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_第1页
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_第2页
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_第3页
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_第4页
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28P 国际经济学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院Chapter 1Introduction江泽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2 年 11月 8日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逼人,不进那么退globalization 主要特征1、生产活动全球化?最终产品生产的国际化?大型企业带有明显全球化特征?跨国公司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世界经济的支配力量2、贸易活动自由化?国际贸易数量增长,范围扩大?全球统一市场形成并不断扩大 世界性贸易组织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制度、规那么,逐步成为全球性的制度安排,保证了全球统一市场相对自由、公平、有序的竞争,促进了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和大规模的活动。3、资本流动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1997年全球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4000亿美元,2000年到达1.3万亿美元 开展中国家吸收的直接投资逐步增加 1997年1290亿美元, 2000年到达1600亿美元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额名列世界第一位 1996 1998 2002年我国引资总额分别为: 417.26、454.63 500亿美元开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初具规模 1996年投资总额达510亿美元4、金融活动全球化假设干国家和地区外

3、资银行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 新 加 坡: 80.0% 香 港: 78.0% 美 国: 22.0% 阿 根 廷: 21.7% 马来西亚: 15.9% 韩 国: 5.1% 台 湾: 4.7% 中 国: 3.0% 日 本: 1.8%在学习国际经济学之前,你可能有以下“迷惑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如何从中受益及如何分配?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又要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什么中国要参加WTO?为什么一国经济事件或经济政策对他国会产生影响生产要素在全球化的自由流动会对相关国家产生什么影响?AND SO ON为什么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学习国际经济学

4、的重要性1. 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效劳。2. 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探析国际经济变化规律。 3. 更好地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1.随着历史开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便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便产生了国际经济。 2.国家的经济活动以国际为背景时,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就有必要产生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即国际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 4.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

5、济中的延伸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一国同其它国家的经济联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国家界线的国家间的诸经济关系的总和。 一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二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前者表达了国际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即世界范围的问题,后者那么是具体的载体或内容。 可以概括为两个根本问题?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根底,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分析经济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及其产生的效应,以及约束这种流动的国内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

6、的影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一、联系1、一方面,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进一步引申。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原理在国际经济这一特殊领域的发挥和运用。2、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国际经济的研究是一般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运行客体相同在市场中,存在着商品、金融、劳动力、信息或效劳四种资源的流动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所带来的问题相同:例如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增长与开展等?二、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国际经济学是运用国内经济的一般原理研究并揭示国际经济运动的一些特有规律,对各国在实践中所采取的国际经济政策加以分析、估计和评价。2、经济运行

7、机制不同(1)经济生产要素与产出流动的自由程度不同(2)经济运行的条件不同(3)经济交往的媒介不同(4)经济调节手段起作用的程度与范围不同1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4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相结合5 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相结合首先,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根底。其次,学习国际经济学除了要理解各种原理,还要对各原理的说明方法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三,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学习国际经济学要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充分使用所有资源生产的两商品的组合斜率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时机本钱。时机本钱可视为产品的价格(相对价格。“ YWC

8、XABCWCCW?=布增加的数量小麦减少数量布的时机本钱=时机本钱不变;时机本钱递增;时机本钱递减。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这种状况为时机本钱不变,此时PPC为一条直线;YX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那么这种状况为时机成本递增,此时PPC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Y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递减,那么这种状况为时机成本递减,此时PPC凸向原点。 XY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时机本钱均衡图示: 图1-51 3社会无差异曲线:能带来同等效应的两商品的组合,反响一国

9、的平均消费偏好斜率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时机本钱)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1 4p xM R T p yp xM R S p yX Xc p? Y Yc p?1 5本国(A国,图1- 7)与外国(B国,图1- 8)同时存在的情形:1 7 1 8 p xM R T p yp xM R S p y w wP X X P Y Yx c p y P cXYOQC1-9pw贸易利益的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表达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U2U1ppwQXO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图中U1到 U2);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

10、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U2到U3 )。 CFEQP*U1U2U31-11XOYpw不会发生国际贸易的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如果缺少5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会存在贸易的根底 ? ? A B 2 12.5 20 B4044 133 321 “ Absolut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H-O绝对教材使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 Dominick Slavatore 2004.

1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th edition,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五版,中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2、?国际经济学?(第8版)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史自力?国际经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国 际 经 济 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Mercantilism1“21?measur

12、ed the wealth of a nation by the stock of precious metals it possessed2 the way for a nation to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 was to export more than it imported3 trade was a zero-sum game4?Governments should stimulate the nations exports and discourage and restrict imports particularly the import of lux

13、ury consumption goods3重商主义的开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12“ 4、?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置.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本钱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亚当.斯密,177611776 ?Adam Smith 1723-179023 Advantage )A B C D14 21 3 41218 24 30 ,4“ “ “ 2-18120/1520 100/512 1015 120 5 100

14、10 120 10 1002-22404002000 0 20 40020 240 0 02001202-3100120 200120 200 1871 ?David Ricardo,1772-1823均产量)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BAA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拟优势。反之,那么只有比拟劣势。4 56 7 8 2 210 120 12 10 100 1040 120 3 20 100 5按照比拟优势进行分工之后,两国的总产出都会有所增加。增加情况如表2-6所示。进行国际分

15、工后,世界布的产量由200增加到300,增加了100单位。20 240 12 0 0 00 0 0 60 300 5120 150120 150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拟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拟劣势的商品)。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假设过于苛刻,不能满足现实条件。机会本钱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当其变化时,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都发生变化?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有出入?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国际贸易,但没解释造成这

16、种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拟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奉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Eil Heckscher,1879-19521 要素禀赋2 要素密集度1 factor endowments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比照例。判断一国

17、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 (2)价格定义法假设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那么其要素禀赋为(TK/TL)假设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B ,且有: TK/TLA TK/TLB 那么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0由图可知:PBPA,故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A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那么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假设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 ,且有: w/rA w/rB 那么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2

18、 factor 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假设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且有: K/LX K/LY 那么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B国的PPCA国的PPCYX A国的PPC比B国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横轴方向上扩展较宽,这反映A国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其原因为A国使劳动丰裕度国家,且X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H-O1.2.3.45.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相对丰缺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本钱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格 国际贸易由图可知:PAPB,表示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拟优

19、势,而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拟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拟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拟优势H OH OH O? H O1 H O2 H O34EAEBYX由H-O理论可知:美国在汽车商品上具有比拟优势,而中国在布商品上具有比拟优势。所以,美国出口汽车,进口布;而中国出口布,进口汽车,到达贸易均衡。BABAEPPEQCPWXMXCXE 1 PW P PW PPW P PW P234K K56 K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根底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

20、又被称为H-O-S定理。 Paul A. Samuelson, 1915H-O-S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应和需求模式如何。A BXY? 20214600 17200420215215% 295%9 13 1.550%? 2021 4 201974 42121004 29 2021 6 2955% 45%35% 9 29 1135% 30% 25%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73年诺奖得主在美

21、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论。 Wassily Leontief,1906-1999里昂惕夫的逻辑是: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那么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1K/LX/K/LMH-O 1Leontief, 1954 1947 0.77Leontief, 1956 1947-19

22、51 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Whitney, 1968 1899 1.12Baldwin, 1971 1958-1962 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Sternand&Maskus,1981 1972 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1 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2 人力资本说3 自然资源说4 要素密集度逆转5 需求逆转6 贸易保护说第四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

23、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新开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基于需求偏好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兴旺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1?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

24、增加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拟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 ITT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说明无行业内贸易;

25、ITT0,那么说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MXMX1ITT| -4-1 ITT 1970 1987 1999 1970 1987 1999美 国 55.1 61.0 81.1 印 度 22.3 37.0 88.0日 本 32.8 28.0 62.3 巴 西 19.1 45.5 78.8德 国 59.7 66.4 85.4 墨西哥 29.7 54.6 97.3法 国 78.1 83.8 97.7 土耳其 16.5 36.3 82.2英 国 64.3 80.0 91.9 泰 国 5.2 30.2 94.8意大利 61.0 63.3 86.

26、0 韩 国 19.4 42.2 73.3加拿大 62.4 71.6 92.8 阿根廷 22.1 36.4 48.7西班牙 41.2 67.4 86.7 新加坡 44.2 71.8 96.8平 均 56.8 65.3 85.5 平 均 22.3 44.3 82.5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兴旺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兴旺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开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确实大

27、局部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兴旺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局部。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4-2 2000 美 国 0.56 0.51英 国 0.81 0.76加拿大 0.95 0.82日 本 0.51 0.39德 国 0.75 0.72意大利 0.73 0.69法 国 0.77 0.80全部工业化国家 0.70 0.70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3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世界贸易的开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兴旺国

28、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开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兴旺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根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拟优势会从兴旺国家向开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4-1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那么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根底就越雄厚.1.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

29、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那么其偏好也相同。 根据上述两条根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Inter-industry tradeIntra -industry tradet1O tt0 t2 t3t4?产品周期理论: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本钱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拟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本钱中的相对重要性。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其一,产品

30、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二,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正是通过修正传统贸易理论这两个假设前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在古典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解释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类国家间贸易的现象。Y0 X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使PPP凹向原点,而规模经济那么让PPP凸向原点,最终PPP的形状取决于两种相反力量的比照。3那么规模收益不变当那么存在规模不经济当那么存在规模经济当,1,1,11,KLfKLfKLfQ“6 ?7? 2 22A B?1 2?国际贸易的成因?“ “ 1212? 11 /2 /3 /212? 121A123? 1B1? 2? 3Slide 9-185Copyright2003 Pear

31、son Education, IncSlide 9-186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9-187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9-188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9-189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P, QSDdistortion9-1: Slide 9-190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9-1: Slide 9-191

32、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80,000? , 13 166,000?Slide 9-192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9-193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9-194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Slide 9-195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1to,tp9-2Slide 9-196Copyright2003 Pear

33、son Education, Inc.?0Slide 9-197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Slide 9-198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9-199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ca bS1S1S2S2D2 D1PW + tPW, P, Q, QSDab9-3: Slide 9-200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 ,? ,Slide 9-201Copyright2

34、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 ,Slide 9-202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Slide 9-203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Slide 9-204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tMtBtA9-4: Slide 9-205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 Slide 9-206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Slide 9-207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 .Slide 9-208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9-2: :10 Slide 9-209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 30 80Slide 9-210Copyright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9-5:Slide 9-211Copyright2003 Pearson 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