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与亲社会行为课件_第1页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课件_第2页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课件_第3页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课件_第4页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 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侵犯的实质第二节 侵犯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 第四节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第五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第一节 侵犯的实质一、什么是侵犯二、侵犯挫折理论 三、侵犯的社会学习观点 一、什么是侵犯(一)、侵犯的定义 (二)、侵犯与敌意 (三)、侵犯的普遍性 (一)、侵犯的定义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伤害行动伤害意图社会评价 伤 害 行 动实际造成伤害的行为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伤 害 意 图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侵犯,必须考虑到行为者的动机,即行为的意图 社会评价 与其他有意伤害行为不同,侵犯是

2、社会所不允许的 (二)、侵犯与敌意 侵犯:法律上,一切可能造成身体、精神伤害,并不为社会许可的行为许多语言的侮辱、中伤、欺骗都没有造成法律所规定的严重的、明显的伤害后果习惯上,人们将这一类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归为敌意最大区别:是否具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 (三)、侵犯的普遍性 经济发展与暴力和犯罪之间并不成正比例变化二、侵犯挫折理论(一)、最初理论观点 (二)、理论的修正 (三)、实验验证 (四)、“武器效应” (一)、最初理论观点 多拉德等,1939年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1、侵犯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2、抑制侵犯

3、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的关系;3、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二)、理论的修正 米勒1941年 认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之外的其他后果,挫折并不一定引起侵犯 (三)、实验验证1941年 勒温:挫折同破坏性的侵犯行为之间的关系 马利克等人1966年 :挫折增加了人们造成别人痛苦的侵犯性人们保持着对于侵犯行为的控制,并要求使自己的侵犯行为得到合理解释 (四)、“武器效应” 伯克威茨1978年 提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伯克威茨等人1

4、967年 的实验:手枪增强了人们侵犯的行为 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武器效应” 三、侵犯的社会学习观点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决定因素,侵犯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予以消除(一)、侵犯可以通过强化来培养 沃尔特斯1963年 :通过奖励儿童的侵犯行为,可以明显增加儿童对于侵犯性行为方式的运用 各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支持不同,儿童对于这些行为的价值知觉也不同。对于受到奖励的行为,儿童也知觉成更有价值,因而倾向于保持这些行为 (二)、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 班杜拉:行为的获得与行为的表现是两回事,通过是否有某种行为去判断是否学习到了一种行为是错误的 1961年:

5、通过榜样的雷同行为,儿童就可以学习到侵犯 (三)、去学习与再学习过程可以减少侵犯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行为既可以习得,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改变或消 班杜拉1965年 替代强化:类同效果第二节 侵犯的影响因素一、情绪唤起水平 二、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三、角色与群体的影响 四、大众媒介 一、情绪唤起水平总的情绪唤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侵犯行为特异性的唤起水平,也会改变人们的侵犯性派因罗德1983年 :1、引发人们的性唤起;2、引导人们错误理解性侵犯受害者的反应3、直接增加人们的侵犯性,尤其是对女性 侵犯性的增加对性侵犯社会危害的曲解以及性侵犯幻想的激发 二、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道德的实质:强

6、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考虑到他人的利益 自我控制也是直接与侵犯行为相联系的个人品质因素 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 三、角色与群体的影响监狱模拟实验 1979年,两位以色列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大学生在群体中倾向于比独自一人时有更多的攻击性 四、大众媒介社会学习观点暴力色情宣传 第三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 一、侵犯行为的社会制约 二、去个性化的避免 三、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侵犯行为的社会制约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在人们自我意识正常的情况下,侵犯行为是在行为本身对个人有价值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行为的预期代价超过行为能够带来的满足,则行为就会被抑制 动物学家艾泽林1967年 :疼痛攻击实验 (獾)心理学家将获取需

7、要满足所要付出的代价称作反向动因 社会控制不是减少侵犯的根本方法 最终解决:使个人的侵犯性得到改造二、去个性化的避免费斯廷格等人,1952年去个性化:个人自身同一性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津巴多: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使压抑行为外露的阈值将低,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也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津巴多,1969 :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攻击性明显增强 三、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 第四节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宣泄

8、移情能力培养成熟个性的培养第五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二、拉塔涅和达利的干预模式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一)、责任扩散实验 (二)、干预模式(一)、责任扩散实验1、房间充烟 2、遭难女士 3、罪行作证 4、癫痫发作 在癫痫发作实验中的干预与群体规模 癫痫发作结 曾有过 干预发出群体规模 被试全部 束时反应的 反应的 的时间 人数 百分数 百分数 (秒) 2人(被试与不幸者 )13 85 100 523人(被试、不幸者 与其他一人) 26 62 85 936人(被试、不幸者与 其他四人) 13 31 62 166(二)、干预模式 (1)“注意” (2)解释(3)决定(4)选择(5)履行注意发生 的事件我把它解释为应急 事件吗?这是我的个人责任吗?所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