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_第1页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_第2页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_第3页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_第4页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 / / v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摘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拥有广阔的开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原理、特点,深入分析了信号传输时所采取的反方向散射的调制方式,影响传输距离的因素,最后介绍了在远程RFID自动识别系统中的读写冲突和防冲突算法,更好的解决了远程RFID系统存在的冲突问题。关键词: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展,使得RFID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IBM公司提

2、出的智慧地球和中国的物联网技术的开展,又极大促进了RFID功能。因此,RFID技术架起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桥梁,为物联网的开展奠定了根底。RFID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开展,但对于远程的RFID还是存在着传输距离、防碰撞算法等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RFID的相关概念和技术进展分析,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RFID,促使RFID技术有更好的开展和应用。目录1远程RFID原理22远程RFID系统的特点23. 远程RFID关键性技术34远程RFID系统的冲突问题34.1 Binary多卡冲突仲裁34.2 Aloha算法 45应用之一智能居家 55.1智能居家系统 55.2 系统硬件设计 65.3系统软件设

3、计 75.4 系统功能 106完毕语 117参考文献 111远程RFID原理1.1 远程RFID的组成在探讨远程RFID的原理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研究一下RFID的组成。RFID的系统包括以下3个局部: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电子标签主要由内置天线和电路芯片组成的,功能是与射频天线之间完成通信;读写器主要由天线、控制单元、射频收发前段和通信接口这四个局部组成的,主要功能是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的信息;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则是通过读写器的通信接口而连接外部计的算机,或者是连接上位机主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交换。RFID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1.2 远程RFID的工

4、作原理读写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组成了应答器(Transponder),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2远程RFID系统的特点目前无源远距离远程RFID系统有两种工作频段UHF和2.45 GHz。无源超高频系统的读写距离可以长达十米以上,比2.45 GHz系统要远很多,因此已经成为了远程识别系统的主流局部。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实时性:可以实时响应,自动读出ID号,得到其信息;2)防伪性:形成的

5、微波标示是不可伪造、更改和不可复制的;3)联网性: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对物流进展监控;4)准确性:读出信息的准确率非常高,可以高达99.99%;5)低本钱:使用时,只需要数元;6)可靠性:适应恶劣环境条件,如:多尘、潮湿等;7)寿命长:使用时不需要电池,只需无源卡,并且终身免维修;由于远程RFID系统采用的是无线传输模式,无线环境又极其复杂,因此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远程RFID系统读写距离,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是读写器的RF输出功率、反射的能量和射频卡的功耗、读写器的接收的能量和接收灵敏度;2)影响上述指标的是射频卡天线的有效接收和反射截面积,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有效面积;3)

6、在视场*围同样的条件下,当频率升高时,无源RFID系统的作用距离就会减小。3. 远程RFID关键性技术远程RFID系统采用的一种无线传输方式,在传递信息时是通过电磁波来发送和接收的。电磁波以天线为圆心,向周围空间发射。发射过程中当电磁波遇到不同目标时,电磁波能量的一局部被目标吸收,而另一局部会向各个方向,以不同的强度散射开。反射能量的一局部最终返回发射天线。采用反向散射调制的能量传输方式主要标签到阅读器的能量传输和存在于阅读器到标签的能量传输这两个方向上。无源RFID系统的电子标签是通过电磁场供电,因此标签有很大的功耗,当读写的距离越短时,其性能就会越差。电子标签的工作电压决定了RFID电子标

7、签能否正常的工作,同时也决定了无源RFID系统的识别距离。但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开展,射频电子标签芯片的功耗也在来断的降低。目前,比拟典型的低功耗电子标签,其标签本身的功耗可以低至数十微瓦到数微瓦,这种标签的工作电压为1.2 V左右。这种无线电发射功率受到限制,但无源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可以过到10 m以上。2)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能量传输电子标签返回的能量取决于它的雷达散射截面面积,并和其成正比,它是目标反射电磁波能力的测度。散射面积是主要取决于两个参数,其一是本身的物体特性如目标的大小、材料、外表构造和材料,其二是反射电磁波的特性,比方电磁波的极化方向和波长等。4远程RFID系统的冲突问题远

8、距离无源RFID系统具有作用距离远且视场*围大的特点,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个多机或多卡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读写多标签出现冲突。所以有必要采取一些好的防冲突地区的技术。多卡冲突仲裁就是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卡响应,这就需要用读写器命令进展控制。仲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Binary和Aloha。4.1 Binary多卡冲突仲裁Binary多卡冲突仲裁,主要是通过采用状态机的方式来实现多卡读写仲裁机制,其中主要有4种状态,如图3所示。其中的状态解释如下:Power-OFF状态:指的是识别卡处于关机状态,即读写器此时不能被激活识别卡;Ready状态:当识别卡第一次被读写器激活时,识别卡就会处于Ready状态

9、;ID状态:如果识别卡试图传送识别信息给读写器时,识别卡就会处于ID状态;Data_E*change状态:如果读写器识别并被选中识别卡时,识别卡就会处于Data_E*change状态。为了支持仲裁冲突,识别卡上有两个硬件电路:8bit计数器Counter和1bit随即数发生器(只有两个可能的值:0和1)。当所有的或一局部读写器射频电磁场上的识别卡参与冲突仲裁时,读写器上的Group_Unselect和Group_Select命令就会运行冲突仲裁算法。4.2 Aloha算法ALOHA协议是一种防碰撞的冲突仲裁算法。如果在随机的时间间隔中有多个标签发送数据包,并且这个数据包发生了碰撞,则标签就会等

10、待一个随机的时间,然后再次发送数据。这种算法吞吐率低,适用于只读标签的应用场景。于是就出现了时隙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改善了Aloha算法的吞吐率。它采用读写器控制的随机TDMA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信道分为很多个时隙,并且让每一个时隙就刚好能传送一个分组。而时隙的长度能过系统的时钟进展控制,每个控制单元要与此时钟同步。在RFID系统中,标签只能在其规定的同步时隙内传输数据包。与Aloha算法相比,提高了吞吐率,为了善在多标签环境下的性能,随后又提出了动态时隙Aloha算法。动态时隙Aloha算法,是一种可以动态调整时隙数量的算法。如果读写器在等待的状态中的循环时隙段中发送了请求命令,

11、就会有12个时隙给可能存在的标签使用。当但多个标签在两个时隙内发生了碰撞,则就要通过请求命令增加时隙数量,以供标签使用,直到发现一个唯一的标签为止。对于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还是动态时隙Aloha算法,其标签发送数据都是随机的,因此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且信道的利用率较低。关于Binary多卡冲突仲裁方法和Aloha算法都有其优缺点。而Binary信道利用率可高达43%,识别率较高,也不存在错误判决问题,但其因时延长,而平安性较差。Aloha算法实现简单,但其信道利用率最大为36%,出存在一些错误判断问题,所以不适合应用于大量标签的场合。在设计系统时要根据系统的应用场合选择适宜

12、的防碰撞算法。5应用之一智能居家近年来,RFID 技术在零售业.图书馆效劳.供给链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同时,RFID 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用以构筑智慧电网.传统居民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一般设置在供电局,用户要了解用电信息需采用账单查询.上网查询或查询等方式.这些方式不够便捷,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且只能查询用电总额,无法知道各个用电终端的用电情况,出现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与此同时,现代人对于提高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能力及家庭安防保障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当前智能电网的开展趋势,为了有效监控家庭用电终端,维护用电平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RFID 技术与各种探测传感器相融合的智能家庭用电

13、信息系统.该系统可解决如下问题:(1) 完成家庭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调节及状态显示;(2) 实现对家庭中所有家用电器的统一控制与管理;(3) 温湿度采集传感器根据家庭内外温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窗帘的开合.空调的启停;(4) 安装的烟雾传感器.煤气传感器发现危险信息时,能自动报警并及时给家庭成员发送报警信息;(5) 分析报告各个用电设备用电状况,指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醒用户及时充值.5.1智能居家系统典型的RFID 系统由标签(Tag).读卡器(Reader).中间件(Middleware) 和控制计算机及软件等称为应用(Application)的四局部组成.智能家庭用电信息平台利用标签获取用电

14、终端的用电状况及各探测传感器的状态,安装在房间特定区域的读卡器根据接收到的标签数据对家居环境进展监控,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接收到的标签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存入系统数据库中.监控用户可以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实时了解用电终端的工作状况,必要的报警信息还会触发外设的声光报警器.图1 所示是该平台的系统拓扑构造.本系统中的标签分为两种类型:电能计量标签与用电设备插头相连,实时探测用电设备电能消耗,控制用电设备功率大小;环境监测标签由温湿度.烟雾及煤气传感器等组成,安装在室内外特定区域,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标签定时将探测到的数据发送给读卡器.读卡器通过天线控制覆盖接收信号的*围,接入家庭网络,将转发的标签数据

15、存入系统数据库中.标签数据在数据库中进展合并.去冗余.挖掘特征信息等处理.系统监控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这些处理过的信息,从而知道用电终端的用电状况,家庭内外的环境状况,同时,当家庭安防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通过推送技术给用户发送.根据需要,系统还可以方便地进展功能扩展,比方在室内外特定区域安装摄像机,报警信息触发外部声光报警器等.智能家庭用电信息系统硬件局部使用有源RFID 设备.软件局部依照浏览器/ 效劳器(Browser/Server, B/S) 框架构造,使用开源而广泛使用的LAMP(Linu* + Apache + MySQL+ PHP) 作为解决方案包.效劳器是后台控制软件,提供阅读器

16、访问.通信协议解析.标签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等效劳;浏览器作为人机交互工具,提取数据库中数据,进展合理引用处理,使得任何网络终端设备都可以实现对用电终端设备监控;数据库起到枢纽作用,作为系统核心,连接后台解析的数据,响应前台Web 网页访问请求.智能用电信息系统后台软件使用JAVA 语言开发,采用基于TCP/IP 协议的套接字(Socket) 技术实现上位机(host) 与读卡器直接的通信,利用JAVA 语言中JDBC 与系统数据库交互.该系统前台局部使用PHP 语言开发,整合Aja*(AsynchronousJavaScript and *ML) 技术,实现页面实时刷新.5.2 系统硬件设计

17、系统硬件局部主要包括标签和阅读器.标签的硬件构成如图2 所示.它集成微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射频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于一体.根据数据采集接口中使用传感器的不同,标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本系统使用了两种类型标签,电能计量标签和环境监测标签.电能计量标签的数据采集接口基于美国凌云逻辑公司的单相双向电能芯片CS5460A.该芯片符合IEC.JIS 工业标准,能够测量瞬时电压.瞬时电流.瞬时功率,同时具有相位补偿及系统自动校准功能8.与用电设备插头相连的电能计量标签采集电压信号及电流信号,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通过相应的互感器之后进入流/ 压变换电路,作为CS5460A 电能采集芯片

18、的输入.CS5460A进展电能计量,通过串行外设接口 (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 SPI) 与微处理器进展数据交互.环境监测标签在本系统中主要用来监测家庭环境信息,其子类别包括温度采集标签.湿度采集标签.烟雾浓度采集标签和煤气浓度采集标签.它们的功能原理都是实时采集环境参数,通过与微处理器内置的基准参数比对,获得趋近于实际环境情况的参数值.微处理器内部还可以预设*围阈值,当采集的参数超过阈值*围时,就可以得到报警信号.微处理器将数据采集接口采集到的信号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展整合与处理,将整合之后的数据通过射频通信模块以射频信号方式发射出去.接收时再按照与编码规则一

19、样的解码规则对数据进展解码.读卡器作为数据交换的一环,将前端标签采集的家庭现场环境信息传递给后端的计算机网络.一方面,通过天线与标签进展无线通信,实现读取标签采集的数据和设置标签的设备参数.另外一方面,读卡器又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上位机系统相连,转发接收到的标签信息,由上位机系统实现对标签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控制.本系统使用的读卡器使用2.4 GHz 微波与标签双向通信,预留RS232.RJ45 接口.读卡器配置TCP Server.TCPClient.UDP 以及 协议栈,上位机系统可以方便选择一种协议栈接收读卡器转化的标签数据.为了实现同时对多个标签进展识别,读卡器执行防碰撞算法.该读卡器还内置

20、两个继电器,继电器可以与电源开关相连,也可以与报警器相连.当系统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触发继电器断开电源开关或者触发外部报警器提醒用户,从而保障用电平安.5.3系统软件设计根据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在功能上把系统软件划分为三层,即数据效劳层.逻辑处理层和用户表示层.数据效劳层将标签采集到的各设备的数据信息存储到磁盘上;逻辑处理层提供一系列数据处理接口,根据系统的要求将各种类信息进展归并.去冗余等操作;用户表示层与系统用户直接交互,承受用户的访问请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用户报告.5.3.1 数据效劳层智能家庭用电信息系统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 存储数据信息.图3 所示是其数据库表构造.本系统对用户的

21、电表.系统的用电设备.环境监测位置及用户信息进展统一编号,并以编号作为唯一标识符连接各个实体.系统包括六*表:系统信息表存储用户家庭用电总体信息,系统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系统的电量消耗情况,因而时间作为主键.其他的字段信息包括总用电量.月用电量.停电阈值和剩余电量.设备信息表存储系统监测设备的相关信息,本系统为每个用电设备预设了最大的消耗电量值.该表以设备编号为主键,同时对设备位置.设备名称及购置时间等信息也进展了存储.电能计量标签采集的数据存储到设备用电信息表中,该表以设备编号和计量时间作为联合主键,实时反映设备用电信息.环境监测标签采集的数据存入家居安防信息表中,实时存储检测到的温湿度.烟

22、雾浓度及煤气浓度信息.为保障系统平安,系统为其设计了用户信息表,该表存储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信息及用户级别.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报警时,相关的信息会存入报警信息表中.它具有处理标识,如果该报警信息已经被用户处理了,则不再重复报警.为了使系统各层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特性,同时方便数据库操作,本设计集成Hibernate 框架于系统中进展对象实体关系映射.同时,Hibernate 对JDBC 进展了轻量级对象封闭,使得Java 程序员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来操作关系数据库.另外,系统还对数据库中每一*数据表建立了一个数据访问对象(Data Access Object,DAO),并由DAO 作为访问数

23、据库的统一接口,因而隐藏了数据库具体实现细节.5.3.2 逻辑处理层逻辑处理层为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操作接口,具体划分为如图4 所示的四个业务子模块,即业务接口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数据接口模块和数据缓冲模块.业务接口模块接收从用户触发的访问请求事件,将事件传递.解析,根据访问请求的事件类型调用业务处理模块中对应的功能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定义本系统所要做工作,包括电能计量.电价查询.家庭安防及异常报警等.数据接口模块直接面向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查询访问及数据筛选等工作,之后将数据交给数据缓冲模块进展数据的分析和封装.这样一个流程之后,用户就能获得所访问的结果.家庭智能用电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工合作,完成各自

24、任务,实现系统功能,图5 所示是其程序流程.程序开场运行之后获取各个标签的状态量,这些状态量包括家庭各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室内外环境中温湿度.室内外环境中烟雾及煤气浓度,然后判断这些状态量中是否存在有异常情况.如果有异常,则判断异常属于哪种情况,将相关信息写入数据库并提示报警;反之,则直接通过Internet连接供电局得到当前阶段电价.程序根据阶段电价信息计算用户当前所用电量电费,如果用户预存入的电费余额不多,也把相关信息写入数据并提醒用户及时充值.5.3.3 用户表示层为了适应当前移动平台开展趋势,本系统以B/S 作为框架构造,并以PHP 语言结合CSS.HTML 来开发用户表示层.为了

25、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响应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Aja* 技术.使用Aja* 技术,系统在对用户请求进展响应过程中建立异步请求对象,防止了客户端和效劳器间直接交互.用户请求的数据信息交由Aja* 引擎完成,使用户操作和效劳器响应异步化,减少冗余数据的重载,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为本系统开发的一个官方微博能自动发布消息.进入互联网提供商的应用开发平台创立应用后申请App Key 和AppSecret 这两个与授权相关的信息,下载与开发语言相对应的SDK( 本系统使用Java 版本),里面有demo,把App Key 及App Secret 填入配置文件,根据想要实现的功能编写和修改demo.借助甲骨文公司提供的JavaMail API,利用谷歌作为发送者,使用简单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P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