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1)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 2(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1)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3)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4)舜发于畎亩之中 ( )( ) (5)人恒过( )(6)曾益其所不能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2饿其体肤。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5曾益其所不能。6困于心,衡于虑

2、,而后作。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简答题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5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3、?6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7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8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9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_10请从现实生活

4、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答:_【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3) 注释:诵:背诵。 方:正在。 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喧:遗忘。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 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 13.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 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_ 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 答:_鱼我所欲也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6、得我而为之(2分)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7、也。(患:_)(辟:_)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 3.简答题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

8、,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一. 解释下列加

9、点的词语。1(1)证验,表现;了解(明白)(2)同“弼”,辅佐2(1)选拔 2责任(使命、任务);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3(1)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2)奋起,指有所作为 (3)使困苦;使劳累(4)田间、田地(5)犯过失(6)同“增”,增加(或:增加)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使他经受饥饿之苦。3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4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5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6内心忧困、思绪阻

10、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7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三简答题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5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战国 儒9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

11、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1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1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国内(或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或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1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

12、力14 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答案:12常常 拿起 13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5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