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课件】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课件】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课件】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课件】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后的荣光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将明清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置于东西方文明的具体时空下进行考查、分析、理解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历史史料,重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认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变化原因、表现及其影响理解明清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努力奋斗培育学生历史学习证据意识,帮助学生还原、重现和评判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2、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目标问题链一、最后的荣光1、明清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闪耀的光芒?二、荣光的背后2、这些新成就、新气象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经济发展有何关系?三、背后的危机3、当时西方世界正在加速社会转型,明清的这些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是否足以促使中国跟随时代潮流完成转型?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国家盛衰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整体感知 1、明清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闪耀的光芒?一、最后的荣光(一)思想之光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不同认识论(世界本原)方法论哲学范畴“理”“心”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1、王阳明心学世界观:良知就

3、是本心,就是理。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知行合一)特点: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心外无佛,即心即佛)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传习录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增强每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信心和主动性。1、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

4、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进步新思想1、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正统思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材料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5、原君材料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一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否定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法治、分权,限制君权。主张“经世致用”、唯物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三者共性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传奇话本小说明清小说演变发展历程:志怪小说一、最后的荣光(二)文艺之光 通俗与世俗同在(一)通俗:内容与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明清文学1、小

6、说:2、戏曲:长篇白话小说(章回体)神话小说讽刺小说等传奇昆曲京剧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清朝,剖析封建主义的百科全书和古典现实主义文文学的高峰;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朝,讽刺小说.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标志着京剧艺术走向成熟。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材料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

7、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明清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生活化、社会化演变发展趋势。 传统与传承相接 1、传统科技的整理与总结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一、最后的荣光(三)科技之光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政”思想贯穿其中。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

8、河山的风景资源,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

9、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1.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改变传统饮食结构;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人口增长。2、这些新成就、新气象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有何关系?二、荣光的背后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许多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出现了一定的解体征兆。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

10、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2.多种经营与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3.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二)持续发展的手工业1.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明朝青花盘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

11、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学者观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新的经营手段的出现(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

12、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三)高度繁荣的工商业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以往的历史年代,也出现了许多的新特点。除北京、南京外,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另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市,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也出现了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 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四通八达的海陆、陆路和内河航运便利了商品的流通

13、,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摘编自百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特点商业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上图)、汉口镇(下图)一景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白间屋”。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不下数十万” 。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3、当时的西方世界正在加速转型,明清的这些新气象是否足以促使中国跟随时代潮流完成转型?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三、背后的危机明清经济中的“发展”与“不发展”材料: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

14、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6页“量”而无“质”材料: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乾隆吴县志材料: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材料:有明一代,时值 “明清小冰期”,气候趋于寒冷干燥。是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灾荒严重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

15、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 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人地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盛”而实“危”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科技并无创新成就材料: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对进步的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1、从科学技术来看(1)古代科技特点

16、: 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科技使用: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材料:西方近代科学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数学论证)。2.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1.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 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

17、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天朝上国的迷梦2、从经济状况来看材料 (明清时期) 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

18、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3、从社会氛围来看封建专制、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进步。明清时期社会旧与新:旧传统新因素 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承古萌新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国家盛衰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背后的危机明清之际中西对比中国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闭关锁国对外殖民扩张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人文主义、重视科技,开放进取农业文明,日薄西山。工业文明,如日中天练习阅读下列图与表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趋势图: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项目数百分比项目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 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