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2)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2)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2)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2)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软。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19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甲乙两诗文作者为同时代的宋朝人。B.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拥有心系天下的赤胆忠心。C.甲乙两诗文作者均

2、有过被贬谪的痛苦经历。D .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19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92 .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叙写了作者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浩然正 气和深挚的爰国热情。B.甲诗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能巧妙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抒发的情感 慷慨悲凉,真挚深沉。C.乙文中“二者之为”具体是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物时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览物之情。D.乙文作者不仅劝勉友人看淡得失,自己适值贬官仍心忧国事,体现 了其豁达的济世情怀。193 .乙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了 “”的旷 达胸襟,也含有“”的高尚政治抱负。而“

3、仁人之心”在甲诗 中则表现为“”,展现了其 的坚定信念。【答案】190 . B191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 两种心情192 . C193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解析】【分析】19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A甲文作者文天祥是南宋人,乙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人,两人并不同时 代;C.文天祥受朝廷重用,并未被贬职;D.乙文表现的是范仲淹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B。195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句中重点词语:予:我;尝:曾经; 或:或许;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196 .本题考

4、查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乙文中“二者之为”具体是指 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物时产生不同的悲喜心情,这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身处 境的好坏而或喜或悲的的处世态度。故选C。197 .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和识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外 物和自身的处境的心境,对应了 “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表达了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政治情怀,也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甲诗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文天祥慷慨激 昂的爰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仁人之 心”的另一种体现。据此填写。【点睛】参考译文: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

5、了四个年头。国 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 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 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爰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乙: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 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 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 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

6、,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 沫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索,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乙)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2之,鲁请比关 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不听 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

7、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 自承,日:“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 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日:“且二君将改图, 毋或进者! ”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 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 ”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注)国:都城。封:封土为界。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 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 关隘。自承:把剑冲着自己。陛:殿或坛的台阶。198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又何间焉 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 B.战则请从庄公曰:“请 从。”C.可以一战 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

8、D.必以分人身心安乐195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6 .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尝试分析197 .从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文章简要分 析?【答案】194 . D195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去处理。196 .将曹刿与同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的爰国热情,有责任感。将 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政治远见。197 .勇敢无畏:在面对强国来犯时,能够勇敢迎战。日光短浅:在开战之 前不知道如何准备。善于纳谏:能够听取曹刿的正确建议【解析】194 .考查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

9、分析。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解答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达意义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间:参与/中间;B从:跟从/听从;C以:凭借/用;D.必:均翻译为“一定”;故选D。195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 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翻译时注意以下重点词语:(1)狱:案 件;(2)情:实情。196 .考查对文章写

10、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全面把握文 章内容,分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再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文中“其 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可知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曹刿与同乡人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的爰国 热情和高度责任感。通过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知作者同样采用对 比手法,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政治远见。 据此作答即可。197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原文 进行分析,从中选取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来进行阐述。甲文中,“公将 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能够勇敢迎战。“刿曰:&#

11、39;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说明鲁庄公目光短浅,在开战之前不知道如何准备。“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乙文中,庄公曰:“请从。” 表现出鲁庄公善于纳谏,能够听取曹刿的正确建议。另外,鲁庄公发现曹刿 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 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 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 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 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

12、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 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 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 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 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不敢轻易迎战,而在距离都城五十里的地 方划定了边界,请求比照附庸国来听从齐国,齐桓公答应了。曹刿对鲁庄公 说:“听从我的建议,国土必将扩大,您自身必将安定快乐。不听从我的建 议,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将危险受辱。”庄公说:“请让我听从你。” 于是第二天将要在神前盟誓缔约,庄公与曹刿都怀藏宝剑走到祭坛上。庄公 左手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