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明清文学史答案_第1页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明清文学史答案_第2页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明清文学史答案_第3页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明清文学史答案_第4页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明清文学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文学史习题目 录第七编 明代文学( ) 基本知识( ) 简单解释题( ) 思考题( ) 同步练习( ) 参考答案( )第八编 清代文学( ) 基本知识( ) 简单解释题( ) 思考题( ) 同步练习( ) 参考答案( )第九编 近代文学( ) 基本知识( ) 简单解释题( ) 思考题( ) 同步练习( ) 参考答案( )第七编 明代文学一、基本知识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和高启。刘基诗风近于杜甫,高启则近于李白。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杨士奇、杨荣、杨溥。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他著有怀麓堂集。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5

2、、“吴中四才子”是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初期则以谢榛为代表。7、晚明李贽著有焚书等,他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童心说”。8、公安派以袁宏道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9、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0、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与谭元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11、明末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12、陈子龙的小车行、卖儿行等诗歌,表现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同情。13、陈子龙抗清失败后的诗歌代表作是秋日杂感十首。14、朱笠亭明诗钞把陈子龙列为明代

3、最后一位大诗人。15、夏完淳被俘后在押解途中作有别云间诗。16、在市民通俗文学样式中,除了小说和戏曲外,散曲和民歌也是非常重要的样式。17、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是北散曲。18、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被称为“白苧派”。19、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作家有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等。20、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21、王磐的散曲集西楼乐府全为北曲,王骥德曲律将其列为北曲之冠,他的代表作是朝天子咏喇叭。22、陈铎倾心词曲,时人称为“乐王”,其散曲以滑稽余韵较有特色,共136首,用北曲小令写成,每首写一个行业。23、冯惟敏散曲集名海浮山堂词

4、稿,均为北曲。24、薛论道作有不少关于边塞军旅生活的散曲。25、明代卓人月认为民歌是“我明一绝”。26、现存明代民歌集有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挂枝儿、山歌等。27、明代民歌在形式上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间谣谚两种,内容以情歌为主。28、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而散文中又以传记文最为出色,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等。另有送东阳马生序等,也写得较为优秀。29、刘基的寓言体散文集名郁离子。30、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31、归有光代表了唐

5、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名篇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32、“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33、公安派的理论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4、袁宏道的70多篇游记是柳宗元之后游记文学的新高峰。35、张岱的小品文名篇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36、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37、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38

6、、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编著者为罗贯中。39、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40、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41、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42、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以全知全能为主。结构为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43、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44、将以玄奘为中心的历史事件衍化为文学形态故事的是唐代以来流行于寺院和社会上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5、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

7、一次在剧中出现。46、吴承恩除西游记外,还著有射阳先生存稿等。47、西游记的原型有二: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48、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49、金瓶梅的书名系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50、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这四种小说实际上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小说、讲史、说经、说铁骑儿四家的延续和发

8、展。51、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52、金瓶梅继承了三国演义的网状结构形式。53、列国故事最早来源于宋元讲史话本七国春秋平话等,明代中叶以后,余邵鱼编定为列国志传,冯梦龙又将其改编为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再改编为东周列国志。54、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说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词话等,说岳系列有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代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有两种,一种是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称杨家将传),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55、神魔小说的题材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和六朝志怪小说,而它的文体渊源

9、则主要来自宋代说话艺术。56、明代初年,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开神魔小说的先河。57、封神演义的作者传为许仲琳,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58、宋代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标志着古代小说批评的正式起步。59、金圣叹的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60、金圣叹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61、现存洪木便清平山堂话本(又名六十家小说)是最早的话本专集。62、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63、代表拟话本小说最早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64、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

10、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65、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66、明代戏剧的剧种主要有杂剧和传奇两种形式。67、明代嘉靖年间形成的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和昆山腔。弋阳腔被称为“俗唱”。68、明初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是朱权和朱有燉。69、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70、明代中期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作有杂剧四声猿,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以渔阳弄最有成就。71、徐渭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短剧的作家,四声猿中只有女状

11、元为五折,其余均为一、二折。女状元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72、明代后期杂剧,孟称舜以写北杂剧为主,作有桃花人面等,编选元明杂剧古今名剧选。叶宪祖兼写南北曲杂剧,作品有骂座记、四艳记等。73、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王骥德的曲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等戏曲方面的理论著作。74、丘三点水睿著有伍伦全备忠孝记传奇。75、邵灿著有五伦香囊记传奇。7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77、明末传奇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78、沈璟的传奇合称属玉堂传奇,其中义侠记是他的代表作。属于吴江派的成员有沈自晋、袁于令和卜

12、世臣。79、临川派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吴炳著有粲花斋五种曲,阮大铖著有石巢四种,孟称舜著有娇红记。80、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人。81、汤显祖的传奇作品有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五种,其中后四种均与梦有关,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82、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83、牡丹亭全剧55出,是汤显祖剧作中最长的作品。女主人公名杜丽娘,是剧中第一主角,男主人公名柳梦梅。8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时15年。85

13、、紫钗记故事取材于唐人小说霍小玉传,南柯梦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唐代传奇枕中记。简单解释题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茶陵派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前七子指以李梦

14、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

15、责。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它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李贽的“童心说”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

16、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从“童心”出发,他还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反对刻意求工。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想的影响。公安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

17、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他们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同时主张创新。竟陵派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而得名。竟陵派继承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因此显得佶屈聱牙、刁钻古怪。白苧派从曲调上看,明代初期的散曲重要还是沿用元代文人常用的北曲形式。然而到嘉靖年间,昆曲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戏曲的发展,而且也对散曲的曲调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辰鱼的散曲

18、集东江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明代散曲三期创作特点明代前期散曲仍采用北曲,实际上是元末散曲的余绪。多以散曲点缀升平,风格不出闲适、疏狂。从明代中期开始,南散曲开始出现,但北散曲仍然有很大优势。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主流。此时散曲内容贫乏,形式浮艳,终于使散曲趋向衰微。归有光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之所以被列在“唐宋派”中,是因为他对当时声势显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根于六经,提倡道德。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

19、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因此他的散文名篇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

20、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三国演义的

21、影响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从社会方面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对明清以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三国演义的出现为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典范。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水浒传的语言风格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

22、”艺术的语言特色。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其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以几个字便意态毕肖。水浒传的社会影响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金圣叹等往往以水浒传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统治者对它视为洪水猛兽,屡次禁绝。水浒传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水浒传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并且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水浒传中有关市井生活的生动描写,对人情小说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

23、视的影响。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游记的成书过程(1)、史实及记载。唐玄奘门徒辨机据其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辨机弟子又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2)、文学艺术作品。唐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将神话故事与取经事件融为一体。其后取经故事在戏曲、平话小说上都有创造。(3)、文物的佐证。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西游记孙悟空的个性自由精神的来源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社会思潮主流的王学左派的张扬个性的“童心说”的深入

24、人心是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桀骜不驯、目无尊长的作风,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佛教内部禅宗中那些“呵佛骂祖”的狂禅现象及其内在佛理的作用。西游记的语言特色作者大量使用谐词戏语,不仅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调,而且也渗透着异常浓烈的调侃和戏谑韵味。小说在人物的语言个性化、口语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此外,书中语言散韵相间,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从弘治到明末,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相继大批问世。其中包括受三国演义影响,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受水浒传影响,以杨家府演义等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明代神魔

25、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封神演义此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队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三言和二拍在体制上的区别从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发展来看,三言是从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因为三言中尽管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但大部分是他对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改编。而二拍则绝大部分都是凌濛初个人的独创,因此整

26、个二拍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显得都比较统一,而且它出现的本身就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拟话本与话本体制上的区别区别不大,主要包括:题目,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或者是有关的地名、物名等;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入话,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头回,在话本的诗词、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正话(正文、正传),这是话本小说的故事主体;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位置在情节结局以后,总结全篇大旨,或对听众加以劝戒。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1)数量众多。(2)题材多样。出现了元杂剧中极为少见的讽刺喜剧和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时事剧。(3)审美风格的雅化。明代剧作家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

27、明显提高,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不可避免地融注到戏剧艺术中,主要表现为戏剧的诗文化,甚至部分作品变成只供阅读的案头剧。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明初是杂剧艺术的高潮,一方面是因元代杂剧的余波所及,同时也与明初统治者的提倡和参与有关。明中期杂剧处于转变时期,元杂剧的余波影响至此已经荡然无存。与传奇相比,杂剧在这个时期明显处于颓势。明后期是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能与传奇相比,但就自身而言,中期作家所开创的杂剧体制风格的转变至此已经完成,得到巩固和发展。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1)、明前期戏剧。以永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的戏剧处于新旧形式的嬗变时期,永乐年间开始

28、到嘉靖之前,戏剧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和沉寂萧条局面。(2)、明中期戏剧。这个时期是明代戏剧的复苏时期,传奇取代杂剧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3)、明后期戏剧。这是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无论杂剧、传奇都取得辉煌的成就。此期出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的主导地位愈加巩固;戏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徐渭和四声猿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最杰出的剧本是渔阳弄,作者以祢衡自况,把曹操塑造成造成自己一生坎坷不幸遭遇的社会力量的集中代表。在剧本形式方面也有不少

29、创新:作者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中;成为第一个大量写短剧的作家;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南杂剧从此大兴。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三、思考

30、题明代诗文主导地位让位于小说、戏曲的原因是什么?从社会方面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在思想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从文学形式本身来看,传统的旧体文学形式经过唐宋等作家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明代诗文作家感到望尘莫及。同时,小说、戏曲等通

31、俗文学形式却获得无限的生机,使传统文学形式相形见拙。为什么明代正统文人喜好民歌?在明代滚滚而来的市民文学洪流中,民歌是其中鲜艳夺目的一支。它感情纯真、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明代文学极具特色的品种。明代民歌的内容以情歌为主,歌中所表现的男女恋情既表现了民间爱情的大胆和袒露,又体现了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人情欲的新思潮。作为民间诗歌,站在市井百姓的立场,表达反抗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情绪,也是情理中事。这些都是文人诗歌不敢触及的话题。由于民歌来自民间,所以它能将生动的口语、新鲜的比喻和想象融入其中,故而能在艺术上显示出清新活泼的本色。3、明代散文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明代散文的基本

32、走向与明代诗歌相同,它始终是在“文”与“道”、“情”与“理”的相互对峙和交锋中向前推进发展。与诗歌稍有不同的是,明代散文在前期,道统势力的影响要大于文辞的追求。然而随着人们社会思想的进步,反理学思想的王学左派在社会上影响的普及和壮大,明代散文最终以“文”对“道”、“情”对“理”的胜利而告终。明代初年,由于政治环境的骤然变化,元代末年文人那种洒脱的情怀和隐逸的心理受到了重创;文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政权,以求得安生。受此背景影响,代表官方意志强调“道统”的文学观念成为明初文学思潮的主流。明代中期,“道统”和“文采”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人们在台阁体的自我消亡中看到“道统”对于文学自身的桎梏作用,于是前后

33、七子便起而匡之。然而由于他们攻击“道统”的武器不是人的心胸情感,而是古人的牙慧,因而不能承担起振兴文学自身传统的重任,反而受到“道统”文学观念的强烈反驳。在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性和情感的社会思潮逐渐上扬的趋势下,文学领域的主情、主文一派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4、唐宋派内部散文风格和文学追求是否一致?“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他们的基本观点

34、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他们之间仍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王慎中和唐顺之特别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他们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茅坤的道学气味仍然很重,而且往往以八股文的眼光看待唐宋散文。唐宋派中真正能够正确地继承唐宋散文的真谛,并在一定程度上跳出理学羁绊的是归有光。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5、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有何体现?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

35、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与诗歌相比,公安派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要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他的小品散文显示出公安派理论运用于创作领域的成功,是晚明主文、主情文学观念取得胜利的标志。6、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6、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代表模板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章回体的文体特征: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形式特征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

37、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叙事特征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7、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宗岗的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众多素材,以“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通俗演义。明末清初,毛宗岗在修订三国演义时又加重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经他修订后的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更加浓重而显豁。毛氏父子在修订时间在明末清初,其以拥刘反曹的思想来

38、表达“还我大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绪,是显而易见的。8、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既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二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统一、“人心思汉”的心理有关。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众多素材,以“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三国通俗演义。明末清初,毛宗岗

39、在修订三国演义时又加重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以拥刘反曹的思想来表达“还我大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绪,是显而易见的。9、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章学诚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以作者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

40、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10、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作为中国古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稳定性,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和谐性,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二是回避理智与

41、情感的矛盾,使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体现着古代审美意识所要求的中和精神。11、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是什么?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作者有意继承说书艺人的某些做法甚至表演模式,以适应大众普遍的接受心理,具体技巧主要有:“笙箫夹鼓”法,即急事用缓笔;“横云断岭”法,即中以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限知视角往往生发出虚实相生的叙事机制,限制的视野之内为实,视野之外为虚,叙事者笔在处实,心在处虚。12、繁本水浒传的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在内容情节上有何差异?最早的一百回本为嘉靖刻本忠义

42、水浒传,残存八回;次有明代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再次为万历二十八年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且有李贽的评语,是水浒传的重要版本。一百二十回本有万历末年袁无涯刊本,系在百回繁本的基础上增加征田虎、王庆的情节。七十回本系明末金圣叹据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仅取前七十回,并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写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除了为全书加了评语外,金圣叹还伪托施耐庵写了三篇序文。13、绿林文化精神是否能够概括水浒传的基本文化精神,为什么?墨家主张用强力讨回公道的思想和意识在民间影响很大,这是历代社会上绿林土匪及其意识产生的渊源。水浒传所表

43、现的正是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他们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他们的组织原则,“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人格崇拜。除了政治目标以外,那种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也是将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义”的内涵非常复杂。在水浒传里,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之气。以上三点,构成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14、水浒传为什么采取排斥女性的态度?从人格美感上来说,侠士至绿林草莽更崇尚一种勇武豪壮的阳刚之气。

44、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一群这样的血性男儿。他们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绮靡气。它使人们强烈地感觉到在绿林社会中所崇尚的男性崇拜之风,并由于这种人格崇拜而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早期的绿林豪侠小说具有明显的排斥女性的色彩。这种以同性化为基础的男性结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翻版和通俗化。15、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比三国演义有何进展?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

45、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人物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的重要特征是: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16、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西游记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原型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西游记前半部分孙悟空的形象是一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它背后隐含的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随着孙悟空头上紧箍咒的出现,他的自由意志受到极大的限

46、制,小说的第一母题也就暂时退到从属的地位。后半部分所肯定的已经不是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而是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辛的探索追求精神。这一点,仍然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原型精神。如果说原型一体现的是对人的个性价值的尊重和体认的话,那么原型二则体现了对人的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认识,或者说是提出了个性价值如何在社会价值中得到实现的问题。相比之下,原型二的描写更为充分和细腻。孙悟空身上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的确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新思潮的集中体现。但这种思潮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无法回避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这种新的社会思潮的最终归宿是什么?一个封建社会对这样的思潮是否能够容忍,容忍到什么程度?如果无

47、法容忍的话,它将对新思潮采用什么办法?西游记中两大原型的并立,正是试图从正面回答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17、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西游记的结构形式与水浒传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但二者在大致相同中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两部小说的贯穿主线不同。水浒传的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而西游记则是以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和小说结构。水浒传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而西游记总的格局则是由“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组成,事实上这两部分之间甚至连思想倾向也不尽一致。因此,西游记可以说是一种“串”字形的

48、结构。其中,构成“串”字的两个“口”分别代表了两组不同的故事群,而贯穿线则是小说的主人公孙悟空。18、西游记作者对神话的借鉴。西游记的创作思维不是平实和一般的思维,而是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这种思维在古代神话中曾经比较发达,明代中期以后的新思潮的出现,使长期受到抑制的奇幻思维获得再生和振兴。作者成功地吸收了佛道二教为自神其教所营造的洞天福地及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的描绘推向了极致。作者又吸收借鉴了道教神仙谱系和佛教天王金刚之类神佛形象的外貌特征和各种神奇本领,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作者没有把描绘神话环境的神魔形象作为目的,而是将它们作为编织神

49、奇故事的彩带和锦缎,为叙述神奇故事和塑造神话形象服务。19、金瓶梅词话本与说散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词话本和说散本的主要区别是:内容上的差别。词话本从武松打虎写起,说散本则从“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写起;词话本八十四回有吴月娘被王矮虎俘虏又被宋江义释的情节,说散本没有。形式上的差异。作为“词话”本,词话本题目后有“诗曰”或“词曰”及“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说散本不称“词话”,不用“下回分解”,删去不少诗词韵文;词话本回目粗劣,不对仗,说散本则回目对仗工整。20、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金瓶梅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为中心,对明中叶后社会的黑暗、封建统治阶

50、级及其附庸的丑恶、腐朽本质作了较为全面的暴露,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市井众生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说反映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物欲横流、纵欲无度的生活态度。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西门庆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在他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缺乏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21、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从

51、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金瓶梅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四种类型中其它三种类型的小说典范已经相继问世,金瓶梅的出现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金瓶梅之前的小说,题材决定了它们的审美取向是正面的和理想的事物。而金瓶梅则把自己的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题材的变化带来了人物塑造方法的转变。在金瓶梅之前,所采用的是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而金瓶梅则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

52、物的转变。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金瓶梅巧妙地以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为圆心,通过西门庆一个家庭的际遇和内外关系的描写,对十六世纪我国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它的网状结构,不只是网结的一面,而是全方位的结网方式,可以称之为圆形网状结构。口语化的市井语言。金瓶梅继承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将其发扬光大。22、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明代长篇小说有两个引人注意而又密切相关的现象:一是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问世后到弘治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二是从弘治到万历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又突然冒出了数以百计的长篇小说,出现了明代长篇小说的繁盛时期。除了通常讲的这个时期社会经济

53、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导致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思想解放思潮的原因外,还有几个影响小说规模营作的直接原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明初统治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压政策是造成明初一百多年小说沉寂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到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其统治驾御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会刺激小说的兴盛发达。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明代中叶后,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和提高。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小说写作的整体水平、社会上对小说地位的认识,以及印刷手段的因素等等,也影响了小说的生产。23、金圣叹对于小说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

54、成就。其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他认为水浒传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原因在于把人物塑造置于中心地位。突出贡献之二是他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他受八股文评点的启发和影响,深入探讨了水浒传的结构和布局。此外,金圣叹还对小说的创作过程也作了深入的论述。这些评点中所表现出来的小说美学思想对后来的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4、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话本中说话人讲述故事的痕迹,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是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宋元话本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具有浓

55、厚的市民生活气息,情节上也简明单纯。而拟话本则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开始注入其中,说教成分增加,情节趋于复杂。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使拟话本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25、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将李贽的“童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2)他明确地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的思想,主张将社会教化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3)他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26、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

56、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爱情题材的新突破。首先,在继承三言关于婚姻自由,自主结合思想的基础上,二拍更加突出了女性在择偶过程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并对她们自主婚姻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婚姻问题上的男女平等思想。第三,对传统贞节观念的突破。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与三言相比,二拍的社会批判意识似乎更为强烈。清初社会上对明代后期文化的否定和扼制的态度,在二拍中已经有了超前的表现。27、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是什么?二拍中的回头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二拍回头成

57、了拟话本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正话的主题起着阐释、反衬、模拟的作用,旨在提示和深化正话的思想深度。在韵语的使用上,二拍结束了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序化窠臼,代之以自创的诗词韵语,使韵语与散文部分的叙述遥相呼应,显示出它是一种成熟了的书面文体。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以及贯穿全书各篇的作者的精彩议论,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28、三言展示的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提出大胆质疑并对自食其力的经商活动予以了全面的肯定,是明末“好货好利”进步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大规模反映。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与“好货好利”观念相联系的是明后期进步思潮的“好

58、色”观念。首先,三言充分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其次,作者将其“真情说”全面贯彻到爱情题材的作品中。第三,作者还进一步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情感上互相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三部书以市民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社会上各种黑暗现象和不公正问题提出了揭露和抨击。29、明代的戏剧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1)明代戏剧的剧种主要有杂剧和传奇两种形式。(2)明代杂剧在数量和质量上比元代相对减少和蜕化。但明代杂剧的形式毕竟比元代有了一定的演进,具体表现在:结构比较自由;曲调兼用南北曲;演唱方式打破了元杂剧一个角色唱到底模式;将末尾的题目正名提到第一折前。(3)明代传奇是指

59、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4)南戏与传奇的区别:从总体上看,南戏是早期比较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传奇则经由文人进行了雅化,体制更为宏伟,艺术上趋于精美。(5)明代传奇与杂剧在形式上的区别:体制规模上,明传奇一般都在几十出以上。曲调曲牌上,明传奇不受限制,可以“借宫犯调”。演唱方式上,传奇有多种演唱方式。角色行当上,明传奇比杂剧的划分更为细致。30、明代传奇的演变趋势是什么?明初近百年中的杂剧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从成化、弘治年间丘濬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开始,才改变了这种沉寂局面,陆续出现了一些借历史故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发迹变泰思想的传奇作品。从嘉靖年间开始,明传奇无论是内容题材

60、,还是在声腔的演变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标志就是李开先宝剑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和梁辰鱼浣纱记这三大传奇的出现。明末是传奇创作更为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的传奇作家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如万历年间的汤显祖等。很多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相似的艺术风格,因而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注重内容辞采的临川派,以及讲求辞藻用事的骈俪派等。3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故事取材: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该剧的来源有:托名陶潜著的搜神后记卷四李仲文事,刘敬叔异苑卷八的冯孝将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的汉睢阳王事。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