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QRS的诊断及意义讲解课件_第1页
宽QRS的诊断及意义讲解课件_第2页
宽QRS的诊断及意义讲解课件_第3页
宽QRS的诊断及意义讲解课件_第4页
宽QRS的诊断及意义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宽QRS心动过速的向量图诊断与鉴别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系指以QRS波时限120 ms、心室率100次/min为基本特点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1-3。其类型、电生理机制与心电图(ECG)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BBB)及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AVRT)等1-4。由于快速的WCT,尤其是VT易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引发猝死,因此正确识别和区分各类WCT是心电图医师与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着重讨论VT的心电向量图(VCG)诊断与鉴别诊断。 VT的诊断与鉴

2、别诊断方法很多,较盛行的有Brugada四步法及补充的 Brugada 三步法、改良Brugada四步法和Steurer三步法等2。尽管上述鉴别方法适用于多数WCT鉴别,但几乎没有一种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准确。电生理检查虽然有很好的鉴别意义,但受条件限制,很多中小医院、甚至市级医院都没有开展。于是,临床亟需一种无创和便捷的W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VCG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之一。 为了让大家对WCT了解得更好,这里复习一下左、右束支阻滞的向量图特征。1 、 右束支阻滞时左、右心室是怎样除极的? CRBBB时激动通过右束支时受阻,室上性下传的激动只能经左束支下传,并以正常传导速度(P-R间期正常)与

3、传导路径使左束支支配的左心室心肌(包括室间隔心肌)先除极,然后经室间隔心肌间横向传导到右束支支配的右心室心肌除极。因此,室间隔与左室壁的除极顺序与正常没有明显差别,心室除极最初0.03-0.04秒除极是正常的。其除极顺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室上性激动首先经间隔支从室间隔左室面中下部1/3交界处内膜下心肌开始除极,该处除极产生的向量称室间隔向量或心室除极最初0.01-0.02秒的向量,即向量1。该除极向量的方向是自左向右向前偏下方,在横面15ms向量一般指向右前方。投影在横面各个导联轴,表现为V1导联r波升支,V5V6导联的 q波。 图1 向量1-室间隔除极向量示意图 。正常人初15ms向量一般

4、指 向右前,15ms后指向左前。 室间隔除极后激动向心尖与心尖两侧相邻的左右心室部分心肌传导,使心尖附近心肌除极。约在0.02-0.03秒这个时段心尖与左右心室近心尖部分心肌除极产生室间隔除极向量指向左前偏下-向量2,该向量投影在横面各个导联轴,产生V1导联R波的降支,V5导联R波的升支。QRS环初0.02-0.03秒的走向与泪点密度与正常QRS相似。图2-向量2 心尖部除极向量。心尖部及心尖相邻的左右室心肌除极所产生的综合向量,亦称0.02s- 0.03s向量。 左室游离壁除极向量-向量3。约0.04s开始主要为左心室游离壁除极,其除极产生的最大向量的方向指向左后偏下,投影在横面各个导联轴,

5、表现为V1导联S波的最低点,V5导联的R波波峰。随着左室面除极心肌减少,形成 V1导联S波升支的大部分 及V5导联的R降支 。图3-向量3左室游离壁除极向量,亦称0.04s向量。最大向量的方向指向左后偏下 。 终末缓慢除极向量-向量4。在左心室除极的同时,室间隔、心尖除极后激动经心肌间传导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右心室除极。右心室主要部分心肌除极一般在40-60ms以后,经心肌间横向传导除极没有经束支、分支传导快,故右心室除极速度相对缓慢。由于右心室在左心室的右前方,此时左心室除极已经结束,无向量对抗,故右心室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明显靠右前,在横面右前形成明显的类似指状终末附加环。 图4-向量4 右心室

6、除极向量。约0.04秒左心室除极结束后转到右心室除极,形成右前传导延缓的终末附加环。 目前已经明确:很多束支阻滞并不是完全传导中断,只是传导速度比对侧束支慢0.04秒稍长一点,所以在电生理检查中部分束支阻滞者仍然可以发现阻滞侧心室除极还有像正常除极那样由心内膜向外膜除极的向量。也就是说阻滞侧部分心肌仍可能是经束支、分支传导至浦氏纤维使其除极,使终末传导延缓部分QRS环局部泪点变得相对稍稀疏。 图5-典型右束支阻滞向量图。 2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左、右心室除极顺序 CLBBB 时激动通过左束支时传导受阻,室上性下传的激动只能经右束支下传,以正常传导速度与传导路径使右束支支配的心肌由内向外首先

7、除极,然后经室间隔心肌间横向传导到左束支支配的心肌除极。 由于右心室在左心室的右前方, 室间隔是由右上斜向左下方,间隔面斜向左后,加上室间隔肌肉又比右室壁厚,这样右室、室间隔与心尖部除极时,其除极综合向量自然偏向左下方,稍偏前或稍偏后,偏前V1、V2导联有小r波(I型或II型),呈rS型,偏后V1、V2导联,甚至V3均无r波(III型),呈QS型。 随后激动越过室间隔,缓慢地自右向左、自心尖向心底部使整个室间隔左室面及左室游离壁除极,其除极向量更是指向左向后。因而整个横面QRS环前力减小,以致消失,环体90%以上在左后象限,多呈狭长的8字形。 图6-做束支阻滞时心室激动顺序示意图摘自邸丕凡等“

8、临床心电向量学”的图。 CLBBB 的QRS环特征是泪点运行到最大向量附近开始变缓慢,一直持续到终末,这与构成QRS环中后半部分的除极部位左心室心肌(包括左侧心尖部)除极全靠心肌间传导有关。但部分CLBBB的VCG,除QRS环主体环在横面第四象限为主及泪点比正常稍密外,离心支与回心支泪点密度差别不大,如下面图-7这幅图。究其原因,可能与左束支的传导并没有完全中断有关,这样的向量图在室速VCG鉴别上比较难困难,一般需要结合既往心电图来诊断。 图7-II型左束支阻滞向量图。初始向量指向左前, QRS环仅额面离心支泪点相对密集。 图8-III型左束支阻滞向量图。初始向量指向左后,整个 QRS环泪点都

9、相对密集,以最大向量附近及回心支较明显。 3、 WCT的QRS环特征 作者根据赵峰立体心电图对各种心肌病特异性诊断原理中有关四类WCT的VCG特征4,通过实例图进行研究后初步认为:VT的QRS环的离心支与回心支泪点较正常VCG的泪点稍密集一些,并以初始部分与最大向量附近泪点相对密集为主要特征。具体改变有下面三种情况:离心支泪点较回心支相对密集,但明显密集部分30 ms。 最大向量附近泪点相对密集;(3)部分离心支与回心支泪点密集程度相仿。 下面列出几类WCT的QRS环特征如下。1.1 VT的QRS环特征 VT激动起源于左心室,则左心室先除极,右心室后除极,ECG呈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激动起源于

10、右心室,则右心室先除极,左心室后除极,其ECG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不管先起源于那一侧心室,激动开始阶段一般是经心肌间横向扩布,所以离心支除极速度较慢、泪点较密集;一旦激动入侵该侧或对侧束支或分支,就可以经束支或分支迅速传导到对侧束支或分支,使对侧还没有除极的心肌以正常速度除极。 这样一来,对侧心肌的除极速度与正常心室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只是除极开始时间相对较晚而已,故其回心支泪点自然不会像束支阻滞那样密集。 这种情况下,最大向量附近及回心支泪点的稀疏程度与先除极一侧的激动入侵束支或分支时间的早晚有关:入侵越早,对侧心肌除极速度越快,QRS环中部及回心支的泪点密集程度越小,与正常人越相似。特别起搏

11、点离束支或分支近,激动入侵就越早,离心支与回心支的泪点差别就不大。 个别患者室早激动起源侧束支或分支有逆传障碍(功能性或固定性阻滞),激动只能经室间隔心肌间传导至对侧,从而QRS环离心支直至QRS最大向量稍后一段泪点也表现出密集。但除极至室间隔后激动侵入对侧束支或分支,随后除极速度加快,使回心支泪点相对稀疏,得以与束支阻滞或差传鉴别。还有个别患者伴有对侧束支或分支功能性或固定性阻滞,则整个QRS环泪点都可以表现出相对密集。 总的来说,室性搏动的QRS环总时间延长,并表现为QRS环的初、中期(离心支)泪点相对密集, 而中、晚期(回心支)泪点疏,间距大4 。 1.2 SVT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

12、的QRS环特征 SVT包括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及窦速、房速、交界速、房扑等伴有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其VCG特征与左、右束支阻滞(RBBB)及多支阻滞的QRS环相似4。室上性激动从健侧正常下传,该侧心肌除极速度是正常的,其QRS环离心支前3040ms与正常人的QRS环离心支基本一致,泪点相对稀疏;但激动在阻滞侧心肌除极扩布缓慢,使中晚期(回心支)泪点密集,间距小4,尤其在近终末部分泪点明显密集,终末传到延缓持续时限30 ms,一般在3060 ms,QRS环总时间100ms。 1.3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VCG特征 由于AAVRT心室

13、激动完全经旁道前传,心室除极初始阶段是经心肌间传导,因此其QRS环初始向量部分与一般预激综合征相似,表现为QRS环初始部分(预激向量)泪点明显密集,多呈S形迂曲,持续时限30 ms,一般在3070 ms之间。一旦激动侵入先除极一侧束支或分支,使该侧其它心肌正常除极,并经该侧束支或分支逆传,迅速传至传导功能正常的对侧束支或分支,使对侧心肌正常除极,从而其QRS环离心支后面部分及回心支泪点自然相对稀疏,与VT或正常人的QRS环回心支泪点相。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加以分析与阐述。 4 、 常见VT的VCG诊断4.1 起源于右心室VT的VCG诊断 起源于右心室的VT,右心室先除极,左心室后除极,其ECG上

14、呈类似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1。后面用2幅图加以讲解。 图9 LBBB型VT(右心室流出道源)的ECG 图9是47岁女性患者短阵VT发作时的ECG。其中,前两个QRS波是窦性下传的窄QRS波,第三个提前的宽QRS波前无P波,其后由连续8个宽QRS波组成的一阵WCT,间隔一个窦性下传的窄QRS波后又出现一阵WCT,WCT频率约206次/min。胸导联QRS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aVR与aVL导联QRS呈QS型,、aVF导联QRS波呈R型,符合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VT的ECG特征。WCT中隐约可见房室分离的P波,V3、V4导联RS时限约90 ms。根据Brugada四步法2判断,有房室分离及呈左

15、束支阻滞图形者,其胸导联RS时限70 ms,符合短阵VT的ECG诊断。 图10左束支型VT(右心室流出道源)的VCG 图10是图9的VCG,其QRS环特征:最大向量指向左后下,横面QRS环在左后面积达到90.1%,环体狭长呈8字型,QRS环中部附近泪点密集与CLBBB特征1,6.7相似。但回心支泪点比离心支稀疏又与CLBBB的QRS环的中期部分及终末部分运行缓慢且呈畸形6-8不同,可以排除SVT伴有固定或功能性CLBBB。故本VCG的QRS环考虑是VT的特征性改变,或者说这就是典型的LBBB型VT的VCG特征性改变。图11典型左束支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型VT的ECG与VCG :表现为离心支泪点比

16、回心支相对密集及QRS环中部泪点密集 的特征 。图12 典型左束支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型VT的ECG2 转复图。 图11是一例30岁男性右房右室增大伴房扑患者出现WCT时的ECG与VCG。ECG呈典型左束支伴电轴左偏(LAFB)WCT,心室率145次/min,额面QRS电轴58,P波不清,R-R基本整齐,QRS波时限120 ms,呈RS型的V5、V6导联RS时间达到110 ms,按Brugada四步法判断符合VT。但转复图(见图12)与F波下传伴室内差异传导极为类似,故运用VCG协助诊断。 该VCG三个面的QRS环均显示离心支泪点比回心支稍密集,但初始向量部分泪点较密集的时限20ms,可以排除室

17、上速伴预激综合征或逆传型AVRT。其次,各面QRS环最大向量附近泪点显著密集呈扭曲样,而终末部分泪点无明显密集,又与CLBBB的QRS环自环体中部开始(一般在40ms以后)延续整个回心支运行明显缓慢不同7,可以排除CLBBB及SVT伴固定或功能性LBBB,故符合VT的VCG特征。 图12是图11患者收入病房后复查的ECG,由该图可见,提前出现的宽QRS波形态畸形,与WCT的QRS波形态一致,F波与QRS波呈2:1 4:1关系,符合长短周期规律,F-R不恒定,宽QRS波配对恒定,需要考虑室性早搏。这幅图为了排除F波下传伴室内差异传导,VCG检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起源于左心室VT的VC

18、G诊断 起源于左心室的VT在ECG上呈类似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1。起源于左后分支的VT,其QRS波呈RBBB+LAFB型1 。起源于左前分支的VT,其QRS波呈RBBB+LPFB型1。总之,起源于某个分支的VT,该分支支配的心室肌先除极,其VCG表现为另一个分支阻滞与RBBB图形。下面通过图13和图15加以进一步分析。 图13分支型短阵VT(RBBB+LPFB型)ECG 图13是一例48岁女性可疑冠心病患者ECG。图中反复出现短阵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多数连发24个;其在V1导联呈R型,V6导联呈R/S1,S波明显增宽,额面电轴约+130,R波为主的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S波

19、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上斜型,T波正向,符合起源于左前分支的VT的ECG特征。用Brugada四步法2,3衡量也符合VT的ECG特征。图14 分支型短阵VT(RBBB+LPFB型)的VCG 图14是图13患者的VCG,其三个面的QRS环额面与横面QRS环中部泪点相对密集,但离心支与回心支泪点密度差别不大,特别是额面与右侧面;且初始向量部分泪点密集时限20 ms,可以排除SVT伴预激综合征或AAVRT; 终末向量传导延缓时限30 ms, 也可以排除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故符合VT的VCG特征。 横面QRS环与一般RBBB时横面QRS环相似,在右后跨右前有一个类似的附加环,这是形成ECG的V1

20、导联呈升支切迹的R波及、V5导联明显增宽的S波的原因。所不同的是,这个在右前的类右束支阻滞样附加环并没明显的终末传导延缓,泪点疏密程度与离心支的泪点疏密程度基本相似。这就是RBBB型VT较典型的VCG特征。 众所周知,起源于左心室的VT,其QRS形态呈RBBB型,但其VCG横面QRS环在右前的附加环为什么不像CRBBB时“终末部分泪点明显密集,持续时间30 ms”的VCG特征呢?作者认为:CRBBB时右心室的除极完全是经心肌间传导,所以传导缓慢,在VCG上表现为右前有明显传导延缓的终末附加环,终末传导延缓时限30 ms, 而室性早搏或VT时, 右束支的传导功能一般是正常的,左室的起搏点的激动使

21、左心室除极的同时,一旦激动入侵该侧束支或分支就会迅速逆传到右室的束支与分支,使右心室除极迅速进行,从而回心支泪点无明显密集,不出现CRBBB的VCG特征。 图15 RBBB型VT+无人区电轴的ECG与VCG 图15为23岁男性患者原因不明的WCT发作时急诊ECG。全图看不清P波,R-R基本整齐,QRS波呈典型的CRBBB伴电轴极度右偏(无人区电轴),QRS波时限120 ms,QRS波在V1导联呈qR型(右兔耳形),V6导联R/S1,按Brugada四步法及其它鉴别法均符合VT。但胸导联QRS波呈RS型者,其RS时间100 ms,V1导联R波呈右兔耳型。是否符合VT还需VCG协助。 该VCG的三

22、个面QRS环都有所不同。横面与右侧面QRS环离心支与回心支泪点稀疏程度没有差别,中部泪点也没有明显密集,初始与终末向量传导延缓、泪点密集部分时限均20 ms,符合VT的VCG特征。但额面QRS环则表现出50 ms之后泪点较50 ms之前明显密集,终末传导延缓较明显部分时限达到约40 ms,与CRBBB终末传导延缓相仿。单纯从这幅图上判断,难以诊断VT。 为何该额面QRS环终末部分的泪点明显较密集?究其原因是右侧面与横面QRS环近终末40 ms向量呈8085角度由前向后运行,也就是说,沿着这个方向运行的泪点与额面构成接近85角,从而投影在额面的泪点间距自然变得相对密集。这也是额面QRS环类似束支

23、阻滞特征的原因。通过这份图可以说明:VCG诊断一般需要看两个面,只看一个面的VCG特征会造成误诊。 5 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VCG诊断 了解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VCG特征,目的就是为了与VT鉴别诊断。因为两者在处理原则上有所差别。 需要与VT相鉴别的SVT主要有AVNRT、OAVR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窦速、房速、交界速、房扑房颤等伴有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的WCT以及AAVRT等。既往不少报道指出,VT在WCT中约占80%98%不等 2-3,因此在WCT的临床鉴别诊断中,首先考虑VT几乎成为定势。而在基层医院和综合性医院,VT在WCT中占比可能远远低于这个比例。有报告称,3

24、6例WCT中仅22例为VT,约占61% 2。 作者在某医院(5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四年间收集了一组28例R-R整齐的WCT(R-R不规则的房颤伴预激或伴束支阻滞除外),能明确诊断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就有13例,约占46.4%;还有5例未做VCG检查无法确诊,其中可能还有SVT,也就是说,VT占WCT的比例远未达到80%水平。故在基层医院及综合性医院,WCT的鉴别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基层心电图室开展向量图诊断十分必要。5.1 SVT伴有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 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及逆传型AVRT 容易与VT混淆,特别是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并出现房室分离

25、者,临床上几乎都是按VT报告与处理。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来解释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的VCG特征。 图16 RBBB+LPFB型WCT的ECG与VCG 图16是一例29岁男性患者的ECG与VCG,有反复突发性心悸就诊病史。心率210次/min,P波不清,额面电轴+145,、aVL呈rS型,、aVF呈qR或R型,V1导联呈qR型,V6导联R/S1,RaVR、S、SV5增宽钝挫。QRS时限144 ms,R-R整齐,QRS波符合双束支阻滞(RBBB+LPFB)的ECG特征,并有典型QRS波电交替(、V2V5)。如按Brugada四步法鉴别,为呈RBBB型的WCT,V1导联呈qR型、V6导联R/S

26、1,符合分支型VT。 该ECG无房室分离,胸导联的QRS波呈RS型,其RS时间100ms,心室率200次/分1,又有明显的 QRS电交替4,需要考虑SVT。也就是说,单从这幅图很难排除SVT伴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特求助VCG协助诊断。 该VCG的QRS环初始向量指向正左稍偏后上,综合向量指向右前下;额面与横面QRS环40ms之前泪点运行完全正常,40ms后直到终末泪点一直密集,也就是说QRS环近中部开始直至终末泪点显著密集,符合CRBBB+LPFB型的VCG特征4,而不符合VT的VCG特征。 额面QRS环呈长条状,呈顺时针向(CW)运行。初始向量先指向左上,再转左下,并迅速转到右下,在右下展

27、开,最大向量指向约+165,环体85.7%在右下,符合LPFB的VCG特征。横面QRS环呈先CW后CCW的“8”字形运行,初始向量在正左偏后,约10ms处跨越X轴呈弧形经左前快速转向右前运行,在右前形成逆钟向运行的终末附加环,最大向量指向约+170,85.5%环体在右前,终末向量方向与T环相反,符合II型CRBBB的VCG特征。 三个面有两个面符合右束支阻滞的QRS环特征,因而可以否定VT。图17RBBB+LAFB型WCT并房室脱节 图17为17岁男性患者心悸就诊记录的ECG,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房率96次/min,心室率150次/min,额面电轴63,、aVL呈qR型,、aVF呈rS型

28、,SS,QRS波时限127 ms;V1V6导联QRS波均呈RS型,其中V1导联呈双相Rs型,R波明显切迹,RS时间达到100 ms。V5导联S波、aVR导联R波呈宽钝切迹,符合CRBBB+LAFB型图形。V1导联呈RS型,V6导联R/S1,加上各导联的P波清晰可辨,呈明显的房室分离。如果按照Brugada四步法3鉴别,往往下VT的诊断,故借助于VCG可明确诊断。图18 RBBB+LAFB型WCT并房室分离额面与横面VCG 图18是图17的VCG。额面QRS环呈肾形,环体宽,明显向上移位,呈CCW运行;初始向量指向右下,约18 ms后已经转到左下,然后快速向左上转右上运行,终止于O点附近,其64

29、 ms前泪点运行基本正常,64 ms后泪点明显密集,宽大的主体环部分在左上,面积达43.1%。额面电轴按半面积向量大约在60。 横面QRS环显示初始向量指向右前,16ms后转向左前指向+45方向运行,达到约34 ms、电压1.175 mV后突然以很小角度反折,在离心支右前方呈CW向右前及右后方向快速运行;64ms后泪点逐渐密集,在右后形成传导延缓的弧形附加环,传导延缓时限约42 ms。符合不典型的CRBBB的VCG特征,全图符合RBBB+LAFB 型VCG特征5,加之相应的ECG又有房室分离,所以诊断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双支(RBBB+LAFB型)阻滞并房室分离,而非VT。图19 RBB

30、B+LAFB型WCT的ECG 图19是26岁男性患者的ECG,该患者有反复心悸发作病史。心率126次/min,额面电轴85。全图看不到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143 ms;R-R基本整齐,QRS波呈典型的双支阻滞(RBBB+LAFB型)ECG特征。由于V1导联QRS波呈R型(右兔耳型),V6导联R/S小于1,按Brugada四步法鉴别可以诊断VT。图20 RBBB+LAFB型WCT的VCG特征 图20是图19患者的VCG。额面QRS环呈足印状,环体宽,明显向上移位,呈CCW运行。初始向量指向右下,约20 ms内泪点稍密集,最大向量指向右上约105,从最大向量稍前处开始,泪点逐渐变密集直至终

31、末。环体88.5%在X轴之上,其中在左上象限面积也达到42.7%;横面QRS环呈先CW后CCW的“8”字形运行,在左前约40 ms后快速经右前转到右后,在右后跨右前形成终末附加环,并于约60 ms开始泪点显著密集直至终末,传导延缓时限约70 ms,符合CRBBB的VCG特征。右侧面最大向量之后,泪点也显著密集。全图符合CRBBB+LAFB的VCG特征5。 图20中,VCG三个面的QRS均显示回心支泪点比离心支显著密集,各面均从接近最大向量开始,泪点逐渐变密集直至终末;传导延缓时限70 ms,不符合VT的VCG特征。 该患者的ECG平均心率126次/min,是什么室上性心律伴束支阻滞呢?在心率较

32、慢的情况下,如果是房速、窦速,其P波应该很清晰,所以考虑心房心室同步除极的非阵发性交界速可能性较大。 图21 RBBB伴无人区电轴型WCT的ECG 图21是一例27岁男性患者因心悸反复发作急诊记录的ECG。该图P波不清,心室率210次/min;额面电轴-102(无人区电轴),QRS时限140 ms;V1呈右兔耳形R波,V6导联R/S200次/min情况下有典型QRS波电交替,V1的R波呈右兔耳形,心室率是逐渐减慢后才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后心率60次/min,除R波为主导联T波双向或倒置(心动过速后T波异常)外,无其他异常。 从ECG来看难排除SVT,需借助VCG。 图22RBBB伴无人区电轴型

33、WCT的VCG 图22是图21复查ECG时做的VCG,三个面QRS环均显示回心支泪点比离心支显著密集,各面均从接近最大向量(约62 ms)开始,泪点逐渐变密集,直至终末。终末传导延缓时限70 ms,额面QRS环最大向量与最大面积都在象限,符合无人区电轴的VCG特征。横面呈先CW后CCW的“8”字形,在右后跨右前有明显传导延缓的附加环,符合CRBBB的VCG特征。全图考虑CRBBB+ LAFB的VCG5,也就说不符合VT的VCG特征。 该患者的WCT也有明显的电交替,转复后的ECG无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预激综合征;经胺碘酮治疗后心室率急剧降低也无转复,考虑其ECG为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34、可能性大。 5.2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AVRT是指经旁道前传,房室交界区作逆传径路的AVRT。心动过速发作时,QRS肯定宽大畸形,R-R整齐,且往往逆行P波不清,故也属于WCT范畴。如看到逆行P波,一般R-P1/2 R-R间期,心率140250次/min,可被早搏及程控期前刺激诱发或终止,出现房室阻滞心动过速即终止1。常见两种类型:右侧旁道的逆传型AVRT与右心室源的VT那样形成LBBB图形的WCT;左侧旁道参与的AAVRT与左心室源的VT那样,呈RBBB图形的WCT。 AAVRT症状较重,常发生心绞痛、休克或昏厥,特别需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1。 下面介绍一例右侧旁道的AAVRT的E

35、CG与VCG特征。 图23 右侧旁道的逆传型AVRT 图23是一例13岁女孩反复突发突止性WCT的ECG。患者从八九岁开始,半年或几个月发作一次WCT,逐渐发展为半个月、一个月发作一次;有时未经处理可自然终止了,有时持续数小时,用药后才能终止发作。 该ECG呈典型的LBBB伴显著电轴左偏,P波不清,aVR似乎有逆行P波,R-PP-R,QRS波时限约120 ms;R-R整齐,心率196次/min;V2V5导联QRS波呈RS型,RS时间70 ms,其中V5导联达110 ms,单凭ECG很难与VT鉴别。由于转复图呈B型预激,可疑逆行P波的R- P时间较长,R- P P-R,因此考虑AAVRT。图24

36、右侧旁道的逆传型AVRT的VCG 图24是图23的VCG,三个面的QRS环均可见预激向量或delta向量,表现为离心支前半部分泪点显著密集,传导延缓时限在60 ms左右,并呈S形迂曲,而回心支泪点较明显稀疏,所以该VCG符合预激特征1,7,而不符合VT与LBBB的VCG特征。LBBB的WCT转复图是B型预激,其WCT有两种可能:AAVRT。OAVRT伴同侧或对侧束支阻滞。 由于VCG符合典型预激特征,转复图符合 B型预激,所以其WCT只能是AAVRT。因为经旁道下传使心室除极,其QRS环才能出现预激向量,而OAVRT,激动经房室交界区下传使心室除极,不管伴同侧或对侧束支阻滞,心室除极都是从没有阻滞侧心室心肌正常除极,然后再经室间隔传导使对侧心室心肌除极,这样一来离心支与一般束支阻滞的离心支一样,都不会出现离心支初始部分泪点密集30 ms的预激VCG特征。故该ECG符合右侧旁道参与的AAVRT。 通过以上对WCT的ECG与VCG特征分析,作者对VT的各种鉴别方法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1)不是所有房室分离、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