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_第1页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_第2页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_第3页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_第4页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史“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 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2 德国古典美术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 。 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 “理念”是内容,离不开理性, 也离不开感性。3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

2、文的本源。宋代朱熹认为, “文”只不过是载“道” 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第二种,“主管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体的冲动”代表人物:1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 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 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沦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2 处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 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采那里,主管意志被

3、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3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 ,也是把主管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 术的本质特征。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1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 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 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

4、象世界更加真实2 俄国 19 世纪革命民主注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 生活对“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 、“情感说”、“表现说” 、“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 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研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艺术的特征形象性: 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一说的形象性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 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 统一。艺术形象是

5、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 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才使得 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主观性: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的这种依赖关系,首 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的,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源于社 会现实生活。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 主体的鲜明

6、烙印。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 觉性,这使得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 二者之间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 这种真善美的统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

7、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 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形式美。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 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本章小结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 、“模仿说”(“再现说”)等三 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 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 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 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的五种学

8、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 说法。 代表人物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主要观点 :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艺术应当 模仿事务应当有的样子,这实际上是对模仿自然或现实生活主动性的强调。历史影响: 长期以来,西方对写实艺术的重视和追求惟妙惟肖的逼真模仿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有密切 的关系,肯定了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其次,它揭示了人类一种较原始的心理倾向,对 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把握,他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与智慧,从而引起生

9、理上的快感 和满足(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18 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这个理论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主要观点: 这一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 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 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历史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 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事实

10、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于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 “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活活 动的文化活动为基础, 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 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 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3)艺术起源于“表现”代表人物:克罗齐、科林伍德主要观点: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是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 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地表现说作了进一步地详尽发挥,认为

11、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 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 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 现。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于“表现” ,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 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4)艺术起源于“巫术”巫术说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现,用巫术解释史前洞 穴黑洞、原始歌舞有很强的说服力。代表人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主要观点: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同 现代人有很大

12、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的特 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鱼兽虫鸟,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是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 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历史评价: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的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 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 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13、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人类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 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 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5)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我国艺术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 是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 19 世纪末叶以来, 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代表人物:希尔恩、普列汉诺夫主要观点: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 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

14、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 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 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 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 。 二、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理论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尤其是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 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 评研究。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论决定的,而是多元论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

15、原因,而不是 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 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 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当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武术在原始社会中 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 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 史过程。本章小结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

16、大的主要是“模仿说” 、“游戏说”、“表现说”、 “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 们主张第六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中介, 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 能。艺术地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 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教育一.“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

17、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 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 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 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 人文精神。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 ,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

18、作品总是罐注着艺术 家的思想情感, 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 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收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教育的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 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 而是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的受到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 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这就是强调,应该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3)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活动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

19、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欣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 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 精力去投入到新的工作。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 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 任。1 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20、 (及“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 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美誉”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 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 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 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1868-1940 )更是大力倡导 美育,把美育确定为其新式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施设想,对美育 的本质、内容、作用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做了较系

21、统的研究和阐述。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 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 美育传统糅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 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 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 育的主要手段。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 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 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和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 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 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 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她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 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 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 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爱因斯坦曾讲过,在科学

23、领域和艺术领域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 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 学家李政道教授 1993 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 “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和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 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 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正如马克思 所说的那样:“对于不

24、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 ”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就是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 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 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高级 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 教育,强调音乐艺术对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他晚年甚至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美学 与艺术方面的问题。 哈弗大学大学校长尼尔 -陆登庭 1998 年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 谈到

25、21 世纪全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要任务时,首先提到了“人文艺术学习的重要性” 。 他着重指出,哈弗大学之所以重视人文艺术学习,是因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 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科学之 间的联系”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由于艺术 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 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

26、的建构。艺术教育作为美誉的核 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式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 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 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本章小结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 作用三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 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关于“文化”的定义,较有影响的是 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中提出的:“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 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