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山东潍坊潍城区八下期中语文试卷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脑畔(pn) 眼眶(kung) 海棠(tng) 戛然而止(ji)B羁绊(j) 登时(dng) 陨石(yun) 天衣无缝(fng)C凫水(f) 怅惘(wng) 山麓(l) 豁然开朗(hu)D凋零(dio) 家眷(jun) 沼泽(zho) 窈窕淑女(tio)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稀疏 慧星 磅礴 草长莺飞B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C瞄准 萌发 震撼 消声匿迹D争讼 思暮 燎原 目空一切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B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

2、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

3、、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BCD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运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岀浓郁的陕北风情。默写。(1) 求之不得, 。(诗经)(2) ,白露未晞。(诗经)(3

4、)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5) ,灼灼其华。(诗经)(6)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回延安)(7)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8)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1)

5、文段选自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 (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 (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2) 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从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封信中任选其一,将其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升入初中的同学。默写。(1)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 ,乃败德之本。(第 16 课贪欲之害)(2) 居家有二语,曰: ,惟俭则足用。(第 18 课包羞忍耻)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你是否认同孔子的话?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宋】王安石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陵

6、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注释】景祐三年(1036),王安石随父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宫;熙宁元年(1068 年),王安石应神宗之召,赴京任翰林学士,重游此地。此时已 48 岁。陵:池塘。(1) 前两句诗中“绿暗”“红甜”炼字巧妙,请赏析。(2) 你从后两句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姸眀媚,如倩女之醴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

7、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节选【注】偕:一同。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蹭(hu):洗脸。掠:梳掠。鬣(li)):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罍这(li):端着酒杯。蹇(jin)骑驴堕(hu)事:耽误公事。(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i 廿二日天稍和ii 泉而茗者iii 柳条将舒未舒iv 娟然如拭(2)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8、是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4)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阅读,完成下列各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1)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2)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

9、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3)放线菌是-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4)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5)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

10、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6)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7)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 5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 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8)放线

11、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选自大科技2011 年第 1 期,有改动(1) 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 第(5)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3)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4)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写出来并说明作用。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 5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 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阅读百年震柳,完成下题。百年震柳梁衡 地震能

12、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约在百年前,1920 年 12 月 16 日晚 8 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 8.5,裂度 12,死 27 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 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 237 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晃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

13、空谷之中。 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林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

14、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00 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

15、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早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

16、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7 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林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林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

17、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減。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1) 阅读全文,概括“百年震柳”的形象。(2) 请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敏、青筋暴突。(3) 文章第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文章第(6)段说“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

18、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请以“_的翅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 600 字。答案1. 【答案】A【解析】B 项“陨”应读yn;C 项“惘”应读wng;D 项“窕”应读tio2. 【答案】B【解析】A 项为“彗星”;C 为“销声匿迹”;D 为“思慕”。3.

1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这类题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使用方式,比如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等。本题要求找出使用恰当的一项。A 项,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所以应该将“:”改为“,”。B 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C 项,“等等”是表示同样意思的列举省略,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再用“等”。二者只能取其一,否则会导致意思重复。故应删去“”。D 项,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本句结尾是陈述语气,不能使用问号。所以应该把“?”改为“。”4. 【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将“圆梦”放在“追梦”之后;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20、”或“使”;D缺少宾语,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5.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段关于端午节的文字来自光明日报2022 年 5 月 31 日刊文章中华学术:让端午节俗嵌入百姓生活,需要抓住选项的逻辑来进行判断。根据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与内涵端午节的传统及相关习俗”的逻辑顺序进行判断。6. 【答案】B【解析】虞初

21、新志是清代张潮编的。7. 【答案】(1) 寤寐思服(2) 蒹葭萋萋(3) 无为在歧路(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桃之夭夭(6)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7) 悄怆幽邃(8)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解析】(1) 此诗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文原句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综上,本题答案“寤寐思服”。(2) 本题考査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句子。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原诗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3) 本题考査学生名句的识记

22、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注意书写,不要笔误。(4) 古诗文名句填写一般有三种样式:直接填写考査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査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垂髫”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5)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句子。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附原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23、之子于归,宜其家人。(6)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7)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这里注意“邃”等词语的书写。(8) 本题考査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句子。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8. 【答案】(1) 傅雷

24、家书;莫扎特;傅聪(2) 苏菲的世界故事发生在挪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这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它按照有关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平淡,虽悬念丛生却波澜不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计十二封信是朱光潜专门给中学生写的,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以及人生的乐趣与烦恼等。在不同的话题中都隐含着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希望青年们学会生活,在发展创造的过程中领略人生的趣味。【解析】(1)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名著有着大致的了解

25、,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有基本认识,然后结合题干进行作答。根据文段的重要信息点如“信”“父亲”、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等判断,这部名著为傅雷家书。这封信是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傅雷写信给他的儿子傅聪,要求他在做一切小事时,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故本题答案为:傅雷家书;莫扎特;傅聪。(2)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积累能力。这类题目对学生的名著相关认识要求较高,在简要介绍内容时要有重点,抓住某些关键信息进行作答。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封信以青

26、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结合名著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艺术目的进行书写即可。9. 【答案】(1) 崇侈恣情(2) 惟恕则平情10. 【答案】我认同孔子的话。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终归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背法律的,如三鹿奶粉事件,不良商家用地沟油烹饪。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富贵。【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回答时首先要正确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该句意为: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其次,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言之成理即可。11. 【答案】(1)

27、“绿”而且“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红”而且“酣”,极写落日荷花相映红,红之浓,红之透。色彩对比鲜明,展现了一幅夏天图景。(2) 眼前的陂水却像江南春水那样明净,因而就联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在作答这类题的时候,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情感及诗人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作者用“暗”字形容柳叶又浓又密;用“酣”字将荷花拟人化,说荷花就像贪杯的美人一样脸色红润。绿、红二色对比鲜明,展现出夏日的景色优美,意境空灵。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与诗人情

28、感分析的能力。在分析诗人思想感情要结合诗句本身内容的同时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综合进行作答。作者写池塘水,不仅是眼中的水,还是回忆中的江南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故乡。本诗在色彩绚丽和词意优美的形式下,隐藏着诗人强烈的今昔之感。诗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到故乡,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2. 【答案】(1) i 暖和。ii 名词用作动词,喝茶。iii 舒展。iv 擦。(2) D(3) 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一片辽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从笼中飞出的天鹅。(4) “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

29、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解析】(1) i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和:暖和。ii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茗:用作动词,表示喝茶。iii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

30、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舒:舒展。iv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拭:擦。(2) 例句和 D 项都表转折关系,但是,却;A 项表并列关系;B 项表顺承关系;C 项表修饰关系。(3)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虛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重点字词:土膏、鹄。(4) 方法一:抓住“潇然”作为其情感和状态的关键,再在文中找到类似状态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除了答案的“脱笼之鹄”,还

31、有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等。方法二:【参考译文】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岀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

32、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汘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这个职位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13. 【答案】(1) 逻辑顺序;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或是放线菌的特点及作用(2) 不能。“般”表明是通常情况,说明放线菌通常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显得太绝对了,“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33、性和严密性。(3) 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读者的兴趣,点明了文章要说明内容。(4)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人类已经发现的抗生素种类和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抗生素种类的数据,具体、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比文字说明更有力度。【解析】(1) 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淸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淸文章的说明顺序。本题先介绍了为什么能闻到泥土的淸香味儿的原因;接着说明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原因;最后说

34、明放线菌的作用。由此可见,文章采用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功用的逻辑顺序。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 考查说明文语言赏析,答案一般是不能删去。因为这里是说明的一般情况,但不排除还有个别情况。因此“一般”说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题还是比较简单,注意记住答案和回答模式即可。(3) 难度较低,注意从标题形式和作用分析即可。这里的标题形式是问句,问句一般都能能引起读者思考。同时,“泥土的清香从哪儿来”还揭示了本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据此作答即可。(4) 该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作引用等。根据“5000”“4000”等可以看出是列数字的方法,其作

35、用是为了说明第七段的第一句话“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列数字比较准确,同时也比较有说服力。据此作答即可。14. 【答案】(1) 环球大地震中,“百年震柳”的树体虽被撕为两半,满身疤痕,但仍顽强地活着。作者笔下的震柳至坚至柔,它以柔克刚,用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灾难,历经百年,枝繁叶茂,坚韧地屹立于空谷之中,成为灾难和历史的见证者。(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震柳树皮的纹路比喻为老人的皮肤,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震柳树皮粗糙、多皱的特点。这既体现震柳生命历程之长,同时也体现岀百年前的地震给这棵柳树带来的影响,突出震柳见证灾难的形象,以及在灾难中顽强坚守的精神。

36、(3) (1)说明原因。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2)照应上文。文章前四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烈地震而不死,第五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3)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4) 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关键内容筛选概括的能力。概括类题目要注意答题区

37、间,审清题干,找到答题关键点,再到文中对应内容提取关键词进行作答。本题要求概括“百年震柳”的形象。“狂震之后,有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在环球大地震中,百年震柳”的树体虽被撕为两半,满身疤痕,但仍顽强地活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但绝不会轻生去死。”这说明者笔下的震柳至坚至柔,它以柔克刚,用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灾难。“这林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这说明其生命力顽强,坚韧地屹立于空谷之中。“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38、,一本历史教科书。”说明震柳成为灾难和历史的见证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的能力。首先明确答题要点,然后找到语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再联系前后语句分析表达的情感色彩。“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敏、青筋暴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树皮为本体,老人的皮肤为喻体,如为喻词。将震柳树皮的纹路比喻为老人的皮肤,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震柳树皮粗糙、多褶皱的特点。联系后文,“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00 年。”体现了震柳生命历程之长。作者如此写,体现岀百年前的地震给这棵柳树带来的影响,突出震柳见证灾难的形象,在灾难中顽强坚守的精神。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是否存在某种手法的运用,然后贴合题干内容及文章情感主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