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报告_第1页
自然辨证法报告_第2页
自然辨证法报告_第3页
自然辨证法报告_第4页
自然辨证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辩证法论文重庆大学科技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摘要:科技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产生很多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又是我们治理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辩证地分析了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并给出了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并行的可行性建议。关键词:科技发展 环境 辩证关系 0 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速地开拓人类新文明。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适当的生产手段和消

2、费方式,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先进的科技也是我们治理环境问题、促进现代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的认识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科技发展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角色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当代 ,人类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任何部分 ,可以说整个人与自然系统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而科学技术集中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能力 ,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媒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程度是相辅相成的。从原始

3、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技术社会 ,每一次科技飞跃都使人对自然的作用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类借助于科技进步,从完全依附于自然进步到局部干预自然 ,再到对全面征服自然。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使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不断升级。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自然环境变化程度。也就是说科技发展越快 ,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就越大 ,自然界社会化、人工化的程度就越高。另一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类满足自身需求也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要可持

4、续发展,就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代中国,雾霾、沙城暴、重金属中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为什么我国科技的发展却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2科技发展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深,逐渐地威胁着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目前来看这种危险状况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2.1全球气候变暖最近的IPCC报告指出,过去10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由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而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对矿产资源需求增多,随之相关气体的排放也增加。据相关研究表

5、明气候变暖与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自然现象关系不大,人类活动所释放的CO2是火山和太阳耀斑所释放出热量的130倍。也有人认为当代的气候变化态势,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至于20世纪以来明显增暖的现象,则是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波动过程,还是永远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尚无法确定,但是人类活动不足以引起地区性以至全球气候变化。但是历史上气温的变化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变化速率均不是很大,而近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速率远远大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变化速率,这不应该是偶然的,其唯一的解释就是伴随着科技发展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引起了气候的变化。 2.2空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

6、份报告指出,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科技的进步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物的生存和发育、物体的腐蚀、全球大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去年冬季开始侵袭中国中东部的雾霾天气,直接使人们的肺变成了吸尘机,一时之间引发公众对雾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和恐惧,如果对于大自然的惩罚我们不做出适当的应对,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严厉的处罚。 2.3水资源污染科技文明导致的工业迅猛发展直接催生了用

7、水量的增加,但是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又无时无刻不在反过来侵蚀人类的健康。一般来说,水生态环境是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的,但是也有一定承载能力,超过一定的量,水环境也无法消化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环境的污染范围也在迅速扩大:(1)从单一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主要包括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等新的特征(2)从工业污染为主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并行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工业点源污染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和越来越严重的面源污染。(3)流域性水污染问题严重近年来,水污染的影响早已超越局部和“点源”的范围,发展

8、成为流域性污染问题。(4)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并引发水生态和水灾害问题由于水污染程度的加剧,导致区域水质性缺水,引发水资源短缺。 2.4物种灭绝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参与,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参与,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同时新物种却难以产生。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

9、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3科技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这些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

10、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纷纷采取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以解决这一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即所谓的能源效率革命和清洁能源革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节约能源和发展清洁干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有潜力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3.2现代生物科技的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是清洁生产的较为理想的源头,许多微生物工程技术产品,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投入产出比效益显著,周期短、见效快,并可连续长期

11、利用它创造财富,同时又基本上无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人口、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对微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微生物法在空气污染控制、处理废水和净化污水、废物降解、环境科技等领域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3.3节能技术的开发节能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了自然环境,节能技术的主要表现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材料节能、储能技术。其中提高能源利用率就是提高能源所含能量中被人们利用的部分跟能源所含总能量的比值,常规能源的效率很低,例如火电的效率仅为30%-40%,如果能大幅度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率,就能有效

12、地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材料节能的优势是减少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储能技术的发展表面上来看并没有起到节能的作用,实际上是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电力是一种不易存储的能量,但是人们对电力的使用却有高峰和低谷,如果满足人们在用电高峰时电力的使用,在用电低谷时就会有大量的电力被浪费掉,而储能技术的开发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大大地节约了能量。3.4废物回收技术的利用垃圾中可利用的主要是有机垃圾,有机垃圾的组成又十分丰富,厨房、园林垃圾可投放沼气池,制成供燃烧的沼气,发酵后的垃圾可做肥料,也可与类便按比例混合成养殖蚯蚓的物质,尤其是厨房垃圾用途更为广泛:果皮蔬菜等植物类可以通过菌类

13、处理,变为颗粒肥料,种植花草之类,禽类的内脏可用来做宠物饲料;鱼骨、蛋壳中富含钙,可以进行提取钙片。还有,有机垃圾中的布类、竹木、一次筷子等纤维类垃圾可用来做再生纸的原料;至于渣土、渣石等建筑垃圾,可以进行分类之后,拿部分可用的,粉碎制造新的建材,部分可以用来填埋废河道,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以电路板中的金属组分、塑料外壳中的化工原料为主。优先采用机械处理对电路板拆解、破碎、分选,将金属组分、塑料组分分开,再对其分类处理,对金属涡流分选、真空熔炼,对塑料高温焚烧、热解、气化、真空热处理等方式获得可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其它金属废弃物则直接回收。4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并重的一些措施

14、为了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丰硕果实,同时又能够很好地保护环境,使科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就必须高度重视两者的相互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策略,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的角度来说就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不要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首先要在思想上对人进行改造,使人们意识到当前发展模式存在错误,引导社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机制。(2)采用环保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以科技

15、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资源的公众管理。(3)加强废物回收技术的开发利用。人类周围环境的很多资源和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废物回收技术的开发对于减少有毒金属的污染及资源的再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指以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一切科技活动,主要包括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工艺的设计、开发、消费方式的改进以及环境理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研究、提高等环节。首先,推动绿色科技研发,引导绿色科技应用,目前,中国绿色科技的研发推广应优先考虑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污染治理技术;二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三是清洁能源开

16、发和能源洁净技术;四是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五是绿色政策和绿色市场的发展。其次,建立发展绿色科技的促进机制,引入绿色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调整,将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样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绿色科技的科研需求和应用需求。但此过程需要一定机制来实现 ,包括市场机制 、社会机制和政府机制等。最后,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产业,绿色科技产业是应用绿色科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和集约经营管理的产业,吸引更多资金来推动绿色科技发展。(5)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提高公众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需要人的参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尤其重要,一是通过法律手段强

17、制人们采取环保行为,二是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于法律制度,主要应该制定以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应对科技发展诱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我国要建立具有生态导向的科技发展评审制度、设立生态科技发展的国家激励制度、制定生态科技法、构筑科技发展与应用的公众参与制度等正式制度。应对科技发展诱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我国还要制定和完善以下非正式制度:一、树立正确的新发展观;二、树立全面的科技观;三、发展科技伦理;四、加强教育, 提高公众科技素养。(6)建立并实施科技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科技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可能产生长期环境影响和风险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实用化前和实用化阶段)内对环境可能产生

18、的副效应(包括二次以上的高次效应) 及波及影响中长期、累积、非容忍影响、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分和评价,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影响的调整建议的过程。虽然科技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的是科技的环境负效应及风险,但其目的并不在于强调科技的负效应及风险,而是结合技术评价中的经济和社会主效果,促进决策者对科技其后果的全面认识,对现有的科技选择和决策进行权衡,将科技的负效应降至极少,使其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将科技引导至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追求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5结语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参考文献1赵丰,黄民生,戴兴春. 当前水环境污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