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教学课件第11章公共卫生监测_第1页
流行病教学课件第11章公共卫生监测_第2页
流行病教学课件第11章公共卫生监测_第3页
流行病教学课件第11章公共卫生监测_第4页
流行病教学课件第11章公共卫生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孙殿军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2014年6月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目 录公共卫生监测定义公共卫生监测内容 相关的基本概念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概述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公共卫生监测定义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导制定、完善和

2、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第一阶段任务第二阶段任务第三阶段任务公共卫生监测内容从单纯生物医学角度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疾病监测死因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出生缺陷监测婴儿死亡率监测围产期监测空气质量监测营养监测食品卫生监测饮用水水质监测预防接种副作用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的基本概念疾病监测(disease surveillance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监测病例(sur

3、veillance case)实际病例(actual case)监测直接指标(directive indicators)监测间接指标(indirective indicators)第二代监测(second-generation surveillance)静态人群(static groups)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s)疾病监测的定义 (definition of disease surveillance)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Data about dyna

4、mic distribution and risk factor of disease are collected.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are reported and feedback communicated to the people who should know the results so that we can adopt the measures of interferenc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例如: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5、系统。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例如:传染病漏报调查、对某些行为因素(如吸烟、吸毒)的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the inferiority units routinely report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higher units receive passively.Active surveillance Because of special requirement ,the higher units by their own or ask the inferiority units to

6、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ule strictly.常规监测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常规监测,也是被动监测,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哨点监测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或)人群,按统一的监测方案连续地开展检测,属主动监测。如我国每年艾滋病监测。Routine surveillance It is the national and local routine report system such as the legal communicable dis

7、eases surveillance system of our country. Omitional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surveillance are inevitable.Sentinel surveillanceAccording to the prevalence of certain diseases , sentinel physicians set up across the country conduct the surveillance for the high risk groups by targeted, time, quantitati

8、ve surveillance.监测病例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例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38,咳嗽或咽痛者)。Surveillance CaseIn the large-scale disease surveillance, we must determine a unified, strong operational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to observe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so cases identi

9、fied determine by the way are called surveillance case .Actual casesDiagnosed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linical diagnosis.实际病例按照国家临床诊断标准(指南)或金标准确诊的病人,为实际病例。直接指标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间接指标个别情况下,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以确诊常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Di

10、rect indicatorsthe number of deaths, morbidity, mortality, etc are received by surveillance.Indirect indicatorsIn special times, surveillance of direct indicators are not readily available, such as to diagnose an influenza case is very difficult, and influenza deaths and pneumonia deaths is sometime

11、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United States a long time uses “influenza and pneumonia death” as a surveillance of flu outbreak.第二代监测是指在传统的监测内容基础上,再增加行为学监测的内容,行为学监测的内容是指可以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其监测目的是对影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包括慢性病和传染病)。Second-generation surveillancecombine ser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in or

12、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sensitiv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surveillance.静态人群在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人群。统计时采用平均人口数作分母。动态人群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如果有人口频繁迁出、迁入。统计时采用人时数做分母。Static groupsthe crowds do not immigrate and emigrate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Static groups use the average population as the denomina

13、tor.Dynamic populationsIn disease surveillance, people are frequently move out, move in. Dynamic crowd use man-hour as the denominator. 反映公共卫生问题或疾病现状 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规模 为探寻事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提供线索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为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提供证据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疾病监测症状监测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其他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监测慢性非传染病监测死因监测疾病监测(disease surv

14、eillance)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2种,共39种。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疾病的发生和诊断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人群免疫水平病原体的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毒力、耐药性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病原体携带状况干预措施的效果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病监测国家肿瘤登记报告肿瘤登记点193个,数据上报系统49个,覆盖人口1150万;登记肿瘤发病、现患、死亡、诊断方法、肿瘤类型、治疗方法和生存资料。心脑血管病WHO资助的心血管病及其决

15、定因素监测方案(MONICA)中国覆盖16个省份,19个监测区,监测病情及影响因素。出生缺陷1986年,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了解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反映人群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死因监测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1989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1992年)2005年CDC发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2007年CDC发布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流感症状(咳嗽、喷嚏等)监测发热监测胃肠道症状(腹泻等)监测与疾病相关的现象门诊就医情况药店非处

16、方药、医疗相关用品销售量学生或职工的缺勤率早期探查预警定义:是指通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特定临床症状侯群或与疾病相关现象的发生频率,从而对某类疾病的发生或流行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做出快速反应的监测方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不安全性行为/吸毒酒驾、汽车安全带、安全头盔使用行为监测 (behavioral surveillance)探寻病因预测行为干预其他公共卫生监测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测营养监测学校卫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生药具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

17、方法与步骤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监测方案构成要素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监测方式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常规监测、哨点监测、疾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院内感染、病原体耐药、出生缺陷监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流感病毒分离与分型鉴定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监测方法与技术 除主动与被动监测、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监测中的病例定义与监测病例外无关联匿名监测(unrelated

18、surveillance)定义:当监测目的仅仅是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而不是要发现具体的病例,此时可利用其他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在不识别个体的情况下开展监测。记录连接(record linkages)定义:把两个不同来源的资料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监测信息。保密制度 尤其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认真核对、整理数据,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选择正确统计方法,对数据充分挖掘、利用;对监测结果做出正确、合理解释。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及时反馈至相关上下级单位,以便采取措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内容;要

19、有统一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及规范的工作程序。监测目的监测地区监测对象(包括样本量)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利用监测时间经费预算监测表格无外乎三大块: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监测方案构成要素案例: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目的内容与方法 质量控制 职责与分工 报告与反馈 信息利用 附录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坚持普及碘盐是持续纠正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唯一有效途径。1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得到较好改善。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做好科学补碘工作,强化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

20、结合,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 及时掌握缺碘地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二、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1监测范围和内容。所有非高碘县(市、区、旗)居民户食用盐。 2监测方法。每个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有5个或不足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抽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填写表1;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填写表2。辖区内有部分高碘乡的县(市、区、旗

21、),先将该县划分为高碘和非高碘两个抽样片区,再按照上述抽样方法抽检非高碘片区的非高碘村居民户食用盐。二、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3检测方法。在居民户采集食盐后,即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若在检测中发现有非碘盐,应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随后将盐样送到县(市、区、旗)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按照GB/T 13025.7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填写表3。二、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4判定标准。 (1)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 (2)不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低于或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

22、用盐碘含量(GB26878)。 (3)非碘盐:碘含量低于5mg/kg的食用盐。 5监测时限。每年6月15日前,完成抽样监测及数据传报。二、内容与方法(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1监测范围。历史上曾有地方性克汀病(以下简称地克病)流行,且本年度碘盐覆盖率低于80的县(市、区、旗)。 2终止条件。当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连续2年达到90以后,终止高危地区监测。二、内容与方法(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3监测方法和内容。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监测单位,在监测县(市、区、旗)抽取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监测,优先抽取有历史地克病病例且本年度碘盐覆盖率低于80的乡(镇、街道办事处)。 (1)搜索疑似地克

23、病病例。在被监测县查阅县级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搜索疑似病例;在监测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开展疑似病例线索调查,填写表4。由各省(区、市)专家诊断组进行病例确诊后,将本地区开展搜索的范围和发现的线索、疑似、确诊地克病病人数及有关情况录入数据库。如该县(市、区、旗)次年或第3年还是高危监测县,则不实施地克病搜索,如第4年仍是高危监测县,则需再次开展地克病搜索工作。二、内容与方法(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2)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和尿碘含量。在每个监测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2所小学(首选乡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学校);在每所小学抽取40名810岁学生

24、,检查甲状腺容积和尿碘含量,填写表5。当学校810岁学生不足40名或2所小学的810岁学生总样本量不足80名时,可从邻近小学抽取补足。 (3)检测孕妇尿碘和孕妇家庭盐碘。在每个监测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乡卫生院,对20名孕妇家庭的食盐来源、食盐种类等情况进行调查(城市可在县级妇幼保健院调查60名孕妇);收集其家庭食盐样品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并检测孕妇的尿碘含量,填写表6。 (4)调查小学所在监测村(居委会)碘盐供应、碘油投服等防治措施情况,填写表7。二、内容与方法(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4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1)地克病。采用地克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标准(WS104)。 (2)甲状

25、腺检查。采用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进行检查和判定。 (3)尿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WS/T 107)。 (4)盐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 5监测时限。每年10月30日前,完成高危监测及数据传报。二、内容与方法(三)省级水平病情监测 1监测对象。810岁学生和孕妇。 2监测方法和内容。以省为单位,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确定30个抽样单位所在的县(市、区、旗);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抽样单位中抽取1所小学,填写表8;在被抽中的小学随机抽取50名810岁学生,测量甲状腺容积和尿碘含量,并检测其家中食用盐

26、碘含量,填写表5。在每个抽取小学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抽样检测20名孕妇的尿碘含量(城市可在县级妇幼保健院抽取),如果数量不足,可从临近乡(镇、街道办事处)补足,将相关信息填入表6。二、内容与方法(三)省级水平病情监测 3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1)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判定。 (2)尿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 (3)盐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 4监测频次及时限。每2-3年开展1次,每个监测年的11月5日前,完成监测及数据传报。三、质量控制(一)人员培

27、训 1监测方案培训。对各级监测相关人员开展逐级培训,确保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2监测技术培训。从事甲状腺B超检查、地克病诊断的专业人员,须经国家级专家培训或经国家级专家认可的省级师资培训,受训人员经考核取得合格资质后,方可上岗;尿碘检测、盐碘检测、数据录入技术统一由省级组织培训,受训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三、质量控制(二)实验室检测 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每年组织对市(州、地)、县(市、区、旗)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尿碘、盐碘检测实验室的质控考核;承担尿碘、盐碘检测任务的实验室,须经外质控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

28、治)机构根据外质控考核情况,统一安排样品检测任务。三、质量控制(二)实验室检测 2各市(州、地)、县(市、区、旗)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所备份的尿样和盐样应存放5个月以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在现场督导时,至少随机抽检5的盐样、尿样检测结果进行复核。抽检报告于每年7月30日前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质量控制(三)数据管理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应设专人负责碘缺乏病监测信息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和上报过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新上岗的监测信息管理人员要统一安排岗位培训。 2各种原始资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和备份光盘。 3未取得当地卫生行

29、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三、质量控制(四)督导评估 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监测管理工作。每年至少对10的县(市、区、旗)进行现场督导,评估监测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督导评估的重点:执行方案的一致性、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的规范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报告与反馈的及时性、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四、职责与分工(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制定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组织和领导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各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2各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地

30、监测实施方案,组织管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州、地)级、县(市、区、旗)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3市(州、地)级、县(市、区、旗)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本地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同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监测信息。四、职责与分工(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的人员培训、督导、评估和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全国碘缺乏病监测信息。 2各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碘缺乏病监测人员的培训、督导、评估和质量控制工作;负责实施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和全国省级水平的病情监测工作,

31、确诊新发地克病及划定高危地区的范围,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省(区、市)监测结果。四、职责与分工(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3各市(州、地)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碘盐监测人员的培训、督导和质量控制工作;负责县(市、区、旗)级碘盐监测抽样,承担尿碘检测;参与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和全国省级水平的病情监测工作;负责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市(州、地)监测结果。 4各县(市、区、旗)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具体实施碘盐监测工作;参与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和全国省级水平的病情监测;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县(市、区、旗)监测结果。五、报告与反馈(一)碘盐监

32、测 1县(市、区、旗)级。县(市、区、旗)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5月15日前完成现场监测数据的录入和传送,并向市(州、地)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报送监测数据;县(市、区、旗)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同级发展改革委、工信、财政、工商、质监、盐业等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五、报告与反馈(一)碘盐监测 2市(州、地)级。市(州、地)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5月30日前完成县级现场监测数据的汇总,将数据经分析后向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市(州、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同级发展改革委、工信、财政、工商、质监、盐业等

33、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五、报告与反馈(一)碘盐监测 3省(区、市)级。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每年6月15日前完成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上报,并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同级发展改革委、工信、财政、工商、质监、盐业等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五、报告与反馈(一)碘盐监测 4国家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7月15日前完成全国碘盐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向卫生部报送全国监测分析报告;卫生部负责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通报监测信息。五、报告与反馈(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省(区、

34、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根据碘盐监测结果划定高危地区监测范围,开展高危地区监测,于每年10月30日前完成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上报,并向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同级发展改革委、工信、教育、财政、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有关部门根据监测情况,适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1月30日前完成高危地区监测数据汇总和分析,并向卫生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五、报告与反馈(三)全国省级水平的病情监测 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于监测年度的6月30日前开展监测的现场工作;于11月5日前完成监测数据的汇总、

35、分析和上报,并向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省(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同级发展改革委、工信、教育、财政、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2月5日前完成全国病情监测数据汇总和分析,并向卫生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六、信息利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做到监测有序、信息顺畅、响应及时、措施有力,有效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卫生部门要及时将监测信息通报各有关部门,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发展改革委、工信、财政、工商、质检等部门要认真研究监测通报,充分利用监测信息,结合各自的监管职能,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实施应对措施情况,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六、信息利用 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原盐产区、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地区的监管力度,发现有病情严重回升地区,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