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概况综述_第1页
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概况综述_第2页
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概况综述_第3页
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概况综述_第4页
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概况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省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综述*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综合试验室姜芳禄,徐东强,陈向上摘要: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付出了艰辛劳动,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及整理等根底工作,使课题的研究具有了坚实的根底。本文对*省省属建筑业的总产值和竣工产值;单位工程个数及工程量;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建筑业增加值及其构成;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工程结算收入及工程结算利润;利润及税金总额;主要效益指标;企业亏损情况等方面从1998年到2003年1999年资料缺失的各种数据进展综合分析,试以描述*省建筑企业概貌,以供决策部门参考。关键词:*省属建筑业;数据;综合分析概述序:我国1994年

2、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94中将建筑业组成确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装修装饰业。新行业分类把勘察归类到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把设计归类到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效劳业。论文中所指建筑业即按这种标准分类进展界定。1.1中国建筑业开展历程建国以来,中国建筑业的开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组建和开展阶段(1949年1957年)建国初期,中国建筑业在濒于崩溃的边缘开场复苏。当时,全国仅有建筑队伍人数为20万人,多数是小规模私营企业和分散的个体劳动者,技术落后,装备陈旧。195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建筑工作会议,研究建筑业的开展问题,出台了开展建筑业的十一条方法,第一次较

3、为全面、深刻地提出了建筑业的开展思路,建筑业的开展开场有了政策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从业人员增至99.5万人,但与当时巨大的根本建立需求相比,供应严重短缺。尤其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方案开场实施,有方案地组建专业化的建筑企业受到政府的重视。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高度技术的专业建筑队伍,并逐步使之机械化。1956年进一步提出:采取积极步骤实现建筑专业化。在所有制形式上,突出开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实施对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加快开展现代化施工力量,中央政府拨专款投资组建大型国营建筑企业,以机械化技术和承发包方式承当国家重点任务。这一时期在

4、苏联模式的根底上以政企合一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各系统各部门内部发包的模式,偶尔的承发包承揽也只是建筑工程部所安排补充各专业部施工力量小型的通用厂房和公共建筑等土程,根本没有市场竞争,企业也无须思考采取何种决策来占领市场。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筑产品价格概预算制度的建立。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巨额资金,而为了用好这些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成效,中国引进前苏联的概预算制度,为中国建筑产品的定价模式打下了基调。尽管如此,那时国民经济建立处于百废待兴,中国建筑业根本没有市场交易发生。徘徊停滞时期(1958年一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指导思想左的错误,使建筑业的发育也受到严重危害。一是

5、根本建立上搞高指标,1958年投资比1957年增长一倍,后又急刹车,全面收缩,建筑队伍大减,内部管理失控。而更为严重的是从此开了投资规模大上大下之先河,建筑业疲于应付,失去正常开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废除承发包制度,进而取消建立方、设计方和承包施工方合同责任关系,完全用行政命令指挥生产建立,三方合吃大锅饭,断绝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化的可能:三是取消企业利润,实行实报实销和事业费制,建筑企业成了行政事业性单位:四是废除合同工制度,取消计件工资,使企业组织构造失去弹性,工效大幅度下降。建筑业不再是单独的产业,肢解了建筑业生产力,企业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是政府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与1)时期

6、相比这一时期更小存在竟争。在这种情况卜,建筑概预算制度开场削弱,而1958年到1966年造价管理权限逐渐下放,造成了各个地方取费标准的不一致,这种现象至今未能改变。而1967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实行实报实销、概预算制度取消,建筑产业不存在价格,更不存在产品意义上的真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开展阶段(1977年后)以1984年为标志建筑业进入全行业市场取向性改革,建筑市场逐步放开,引入竞争机制,全国绝大局部工程通过市场山企业自主承揽,特别是20世纪末中华人民*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国招标投标法以及建立部一系列行政法规的公布引导了建筑市场的竞争。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以及政策的放开,非公有经济企业

7、大幅增长,致使建筑业供应出现过剩,市场竞争程度急剧提高。这一时期,建筑产.b.价格改革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深化,1976年到90年代初,造价管理工作整顿和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90年代后至今,人们对以定额作为取费和计价根底的制度开场反思,有些地方的定额只有工程量而不再设定价格(如*2000年定额),价格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确定,价格这一改革中最敏感的问题开场松动。至此,建筑业才真正开场走向市场。1.2*省建筑企业开展概况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业一直被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省为建筑业大省,不但从业人数多,由于地处京津周围

8、,总工程量在全国省级单位内排名也是比拟靠前的。 通过历史数据的计算、分析和研究,*省省属建筑业资源配置效率比拟低。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持续走低:建筑业总产值虽然逐步提高,但不是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或应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而是主要依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产生对建筑业的巨大需求,从而缓解开工缺乏,使得过剩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获得的,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小具有独立的参考意义,生产能力依然严重过剩:2)技术创新的投入小足,技术进步缓慢:3)由于经济效益的低下导致企业生产鼓励不够,从而使得工程质量水平不断下滑。 基于这样的经济现实,课题组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即实现产业组织的

9、调整和优化,就必须采取高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在比拟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取向后(即以美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为典型代表的均衡产业组织模式和日木的产业组织政策为典型代表的效率型产业组织模式),认为中国建筑业目前应当借鉴;实施效率型产业组织政策,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2、 我省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中国建筑业是个巨大的产业,1996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到达2993.6万,相当于美国、日木、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61信。然而,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的20%,劳动生产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平均只相当于日木建筑业的1.25%。而与同期国内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比也相形见细,是机械

10、电子等行业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5。这无疑说明在所有一土业部门中建筑业是管理得最差的领域,尽管可以将其归结为建筑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但巨大的数字鸿沟小能小说明其生产力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上肯定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严重问题。 第二,中国建筑业一直处于低收益状态。在传统的方案经济时代,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甚至被认为是消费部门。即便是木已很低的2.5%的法定利润率在1958年大跃进的政治旋风中也被取消,再加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木建立的大起大落,历史将中国建筑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一再地拉开。尽管1980年国家开场了对建筑业开展的深刻反思,而R. 1984年拉开了全行业改革的大幕,但;没有一因此而使中国建筑业走上

11、高收益的行业之列。相反,其经济收益却一直滑坡,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图1.1)o第三 中国国有建筑企业亏损面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在方案经济年代组建的曾经具有辉煌业绩的国有企业大都呈现出经营状况越来越差的局面亏损面逐年加大 1993 年 国有企业亏损面到达 16.6% 1997 年为 30.1% 中央部直属企业 1998 年亏损了 57545 万元人民币 亏损企业数到达 56 个 亏损面达18.9% 其中 国家有色工业局直属 11 个企业就有 10 个亏损 亏损面为 90.9%中建总公司也有 17 个企业亏损 亏损面为 27.9% 3而同时 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加上一系列制度改革

12、 市场对建筑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所以这种升降的比照不能不引人深思从以上数字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20 年改革开放并没有真正解决上述历史性的问题 其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所进展的改革还没有突破以前的管理模式 对于建筑业产业组织状况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还很缺乏。2*省建筑业经济指标分析2.1考察建筑业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以及其他方而(主要是土程质量优良.b.率)。首先来分析一卜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用于评价市场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微观经济学认为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表现为社会总剩余 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没有政府税收的前提下 社会福利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3、构成 而一般说来 由于消费者的分散性 消费者剩余的资料统计非常困难 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影响不大 所以 在考察具体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时主要集中在生产者剩余 而生产者剩余又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利润率上 论文重点考察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 同时 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还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行业的生产能力等 首先 考察一下中国建筑业的利润率状况1 中国建筑业利润率分析已有的研究证明 利润率与产业的市场构造诸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利润率与市场构造诸因素的关系a. 利润率与集中度集中度是衡量市场构造特征的综合指标 它与利润率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贝恩 1951 1956 曾断言 集中便利了企业

14、之间的合谋 并且会增加全行业的利润57 这在后来的产业开展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 谢菲尔德(1979)对美国局部产业进展回归分析证明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 他的结论是市场份额每增长 10 个百分点 利润率可以提高 2 3 个百分点 显然 相反结果导致利润率下降 58 Azzeddine Azzam et al 2001 通过实证分析 也证明了一样的结论 59这在建筑业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专业性建筑市场的利润率高于住宅市场和大型公共建筑市场的利润率 这是因为专业性建筑市场专业性强 规模大 能胜任的企业不多 市场长期处于寡占或垄断状态其集中度高于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和住宅市场的集

15、中度 因此直接导致了专业性建筑市场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但该市场也只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因为超额利润的实现必须依靠定价高于边际本钱获得 但我国建筑产品的价格确定方法 特别是政府工程 仍然沿用方案经济的定额制度 企业对产品价格确实定所起的作用很小当然 对利润率与集中度的考察还可以从它与相对集中度的关系着手 在第四章市场构造分析中 我们得到中国建筑业的基尼系数较外国同行低很多 我国为 0.467 美国为 0.826 而前 100 位大型企业这个细分市场上我国的基尼系数只有 0.195 而美 日则分别到达 0.479 0.468 这突出地说明了我国企业规模的雷同和专业化分工的缺乏

16、大多数企业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最终导致企业只能通过压价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获得工程 寻租发生的支出使得工程的利润率随之减少所以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拟 利润率与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是毋庸质疑的 这从集中度层面解释了中国建筑业利润率的持续走低b. 利润率与产品差异产品差异是市场构造的重要组成局部 它一方面通过影产品差异是市场构造的重要组成局部 它一方面通过影响集中度对利润率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独立地影响利润率的变化总的说来 产品差异度越大 产业利润率越高 这在第四章分析产品差异时已经明确指出 产品差异能够弱化价格竞争 从而使企业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权力 在本钱不变的情况下得到较高利润 美国经济学家舒

17、兹 D. Suits 曾对美国60 年代局部产业进展了研究 证实产品差异与利润率密切相关60 产业目标利润率与产品差异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即产品差异度高的产业其利润率也较高建筑业由于自身的独特性 不能像制造业那样通过提高广告密度使消费者发生心理偏好从而创造产品的差异化 其产品差异实质是企业提供产品能力的差异参见第四章 4.4 因而人们更多的是衡量其工程质量 现场环境 平安 技术力量差异等指标 据此来确定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差异度根据第四章有关产品差异的分析可知 住宅市场的产品差异度较低 大型公共建筑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较高 而专业性建筑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最高 但这样的区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专业性建

18、筑子市场内的企业利润率就一定高于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内的企业 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内的企业利润率就一定大于住宅市场内的企业利润率 这是因为 1 产品差异度仅仅是影响产业利润率的因素之一 2我国建筑产品价格体制改革一直滞后于产业的其他改革 使各项改革措施不同步刚性的产品价格体制使企业间生产能力的差异难以通过价格表达 3 过度竞争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出现 它们成为企业竞争的 正当 手段 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不同子市场产品差异度的比照以及由此决定的产品利润c. 利润率与市场进入壁垒市场进入壁垒的本质作用在于限制潜在企业进入行业 减少外来竞争 保护在位企业的利益 一般来说 进入壁垒低的市场 新企业容易进入 市

19、场内竞争剧烈 各企业利润率不高 且水平接近 进入壁垒高的市场 情形则相反 贝恩教授曾对美国产业的集中度 进入壁垒与利润率的关系进展了分析 参见图 6.1图 6.161说明 进入壁垒高的行业 其利润率也较高 但利润率与市场进入壁垒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只有当进入壁垒到达较高水平时 这一趋势才明显表露出来 所以 建筑业的利润率低于制造业等产业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业的进入壁垒在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而降低了行业的利润率图 6.1 美国产业而降低了行业的利润率图 6.1 美国产业的集中度 进入壁垒与利润率的关系(1950 年 1960 年数据)Fig6.1 re

20、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ratio, barrie 根据第四章对进入壁垒的分析:住宅市场的进入壁垒非常低,大型公共建筑市场次之,专业性工程市场的进入壁垒最高。所以,那些长期处于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和专业性工程市场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央直属的大型建筑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 以卜是中国建筑业自建国以来的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的数据图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的利润率实际情况。 2)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 a。产值利润率 图6.2反映的是我国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变动趋势情况,尽管没有全部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数据,但国有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变动情况能

21、够代表中国整个建筑业的走势,所以本图能够说明整个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变动情况。其基木趋势是明显卜滑。图6.2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产值利润率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国有企业产值利润率的增长率只有1981年一1984年间处于横轴上方,1983年产值利润率到达最顶峰,但也只有9.3%,比1982年提高0.9%,随后1984年便下降了1.9%,其余时间均处于小同程度的下滑中。从图中还可以得出,产值利润率逐渐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水平上(横轴以下曲线说明产值利润率下降趋势开场缓和,但横轴以上的曲线则说明产值利润率仍然处于负增长中)。卜而再分析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利润率比照情况。图

22、6.3反映了80年代后每况愈下的中国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1983年的顶峰仅仅维持一年,1984年产值利润率较上年的增长率跌至0以卜,变成负数,此后便一直处于下滑中:90年代以来,基木维持在1.2%左右的低水平。而目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一直低于工业指标,但80年代中期以来,土业产值利润率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这说明在产业组织层而,工业与建筑业领域的管理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b. 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如此 建筑业资金利润率同样不容乐观 图 6.4 反映了建筑业资金利润率显著的下滑局面 并且与产值利润率的变动趋势根本一致 这也符合资金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的相关关系这种变化在*种程度上是因为 1980 年至 1

23、984 年期间 我国初步实行改革开放 工作重点由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立上来 国民经济全面开展国家根底设施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对建筑业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且恢复了建筑业 2.5%的法定利润率 地方国营企业还可以征收 3%的技术装备费 无税 无利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而建筑业率先推出的 利润包干 超额分成 的承包责任制度 也大大提高了企业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 行业内部实行的一系列单项改革如弹性用工制度 百元产值包干制 允许企业在完成方案利润前提下利用充裕生产能力承揽方案外任务 企业内部推行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的层层经济责任制和划小核算单位等等 促进了建筑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62但是 1

24、985年以后 建筑业全面推行招标承包制 企业必须面向市场 在经济开展过程中隐藏起来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加上市场供应过剩及由此导致的过度竞争 非公有经济的企业利用不正当竞争行为承揽工程等 国有企业的效益迅速下降 亏损面扩大并且侵蚀了整个行业的利润 由此构造性地决定了整个产业效益的持续下滑0%2%4%6%8%10%1985 1990 1995 2000年份润率利建筑业产值利润率 工业产值利润率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建筑业,其经济效益变化主要呈现如卜特征63 1建国以来,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是缓慢上升的,但波动较大,低效益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 纵观建国后建筑业经济效益的变

25、化过程,可以发现屡次起伏。例如,劳动生产率1963年比1962年、1984年比1983年分别提高41%和21%, 1959年比1958年、1961年比1960年分别卜降13%和43% o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效益提高缓慢。1953年至1985年这32年间,国有建筑业企业的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8信,而劳动生产率却仅增长小到2信。为防止国际市场上国际政治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孔剑君等采用建筑业国内劳动生产率指标来与国外建筑业相比,从中得出了我国建筑业经济效益的低卜和落后的结论。64 建筑业国内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单位时间内建筑土人的土作量。为了克)1仗数值的小可比性,在此以人均竣土

26、而积进展比拟,参见表6.10 在国际建筑市场上,我国建筑业的落后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与水平等方而与兴旺国家相差甚远,因而无论是在承包规模还是创利_额上,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与国外同行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参见表6.2 )。表6.2的数字比照,清晰地显示出我国大型企业与国外兴旺同行经济效益的巨大差距,邻国日木SHIMIZU公司的人均营业额居然到达我国企业的77信。 2)政治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变化。 建国以来的每一次政治动乱都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国民经济活动,建筑业当然小能例外。例如,一五期间,为振兴百废待兴的国家,国家为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根底,对建筑业提出了巨大的

27、需求,这一时期建筑业总产值获得平稳增长。但1958年至1976年期间,山于政治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严重危害了处于发育初期的中国建筑业的正常开展。基木建立搞高指标,1958年比1957年增长约一信,后又急刹车,全而紧缩,建筑职土队伍大增大减,内部管理失控。从此,开投资规模大上大卜之先河,建筑业疲于应付,失去正常开展的外部环境:而废除承发包制度以及取消企业利润,生产建立被行政命令替代,断绝了建筑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可能,建筑企业没有利润可言,企业成为政府机构的附一属物s。肢解了建筑业的生产力,失去了刚刚焕发出来的活力,人为地将我国建筑业与国外同行拉开距离。这一时期,建筑业总产出占国民经济的比

28、重,一直没有超过1957年4.96%的水平,土效低卜,建筑业的开展而临危机。直到八十年代初全国对建筑业开展的反思开场,中国建筑业才开场正式走上正常开展的轨道。 3)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人力、则一力和物力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的作用小明显。企业习惯于增量投入,小重视集约经营,企业素质得小到提高。 考察以往历年建筑业经济效益可以看出,经济效益较好的年份一般都伴随着产值增多,建筑队伍扩大。1953年到1985年,国有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各率山57元/人提高到2494元/人,平均每年增长12.5 %,而劳动生产率山1953年的2708元/人增加到1985年的8070元/人,年均增速只有3.5%。这

29、说明,从技术装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未能使建筑业经济效益有显著改善。 从1985年到2000年期间,技术装各率年均增长8.5 %,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9.1%。虽然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相对技术装各率有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很难归因于技术装各的开展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何况1994年技术装各率比1993年、1996年比1995年分别卜降了16.1%和0.3%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说法很难成立。 4)建筑业经济效益与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纵观历年有关数据的比拟,发现投资规模越大,建筑业总产值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业小能通过提供供应创造需求,只能通过满足需求被动地拉动经济增

30、长,所以,它的产值总是决定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而在我国,还有一种独特的现象是建筑业经济效益与建筑业总产值之间也存在显著关系。 图6.5反映我国建筑业自建国后劳动生产率和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在1980年以前波动较大,从1980年开场,我国建筑业产值呈几何指数迅猛增长。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迅速提高,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远远赶小上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劳动生产率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论文分别以这两个指标作为*, Y轴,得到图6.6。从图6.6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业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两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921,接近

31、于1,说明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建筑业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理论上来说,总产值量纲为亿元,而劳动生产率量纲为元/人,即便是指数形式来表示,效率与总量分别代表小同的含义,小应该产生这种线性关系,则这种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 所以,有必要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业劳动者在报告期内生产出建筑产.bI.的效率。在我国,建筑业长期处于供应大于需求的状态,几乎任何年份都存在着大批企业处于窝土状态。以1996年为例,中国建筑业协会调杳显示,当年基木没有任务的企业占被调杳企业的9.2%,吃小饱的企业占被调杳企业总数的76.1%,而饱和的只占0.3%,基木饱

32、和的也仅占14.4%从其它年份的建筑业开展来看,任务饱满情况基木类似。所以,可以认为,我国建筑业全行业总产值的提高,;小是在任务饱满情况卜,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或应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的。而是主要依靠缓解开土小足,使更多的原木无施土任务的企业开土,使窝土的企业和土人能够获得市场得到的。 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小能合理或准确地反映产业内企业管理或技术的进步,或者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已的增减仅仅是换一种方式来反映建筑业总产值水平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变化情况,反映社会对建筑业的需求状况,因而在当前,劳动生产率的波动起伏小具有独立参考意义。生产能力分析 生产能力的持续过剩以及企业开

33、土小足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中国建筑业开展和改革所必须攻克的堡垒。所以,论文认为,有必要对其进展详细分析。 生产能力过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众多企业滞留于行业,却小能承揽到土程任务,大量处于窝土状态,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行业秩序的建立健全。据中国建筑业协会1996年的调杳结果,当年被调杳企业(一级企业163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16家,二级企业49家、三级企业51家、四级企业38家、等外企业5家)中,感觉吃小饱和基木没活的企业共261家,占全部被调杳企业的85.3% ,认为土程量饱和和基木饱和的仅有45家,占全部被调杳企业的14.7% ,fl从数字分析中,

34、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生产能力过剩的严重程度以及企业所而临的竟争环境(参见图6.7 )。则是否这就意味着建筑市场的剧烈竟争归因于建筑业产业规模(职土人数、企业数目)的增长速度高于投资增长速度呢图 6.8 是改革开放 20 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与产业内企业和从业人员增长情况的比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建筑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产业内的从业人员和企业增长速度 而且在整个 80 年代 产业内总产值与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比例是比拟稳定的 三者的增长速度根本一样 90 年代以后 投资持续增加 权力的逐级下放以及政策的放开 使企业数逐渐增加 从业人员更是跳跃式增长 但产值在该时期增长更是迅猛 仍远远高于产业规模的

35、增长速度 从业人员 企业数0.3%14.4%76.1%9.2%0%20%40%60%80%饱和 根本饱和 吃不饱 根本没活所以 将产业过度竞争归结于产业规模增长快于产业投资 产值的增长是没有实践根底的则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又该如何解释呢 论文认为 不同的子市场 表现出来的竞争程度以及外在表现不尽一样 所以必须具体分析建筑业的子市场经历说明 我国几乎所有的专业性工程市场内的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内的绝大局部企业都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的国有大型企业以及一局部外资企业 这些企业成立时间早 实力雄厚 多数经历了我国建筑业开展的历程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建立过程 但是方案经济的长期运作导致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很好适应

36、市场经济的挑战 而体制的转轨又迫使企业不得不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体制 所以当然会感到竞争的日益剧烈 此外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引进外资和国外企业进展合资 合作经营以来 局部企业资金 技术和实力都有了提高 对市场内其他原有老企业构成了挑战 而我国的 参加 WTO 后三年内合资合作企业开场享受国民待遇以及五年后允许成立外资独资企业 的承诺以及 WTO 对地方封锁或部门保护行为的冲击 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图 6.8 建筑业总产值与产业规模比拟Fig6.8 contrast of total product and scale of the constructio 竟争机制的引进

37、使土程任务流向信誉、效益良好的企业,方案经济时期自上而卜分配任务致使企业饿小死的状态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wTo这个外来的冲击变得逐渐遥远,得小到部门和地方保护的企业,难以再轻松承揽到大型土程任务,竟争的加剧以及信感生存艰辛将成为很多企业的最大体验。其他绩效分析 根据前而的分析,山于建筑业规模经济小显著以及进入壁垒低、产业集中度低等特点,产业组织理论中考察市场绩效的*一非效率,在建筑业就显得小适宜。山于建筑业涉及的产.b.价值大,建立周期长,关乎相关利益方众多,所以有必要重点分析我国建筑业的土程质量情况。 图6.10描述的是国有建筑企业80年代以来土程质量优良.b.率的变动情况,从图上看,土程质量

38、优良.胃.率在1984年到达最顶峰,但随后基木处于卜滑中,;目产值利润率与之有基木一致的趋势变化。而从图6.11中可以看出,1993年土程质量优良.b.率到达顶峰,随后卜滑至基木稳定的低水平。尽管与产值利润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但总体上看与产值利润率指标基木保持了一致的变动趋势,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论文根据上述数据分别以两个指标为*, Y轴,计算整理绘制成图6.120 从图6.12中可以看出,土程质量优良.b.率和产值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Z=0.8663,基木呈线性关系,反映出两指标之间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土程质量持续卜滑或维持在低水平的内在原因。 我们知道,决定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