)文言文详解50篇(提咼篇)徐子曰日期公司名称公司地址1、孙叔敖埋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刘向新序【注释】1、婴儿:古代的婴儿可以指幼儿,年幼的儿童。现在指一岁以内的孩子。2、故:原因。3、对:回答。4、者:的人。5、向:以前,之前。6、去:离开。7、安:哪里。&及长:等到长大。9、为:担任。10、阴德:暗中做的好事。佛教中指在

2、世时候做的可以在阴间记功的事情。【常识拓展】1、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善于治水,曾经主持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一一芍陂(que),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曾经担任楚国的令尹,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说“孙叔敖举于海2、令尹:楚国的丞相叫令尹。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了。3、古代年龄称谓:序号年龄古代称谓、称呼解释10-1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22-3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37(女)髫年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

3、“垂发”。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48童龀总角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孩子乳牙脱落,长岀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512(女)金钗之年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613(女)豆蔻年华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715(女)及笄笄年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815(男)束发成童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920(男)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1030(男)而立30岁称“而立”之年。语岀论语:“三十而立。”1130(女)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4、1240岁(男)不惑之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1350岁半百、知命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之年百等。50岁又称“知命”之年。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14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0岁。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1570岁古稀、致事之年语岀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

5、,也叫致仕。1680-90岁耄耋之年耄耋(maodie)8090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尢以九十岁称谓多。17100岁期颐、人瑞100岁“期颐”。语岀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4、孙叔敖埋蛇看似是小事,却体现了叔敖善良、仁义,能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这也是能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故事包含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练习题】请回答:孙叔敖出游回来后为什么哭泣呢?孙叔敖是一个具备什么品质的人?为什么?【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

6、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里孙叔敖哭泣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之前我看了它,所以我恐怕会离开母亲而死去。”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他母亲说:“我听说做了积阴德的好事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2、欧阳询观碑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书林记事【注释】1、尝:曾经。2、行:走,此处可以理解为赶路。3、书:写。古文

7、中“书”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意思是“书信”,比如诫子书、与妻书、与朱元思书等。4、驻:停留。咱们现在有词语“停驻”、“驻车”等保留了原义。5、良久:许久、很久。6、去:离开。“去”古文中另一个意思要注意:“距离”,比如“去此处三百里”7、复:再。“复习”就是再学习一遍。&反:通“返”,返回。9、伫立:长时间地站立。10、及:等到。11、乃:就。12、布:摊开;铺开。(名词作动词)13、裘:皮衣;皮早。14、因:于是。15、宿:过夜。16、三日:泛指多日。古文里的“三”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实指,是虚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几个人在一起走。17、方:才。【拓展】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欧

8、阳询的书法】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索靖书法】中国汉字的演变QD為1金丈0車书0車特书月車馬坯疔书Q月島国卧,右人航和化*帀一黒絳仏“f*Z嘉铠y爭浑拯恺“咱们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以及行书的基本演变。使人们越来越便于使用,成为了我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标志之一。“欧体”。和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晋索靖所书。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译文】欧阳询曾经行走在路上,看到一块古碑。(上面的字)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观看这石碑上的字,看了很久后才离开。

9、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看,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又露宿在石碑前,好几天才离开。3、乐不思蜀X1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注释】1、王:指司马文王,就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咱们经常听到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指的他。2、禅:刘备的儿子刘禅(shcn),蜀国后主。小名阿斗,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后被送到了洛阳居住,封为“

10、安乐公”。3、颇:很,甚。4、郤正:蜀国的大臣,后来跟着刘禅到了洛阳。5、闻:听说,听到。6、之:代词,指刘禅的话。7、若:如果。&宜:应该。9、陇、蜀:陇指甘肃东部;蜀指四川中西部。成语“得陇望蜀”意思是:已经取得陇西,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10、西:向西,对着西方。11、会:正好,正赶上。12、对:回答。13、何乃:1、怎能,何能。2、何况。3、何故,为何,为什么。这里是第三个意思。14、邪:耶,通假字。语气词,“吗”或“呢”。15、诚:确实。16、左右:旁边的人。【拓展】三国志:这是晋代史学家陈寿写的一部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断代史。分为魏书、吴书、蜀书三部分。

11、后来,裴松之给做了注,使它更加详细。作为史书,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列为“前四史”。后来,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练习】1、出自本文的成语是。2、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宜泣而答曰会王复问【译文】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郤正听说了这件事,就请求拜见刘禅,说:“如果以后司马昭(文王)再问起时,你应该哭泣着回答说:“先父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你心里面对西方就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的。然后趁机闭上眼睛(表示悲伤。)”正好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之前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说:“为什么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听了大惊

12、,看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旁边的人都笑了。4、小儿不畏虎huan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C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苏轼东坡全集【注释】昼:白天。置:安放。放置。浣衣:洗衣服。咱们在古诗文中经常见到浣纱这个词,比如西施就是浣纱女。驰:奔驰,跑。仓皇:匆忙而且慌张的意思。之:这里是代词,指老虎。注意“之”这个词的几种常见的意思:a代词,指人或物或事情。b动词,至腹往。b的。d无意义。戏:嬉戏,游戏。自若:神情不紧张。比如咱们现在的成语:泰然

13、自若。熟:仔细。视:看。比如:非礼勿视。久之:很久。之在这里就无意义。以:用。首:头。比如:割发代首。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寻:随即,不久。卒:最终。去:离开。意:估计,推断。被:施加,给.加上。欤:句末语气词。很多时候相当于吗。【拓展】庶几:I.差不多,近似。希望,但愿。或许,也许。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14、,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道理或启示】1、面对困难,只要不畏惧,就一定能够战胜。2、无知者无畏。3、初生牛犊不怕虎。【练习】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虎熟视久之,虎亦寻卒去。2、本文说明的道理是:面对困难,。【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了。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沉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泰然自若在沙滩上嬉戏玩耍。老虎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傻乎乎的),竟然还是不感到奇怪、害怕,老虎没多久最终离开了。我推断

15、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可是对于不害怕老虎威风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地方施展了吗?5、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三国志【注释】1、诸葛恪: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据说诸葛瑾长得丑,脸是驴脸。2、似:好像。3、会:宴请,聚会,集会。4、使:派,让。使其他的意思还有:名词,使者。动词,出使。5、检:标签。长检:长长的标签。这里是动词,贴着长长的标签。6、益:增加。7、因:于是。&听:听从。9、与:给。10、举:全。比如“举世无双”

16、、“举国闻名”都是这个意思。11、坐:通“座”,座位,举坐是全部在座的人。12、以:把。【拓展】1、名与字。古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一般平辈之间或者自己尊重的人,在提到名字名有不尊重的意思在里面。时要叫他的“字”,表示尊重。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等可以直呼其名,否则的话直呼其2、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中对此事的描述:恪字元逊,身长七尺,极聪明,善应对。权甚爱之。年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在座。权见诸葛瑾面长,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3、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

17、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翻译句子。乃以驴赐恪。【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样。有一天,孙权聚集(宴请)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您给我笔来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着(诸葛子瑜)的下面写了:“之驴”。全部在座的人都笑了。(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6、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u)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

18、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列御寇列子说符【注释】精品资料1.昔:以前。现在有词语“往昔”也是这个意思。2.欲:想要。者:的人。3.旦:早晨。4.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穿衣戴帽。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属于词类活用。5.之:至1,去。6.适:往,至叽注意“之和适”两个字的意思有时候是相冋的。“适”也有正好的意思。7.所:地方,地方。8.因:于是。9.攫(jue):夺,抢。10.去:离开。11.鬻(yu):出售.卖。成语:卖官鬻爵。12.焉:那里,这里。13.子:您,对人的尊称。14.徒:只,仅仅。15.何:为什么。16.对:回答。17.取:拿。18.徒:只,仅仅。【拓展】这

19、则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成语“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禾U欲熏心,不顾一切。精品资料列子,作者列御寇,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豕、文学豕。【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d)金者之所,翻译句子。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译文】以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到了卖金子的地方时,(看见别人买金子,)于是就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官吏抓住了他,审问他说:“人都在那儿(这里),你为什么还抢别人的金子呢?”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7、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

20、民之不信也,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史记【注释】1、令:命令。2、既:已经。3、具:具备,准备好。4、布:发布,公布。5、已乃:不久。6、市:集市。7、募:招募。8、徙:迁徙,搬。9、置:放置。10:予:给,赐给。11、怪:感到奇怪。12、辄:就。13、以:来。14、卒:最终,最后。【拓展】1、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圭寸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

21、富裕强大的国家,精品资料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后来因得罪了秦国的大人物,被处以车裂的酷刑。2、金:古代的货币单位,据说一金为二十两银子。3、卒的几种意思。a“步兵”b“末尾,结局”c“终止,尽,完毕”d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统称e“终究,终于”f通“猝”(通假字):g突然,仓猝。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很重要。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自己必须先做到守信用。【练习】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好

22、了,还没公布,担心(害怕)百姓不相信自己,不久,(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集市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有能力(将木头)搬动立到北门的人,给予(他)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有能力搬(木头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立即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件事)来表明不欺骗(百姓)。百姓相信了商鞅,最终颁布了那法令。&鲁人徙越ju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gco),而欲徙(xj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c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p)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

23、【注释】徙:迁徙。身:自己,本人。还可以理解为:亲自。3.善:擅长,善于屦:古代的一种鞋子,用麻、葛等制成。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这种白绢被称为鲁缟,很出名。古人说过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的话。或:有人,有的人。子:您,对人的尊称。穷:穷困,贫穷。履: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10.跣行:赤脚走路,跣,赤脚,光着脚。11.为:是。12.被(P)发:被:通假字,同“披”;披头散发。13.苴:丿、作副词用,同“岂”,难道。14.冠:帽子。15.以:凭借,依靠,用。16.长:擅长。这里是长处,(擅长的技能技能)。17.游:游历18.苴:丿、怎么【拓展】1、其:其一般情况下是代词,相当于他(它、她

24、),他(它、她)们或他(它、她)的,他(它、她)们的。还有一种情况下是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揣测、反问或者祈使、命令、劝勉等语气,可以翻译成怎么、一定、大概等。其他还有其中的意思。2、本文说明的道理:做事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翻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很贫穷。”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人们)用来戴的,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

25、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9、徐有功秉公执法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nang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注释】皇甫文备:人名,复姓皇甫。武后:指武则天。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官名,主管刑法。论狱:判决案件。狱:案件。曹刿论战中有“小大之狱”。诬:诬陷。党: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成语:结党营私。逆人:叛逆分子。党逆人:和叛逆分子勾结。特:特地,特意。出: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徐有

26、功脱离被诬陷的罪状。和后面的不一样。无何:没多久。为所:被动句的标志。为人所告:被人告发。宽:宽松。曩:ndng,以往,过去,从前。以后学捕蛇者说会看到这个字。反:反而。出:脱离。安可:怎么可以。【拓展】1、狱:现在的意思是监狱。在古文中有个特殊的意思是“案件”,这个意思一定要注意。比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2、为所:被动句的标志,要翻译成“被字句”。比如:张飞为手下所杀。就是:张飞被手下人杀死了。3、酷吏:残酷的官吏。武则天时期酷吏的代表人物是来俊臣,可以读读“请君入瓮”的故事。欧阳太史XULI上官司马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候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淤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

27、叔申屠公孙慕容仲称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干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臨乐正宰父谷梁拓踱中国姓氏中的复姓:复姓: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等。复姓的来源较多,从官名来的,如太史等;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等;有些以居住地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以先祖名字而来的。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如拓拔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而来的谷梁姓。【启示或道理】为人要大度。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公报私仇。做事要秉持公正,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公报私仇。【练习】徐有功是个的人。【译文】皇甫文备,是武后(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和徐有功讨论案

28、件,诬蔑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意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所坚守的是公正的法律,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精品资料精品资料10、陶母责子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土石横截水流,留一个缺口,让鱼随水流入竹篓一类器具中。坩鲊zhd:坩,盛物的

29、陶器。类似于坛子或缸之类的。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饷:用食物送人。反书:回信。书,书信。为:担任。益:好处。【拓展】1、陶公,这里指陶侃,著名将领。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就是写桃花源记的那一个。2、见饷:送给我。见在这种情况下是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再比如:请见谅。就是请原谅我。3、“非惟乃”这是一组关联词,也称为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相当于“不仅而且”。【中心思想】孝敬要公私分明。陶母教育有方,让陶侃成为了栋梁之才。【练习】翻译句子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曾经把一坛腌鱼赠送给母亲。母亲将腌鱼封好交给使者,

30、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增添了我的忧愁啊!”11、刘备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ch1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先主:指刘备。先:死去的。如先皇、先帝、先父等。永安:地名,白帝城。李白早发白帝城也是这里。刘备在这里去世。笃:重,病重。属:通假字,通“嘱”。嘱托。嗣子:继承(皇位)的儿子。这里指刘禅。不才:没有才能。

31、涕:眼泪。千万不要理解为鼻涕。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股肱:大腿和手臂。比喻辅助的大臣。注意股是大腿,否则悬梁刺股就会出笑话了。诏:诏书。敕:通常情况是皇帝的诏书,命令。这里是告诫的意思。事:侍奉。咸:全,都。【拓展】1、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学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早年家境贫寒,卖过草鞋。后来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夺取荆州进取益州。221年在成都称帝,趁势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权谋干略比不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

32、3岁,谥号昭烈皇帝。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很多描述都是虚构的,不可全信。2、诸葛亮接受托孤后,努力辅佐后主刘禅,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经常用这个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曹丕是曹植的儿子,和曹操父子三人合称为“三曹。”B刘备字玄德,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C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头悬梁锥刺股是说把头发悬挂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白帝城)病情危重了。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死后的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您

33、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的大事。如果继承皇位的孩子(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取代他自己当皇帝)。”诸葛亮哭着说:“我将会尽我作为辅佐大臣最大的力量,奉献我忠贞的节操,一直到死为止。”先主又写了诏书告诫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共事,要像对父亲一样侍奉他”。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做决定。12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yu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

34、释】都御史:官职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冈懈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明朝著名清官。解放后历史学家吴晗写了海瑞罢官,后来给彭德怀元帅的人生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海瑞曾经做过都御史。卒:死。宦:做官。宦南京:在南京做官。惟:只有。检点:检查点视,检查。宦囊:做官的俸禄。金:银子。葛布一端:麻布两丈。而已:罢了。那:哪。司寇:官职名。党:同伙的人,集团。谀:本意是阿谀奉承,这里是赞美的意思。力口:超过,胜过。注意他另一个主要的意思:好处,益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里面的“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就是这个意思。【拓展】六部:是指户部,负责税收、钱粮、户籍等的部门。刑部,负责司法、监狱

35、等。吏部负责官厂中书土一(决策)丁(执行)n门下(审议)rIT吏户礼兵捌工员的考核、任免以及科举考试。兵部负责军事。礼部负责外交和祭祀礼节等。工部负责建筑工程河道整修等。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练习】F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是()yuA卒于官舍。(士兵)C能加于此评乎?(超过)B即千万言谀之,(奉承)D苏检点其宦囊(生活作风有问题)【译文】都御史海瑞海刚峰,在官舍里去世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哪里可以多得呢?司寇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

36、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价吗?13曹植聪慧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选自陈寿三国志【注释】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三曹”之一。死后谥号“思”,曾被封为陈王,所以后代的人叫他陈思王。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白马篇等。诗、论:指诗经和论语。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代表。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四书之一。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言:字。属:写作。属的其他重要意思有:

37、类,一类东西,一类人。通“嘱”,嘱咐。连接。太祖:指曹操。其:他的。其的其他意思有:代词,他,他的或那,那个。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语气,一定。【这个词是重要的虚词,平时一定要注意。】倩:这里读qng,请,央求、请人做某事。辛弃疾的词里有“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的句子。邪:通“耶”,语气词。顾:只,只要。其他的意思有:看,回头看。奈何:为什么,怎么会。悉:都。将:带领。使:派,让;命令。援:提,拿。可:值得异:对感到惊异。注意,异这个字在古文里经常后面加个“之”字,这时候就解释为感到奇怪,感到奇异等。属于意动用法。【练习】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善属文。谓植曰:“汝倩人邪?”顾当面试

38、。植援笔立成【译文】陈思王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和(以及)各种诗词歌赋数十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经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就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试试就行了,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城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对曹植的才华感到非常诧异。14赵广誓死不屈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亦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不能画,协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姆指遣去。而广平生实

39、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合淝:就是现在的安徽合肥市。李伯时:北宋著名画家。使:让。每使(之)侍左右,括号中的之被省略了。之代指赵广。左右:旁边。注意左右大部分情况下是旁边的人的意思。善:擅长。工:精通。古文中经常见某人工xx,如诗、书、马、山水等,都是精通的意思。几:几乎。图:画。辞:拒绝,推辞。协:威胁,通假字“胁”。白刃:锋利的刀。现代常见词语“空手夺白刃”。惟:只。观音大士:观音菩萨。【拓展】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写作诗歌8000多首,诗集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一部笔记,记载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40、。李伯时:就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所以也被称为李龙眠。被称为宋画中第一人。代表作五马图。【李公麟五马图局部。】【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尤工作马,几能乱真。【译文】赵广是合肥人,原本是李伯时家里的仆人。李伯时作画的时候,每次都让他在旁边侍候,时间长了,(赵广)擅长作画,尤其精通画马,几乎能以假乱真。建炎年间他落入金兵手中。贼人听说他擅长作画,就叫他画掠夺来的妇女。赵广用不会作画(为借口)毅然拒绝,敌人用锋利的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敌人)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去。然而赵广平时是左手作画的。动乱平定之后,赵广只画观音菩萨而已。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文人

41、及官僚家中所珍藏的李伯时的观音菩萨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15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能改斋漫录【注释】齐:指齐州,今山东境内。现在的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和鲁国的地域,所以山东常常被称为齐鲁大地”。及第:古代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及以上的等地叫及第。如进士及第,状元及第等。未及第:没考上科举名次。没考中的也可以叫落第或下第。科举考试中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既:之后。纳币: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相当于订婚了。以:因

42、为。疾:病。躬耕:亲自耕种田地。躬:亲自。这是说女子家里是普通农民。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复:再,又。咱们现在的复习就是“再学习一次。”或:有人,有的人。纳:娶。比如常见的“纳妾”这个词,就是“娶小妾”。许:答应。虽:即使。负:违背。古代也有背的意思,比如说“负荆请罪”。卒:最终。偕:与一起,同。【拓展】科举考试: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地点在京城,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

43、: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练习】女子家不敢言婚事的原因是(1)(2)【译文】齐州人刘庭式在科举考试没考中的时候,父母为他商议着要娶他们同乡的人的女儿,两家已经约定婚约,但还没有下聘礼。刘庭式科举考试中了之后,乡人的女儿因为患疾病,两只眼都瞎了。女子家是亲自耕种土地(不是地主),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的小女儿,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答应她了。即使(她)瞎了,我(又)怎么可以违背我早先的心意呢?”最终

44、,(刘庭式)迎娶了盲女,与她一起白头到老。16点石成金昔一人古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感其至心,忽降其豕,见其赤贫,不胜cdn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注释】1.昔:以前。比如毛主席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特:超出一般的,不是普通的。3.甚:很,非常。4.奉:这里是信奉的意思。5.吕祖: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也叫吕纯阳。是唐朝人。6.赤贫:非常穷,一无所有。7.悯:怜悯。8.有以:有可以用来的9.济:接济,救助。10.因:于是。11.庭:院子。12.粲然:

45、鲜亮发光的样子。然:的样子。13.欲:想要。14.再拜:拜两次。表示非常尊重。15.诚:确实。16.不然:不是这样。然:这样。17.耳:罢了。【拓展】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道号纯阳子。唐朝人。他是道教的大宗师,据说原为儒生,四十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成仙后广做善事,被尊称为剑祖剑仙。八仙是指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练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点石成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译文】以前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但是他有生以来虔诚地信奉吕洞宾。(吕洞宾)被他的诚心感动,忽然降临到他的家里,看见他穷得一无所有,禁不住可怜他。想应当有可以用

46、来周济他的东西,于是伸出一个手指,指着院子里的石头,石头就变成了亮闪闪的黄金。说,“你想要吗?”那个人拜了两次,说“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对他说:“你确实是这样的话,我就可以传授给你成仙得道的方法。”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的心里想要你这个手指头而已。”17路人献雉楚人有担山雉zhj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买以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xi口而鸟死。路人不遑hudng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尹

47、文子大道上1.担:挑着。然:对,是。【注释】雉:俗称“野鸡”。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叫吕雉。欺:欺骗。直:同“值”,恰巧。贩:卖。弗:否定词,不。与:给。经宿:经过一夜。宿:夜。一天一宿就是一天一夜。不遑:来不及。遑:闲暇。11恨:遗憾,不满意得:能够。咸:全,都。贵:赞赏。15.遂:就。16.闻:下级向国君报告叫闻。使听到,听说。17.厚:重重地。18.过:超过。【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咸以为真凤凰遂闻楚王。【译文】从前有个用扁担挑着野鸡的楚国人。有个路过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担着野鸡的人欺骗他说:“这是凤凰。”路过的人说:“我听说有凤凰,现在恰巧看

48、见了。你要卖掉他吗?”担野鸡的人说:“是的。”路人想用十金买下“凤凰”,挑担人不给他;路人再请求用双倍的价钱,挑担人才把“凤凰”卖给他。路人想将“凤凰”献给楚王,隔了一夜凤凰却死了。路人来不及可惜浪费的金钱,只遗憾不能够把凤凰献给楚王。楚国里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都认为那是只真凤凰。大家赞扬他的精神,而且路人真的想要奉献凤凰给楚王。这事被楚王听到了。楚王被路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行为而感动,召见路人并重重地赏赐他,赏钱比买野鸡的价钱多十倍。18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

49、,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狩猎之获,常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吕氏春秋【注释】好:喜欢,喜爱。旷日持久:旷日:荒废时日旷:荒废,耽误。形容荒废时间,拖得很久,浪费时日。入:进入。这里指回家。家室:妻子或配偶。这里指家人。出:出去,这里指在外面。知友乡里:朋友邻里。指身边的朋友。所以:的原因。故:原因。恶:差,不中用。欲:想要。良:优秀,出色。好的。无以:没有可以用来的。没有办法。本文指没钱买狗。疾耕:努力耕田。14.有以:有可以用来的。数:多次,屡次。逾:超越,超过。非独:不只是。然:这样。【拓展】道理:凡事都要思考,做足准备,万物都有联系,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就会事半功倍。吕

50、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是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丞相十三年,(又称吕览),也是杂家其门客有二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与了者名的吕氏春秋思想的代表人物。还有传说他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译文】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猎物。他在家就感觉愧对家人,在外就感觉愧对朋友邻居,(他)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要得到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可以用来买狗的钱。于是(他)回家努力耕作,勤奋耕作就家庭富有,家庭富有就有可以买到好狗的钱,有了好狗就多次得到

51、野兽。(他)狩猎获得的野兽,常常超过其他人。不只是打猎是这样,世间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的。【注释】再也没有确切消息了。1.和氏璧:中国古代著名的宝玉。由卞和发现,因为2.使:派,让。3.玉人:治玉的工匠。4.相:查看,鉴定。19和氏之璧楚人和氏,得玉璞p。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kuang,而刖yuP其左足。及厉王薨hong,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璧归赵”的故事而出名。据说和氏璧后来被秦始皇得到并把它刻成了玉玺,一直流传到唐朝后失踪了,后来它的下落就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石。5.诳:欺骗。咱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出家人不打诳语”。刖:砍去脚。古代的一种酷刑。先秦时期的刑法规定: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也有说法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