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课题_第1页
感恩教育课题_第2页
感恩教育课题_第3页
感恩教育课题_第4页
感恩教育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磐安县2013年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课题题目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一农村职高生感恩意识生活化研究承担单位磐安县职教中心 三中校区课题负责人周芳珍立项序号JB0开题时间2014. 3. 22开题活动概况: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 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根据2014年3月18日至20日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题会议精神及 指导要求,本课题组向学校上报有关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的请求,学校经过 教科室研究决定同意召开开题报告会。为此,本课题组积极商定各项议题和 筹备事宜,召开本组成员开会学习和深入探讨、领会肩关的精神,老师们信 心百倍,在会上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2、,为报告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精心的筹备和设计,开题报告终于在2013年3月22日下午3:00如期地在我校教科室办公室召开,参会的人员达14人。我们荣幸地邀请了我县教科室主任陈复兴和我校课题负责人杨玉湘老师出席会议。领导和专家的到会给我们课题组增添了信心和干劲。在开题报告会上,首先,周芳珍主任代 表学校致辞,并阐述了学校重视课题研究以及承诺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课题组代表曹明群老师作了开题报告。第三、杨玉湘老师在会上作了 重要讲话,他的讲话给了全体成员精神鼓舞。解答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的困惑,并指明了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扫清课题路上的障碍铺平了道路。同时,他还指出了课题研究中

3、许多不足之处,但也肯定r老师们对课题认识 启r很大的提高。开题报告要点:题目解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组织分工、研 究进展、经费保障、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3000字左右,(可加页)。职教中心三中校区市级教育科研开题报告曹明群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我们的课题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一农村职高生感恩意识生活化实践研究 是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 所2014年立项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1)课题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职高,进入我校读书的生源是初中学业水平处于全县 后四分之一的学生。大

4、部分家长对其学业早已失望,进入高中后对其学业不 管不问,有70始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日常生活都有家里的老人 托管,隔代教育很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而有些家长干脆对孩子放任 不管,高中生的人生观,是非观还未完全形成,分不清对错界限;还有一部 分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少,在农村务农,多少有点自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 信心,性格懦弱,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以上的这些因素导致许多学生无 视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他人的帮助。不顾念他人的需要 和感受,不理解他人的艰辛和困难,感恩意识和责任心缺乏。于是在家庭、 学校、社会就有了种种不如意的表现,比如,在家里,他们一面享受着“小 皇帝”、

5、“小公主”般的待遇,一面却忘却“百善孝为先”的品质,时不时 地对长辈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横眉怒对;在学校不静心学习,不理会师长 的谆谆教诲,却大呼老师不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顶撞老师;对社会 充满着愤慨之情,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仇视社会,这一切对学校的管理, 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处,同时这一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健全,综合素 质的提高;对和谐家庭、校园、社会的构建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 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 国家前途和民族命

6、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素质,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中 学生守则第八条明确提出: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 不骂人,不打架。”这是对“感恩教育”的最好权释。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传统美德感恩 教育的精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就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感恩属于道德 范畴,加强道德建设,就包含了感恩教育。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 感恩情结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

7、要求。因为,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 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是为了完善人 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此外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的 发展趋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必须把握住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通过生 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即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紧 密相联,将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德育方法要贴近学生的生 活、心理世界,让学生的生活成为教育学生的载体,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 回归学生生活,融于学生生活,感恩意识地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 此,学生感恩意识地培

8、养应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生活需要感 恩的人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2)立项的意义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 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 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 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能够使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拥有 健康的心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 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 总之学会感恩,既善待了自己,也快乐了他人。而当前在我校40蜡生中却存在着对师长不尊重、同学关

9、系紧张、做事 不认真、对学习机会不珍惜、对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不满意等不良现象,这 些不良现象对学校正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及对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培养职高生的 感恩意识很有必要。其次感恩与责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学生只有学会了感恩,有了责任意识,才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拥 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状态,有情有义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长。二十一世纪是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感恩与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因素。广大青少年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

10、命运,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主动承担责任,创造出更加光明的国家前途。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 作用,特别像我校这样的农村职高,应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德智兼备的优秀毕 业生而全力以赴!让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做 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对于同类课题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和实践状况作了较完整的对比分析。目前对感恩教育的总体研究成果数量不多, 内容交叉重复,大多数研究都基于普通高中生感恩现状的罗列。本课题根据 已有的研究和对本校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农村职高学生感恩意识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结

11、论能丰富像我校 职高生感恩教育的分析 、研究,有利于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自 身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对农村职高生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进一步加强对当代职高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1.课题研究内容(一)统一家校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理念(1)家校联手,使家校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由班主任组织学习感恩教育实施方案,使家长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掌握实施方法。如通过给家长发感恩教育公开信,让家长正确引导 孩子学会感恩。还可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反馈。让家长明白学校开展 感恩活动,其实不光是教育孩子感恩。 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

12、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让学生感 恩之心伴随一生!为孩子树立榜样。重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一是捕捉感 恩教育信息;二是找到最佳切入口进行感恩教育;三是用感恩行动感化教育 孩子。使家长明白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之基,而感恩情怀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初根基。”构建和谐社会,从幸福家庭开始”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 家长懂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幸 福和谐的家庭。 因为幸福和谐的家庭是建立在家人相互感恩基础之上的。一句温馨体贴的问候,一杯清淡的热茶就能打动一颗感恩的心。(2)利用家校信息平台和一切教育资源,共同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针对我校学生家长有相当一部分在外务工的实际和9

13、5%以上的学生住校的实际,通过电信局,建立校讯通,方便家长与老师的联系。班主任通过平 台可向家长发送班级或学校的活动方案,要求家长根据感恩教育内容,在相 应的时间内(如寒假,暑假)指导孩子完成活动项目。再通过信息平台进行 反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可利用校广播站,校宣传栏,班级 黑板报向学生宣传感恩理念;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层次性;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团活动课和课前10分钟读书看报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 用每周一下午的班主任例会和每月的教师例会以及周四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与研究方法;充分利用

14、教学资源,在学科中渗 透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管理,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一一让学生有情有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有效的途径是有效地组织感恩实践活动,活动方式要切 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为本的角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设计、安排、 组织和实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体验活动、参与管理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恩 意识,让学生变得有情有义。(1)体验亲情,感恩长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都潜移默化在 生活的点滴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 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15、这是家庭教 育的必备内容。家长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去与孩子对话,把孩子当成有责任,有意 识的独立个体对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放手大胆的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处理事情面对困难的能力,也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做一件 事是多么的不易,要懂得感谢帮过自己的人。如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意识,可 通过一系列的如“我为奶奶洗脚”、“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在帮助学生增强生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了 解父母,懂得孝敬,体味家政,学会感恩。例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端午 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节。 如:“三八妇女节

16、”。可要求学生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语, 写一封感恩信, 寄一张感恩的贺卡,为妈妈挑选一件精美的小礼物等。同时,家长也要言传身教, 尊老爱幼、与人为善、有责任感,以自身为楷模,做孩子的领路人。过元旦是最 佳的“感恩”教育契机。学校可以班为单位按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可安排“感 恩长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学生自己知道在过去的一年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 爷爷,奶奶付出了多少的艰辛,自己长大了一岁,增长了本事;而父母,爷爷, 奶奶却老了一岁,白发多了许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感恩意识。(2)体验师爱,引导感恩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为了培 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

17、体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会老师工作的艰辛,可在 班级里开展 “今天我当班主任”活动,让学生充当班主任的角色,管理班级, 处理班务,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辛苦与不易。如教师节,同学们可用真诚的话语, 给老师写感恩信,动手做一张贺卡,表达对教师辛勤工作的感恩。学校可通过挂 横幅,出“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报等营造尊师爱教的氛围。(3)走向社会,奉献爱心开展以社团、班、小组为单位进入孤、残、病、困的家庭,体验弱势群众生 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恩的情怀,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我 校一(1)班专门成立了一个尊老敬老小组,平时定时不定时去敬老院为老人们 扫地,洗衣服并为老人们做一顿饭,从活动中让学生

18、感悟、体会付出爱之后 的愉悦并加以引导,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更 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快乐。学生在得到体验的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及时记下自 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体验性的作文,深化感受,促进心理和品德共同成长。如重 I慰问老人让他们把“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有老之时,关心现在的老人,就 是关爱将来的自己。”这句话放在心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去关心自己的爷爷, 奶奶,外公,外婆,感恩他们对自己的关爱之情,爱护之情。(三)在生活中熏陶学生感恩的心-让学生知行合一,走向自律(1)汇编校本感恩教材,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感恩的意识弟子规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瑰宝,我校以弟子规

19、为切入点,以“践行经典规范,铸就当代素养”为主题,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德育校本教材之中。并根据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和感恩教育的层次性,选编了有“感恩”内容的中华德育故事。为了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每周为各班安排 了一节校本经典教学课,老师们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 也要求家长在家指导孩子诵读这本经典书籍。(2)制定条例,明确要求,让学生知如何行。针对学校实际,班级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行为准则,如一一班感 恩教育条例,以条例规范人、引导人,让学生知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如 何互相关爱,从而由关爱身边的人延伸到关爱家庭成员、 关爱社会。从小事做起, 在学习、活动、生活中时

20、时处处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事为人。如: “感恩自己”行为准则:关心自己身体健康,自觉锻炼身体,有病及时医治;爱惜自身形象,衣着朴素整洁,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大方得体;爱惜自己的品德,正确评价是非,严于律己,完善自我;爱惜自己的名誉,诚实守信,自尊自强,自立自信。 “感恩父母”行为准则: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上学时要跟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吃饭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请父母先吃,要为父母盛饭;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请父母休息;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21、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唐山市区高中学生为例辅导老师杨丹现在的高中生是市场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 他们具有知识面宽和国际化视野等优点, 但与此同时, 知恩、 感恩、 报恩意识日趋淡薄的现象突显, 由此引发的社会不良后果令人担忧。感恩观念的缺失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唐山市区高中学生感恩观念的现实情况, 以及家庭、 学 校、社会和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感恩观念形成与缺失中的影响及作用。一、研究过程及方法1. 明确感恩教育的价值意义: (1

22、) 感恩教育培养训练人们发现美好事物的意识。 (2) 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全面健康的发展。 (3) 感恩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思考问题,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2. 准备过程与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 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 调查问卷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 4 个维度进行设计,总共设计15 道题目, 15 题均为客观题。其中14 题涉及高中生个体层面, 58 题涉及家庭层面, 911 题涉及学校层面, 1215 题涉及社会层面。 暑假期间向唐山市区11 所普通高中在校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979

23、 份。二、唐山市区高中学生感恩观念现状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高中学生普遍树立了感恩观念,但感恩意识并不浓。 就高中生个体而言, 追求个性, 比较任性, 以自我为中心倾向比较明显;在家庭层面,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感恩教育还不够充分; 在学校层面,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欠缺;在社会层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过分地看重利益,社会上的感恩氛围不浓。三、唐山市区高中学生感恩观念缺失的原因分析1. 自我中心的倾向中学生感恩观念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 一方面, 中学生辨别能力较差, 缺乏正确的归因能力。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更是容易形

24、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导致骄傲自满, 总是高估自己的努力, 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自己获得的回报。 再加上中学生自我教育观念不强, 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知恩不报、 恩将仇报等不道德风气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云我云,人为我为的“跟风”现象。2. 家庭教育的扭曲首先, 父母无原则地溺爱造成子女缺乏自立精神。 反思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他们在家里是父母等长辈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其次, 学生成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工具。 对分数的盲目追求使家长忽视了孩子情感的需要, 导致中学生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再次,由于经济

25、增长、社会转型、 文化更替和节律不断地加快, 使青少年与其父母在人生观、 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阻隔着子女与父母“情与智”的心灵沟通, 最终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3. 学校德育教育的欠缺(1) 学校对感恩教育重视不够。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是以考试、排名次、升学率为标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是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根源。 (2) 感恩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 忽略对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硬性规定、 要求和限制繁多,而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价值目标激励却不充分;教育

26、场所狭小,活动方式单一。4. 社会氛围的淡薄我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换型时期, 中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大环境中会受到诸如传播方式、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群体心理以及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的异化给青少年感恩意识套上实用主义的紧箍。 其次, 社会感恩意识的淡化也对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三,不良社会现象的暗示效应。第四,多元文化的冲击。四、强化高中学生感恩观念的方法与措施1. 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 (1) 创建感恩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 (2) 整合知、情、行,确保感恩教育的实效。(3)学校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提升学生感恩意识

27、, 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感恩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进行“实践教育”。2. 家庭感恩教育的配合: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其次, 让孩子明白并经历生活的艰难,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第三, 家长可利用不同的节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给孩子创造表达感谢之情的机会。3. 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 (1) 搭建感恩教育社会舆论平台。 (2) 家校社区合作, 构建感恩 教育立体网络。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 议,限1

28、000字左右。 “感恩同学、师长”行为准则:师生交往之间说话态度和蔼,使用礼貌用语;遇见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回答老师问话时起立谦恭;接受或赠送同学、老师物品时用双手;给同学、老师提意见时态度诚恳;学习、生活、工作上肯帮助同学,学会欣赏、赞美、鼓励同学等。这些具体行为准则在学校的墙报上、班级的板报上反映张贴,让学生了解 并在日常生活中对照执行,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可把这些具体的行为准则 纳入班级考核班风班貌这一栏,以量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哪个班的学生在这 方面做的特别好,哪个班的学生还不够好,应进一步加强。每个月考核一次,以 此来促学生的行为,促班级集体的氛围,从而让学生辨别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一个注重形象、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心胸豁达的好孩子。(四)重视环境,意在陶冶,营造感恩的氛围。环境是无声的老师,特别是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