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_第1页
中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_第2页
中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_第3页
中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_第4页
中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我们的“互联网” (12分)材料一: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不到3亿,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剧增,已突破 7亿,互联网普及率近 60%材料二:调查中,92%勺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 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材料三: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存在许多弊端。 具体而言,63.6% 的人认为“泡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

2、缺乏创造性” ;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 ,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 “情绪低落”。材料四:某班同学对“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列表如下:“互联网使人们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表项目面对面 沟通看纸质书写信外出参加聚会做运动打电话比例37.7%56.5%69.1%30.0%46.8%36.9%(材料来自互联网)15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16 .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写出调查结论。(3分)17 .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60%B.许多调查显示,互联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C.互联网使人们

3、不能面对面沟通。D.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等。(二)孝心教育(12分)材料一: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摘自经典国学,有改动)材料二: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词: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 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 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

4、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 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 吧!(来自互联网)材料三: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项目知道父 母生日知道家 庭收入外出给父 母打招呼主动做 家务不与父母 顶嘴与父母 谈心吃饭为父 母夹菜35%10%60%10%30%5%5%否定65%90%40%80%70%70%90%从不10%25%5%(来自互联网)材料四: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 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

5、。负责 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 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 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 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 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 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

6、,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选自互联网)15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孝道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3分)答:16 .根据材料三写出你的调查结论。(3分)答:17 .下列选项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B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C .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 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D .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1

7、8.综合以上材料,请对学校校长提出一条你对孝心教育的建议。(3分)答:(三)“手机依赖症” (12分)【事件回放】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 就不参加局考。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调查统计】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比例依赖手机的原因比例1小时以下19.23%通信需要21.15

8、%1到2小时21.15%放松需要42.31%3到5小时44.23%上网查资料19.23%5小时以上15.38%生活无聊空虚17.31%(摘自互联网)【网友声音】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 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 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 了。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 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 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向日葵:我起

9、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 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 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 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 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摘自互联网)【专家观点】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 10次。

10、这太可怕了。 一一王忠武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一一郁加凡“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一一鲁春晓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一一孔屏(摘自互联网)15.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3分)16.从文

11、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17 .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分)18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3分)(四)名著阅读(12分)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发布)榜单名次书名榜单名次书名第1名红楼梦第2名百年孤独第3名三国演义第4名追忆似水年华第5名瓦尔登湖第6名水浒传第7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8名西游记第9名尤利西斯第10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

12、 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 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 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 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 自己的灵魂

13、对话的空间。(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 )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因为当 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 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 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15 .请简要概括三

14、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16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3分)17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3分)18.针对“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结合材料,请你提一条建议,倡议阅读名著。(三)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12分)【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 8300万人

15、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 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 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 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 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 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 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 总

16、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城市快报)【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 的出境游行为”。“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不文明行为乱丢垃圾不尊重风俗习惯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随地吐痰投票结果72%31%13%46%8%65%【观点碰撞】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 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 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

17、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 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 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 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

18、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 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15 .阅读【事件回放】,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 (3分)16 .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8. 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 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 9000万人次。C.出国旅游的人都感慨中国人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D.对于

19、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3分)17 .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18 .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一)我们的“互联网”(答案)15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速, 网民数量多;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但过度上网会带来许多 弊端。(或多数网民认为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网络使人们的一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意对即可)16 .网络使人们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其中最严重的是写信, 其次是看纸质书,影响最小的是“外出参加聚会”。17 .D18 .示例:应自觉提醒自己在网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应自觉

20、管理每天的上网时间;应 把注意力放在真实生活中,培养更多的线下兴趣爱好。(二)孝心教育(12分)19 .在传统教育中孝道的地位很高。20 .大多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21 .C22 .示例:学校应多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关心父母。(三)“手机依赖症”(答案)15 .无法离开手机或过度使用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 郁等症状,这种症状就叫“手机依赖症”。16 .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过大。17 .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人际关系等。18 .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广泛宣传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手机说明书上要指出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