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鲜活的生命在课堂涌动_第1页
让鲜活的生命在课堂涌动_第2页
让鲜活的生命在课堂涌动_第3页
让鲜活的生命在课堂涌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 鲜 活 的 生 命 在 课 堂 涌 动激活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祈福英语实验学校语文科 何振桃一、激活语文课堂的原则与标志 课堂激活的原则 如何激活课堂教学,让鲜活的生命在语文课堂涌动,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动力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动的认识过程,也是积极的情意活动过程,它是连接主体与环境的一个特殊的中介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动力应当是首先的。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更加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激活语文课堂

2、的前提。 民主性原则:在教育活动中,应设置自由、平等、正义、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激活语文课堂的保证。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思考成果。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并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反对教师权威主义,杜绝惩罚、羞辱、压抑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相互信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创造性原则: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激活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运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创造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个性,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则表现为独立性,如独立思考、独立的兴趣爱好。独立性有利于取得创造性的成

3、果,是人的创造性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活动,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要珍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课堂激活的标志l、外显标志:课堂激活从外部显现的表象看,师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亲切热烈。 教师的讲授不仅富有启发性,而且充满激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思维活跃,思路敏捷,课堂反应强烈,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享受着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这一情绪反馈给教师,教师讲课的热情进一步强化,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产生共鸣、共振,课堂上充满热情、紧张和愉悦的气氛,在这种课堂气氛中,教学效率最高,教学效果最佳。这样的课,

4、学生往往存在较强烈的盼望心理和依恋之情。2、内隐标志:师生的心理距离贴近。 为了共同目标的完成,师生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相容和对抗的程度称之为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一般说来,在相同的条件下,师生之间的距离越近,教育效果就越好,反之,教育效果就越差。一位老师用这样的公式表述常量(m)师生心理距离(s)教育教学效果(h) 师生心理距离 ( S ) 越小,教育教学效果 ( h ) 就越大。 成功的语文课堂激活,师生心理距离明显缩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交融与默契。卡尔·罗杰思认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有利于心理交流的“心理场”。师生的情感

5、交流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制约和强化作用。 如果从课堂观察角度,我们将会从以下现象判断出师生心理距离的接近,对教师调控课堂教学带来的有利因素: 从学生的种种表情中,教师读到 1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一“答案在这里!真理找到了!”(茅塞顿开) 2眼望授课教师,手指课本,连连点头“对,讲得真好!”(领悟其妙)3左手托腮,右手握笔,像一副剪影“解这道题究竟从哪儿入手呢?”(迷云密布) 4望师焦灼,几次晃动身子“老师,我有个疑问!”(心波忽起) 5哗哗翻书,查字典,眼光急急扫描“这样讲对吗?”(急寻证据) 从教师的行为举动中,学生感受到: 1赞赏学生:微笑,肯定地点头,拍拍学生的背,眨眨眼,把手放在学生肩上

6、或头上。(鼓励的眼神:“这样的理解有创意,好,再继续” ) 2表扬学生:竖起拇指,拍手,扬起眉头,表示肯定(“不错,你是有潜力的” ) 3介绍学生的观点:用赞许性的语气重复学生的观点,把学生观点写在黑板上,举起学生的作业本。(“好,这个观点很有创意!” ) 4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同这个或那个学生建立视线接触。(期待的眼神:“能更具体地谈谈你的见解吗?” ) 以上我们仅从一个较浅的层面描述课堂被激活后呈现的状态,还有更深层的表状,如学生表现出的思维特征等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探究。 总之,被激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愤”、“悱” 的学生状态都

7、将呈现出“活”的模状。二、语文课堂激活的过程与策略 激活语文课堂有如下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过程以及对应的策略。 (一)进入的激活:引入含活势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策略一 皮格马利翁情感效应: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王子在雕塑一尊美少女塑像时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终于使这尊塑像变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高尚、激越的情感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兴趣是最成功的教学策略,如同皮格马利翁情感效应一般。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一是学习的志向,二是学

8、习的兴趣。 拉扎勒斯(ALLagarus)实验研究表明: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智能的不足。 在语文课新课的导入环节,尤其要注意使用“活”法。语言导入: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在讲授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丽与特点时,是这样导入的:“中国语文的美丽,首先在于她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令任何拼音文字都黯然失色。例如雨字,英文rain,法文pluie,都无法在字面上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但汉字的雨,正如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形容的:点点滴滴,滂滂沱

9、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中国语文的美丽,其次在于她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不仅普通话里有四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在一些方言,如粤语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音的九声之多,所以中文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婉转!加上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由如此形象、动听的语言文字组成的中文能不美丽吗?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以学好中文而自豪吗?”学生带着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之情成功进入了学习中。借助音乐

10、背景导入:有经验的教师常借助音乐、图画等艺术手段创造艺术境界。教朱自清先生背影,教师在缠绵悱恻的二胡曲江河水中朗读课文,缓慢低沉、凄凉悲伤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兵荒马乱的二十年代,体味那“祸不单行”的生活滋味,去理解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荷塘月色则配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讲天山景物记:播森林交响曲。孔雀东南飞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毛泽东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放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辉。笔者在高中语文必修2·中国现代诗歌篇章时,成功的借用民乐春之声等作背景音乐,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大声读、细细品味小声读、增加气势齐声读、突出特点分角色读,一时背景

11、音乐绕梁,师生情感共鸣,大有“三月不知肉昧”之感,乐在其中啊!用不断改变语调、声音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语调不断的变化中提高学习兴趣。一位老师在讲皇帝新装时,是这样导人的:“在看电视、电影中,哪个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时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此处语调降低,“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此时提高声调,“有这样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骇人听闻”班上一片哗然。等学生词穷言尽之时,大声的一字一句地:“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知道?”,“想!”接着哗哗地翻书声。学生的视线一下集中在课本上。 (二)深入的激活:探究有活力激荡思维,培养

12、能力。 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思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进行。 策略二 鲶鱼的激活效应:茫茫大海上,一艘远洋轮在航行,船舱里装着一桶活鱼,经过长途贩运,已奄奄一息。这时,行家向桶里扔入几尾凶猛的鲶鱼,即刻这些行将麻木的鲜鱼被激活,船舱内又涌动着一大群鲜活的生命。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不时地向学生扔人几尾“鲶鱼”。 “无疑激疑”是教师常用的手法: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是善问的高手,他在上愚公移山一课,讲到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一个七岁男孩,亦积极参加到移山的行列时,钱老师突然发问“这个男孩这么小,也参加劳动,他的父亲同意吗?”这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13、但这一问,就引导学生注意了“孀妻弱子”的“孀” 为“寡妇” 之义。 “有疑留疑”:一位老师上马克思墓前讲话,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各种分法,老师没有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四种分法,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大家争论,这类在语文界也争论不休的问题,老师不急于要求统一意见,最后谈了两点意见:一是大家争论,说明恩格斯行文的严谨,一篇文章严谨到别人很难切分,这大概是文章结构的最高境界,是争论有助于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世上的事物很复杂,有些事物类别层次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的,于是就有了模糊哲学、模糊数学,我们现在习惯于用切分法分析结构,是否有些文章用聚合法去研究更科学,这个

14、任务交给你们今后去解决。 其实这样的思维交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这一用法是更高明的用法,后一“疑”字是留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它也可能形成一种思维的品质和对科学的追求,与学生一生相伴。 这个例子给我们两点启示: “激疑”要激在关键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提问,抓住了文章的“领”,学生就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进而吃透文章的精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得到加强。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创设和安排所期望的轨道时,不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也不强行地力图将学生的思维活动重新纳入教师的设计

15、轨道,即不以教师已经取得的成果去抑制或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唯其如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得以形成并发展。 在对课堂教学深入探究的阶段,教师还应注意不断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引导学生逐步深人到更高的思维层次。 有关专家认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激活有如下五个层级: A 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 B 学生活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C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逐步形成。 D 学生的成就感已有了提升。 E 学生知识的掌握已得到应用与迁移。 这五个层级由最基础的学习需要向高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断提升。的确,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提升学生思维的“质”与“量”上。 (三)反馈的激活:评价有活法激励情意,形成品质。

16、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策略三 晕轮的辐射效应 当人们直视强光源体时,会感觉这个光源体形成的“晕轮”向周围弥漫扩散,使周围一大片区域被笼罩。借用这种现象,首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我们不妨“盯”住每一位学生(即使是你认为最差的学生)身上的某一特别突出闪光点,加以“无限”的扩大,使它形成晕轮,暂时将其它的弱点、短处遮掩,以此形成“正强化”,让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进步。 考试不以成败论英雄。一次语文中段考查后的评讲课上,笔者进行了这样一个小结活动:让每一位学生(

17、无论成绩如何”)都要找出自己半个学期以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并给自己的经验冠之以一学法名称。话音刚落,学生普遍摇头,认为自己只有失败教训。我则引导学生使用“晕轮法”,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给自己以信心和勇气。我告诫他们,褒扬自己是对自己一种积极的整体的审视、评价和认同,是一种对自己欣赏的态度,不敢褒扬自己,实际上是自我的一种压抑和摧残。美国总统林肯曾毫不掩饰地说“人人都喜欢赞美”。詹姆斯则从心理学角度揭示出“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从心理角度看,信心属于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 这样,在学生的随笔中,我读到了领悟式听课法、专题式复习法、归纳式复习法、分层式背诵法、排除式做题法等谈学习成功的

18、文章,连这次考试成绩最低的学生也总结了考试稳定心理法一得。 看到自己的成功,强化了进取心理,段考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考试不再是屡战屡败的失败体验,而是激励情意不断进取的起点。 其次,激活评价还应在拓宽语文考查评分的项目上动脑筋,如可制作磁带考查学力(理解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因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赘言。)三、激活课堂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激活语文课堂时,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而不搞矫情、煽情,给学生以造作的感觉。有的老师认为搞活课堂无非是让学生笑一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已。于是,为了“逗笑”而插科打浑、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例如,为了取得所谓教学效果,上祝福时就扮演祥林嫂柱着一根破拐棍,端着一只破碗,向人乞讨状,以引起学生的同情。上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把自己装扮成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模样,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冲淡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完全没有必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